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寻求“可疑”的平衡正负关系的尝试中,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与艺术创作的自由度显得尤为关键;而契诃夫的处理手法,则为后续探讨这一难题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范例”。“案例”一语源自爱尔兰诗人希尼,他创作了《尼禄、契诃夫的白兰地与一根敲击棒的案例》(The Case of Nero, 's Vodka, and a Stick),此作品由吴潜诚翻译,并在《希尼诗文集》中,马永波将其译为《尼禄、契诃夫的白兰地与来访者》。此案例涉及契诃夫生平的一个关键时刻,即他在1890年,30岁那年,前往萨哈林岛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