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国内科技期刊集群网站建设特点及其对单刊网站的启示分析

2万

主题

2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7597
发表于 2025-1-2 06: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引文格式

    郭宜华.国内科技期刊集群网站建设特点及其对单期刊网站的启示[J].出版科学, 2024, 32(05): 66-74.

    介绍

    科技期刊传承人类文明,汇聚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是学术交流与传播、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阵地。创新。国家高度重视科技期刊发展,制定了《关于促进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1]和《 《关于促进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2]等文件,提出加强学术交流和知识服务,不断提升期刊品牌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

    在期刊综合媒体发展的背景下,虽然微信公众号、移动端App等新媒体受到青睐,但官方网站仍然是期刊展示形象、服务功能、发布内容的主要阵地。也是其他各类媒体获取可靠信息的平台。来源。在分散化、碎片化阅读盛行的当下,期刊网站通过集中、系统、权威的知识供给,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成为高校重要的对外展示平台、学术交流平台、知识传播平台。期刊。服务平台[3][4]。一个高质量的网站可以有效促进期刊与读者、作者、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提高期刊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因此,加强期刊网站建设具有持续的现实意义。目前,关于期刊网站建设的研究成果丰硕,主要集中在期刊官方网站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5][6][7][8][9]、评价指标的构建[10]。 [11]、技术应用[12]、服务功能[13][14][15]、运营策略[16][17]等方面。上述研究对象多为单期或少数期刊,缺乏综合性和代表性。现有研究表明,目前一些期刊官方网站的重点仍然是当前和过去问题文章的发布、编辑部更新以及一些事件公告,缺乏更深入的知识服务[18]。期刊官方网站建设质量仍有待提高。推动。

    近年来,国内期刊集群发展迅速[19],特别是在集群网站建设质量方面[20]。在功能设计、信息传播、用户体验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为期刊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其网站建设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因此,本文以国内7个相对成熟的期刊集群网站为研究对象,从菜单导航、栏目、功能、知识服务等方面分析它们的共同特点和特点,并探讨其对单期刊建设的启示。网站,以期为国内期刊网站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研究对象和方法

    以平台建设较为完善、形成一定期刊群规模、入选“卓越计划”集群试点的4家单位为研究对象,包括《科学中国》杂志、中华医学期刊网、中国光学期刊网、有客期刊出版(北京)有限公司(有色金属)期刊集群网。此外,根据网站建设质量和信息维护程度,选取了中国力学学会期刊网、中国农学会期刊集群、智汇科孚学术传播三个集群网站作为研究对象。中心,如表1所示。其中,中国力学学会期刊网有期刊31种,论文55862篇,知识库词汇量(截至2024年5月20日)。主办单位中国力学学会被评为2021年度“全国学会期刊出版优秀单位”;中国农学会期刊集群现有期刊12种,论文62536篇,可持续发展目标5个。自2023年6月推出以来,已收到12次访问(截至2024年5月20日日本);智汇科孚学术传播中心荣获2022-2023年度“最受欢迎新媒体”奖,并荣获2023年“发布大家好评的新技术应用案例”奖。以上数据及奖项体现了这三个集群平台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并在国内期刊集群中得到认可。总体而言,本文研究的经营主体类型多种多样,包括各国学会、期刊出版公司、出版社、杂志社等,比较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采用在线调研和统计分析方法,对上述7个期刊集群网站的建设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时间为2023年12月9日至10日。

    表1 样本期刊集群网站基本情况

    结果分析

    2.1 样本期刊集群网站建设共性特征分析

    本文系统梳理了7个样本期刊集群网站的栏目和首页模块设置。通过对比分析,七个样本期刊集群网站的共同特征总结如下。

    专注于一站式资源检索。本文调研的期刊集群网络大多实现了资源一站式检索服务,主要包括集群站点文献资源、学科领域权威书籍、期刊资源库/数据库等平台资源。例如,中华医学期刊网可以一站式检索网站上的文献、指南、病例等资源。有客(有色金属)期刊集群网提供丰富的重要行业信息。网站上的文件可通过有色金属在线网站进行搜索。本页有色金属通是“中国有色金属知识库”的搜索引擎,搜索对象涵盖有色金属书籍。 、超过60万篇期刊文献、超过3万条最新信息。检索内容包括全文、关键词、图表、表格、公式等。中国农学会期刊集团网在其首页展示合作伙伴提供授权知识服务和一站式论文检索服务。其中,()是科技期刊为读者提供内容授权的知识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为读者提供文章层面、知识单元层面的内容授权服务,不仅方便读者方便合法地使用科技期刊知识服务,而且促进了知识传播,提高了科技期刊知识服务质量。期刊的影响力; (即时学术)是一个开放的、由“出版技术与标准重点实验室”与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和支持的全球学术大数据引擎,目前覆盖100多个领域74000个用户国家。期刊范围广泛,涵盖所有学科,显示文章的关键元数据,并提供期刊网站的链接以阅读全文。

    注重文章推广。 《中国科学》杂志、中国光学期刊网、中国力学学会期刊网、中国农学会期刊网等都非常重视文章推广,根据文章类型采取差异化策略,如编辑推荐全文阅读优质文章、文章二次加工的要点微信报道、封面文章/封底文章的特别策划报道、关注度较高的短视频、短视频等新媒体技术的科普报道等。 《科学中国》杂志社网站还有一个具有高社交评分(全局关注评分)的文章推荐模块,显示了该文章受到的关注程度。

    注重文献资源整合。主要通过设置虚拟专刊/专题模块,汇聚并展示《科学中国》杂志、中国医学期刊网、中国光学期刊网、中国力学学会期刊网、智汇科学服务等各期刊相关主题的文章学术交流中心等。已设立虚拟专题;或者根据国内外权威机构认可的发展目标分类对网站上的文章进行聚类。例如,中国农学会期刊群网络开创了根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学术文献的聚类、传播和传播。评估,实现论文展示的互动性和内容增强。

    注重学科信息服务。中国光学期刊网报道该学科领域的重要成果。设有媒体精选模块,包含各类资讯,主要包括光学前沿会议、微信专栏、封面文章、学生心声、前沿进展等报道。还十分关注光学领域的学术活动,在网站上收集国内外光学领域的学术会议信息。中国力学学会期刊网还收集、汇总国内外力学领域的相关会议,及时报道国内外力学领域的重要新闻。此外,还有新媒体矩阵,主要转载国内外力学相关动态动态的微信推文。中华医学期刊网宣传报道医学领域的关键成果,如最新指南、最新综述、最新病例、最新讲座等,并整理医学领域各类指南,形成指南集,提供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行业价值信息。

    注重融合新技术,拓展期刊传播形式。部分样本集群期刊网络利用新媒体技术,主要与短视频/直播相结合,发展期刊对外学术交流和传播形式。例如,《中国科学》网站在首页设置了视频热点模块,主要针对集群期刊的文章。视频报道。在分类上,该模块主要包括学术亮点、编辑交流、新闻出版物等。在内容规划上,以科普视频的形式呈现热点学科知识。画面、音效等制作效果都比较精致。杂志的介绍也采用“视频”+文字”结合的形式。智华科技学术传播中心开发了丰富的直播服务,包括“企业人才招聘”、“测绘学报”等测绘青年沙龙”、“智华期刊论坛”、“智华MOOC”、“科技直播”、“全国博士学术论坛”等多个直播品牌,分享科技成果中国力学学会学报网站还设有视频栏目,主要是与文章相关的视频讲座,点击视频链接可以跳转到研究快报网站。相关学术成果的视频内容非常丰富。

    注重报道集群内各类出版物的发展动态。中国光学期刊网及时报道各期刊的最新动态和重要新闻。 《科学中国》杂志网站设有新闻中心模块,及时报道集群内期刊的会议举办情况、数据库收录等动态。另外,首页设置了发布新闻,主要展示微信公众号上各期刊发表的最新重磅文章。

    网站特色鲜明。不同的集群网站,根据自身定位,栏目导航设置突出、特色鲜明,风格简洁美观,网站页面结构清晰。例如,中华医学期刊网特别突出服务功能(平台服务、文献服务、机构服务、会员中心)。中国农学会期刊群网突出文章知识相关服务(虚拟专题、知识脉络、作者合作关系、关键词云等)。智汇科服学术传播中心着力通过学术活动、网络直播、信息推广等形式,树立“更具学术结构的自然资源媒体”新媒体形象,在功能上突出学术内容传播和学术交流。融合新媒体的交流。 、行业应用等

    上述共同特征实际上反映了用户的共同需求,需要期刊经营者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来满足。

    2.2 样本期刊集群网站建设特点分析

    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和学术交流平台。多元化的服务可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提高用户对网站的粘性。例如,中华医学期刊网为用户提供文献下载、继续教育、论文写作指导、学会会员、医学期刊一体化集群数字出版等服务。全流程解决方案等服务。智汇科孚学术交流中心设有“人物访谈”栏目,主要通过视频或文字展示学者的学术经历、学术方法、管理理念等学术成就背后的深层个性化内涵。学术交流平台可以为学者提供专业领域的分享、交流和对话,有助于学术思想的深入碰撞,学术合作的深入探索,形成良好的学术生态系统[21],例如中国力学学会期刊网,点击链接跳转到 网站,该网站以学术视频为主(基于同行评审和发表的作品,以保证学术质量),是为了促进学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而创建的。

    整合资源,提供各类数据库和科研数据服务。有的集群网络建设各类数据库和服务平台,通过外部平台提供科研数据,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降低学者获取文献和数据的时间成本,帮助科学研究更加便捷高效地开展,促进学术进步。研究。产出,如中华医学期刊网COVID-19科研成果学术交流平台、中国临床病例成果数据库、优秀科研成果优先发布平台等多种数据库和平台;智慧科学服务学术交流中心配备了科研数据中心模块,主要为用户提供一些行政区划数据、标准地图数据、野外观测数据等;中国农业学会期刊集团网与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合作,提供国内外农业科技数据资源。

    融合AI技术,提升用户体验。一些集群网络与时俱进,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问答、双语翻译,帮助用户更好地获取信息、了解科研成果、扩大传播应用范围。例如,中华医学期刊网集成了MedAI助手,实现文章编辑。智能问答和机器翻译功能;中 全国光学期刊网利用AI技术自动生成文章短视频、一句话读物、短摘要、词云等,方便用户快速获取文章关键信息; 《中国科学》杂志在网页中嵌入了科大讯飞智能翻译插件。实现内容双语翻译,突破语言障碍。

    展示期刊的理念和编辑风格。 《科学中国》杂志网站设有编辑花园,主要分享编辑发表的作品。不仅向外界展示了期刊的发展战略和办刊理念,也给了编辑们展示个人风格的机会。这也是其他期刊编辑一个宝贵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上述集群网络的特点主要是通过整合内部或外部资源、利用新技术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知识服务、打造品牌。当前,知识服务已成为科技期刊差异化发展、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科技期刊需要根据学科/期刊特点、资源优势、用户需求等提供特色知识服务,并融入到官方网站建设中。

    单期网站建设的启示

    虽然科技期刊集群网络与单期刊网站在用户群体、功能定位、资源共享、运营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特别是在资源共享和运营模式方面,集群网络具有先天优势,但两者的用户群体是一样的。期刊的读者、作者、审稿人、编辑主要提供期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出版、出版、订阅、检索等服务。即两者的用户群体和主要功能是相同的。集群网站的设计理念更加先进,功能更加全面。当然,集群网站的特点并不完全适合单期刊网站,但它在功能设计、文献服务、宣传推广、学科信息、知识服务等方面有很多值得单挑的地方。该网站可以作为参考。

    3.1 布局集中、特色鲜明的功能模块

    本文研究的样本期刊集群网络结构清晰、功能设计简单实用、主要功能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可为个别期刊网站提供参考:(1)根据网站服务对象和内容定位确定主要功能,并在网页显着位置设置栏目导航。对于用户最常用的功能,如投稿、审稿入口,是作者、专家、编辑部登录网站最常用的功能之一,应以显眼、固定的方式展示。在主页上的位置。 (2)应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体现期刊特色的多功能服务,而不仅限于文献,并尽可能丰富网站的信息量。 (3)各功能模块的布局设计要清晰、重点突出。对于一些功能模块,如文献资源或学科信息等,一般内容较多,可以简单地以下拉框或折叠框的形式呈现。 (4)网站应能适应新媒体和移动阅读的需求,并应在PC网页浏览和移动设备之间自适应。

    3.2 创新文档服务模式

    文献资源是科技期刊的重要服务内容之一,官方网站是期刊文献传播的重要平台。样本期刊集群网站都非常重视文献服务。现有研究也发现,对于文档服务来说,用户获取信息的便捷性和文档的交互性是最重要的体验需求[22]。因此,对于单个期刊的官方网站而言,在文献服务方面:(1)期刊自创刊以来的所有文献都可以在官方网站上完整呈现,作为期刊的固有资源。此外,官方网站还可以提供每期封面、中英文目录、封底等文件,以保持每期电子资源的完整性,方便用户下载。 (2)针对近期文档,提供多样化的数据格式,如xml、pdf格式等,满足多版本移动终端的需求,方便随时随地的信息传播和获取。 (3)您可以与第三方服务商合作,在官网嵌入翻译软件,实现多语言翻译。这对于打算申请国外数据库收录或已被国外数据库收录的期刊具有重要意义,也将有助于促进国内成果的国际传播。 (4)官网可设置文献追踪服务,可与CSCD引文、百度学术引文等对接,提供文献发布后的阅读量、下载量、引文状态、关注度等数据已上传。一方面让读者了解该文献在学术界的认可度和关注度;另一方面,帮助期刊判断该文献相关主题的传播能力以及对该文献感兴趣的用户数量,为该期刊选择未来的主题。提供参考。 (5)文章页面可设置“相关文献”,展示与主题相关的其他文献信息和访问链接,方便用户阅读,拓展研究思路,丰富对研究领域的理解。

    3.3 实施差异化宣传推广策略

    根据现有研究,单期网站的文章推广更侧重于电子文档,主要分为当前期和过期两类。以其他方式进行宣传和推广的情况较少见[23]。陆群等人的调查发现,用户喜欢浏览的文章类型很多,包括热门期刊文章、专家观点/访谈、生命科普等[24]。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进行差异化宣传。本文调查的样本集群期刊网站也对文章进行了差异化推广,因此这也是未来单期刊网站建设的重点。 (1)可以对单个期刊网站的文章资源进行盘点和分类,根据文章的质量和重要性采取不同的宣传策略。例如,对于每期的优质文章,可以在官网设置重点文章推荐进行呈现;在学术领域,可设立著名专家的文章,设立著名观点专栏,进行集中宣传;如果期刊封面或封底有文章,也可以在官网开发一个模块来突出显示。文章的宣传和处理方式也需要区别对待。对于研究论文等适合内容重组加工的文章,可以通过“文字+视频+图表”的形式精心策划,形成符合用户需求的知识并在微信平台上进行推广,并在微信平台上开设专栏官网微信平台链接。对于一些不适合二次加工的文档,如著名专家的评论或观点,可以写引言/编者注、摘录文章要点等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并可以设置链接通过阅读全文跳转至“促销”页面。 (2)官网可设置热点话题/专栏,展示该期刊历年发表的热点话题/专栏。 (3)虚拟专题也是期刊自我宣传的有效途径。他们可以对已发表文章的主题进行总结,按照某个主题进行聚类和呈现高质量的文章,并请学者写出推荐理由,既方便读者获取某个主题的文献,也可以为读者提供学术参考’文学阅读。 (4)如有条件,可在官网开发文章视频报道模块。视频由于其碎片化、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更有利于丰富和深化学术内容的展示,也能更好地满足一大批在电子媒体环境下成长起来、喜欢阅读的年轻潜在读者的需求。观看视频[25]。

    3.4 打造学科信息采集平台

    白雪娜等.文献[26]从服务作者角度分析农业期刊网站建设现状,提出科技期刊应提供行业、学科引领服务。目前,单一期刊的官方网站主要提供编辑部动态更新,但学科相关信息等信息的提供明显不足。集群网站在资源整合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这是单期刊网站无法比拟的,但可以为单期刊网站提供一些参考:(1)对于国内外重要的学术会议,一般都会在网站上提供相关信息例如社团。 ,您可以多关注相关学科分会的网站,积极收集、整合相关会议信息,通过设置链接的方式提供会议参会指南。 (2)可以关注国内外该学科领域较权威的机构,关注其发布的学科动态信息,选取重要信息转载于期刊官网,也可以改编并发表整理相关学科动态信息并在官网呈现。在当前信息量大但分布分散的情况下,需要注重多平台获取信息。如果有一个值得信赖的平台,能够提供相对完整的信息,这对于用户来说将会是非常方便的。期刊官方网站权威、公信力强,可以尝试将其打造成为学科领域重要的信息采集平台。

    3.5 以知识服务推动期刊转型

    数字时代,特别是当前知识服务浪潮下,出版领域正在积极寻找以知识服务为发展方向的转型路径。科技期刊也应积极拥抱变革,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人才、平台优势,从知识生产者向知识服务提供者转变[27]。本文调查的样本期刊集群网站均在知识服务方面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成果。对于个别期刊来说,知识服务也将是未来工作的重点。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提供与论文相关的数据,一方面有利于促进科研诚信,另一方面也方便其他读者获取相关数据。现有研究发现,读者和作者对数据和信息共享有着迫切的需求[28]。 (2)提供科研协助和论文写作协助,并能自觉收集并在官网呈现相关信息。年轻学者和研究生非常需要这些信息。 (3)对于期刊自有资源,如微信文章推文、短视频、会议直播、讲座视频等,也可以在官网设置模块分类展示,方便用户访问。 (4)为学者提供服务,如增设名人论坛、专家访谈等栏目,展示学者的风采。 (5)与学科中重要的数据库或文献资源库合作,为用户提供方便的资源访问,例如用于数据,书籍,期刊,讲座视频和与学科相关的领域中的一站式检索服务。这些资源的提供可以在增加期刊官方网站的注意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有助于提高用户粘性。国内外练习已经证明,机构业务(TOB)是出版商外部知识服务的主要模型[29]。

    3.6培养人才以做好内容操作

    目前,科学和技术期刊网站已成为传播和交流科学研究结果的重要平台。官方网站上介绍的内容质量对于改善科学和技术期刊的学术地位和影响,促进学术成果的转变并提高竞争力至关重要。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学术内容的介绍越来越多地与媒体集成,并且越来越多地与简短的视频,在线实时广播,微信公共帐户等集成。有必要对文章内容,例如处理和重组,创新的内容演示格式(例如使用多媒体意味着反复开发期刊内容资源)等,以吸引更多用户的注意力。这些具有创新形式和高质量内容的计划和运营需要具有主题背景知识和新媒体操作思维的才能。但是,目前,期刊的大多数学术编辑都是传统的人才,在主题领域具有广泛的知识。他们对新的媒体操作模型,信息集成处理方法,编辑技能等知之甚少,这些方法无法再满足日记开发的需求。 。为了弥补缺乏知识结构,一方面,有必要为科学和技术期刊的编辑提供与新媒体运营相关的业务培训,以提高编辑人员的新媒体应用程序功能;另一方面,应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以鼓励学术编辑更新概念,增强学习,并逐渐通过新的媒体运作素养成长为复合人才。此外,综合编辑者的评估和评估也应与时代保持同步,并与学术编辑不同。通过合理的评估机制,将鼓励更多有兴趣在新媒体工作的编辑者发展更好,并确保科学和技术期刊的官员。网站的高质量构造。

    结论

    本文分析了7种相对成熟的国内科学和技术期刊集群网站的构建特征,总结了它们的共同点和特征,并结合了分析结果,以布置重点和独特的功能模块,创新的文档服务模型并实施差异化。提出了有关宣传和促销策略,建立主题信息收集平台,通过知识服务促进期刊转型以及培养才能进行内容操作的启发,建立主题信息收集平台,促进期刊转型。

    本文还存在一些缺点:(1)本文主要侧重于分析样本期刊集群网站的整体构建,并且对每个模块的特定操作效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它主要基于在线调查,该调查是单方面的,可以在未来的方法中结合使用,例如在线跟踪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适用于操作实体和用户),以获得更全面和普遍的结论。 (2)本文仅分析了样本期刊集群网站的出色度量,并且没有讨论其现有问题。将来,可以从网站构建效果的比较分析的角度分析现有问题。

    评论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24 05:05 , Processed in 0.083364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