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2020 中秋国庆双节叠加遇催婚,云相亲成小城青年婚恋新渠道

3万

主题

2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1941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年中秋与国庆佳节相融,人们欢聚一堂,赏月谈天,享受家的温馨,这无疑是人们心中所向往的。然而,在这重要的节日里,催婚现象却屡见不鲜。唉,真是无奈,经过对父母社交圈的深入研究,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或主动或被动地踏上了相亲交友的征途。然而,前路漫漫,困难重重,这让许多对爱情抱有美好憧憬的年轻人感到措手不及。

    01

    高速成长的云相亲 市场

    七夕节刚结束,视频恋爱社交平台“伊对”携手北京市婚姻家庭研究会于该日联合发布了《2020年中国“云相亲”单身小城青年情感调查报告》,报告数据显示,“云相亲”正逐渐成为小城青年解决婚恋难题的关键途径。

    《2020年单身男女云相亲行为图鉴》由珍爱网最新发布,数据显示单身男女每日至少投入23分钟参与云相亲,高峰时段集中在每晚的21点至22点之间。在本年上半年,有超过30000名单身男女通过这种方式成功脱单,其中80后和90后群体构成了主要力量。

    探探社交软件携手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推出了《95后社交观念与社交关系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据报告显示,超过八成的受访者把社交软件视为扩大人际网络的关键渠道。在这其中,有25.2%的用户表示他们频繁使用社交软件,而58%的用户倾向于通过这些平台寻找伴侣。相较之下,高学历群体对线上社交更为偏爱,而女性用户在社交软件上的活跃度也有所提升。另外,对于线上交流融洽的网友,有48.6%的用户表示愿意进行线下会面。

    现在,“云相亲”这一需求逐渐凸显,众多企业纷纷抓住机遇,积极行动。像珍爱网这样的传统相亲交友平台,正大力推广APP线上相亲服务;同时,糖呗、伊对等新兴交友软件迅速崭露头角;此外,映客等直播平台也开始涉足在线相亲和内容电商等新领域,并推出了对缘等音视频产品。

    以映客公司推出的针对下沉市场的社交应用“对缘”为例,该应用已成功跻身云相亲领域的领先地位,平均每月实现百万次相亲匹配。

    缘云相亲的匹配模式既精准又高效,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并且视频交流直观便捷,这些特点极大地满足了下沉市场超过两亿的小镇青年对于交友的强烈需求,其增长潜力无疑是巨大的。

    此外,该产品还为媒人群体搭建了一个全新的职业舞台,孕育了在线红娘这一新职业。截至目前,已有数千名全职红娘加入,其中,顶尖红娘的比例高达17%,他们的人均月薪更是超过了万元。

    02

    每 晚有上百万人在云相亲

    “云相亲”究竟有多受欢迎?踏入“伊对”的直播间,轩爸仿佛置身于一个全新的网络空间——

    各式“奇观”层出不穷,有人卧躺闲聊寻找伴侣,有人于高铁车厢内即时互动,还有人在快递途中抓紧时间进行自我展示……这些场景正成为当下热门视频相亲平台上的常态。

    仅需两元便能在平台上发言,这为寻求“有缘相会”的机会打开了大门——线上相亲的门槛因此大幅下降,进而激发了这一传统需求的活力。

    在媒体采访过程中,一位从事在线相亲的从业者透露:“在虚拟空间中,每天都有数百万的单身人士进行相亲活动,他们把寻找终身伴侣的希望寄托在网络上。毕竟,与下半生的幸福相比,仅仅花费两元钱去尝试一个机会,实在是微不足道。”

   


    轩爸在承担着注册和登录伊对、对缘的任务,并暗中观察了一段时间,随后他察觉到了一个现象,似乎女性用户的数量比男性用户要多一些。

    《2020年中国“云相亲”单身小城青年情感调查报告》揭示,女性对视频相亲的满意度高于男性,在表示“更满意”的人群中,女性的比例比男性高出7.4%。

    当然,这些偏好并非关键所在,而真正关键的是费用问题,你难道以为参加云相亲只需支付2元就能轻松搞定吗?

    03

    五花八门的花钱理由

    相亲约会,哪有不花钱的,云相亲显然也要有付费的觉悟。

    前面所提及的仅需2元即可登台的优惠,实则只是最基本的消费。然而,若想在相亲的房间内吸引女嘉宾的注意,仅仅依靠鲜花和礼物等,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除此之外,在快手直播间,“喜欢你”这一礼物特效售价298快币。当特效被激活,一位身着燕尾服的虚拟王子形象便会飘然而至,轻吻女嘉宾的脸颊,周围还会飘洒着如梦似幻的白色羽毛——这一切都预示着“约见”的好戏即将开场。

    在轩爸看来,云相亲节目中的“红娘”角色不仅需为嘉宾促成美好姻缘,还应当激发他们相互赠送礼物,而这些礼物的开销,大家觉得是否合理呢?

    云相亲更是直接推动了一个新的职业——线上红娘。

    观察发现,从事线上红娘工作的人员收入同样相当丰厚。根据缘软件公开的数据,月均收入大约在4000元左右,而大多数全职红娘的月收入甚至可以超过万元。以陈诗诗(化名)为例,这位对缘软件的顶尖红娘,其月收入高达7万元。

    除了虚拟的礼物之外,会员必然是不可能绕过去的门槛。

    注册为会员后,依照普遍认知,此平台理应能为其用户匹配合适度更高、真实性更强的个体,同时红娘的服务质量也应更上一层楼。然而,现实的发展显然并未遵循用户的预期轨迹。

    04

    想法很好,问题不少

    在大众普遍的观念里,相亲应用扮演着类似传统媒婆的角色,通过收取服务费用来获取利润。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基于数据的配对模式已经成为了网络婚恋交友应用实现盈利的一种可度量、可规范且易于复制的途径。这门生意虽然看似传统或平凡,却实现了令人瞩目的收入成果。以百合网为例,根据其公开的财务报告,2018年该公司的净收入高达6.12亿元,而这笔收入中还包括了世纪佳缘的业绩(世纪佳缘于2015年12月7日宣布与百合网完成合并)。

    以会员资格和服务费用为参照,婚恋交友应用在从网络拓展至现实的过程中,持续激励普通用户升级为会员。它们不仅夸大其词地描绘了未来可能但未必能实现的相亲交友前景,还煽动用户通过信用卡、花呗等方式支付高额的会员费用。相较之下,QQ和视频平台的会员费用仅为10元或20元,而在婚恋交友应用中,18888元、28888元这样的会员费用却并不罕见。

   


    尽管婚恋交友APP的会员费和平台服务费已经颇为昂贵,但赚钱的欲望似乎并未因此满足。实际上,自诱导用户充值会员费的做法兴起,婚恋交友APP在追求金钱的道路上似乎越走越偏。

    诱导消费现象:这可能是目前云相亲APP存在的问题中最轻微的一种。“通过缴纳高额会员费,可以优先匹配到优质会员,只需几个红包就能轻松收回会员费用”——当婚恋交友平台的用户怀着这种心态成为会员后,平台自然而然地便抓住了这个机会。

    红娘诱导“送礼”、有人假扮“托儿”炒作、系统伪装成异性发送信息诱使付费浏览,这些都不过是“初级陷阱”。成为高级会员的起步价高达6888元,但“这个级别的会员通常不会受到公司的高度关注”。动辄数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私人定制”骗局让人梦想破灭,导致一些人不仅损失了钱财,还付出了感情,最终一场空。

    太原的刘女士提及,她曾在一家历史悠久婚恋网站的App上注册,不久便有工作人员主动联系她。该工作人员劝诱她支付7000元,购买为期半年的会员服务,并在此期间为她介绍了6位男士。遗憾的是,会员服务期满后,刘女士依然未能找到合适的伴侣。事后,刘女士发现,其中一些男嘉宾竟然是托儿。

    某些婚恋网站及应用程序,却未严格推行实名制,甚至只是“有名无实”,它们急于扩充用户数量,却对用户名、年龄、地域、学历、收入等信息不加核实,为虚假信息提供了滋生土壤。

    不法分子通过购买和培养账号,在婚恋交友网站中寻觅猎物,他们利用性别、年龄、学历等虚假个人信息伪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针对那些渴望爱情的男女实施诱骗欺诈。众多支付高额费用的单身男女,在相亲交友平台上热切追求爱情,却成了不法分子眼中的“爱情圈养之物”,一旦被养得肥壮,便会被“宰杀”。婚恋交友网站和交友应用程序被比作“猪圈”,而聊天工具则被称作“猪食槽”。

    不法分子以虚假身份赢得恋人的信任后,会利用投资、现金借贷、抵扣网络平台流水等手段向恋人索要金钱,陷入爱情的人们常常急于证明他们的爱情纯洁无染,不受金钱的腐蚀,或者是在共同投资、共创美好事业的美好憧憬中,不断加大金钱投入,直至后期深陷其中、投入更多,甚至开始说服自己或周围的人,逐步陷入金钱陷阱的泥潭。

    05

    让人心惊的精准诈骗模式

    骗子将大数据用作实施信息诈骗的手段,通过对个人信息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细致分类,进而依据用户信息的独特性来量身定制诈骗步骤和情节,实施所谓的“精确诈骗”。

    大数据的运用使得你的日常生活方方面面都有迹可循,稍作分析,便能辨明你是否是真正的富豪还是普通的平民。诈骗手段也从过去的广泛撒网,演变到如今针对个人量身定制的“专属陷阱”,诈骗金额不断攀升,百万甚至千万级别的大案频发。

    传统诈骗往往伴随着极高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这是因为诈骗分子往往难以提前确定诈骗的目标,且难以对目标进行详尽的资料搜集。犯罪分子的诈骗行为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有时甚至带有一定的侥幸心理。

    网络普及之后,个人信息不可避免地在网络世界中留下了痕迹。诈骗分子能够借助网络技术窃取大量个人资料,或者通过非法途径购得详尽的个人信息。随后,他们会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筛选,以锁定特定的诈骗对象。接着,他们根据获取到的姓名、年龄、职业、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精心设计诈骗方案,进而实施诈骗行为。

    “云相亲”现象层出不穷,亟需采取治理措施——针对这一乱象,人民网与新华网均发表了各自的评论。

    婚恋交友领域问题频发,相关平台难逃其责。强化婚恋平台的主体责任,已是当务之急。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在提供信息发布等服务时,需确保用户提交真实身份信息。婚恋平台不仅肩负着责任,更承担着义务,必须严格执行。同时,社会信用体系与婚恋平台之间应消除信息壁垒,平台需在核实用户信誉度的同时,依法保障用户隐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5-9 21:02 , Processed in 0.081462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