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快手刷粉自助下单,快手刷粉自助下单,快手刷粉自助下单

2万

主题

2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4591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虚假宣传诱导消费

    记者调查得知,有的直播间为获取流量,会直接运用刷量的方式。当下在互联网上,直播数据刷量服务十分普遍,甚至还有人搭建了网站和软件,让直播经营者能够自行下单。

    记者凭借“小主播,想尽快提高直播间热度”这样的缘由,联系上了一位“代理商”。交纳 300 多元的代理费之后,对方给记者分享了一款能够自助下单从而为直播间提升流量的软件。并且,对方将记者拉入了内部会员群,在这个群里有很多直播带货的技巧以及变现的方法。

    我们与网上其他刷直播数据的商家不一样。价格虽高些,不过你多下几单便能很快回本,并且还能把这个下载链接分享给他人以收取代理费。这名“代理商”向记者表示,不必担心用这个 App 下单会被封号,他们此前接过一些大主播的单子,一场直播都有几万甚至几十万人气在购买。

    记者登录该 App 后发现,其内容较为丰富。这里有直播互动,也有评论分享以及粉丝关注等。在市场上,主流直播平台以及各种直播互动方式都能在其中找到。并且,该 App 的月销量十分惊人。以“极速直播间点赞”为例,其点赞一次的价格约为 0.004 元,是以 1000 次为单位进行销售的。这款商品的月销量达到了 5500 多万。此外,还有很多月销量为百万、千万的商品,这些商品都与刷数据有关。

    该 App 除了提供机器人互动外,还提供“活人粉丝定制服务”。其中包括直播加粉丝团、自定义弹幕互动以及稳定直播间观看人数等。并且可以下单进行直播间抢购展示,每 5 秒到 10 秒就能显示“用户 XXX 购买了该商品”。此类方式价格稍贵,比如 4 元能买到 1000 个直播间点赞,但只能买到 10 个人加主播粉丝团。

    为了验证刷数据的真实性,记者挑选了一个点赞量仅有 3000 的直播间来展开实验。在购买了 2000 点赞量之后,按照常理原本只需 10 分钟就能完成的订单,在直播间却一直没有任何动静。记者留意到,这个 App 还设有专门的客服来提供售后服务,客服表示正在催促,很快就能够完成。在随后的几分钟里,该主播直播间的点赞量迅速提升。起初点赞量不到 4000,之后很快涨到了 6000 多。与此同时,订单显示已经完成。

    记者购买了主播的粉丝团服务。曝光量提高后,此刻直播间的点赞数仍在快速上升,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了直播间。大约 10 分钟,该直播间的直播点赞量超过了一万,观众从原来的一两百人增加到了 900 多人。而要实现这些,只需自行下单,大概 20 元左右就能完成。

   


    此外,记者在购物平台发现,有许多网店在销售“智能静音电击器”,其价格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之间有所不同。一台这样的机器最多能够连接 8 部手机,能够自动为直播点赞,并且可以对点赞速度进行调控,从 1 秒 99 次到 99 秒 1 次都能够实现。“不少网红都购买过这款机器,因为直播点赞数越多,所获得的曝光量就越大,才有可能有更多人去观看。”客服表示。

    赵礼杰觉得,为直播间刷点赞是一种行为,刷评论是一种行为,刷销量也是一种行为,给主播刷流量同样是一种行为。这些行为本质上都是在为直播间或主播进行虚假宣传。这种行为既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又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知情权等合法权益,属于违法行为。

    江苏省法学会经济法研究学会的理事杜乐其,他是江苏大学法学院的副教授。他表示,那些为“数据流量造假”提供技术帮助或支持的主体,是存在违法情况的。按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经营者不能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去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容易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为主播设计平台、软件,或者人工给主播刷流量,这些行为在实质上助推了破坏市场竞争生态的行为。因为这些行为是为主播服务的,为其制造虚假交易数据提供了条件。

    平台制定自治规则

    奖罚分明落实责任

    有关部门和相关平台采取了各种措施,目的是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的监管,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直播营销新业态的健康发展。

    2020 年 11 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该意见针对网络直播营销中存在的一些不正当竞争问题,比如虚构交易或评价、网络直播者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等情况,要求对实施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仿冒混淆、商业诋毁以及违法有奖销售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2022 年 7 月,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规范网络直播营销行为的通知》。该通知明确规定,严禁在网络直播中进行以下行为:传播(采用)通过“刷单”“炒信”“好评返现”等方式;谎称现货;虚构预订;进行虚假抢购;编造用户评价;虚构或者篡改关注度、浏览量、点赞量、交易量等交易互动数据。这些行为会误导、欺骗消费者,从而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营销宣传。

    电商平台正在积极行动。例如《淘宝直播平台管理规则》清楚地规定,不允许通过刷单、炒作等方式对直播的赞、评论、分享等数据进行造假或作弊,这里面包含但不限于粉丝数量以及推广效果数据等方面。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会给予警告并让其下线直播,同时删除直播内容。如果是一般情节,每次会罚 3 分,并且冻结直播权限 24 小时;要是情节严重,每次则处罚 10 分,冻结直播权限 30 天。

   


    某平台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其平台对刷粉刷量、流量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平台建立并健全了账号异常涨粉监测机制,持续清理“僵尸粉”等虚假粉丝。同时,通过风控策略和风控模型等手段,发掘并打击网络黑灰产。如果确认存在相关行为,将会根据违规程度,对其进行粉丝移除、屏蔽拦截或者账号封禁等处罚。

    多项政策措施之下,为何刷直播数据行为仍然屡禁不绝?

    杜乐其分析,平台的治理能力存在一定局限性。商家开设直播间的投入成本较低,这就有可能导致他们同时开设多个直播间的情况出现,从而增加了平台的监管成本。同时,现有的技术手段较为落后,无法在短时间内精准地发现数据流量造假行为并对其进行打击。数据造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平台带来流量和利益。平台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可能因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对数据造假的行为放任不管。

    监管执法能力欠缺,在一定程度上为直播数据造假行为创造了空间。

    他认为平台在治理直播数据造假时应起重要作用。他提议,相关平台要制定合理的自治规则,对诚信经营且数据流量真实的优质商家给予正向激励,在主页上让其获得更多推荐率和曝光率;对数据造假的商家实施反向惩罚,降低其推荐率和曝光率。制定商家的准入标准并严格执行,同时制定主播的准入标准并严格执行。对直播行为进行不定期的动态监控,并且及时向相关监管部门报送违法信息。

    从监管部门的视角来看,陈音江觉得,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数据造假问题的监管力度,借助科学技术手段来提高监管的能力和水平。要是发现企业存在数据造假的情况,就应当依法予以严厉的惩处,同时还要向社会进行公开的曝光。

    消费者应利用好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坚决抵制数据造假等行为,凭借市场的力量促使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合法规范。同时,立法与司法裁判需要跟得上,以使违法失序行为能够及时被加以规制。

    漫画/李晓军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21 11:33 , Processed in 0.074472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