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怎么样,广发卡信用卡中心,广发银行卡信用卡中心

3万

主题

2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7733
发表于 昨天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年春风桃李一杯酒,如今蓦然回首,只剩江湖夜雨十年灯。

    翻开广发银行(以下简称“广发”)2022年的成绩单,才沮丧地发觉,那些往日和同业在市场竞争中称雄的荣耀,都已成为过去。

    倘若未能使广发完成 IPO 是前董事长董建岳最为遗憾之事,那么,信用卡业务从高光走向减速,或许是广发近十年来更为遗憾的另一件事。

    和当初处于同一起跑线的同业们相比,如今广发的身影越发显得孤独。特别是昔日起点颇高的零售业务,如今明显掉队了,其中最令人惋惜的是信用卡业务。

    Part 1

    从发卡到月活,掉队的10年

    截至2022年,广发信用卡累计发卡数量达到1.09亿张,发现精彩APP月均活跃客户量只有1797万。初看时觉得还行,然而对于曾经和招行信用卡一起被称作“双子星”的广发信用卡来讲,其成绩单早就开始落后了。

    即便与过去的自己相比,广发信用卡(以下简称为“广发卡”)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首先,来看看发卡量。

    要清楚,2021年广发卡累计发卡数量已经达到了1.01亿张 。也就是说,其在2022年新增发卡的数量仅仅约为700万张 ,和2021年新增的1166万张相比,减少了将近四成 。

    除了去年新增卡量急剧减少,广发的累计发卡量跟以前的同行相比明显落后。直到2021年,广发累计发卡才突破“亿”这个关卡,而招行在2017年就已达成。但是,就算是在更高的基数情况下,招行近两年的新增发卡量也维持在千万级以上 。

    实际上,广发卡业务起步早,其底子也不错,它曾经与招行卡有过相互竞争的岁月 。

    早在1995年,广发发行了国内第一张信用卡,这张信用卡符合国际标准。招行的第一张信用卡直到2002年12月才诞生,它也是国内首张国际标准双币信用卡。

    2003年,被称作国内信用卡元年,农业银行信用卡中心成立,建设银行信用卡中心成立,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成立,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成立,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成立,招商银行举行了信用卡首发仪式,各行信用卡业务发展开始加快速度,竞争格局开启。

   


    接下来的十年,称得上是市场大爆发的十年。那时,广发信用卡的负责人吕诗枫斗志昂扬,她以做“中国最好的信用卡”为目标并为之努力,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引入了许多创新玩法,母婴、女性、商旅、网络等主题信用卡她在早期都已尝试过,2005年她就带领广发信用卡中心实现了盈利。

    在2003年至2012年前后的首个“黄金十年”期间,四大行依靠网点以及客群基础方面的优势,发卡量始终处于行业领先位置。然而,要是论及市场化经营最为卓越,在目标客群里最具吸引力的,当属股份行中的“双子星”,也就是招行卡和广发卡。

    令人惋惜的是,在第二个黄金十年期间,广发卡开始逐渐处于劣势。信用卡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开始迎来巨大变化。

    2012年,招行信用卡累计发卡数量为4484万,有效卡数量是2180万,广发卡累计发卡数量为2293万。

    到了2021年,招行信用卡不再关注累计发卡量,而是更加看重有效卡量,有效卡量已经突破“亿”级大关,此时广发卡的累计发卡量才刚刚突破“亿” 。

    截至2022年,招行的有效卡量已经达到了1.03亿 ,而广发的累计发卡量才1.09亿 。需要知道的是 ,在近几年 ,信用卡发卡量早就已经过了增长高峰 ,“睡眠卡”的清理进程也都在加快速度 ,大家转而更加重视存量市场的精细耕耘 ,所以“有效卡量”更能够精确反映持卡用户的活跃度 。也就是说 ,到2022年 ,仅看有效卡量 ,招行就已经和广发的累计卡量相当了 。

    眼下信用卡发展阶段早已不是拼发卡量的阶段了,那我们来看看APP的月活(MAU)。截至2022年,广发卡发现精彩APP月活只有1797万,招行APP和掌上生活APP月活已达到1.11亿。即便和其他股份行相比,根据中金截至去年三季度的统计,广发MAU也只是处于中游,排在招行、平安、中信之后 。

    如果说,在从“卡时代”到“APP”时代的这近10年里,这是信用卡市场的重要竞争拐点,那么广发卡的表现毫无疑问是令人惋惜的。

    值得一提的是,广发信用卡经历了失去的10年,这10年恰好与吕诗枫的职务变动时间线大致吻合。2010年,吕诗枫已担任广发信用卡中心总经理职务15年,这一年他被调职。到2015年底,吕诗枫与广发正式告别。从1995年开始,吕诗枫主管广发信用卡部门。他一手将广发卡从小发展到大。他还曾一度引领行业。吕诗枫陪伴广发卡走过了行业发展的第一个黄金10年。从其2010年调职开始,到2015年离职,这段时间线显示,这恰好是广发人事动荡剧烈的周期,也是国寿完成入主广发的周期。

    当时,变动频繁的不只是行内高管,全行发展战略也在频繁变动。国寿入主之际告别广发的董事长董建岳已被调查,国寿入主后升任监事长的王桂芝也已被调查。

    广发卡没有抓住市场攻坚关键的10年,实在令人痛惜,这或许是因为人事变动,或许是因为战略难有定性。对比其他股份行,广发卡虽被不少后来居上者超越,但仍处于中上游,只是无法延续过去的高光,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Part 2

    再一个10年,走向何方

    实际上,近几年来广发卡也不是没有努力过。

    近年来,周观也留意到,广发卡有诸多新尝试,尝试引入社交游戏、热门话题内容等新玩法来提升 APP 活跃度,更聚焦衣食住行等场景推出“有鱼卡”等,瞄准年轻客群“抓新捉活”,还尝试拓展更下沉的市场,除白领、大学生等传统信用卡客群外,推出面向蓝领客群的“大吉大利”卡……

   


    即便这样,广发信用卡的表现仍然很难有显著突破。除了上述指标(新增发卡、月活)没有明显改善之外,到2022年末时,广发卡应收账款为4396.89亿元,与2021年的4523.45亿元相比下降了2.8%。甚至在过去三年里,没有一年的信用卡应收能超过疫情前2019年的表现。其中,2020年下滑情况最为明显,当年信用卡应收金额为4171.47亿元,与上一年相比下降了10.5%。

    也不能全归咎于疫情,至少看看同行业,有不少在近三年一直保持增长,就算三年里有增有降,至少不会三年的表现都比疫情前的水平低。

    即便应收出现下滑,广发2022年信用卡透支不良率仍在上升,不良率达到了1.58%,与2021年的1.54%相比,增加了0.04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近10年来信用卡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然而广发的利润依然非常依赖信用卡的业绩。从2021年监管规定的统计口径变化中,能够略微看出这一点。

    2021年2月5日,银保监会等发布了《关于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切实加强企业2020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该通知下发后,“信用卡分期收入”的统计口径被统一,它不再被计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而是转而被计入“利息收入”。

    因此,在2020年年报中,多数银行已把“分期收入”归入“利息收入”。再去对比2019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数据变化,便能大致知晓其分期收入的规模。而分期收入乃是信用卡最为重要的利润来源。

    对比广发银行2020年以及2019年的年报数据,不难发现,2019年时,其信用卡分期收入达到了259.67亿元,对中收的贡献度为73.89%,营收占比为34.03% 。

    在股份制银行里,它是最出色的。虽说广发还没上市,不过就算把它放到上市银行当中去看,也是最出色的。就是说,哪怕信用卡业务已不如往昔,可依旧在为广发银行贡献着超过三分之一的营收,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广发银行的业务均衡度需要进一步提升呢?到此时,距离董建岳的“接棒者”杨明生在2016年年报中强调“促进公司金融重回主流市场”这一战略愿景,已经过去了4年多,不知道对比信用卡的营收占比,公司金融的表现会是怎样?

    时光飞逝,随着市场快速发展,信用卡业务又到了新的拐点。

    2022年中,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相关通知,中国人民银行也发布了相关通知,这两个通知是《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通知指出不得以发卡量作为单一考核指标,也不得以客户数量作为单一考核指标,更不得以发卡量、客户数量等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强调信用卡应转变粗放发展模式。

    不难想象,下一个10年即将到来,且竞争会更加激烈,增量市场变得越发困难,存量市场愈发内卷,那么谁能够继续在其中称雄呢 ?

    我个人认为,相较于十年都没有完成的首次公开募股,广发在近十年还有另外一个更大的遗憾 。

    回首往昔,为打造“中国最好的信用卡”而拼搏的那段时光已然消逝,难熬的是此后又历经了十年风雨。要是不持续奋进,往日付出的努力,都将沦为他人的笑谈。

    —THE EN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5-4 02:32 , Processed in 0.103631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