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全球首例远程单臂单孔机器人手术成功完成,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与西藏自治区妇产儿童医院合作创纪录

2万

主题

2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7444
发表于 2025-1-5 11:5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封面新闻记者朱朱

    11月28日,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和西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的合作下,一场跨越2000多公里的远程手术顺利完成。这是世界上首例远程单臂单孔机器人手术。当更清晰的成像系统拓宽视野时,医生控制机器人准确操作,机械臂以毫秒级的响应时间快速移动。在腹腔镜手术、血管介入手术、口腔手术、骨科手术等手术中,人工智能、数字化等提高精准度的技术手段已经不再新鲜。

    以备受瞩目的顶级手术机器人“达芬奇”为例。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熟练的应用,进一步验证了手术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和前景。在相关政策推动下,国内企业近年来加大投入,国产手术机器人也紧随其后,在技术和产品形态上进行探索和创新,以不断降低的成本打破垄断壁垒,助力优质医疗持续下沉资源。

    近日,记者走访成都当地医疗器械企业,探寻手术机器人发展的瓶颈和趋势。

    华西神经可视化微创脊柱手术导航系统

    成为医生的“得力助手”

    手术机器人加速国内商业化进程

    2000年,直觉外科公司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上市,开启了机器人手术时代,并多年来在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占据垄断地位。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已有400余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全国投入使用,已服务超过60万中国患者。然而,每辆“达芬奇”在中国市场的售价高达3000万左右。成本在1000元左右,每年的耗材维护费也很高。

    在此背景下,复星医药与美国 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 Fosun,进行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国产化。今年6月,直觉复星总部产业基地在上海开业。该公司在今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宣布,首台国产达芬奇机器人将安装在一家私立医院。

    近五年来,国内手术机器人行业发展迅速,微创机器人、天智航等多家企业的产品也进入商业化阶段。根据沙利文数据,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38.4亿美元。预计2020年至2026年全球复合增长率为26.2%,国内增长率为44.3%,超过全球18.1%。国内市场潜力巨大。

    12月6日,成都博恩斯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制造的手术机器人完成了全球第100例注册临床手术。据了解,这款国产手术机器人的价格仅为“达芬奇”的三分之一左右。

    不仅有多家企业在机器人赛道上发力,位于成都高新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还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天府金城实验室。目前,该所正在同步研发28项医疗器械,其中心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神经可视化脊柱微创手术导航系统正在等待进一步的临床应用。

    多模态AI+纯视觉感知

    重新定义手术机器人的实时导航

    手术机器人本质上是手术辅助工具,辅助医生完成术中定位、切割、穿刺、止血、缝合等操作,但仍然需要医生的专业技能和经验来引导和控制。不难看出,手术机器人和辅助驾驶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联系。外科医生操作精确的机械臂就像驾驶汽车一样,因此导航和定位尤为重要。

    “传统血管介入手术中,医生几乎是在半盲状态下插入导丝,这对医生的经验要求极高,所以导航和感觉都是很大的问题。”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精创锐捷团队工程师罗琪说道。心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不仅保留力反馈,还采用多模块数据视觉感知系统,为医生在视觉和感觉上提供更直观、统一的反馈。

    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导航操作

    导航定位也是口腔种植领域的一大痛点。高精度“导航”根据患者的目标位置和患部结构,精准规划路径和角度,让医生少走“弯路”,更准确、安全、高效地完成任务。手术。

    11月28日,记者在方天医疗创新(成都)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看到,工作人员正在操作一台牙科治疗机,但这并不是一台简单的仪器。公司创始人田怡然告诉记者,其搭载的TARS手术系统,是结合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混合现实等前沿技术的全流程数字化治疗系统,首次应用于现场种植牙。

    方天医疗创新(成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TARS手术系统。

    “传统的动态导航非常耗时,需要几十分钟。通过机器视觉和空间算法的简化,导航只需几秒就能实现自动配准。”田怡然表示,医生在无菌环境下操作时,可以戴上头戴式显示器,利用混合现实来解决手眼协调问题。目前,方天医创第一代设备预计明年上市,第二代设备已经在加紧研发。它将增加具有灵活任务能力的机械臂,以实现更智能的辅助能力。

    门槛高、投入大、周期长的背后

    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来,国家从审批、配置、医保、技术、应用等方面对手术机器人的发展给予了大力鼓励和支持。 2010年以后,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加大了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力度,共同推动我国手术机器人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经过十余年的瓶颈突破,手术机器人作为新一代高端医疗设备,已成为医疗行业智能化、数字化、微创化、精准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动脉网发布的行业报告显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从不可替代性出发,专注于普通医生难以解决的高难度手术。

    但经皮穿刺、神经外科、口腔、眼科手术机器人已基本实现与国外产品同步。经自然孔道正处于快速跟进阶段,血管介入在国外处于一定领先水平。

    手术机器人要真正走进手术室,在足够技术积累的前提下,还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支持。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淼坦言:“比如心血管介入机器人的研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立项到获得认证至少需要5年时间,而心血管介入机器人的研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预计投资超过5000万元,涉及的技术学科非常复杂,包括机械控制、导航、AI软件等,需要综合性人才加入,最终的临床试验也需要不断迭代。”

    孙淼 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华西创新医疗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

    巨大投入的背后,手术机器人不仅解决了医疗精准化问题,还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均等分配。田怡然认为,通过自主研发将成本降到最低,利用华西口腔医院生态研发的手术机器人,让城市和偏远山区的人们都能享受到同样的治疗服务。

    “虽然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在国内还处于早期阶段,但未来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医疗资源不平衡的问题。通过向偏远地区输送高质量的医疗技术,手术机器人可以弥补这一问题。”解决医生资源不足的问题,将优秀的顶级医院医生的经验转化为机器人产品,复制到县级医疗机构,让更多患者享受同等水平的诊疗服务。”孙淼说。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24 01:40 , Processed in 0.103451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