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古代墓葬讲究格局,挖不开的乾陵——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合葬墓

3万

主题

2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6785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代兴亡今又古,春风回首郁孤台”。

    我国古代,关于门庭布局、朝向选择、地理环境等,都是一门深奥的学问。这些内容往往难以明确定义,既无法目睹也难以触摸,然而,它们在布局上却极为注重整体格局。特别是在古代皇帝的陵墓建筑中,这种讲究更是达到了极致。

    01挖不开的乾陵

    在中国古代,每一朝代的统治者都会精心挑选他们认为最为神圣、最具象征意义的墓地。他们坚信,这些墓地与王朝未来的兴衰紧密相连,息息相关。

    “乾陵附葬徒彰秽,臣子当年谋未臧。”这首诗就是描写乾陵的。

    乾陵作为唐朝十八座陵墓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同时,它也是至今未曾遭受盗掘之灾的陵墓之一。

    若你仍旧对此说法感到乏味,那么请听我道来,乾陵乃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共同安息的陵墓之地。

    《旧唐书》中记载了乾陵的情景:“乾陵的玄阙之门,用巨石严密封闭,石缝之间,更是用铸铁加固。”这一描述充分展现了其宏伟壮观的气势以及坚固耐用的特点。

    乾陵坐落于现今的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境内,具体位于乾县北部的梁山之上,相距大约六千米的地方,那里便是乾陵所在。

    乾陵的占地面积相当可观,大约八十里左右;其内外筑有两重坚实的城垣;每一边的城垣长度都超过了一千四百米;整个面积接近二十四万平方米;如此规模,堪称壮丽。

    乾陵之侧,陪葬墓共有十七座,这些墓穴均属于武则天与李治的子女,以及当时显赫一时的权贵,诸如太子李贤、许王李素节、义阳公主、安兴公主、永泰公主等,还包括了朝廷重臣薛元超、刘仁轨、薛仁贵等人。

    陵园内城之中,石人群像不计其数,此外,还有四对威武雄壮的石狮。这些群像均模仿了当时官员朝拜皇帝的姿态,而石狮则每尊都昂首挺胸,目光锐利,散发出无比的威严与神圣气息。

    1961年3月4日,乾陵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起初,李世民即唐太宗确立了“陵墓依山而建”的葬礼制度,此举意味着将帝王的陵寝构筑于连绵起伏的山峰之巅,并辅以精巧的建筑和精湛的雕刻技艺,以此来展示大唐帝国的繁荣昌盛与强大国力。

    在1971年以前,我国成功发掘了五座陪葬墓,从中出土了超过4300件珍贵的文物,以及超过100幅古代中国艺术价值极高的画作。然而,关于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时至今日,尚无人能够将其成功挖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在唐朝的晚期,一位名叫黄巢的乱世英雄曾企图盗掘乾陵,当时他率领了多达四十万的大军。

    传闻武则天的陵墓中藏有超过500吨的金银财宝,因此她可谓是竭尽全力。然而,尽管她指挥军队在陵墓周边挖掘了数十米深的壕沟,却始终未能发现墓穴的入口。

    黄巢是第一次试图盗乾陵的人,却不是唯一一个。

    在五代十国那个时代,被称作“史上最厉害的盗墓者”的耀州节度使温韬,又将目光投向了乾陵。

    相传,这位节度使是以盗掘古墓起家的,他一生中盗取的珍奇异宝不计其数。与黄巢相似,他也曾指挥数万士兵进行挖掘,然而,结局却与黄巢如出一辙,最终空手而归。

    民国初年,军阀孙连仲对武则天的珍宝垂涎三尺,便派遣了一支军队进行挖掘。那时,我国已掌握炸药技术,孙连仲对此充满信心。然而,当他将大量炸药倾泻于乾陵时,该陵墓依旧毫无反应。

    1958年的最后一次传闻中,乾县几位农民在燃放鞭炮时,意外地引爆了乾陵的入口。然而,在深入挖掘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入口处充斥着坚固的玄铁,实在找不到能够将其完全挖掘开来的方法。

    乾陵之所以能够留存至今且声名远播,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它始终未被任何人成功挖掘。或许在统治者的信仰中,这是神佛的庇护所致,不管原因如何,乾陵那不可动摇的神秘地位始终无人能及。

    02不敢挖的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的名声早已家喻户晓,作为中国历史上首位皇帝,他的贡献不可磨灭。这座陵墓不仅被我国评定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我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以及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水源自骊山之东北,原本流向北方,后来秦始皇将陵墓建在山之北面,水流因此绕道弯曲,向东流去,再转向北方……池水自西北方向流淌,途经秦始皇陵墓之北。

    《水经注》中提及,秦始皇陵周边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温泉水,同时,那“依山傍水”的美丽景色亦成为其最为显著的特色之一。

    秦始皇的陵墓坐落在西安市临潼区边缘的骊山之巅,其陵区被划分为内城与外城两部分,整体高度达到五十一米,周长超过一千七百米,占地面积广阔,达到了五十七平方千米。

    它的周围与武则天的乾陵相似,环绕着数量庞大的陪葬墓地,其中已确认的就有四百多座。

    秦始皇陵,作为全球最大的陵墓之一,其建筑风格独树一帜,于1987年荣登《世界遗产名录》宝座,又在2021年荣获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的殊荣。

    而最为著名的,自然是响彻国际的秦始皇兵马俑。

    相传在秦始皇统治时期,他渴望将自身所有之物安放于陵墓之中,出于对自身安全的深切考量,因此特意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兵马俑来加以守护。

    秦始皇陵的地宫城墙异常坚固,其深度亦非常之深,尤为关键的是,地宫的核心并非以土封堵,而是以铜水铸就。在当年李斯负责修建陵墓之际,还特地招募了擅长制作机关的工匠。由此可知,秦始皇陵的内部构造相当复杂。

    难道重重机关的存在,就无法保障我们开国皇帝的陵墓安全了吗?显然并非如此。

    《史记》中提及,项羽攻克函谷关,击败刘邦之际,曾擅自挖掘了秦始皇的陵墓,而此次事件亦成为秦始皇陵遭遇的最严重劫难之一。

    刘邦在战胜项羽之后,身为对秦始皇怀有深厚敬仰之情的人,他始终坚持着严格命令,务必对秦始皇的陵墓实施周密的保护措施。

    然而,据史籍所载,大约在公元前195年,一名牧童在秦始皇帝陵周边牧羊时,不小心让一只羊坠落其中,此事件还引发了熊熊烈火,终将秦始皇的陵墓宝棺焚毁。

    该故事记载于《水经注·渭水》一书中,讲述了一位牧羊人为了寻找丢失的羊而放火,结果火焰持续燃烧了整整九十天仍未熄灭。

    唐朝晚期,传说中那位广为人知的黄巢曾盗掘过始皇帝的陵寝,然而这一说法并未见于史册记载,仅仅是老一辈人流传下来的故事。

    直至宋朝时期,宋太祖发布命令,要求临潼县负责保护与修缮秦始皇陵园,这才使得陵园得以暂时得到安宁。

    到了清朝光绪时期,秦始皇的陵墓不幸再次遭受盗墓者的破坏。随后,官方派遣人员严密看守洞口,这才避免了其再次遭到盗窃。

    我国先祖的威严与神圣不容亵渎,不仅秦始皇陵内部布满了复杂的机关和弓弩,而且《史记》中记载:“命工匠制作机关弩矢,一旦有人穿透,立即射杀,”此话所指正是李斯。因此,即便有人踏入秦始皇的陵墓,也绝无生还的可能。

    科学家先前已对秦陵地宫的土壤进行了检测,发现其中汞含量异常之高。李斯在土壤中注入了大量的水银,这种物质若被过量吸入,会立即致命。因此,正是这一原因,使得秦始皇陵至今得以保持宁静。

    秦始皇不仅将生前的物品带入陵墓,而且生动地重现了他所钟爱的山川景致、建筑风格、宫殿的朝向以及士兵的形象。

    这位在历史长河中步履维艰、鲜为人知的皇帝,即便在另一个世界,亦能恬静地品味孤独,享受着只有王者才能经历的朝圣之旅。

    03不能挖的黄帝陵

   


    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的境内,若继续向北行走约一千米,便会抵达一个名为桥山的地区,那里便是黄陵的具体位置。

    桥山,一座雄伟壮观的巨峰,其总面积高达五百六十七公顷。在这片广袤的山林中,树木覆盖面积就达八十九公顷。其中,古柏的数量令人惊叹,约有81600多棵,而千年以上的古柏更是超过三万棵。桥山,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目前覆盖面积最广、历史最悠久的古柏群落。

    《山海经》中有所记载,提到蒲谷水源位于山脚下,水流纵横,因此得名桥山。由于桥山的东西两侧均被河流所环绕,因此黄帝的陵墓也被称为桥陵。

    黄帝陵历史悠久,因此成为了历代帝王祭拜的圣地。在桥山上,黄帝陵的入口处矗立着一棵名为“黄帝手植柏”的古树,据传这棵树是黄帝亲自所植。它不仅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树木,更是被赋予了神秘色彩的象征。

    在1961年,国务院将黄帝陵评定为我国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到了2014年,黄帝陵亦成功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黄帝陵似乎并不像武则天的陵墓那样壮丽,也不像秦始皇的陵墓那样充满威胁,可为何无人敢于挖掘呢?

    在现实的角度来看,古时炎帝与黄帝携手击败蚩尤,确立了中华部落的共同领袖地位,正因如此,我国文明得以迈向一个全新的时期。黄帝的威望与敬仰无人能及,即便他离世,人们仍为他修建庙宇,他被视为民众心中的“天神”。

    即便黄帝逝去已有数千载,自中国有帝王之始,夏商时代对黄帝陵的祭祀活动便未曾中断,这一传统直至明清时代依然保持,即便是在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之后。

    “骑龙飞上太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

    另一方面,相传黄帝驾崩之际,有传说称其是被天际降下的一条巨龙接引而去的;自那之后,民众便再未目睹黄帝的身影,而李白的诗作也流露出对黄帝行踪的无限困惑。

    而且,在黄帝飞升之际,传闻朝臣与民众均对他离别感到极度的留恋,纷纷用力拽扯他的衣袍、靴履等物,直至将黄帝身上的珍宝悉数扯落。后来,众人为了缅怀他,便将这些被扯下的宝物埋葬于桥山之上。

    当时众人皆知黄帝势必要离去,于是纷纷拿出家中美食相赠,期冀他升天后不至于饥肠辘辘。然而,当黄帝腾空之际,目睹百姓们的深情厚谊,心中不禁涌起一丝苦涩。于是,他毅然将赠予的肉干抛回,愿他们得以丰衣足食,过上幸福的生活。

    这些肉干恰巧坠落,正中黄帝陵前的那棵柏树,导致柏树表面形成了二十四处凹凸不平的疙瘩,这些疙瘩至今仍然保留着。

    而且就连桥山上的那些古柏,相传也与黄帝的“神性”有关。

    桥山上原本并无一棵树木,然而为了为黄帝提供阴凉,百姓们持续不断地植树。尽管他们努力不懈,但所植树木皆未能成活。最终,他们的真诚感动了天上的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于是撒下了无数柏树的种子。正是这些种子,让桥山如今呈现出郁郁葱葱的景象。

    黄帝升天后,他曾驾驭的那条巨龙便始终守护在黄帝陵地,任何企图侵犯者都将遭受严厉的惩处,因此,这也是黄帝陵得以长年无人敢于侵犯的重要原因之一。

    实际上,黄帝乃我中华儿女的先祖,他在我们心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无人可以替代。他始终心系百姓,全心全意地为民众服务,即便没有神龙的庇护,我也坚信无人敢侵犯。

    乾陵之坚固,秦始皇陵之险峻,黄陵之神秘,无不昭示着它们是历史长河中留存下来的珍贵遗产。

    黄帝、秦始皇,以及李治与武则天,这些历史人物均承载着我中华民族的神圣与文明,他们是我们坚韧不屈的精神支柱。

    无论如何,作为继承者,我们理应怀有敬畏之情,因为在这片先祖为我们开拓的基业之上行走,唯有虔诚才能使我们的内心更加平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5-16 19:17 , Processed in 0.074309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