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机械科学与技术学报,机械学报属于什么期刊,机械科学与技术期刊电话

3万

主题

2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5758
发表于 昨天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姓名:孙富春

    职称:教授

    电话:

    邮箱:

    教育背景

    1986年,获得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工学学士学位,专业为自动化系,所属国家为中国 。

    1989年,获得工学硕士学位,专业为自动化系,毕业于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来自中国 。

    1997年,获得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来自中国 。

    社会兼职

    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

    IEEE: 高级会员;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理事 ;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担任智能控制与智能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同时兼任该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

    IEEE控制系统协会: 智能控制技术委员会委员;

    在IEEE Trans. on ,Soft领域担任编委;

    智能技术学报: 编委;

     : 客座编辑;

    中国科学: 客座编辑.

    研究领域

    智能控制, 机器人与飞行器的导航与控制

    网络控制系统

    人工认知系统的信息感知和处理.

    研究概况

    我从事神经模糊建模、控制与滤波研究,研究领域为非线性系统,时长十余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项目、863项目以及国防预研项目的资助下,我在神经模糊稳定自适应控制和鲁棒控制方面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研究对象是非线性系统,还在马尔可夫()跳变系统的滤波方面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具体包括:

    我提出神经变结构控制和神经模糊动态逆的设计思想,建立较为完整的机器人神经网络稳定自适应控制的理论与方法,完成主要理论方法的实验验证,此为非线性系统的神经模糊稳定自适应控制,其代表性工作获第十八届Choon - Gang国际学术一等奖和IEEE CSS北京分会优秀论文奖。

    对多时标非线性系统和马尔可夫跳变系统进行控制与滤波。我在理论上证明,柔性机械臂、飞翼式飞机、大型柔性空间结构等一大类多时标非线性系统,能够采用模糊奇异摄动模型逼近,证明了这种逼近的存在性和充分性,还给出了在给定逼近精度下的必要条件。我提出了基于摄动参数无关和相关解的自适应和鲁棒控制方法,该方法为实现该类系统的高精度和高稳定度控制开拓了新的途径,针对实际系统中常遇到的饱和效应、模态不可测等困难,我给出了有效的控制与滤波方法,研究成果应邀到本领域2006年IEEE智能系统设计与应用国际会议上做大会报告。

    开展面向需求的应用技术研究。我建立了国内首个柔性双臂空间机器人,还建立了面向在轨服务的遥操作地面实验系统。我在空间机器人动力学参数的在轨辨识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在抑振轨迹规划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在位置/力混合控制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在面向在轨服务的遥操作双边控制和共享控制技术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申请受理发明专利8项、授权3项,还应邀在2009年IEEE测量技术与机械学自动化国际会议上做大会报告。

    近年来,我总共在国际期刊发表了58篇论文,其中52篇被SCI收录,这些论文在Web of网络版中被他人引用了300余次。我的专著《机械手神经网络稳定自适应控制的理论与方法》于2005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专著《空间机器人学:动力学、规划与控制》即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译著《机器人学导论》已被三十多所大学用作教材,获得好评。

    奖励与荣誉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奖 (2004);

    第十八届Choon-Gang国际学术奖 (2003);

    教育部提名该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名称为柔性连杆机械臂实验平台及其系统建模与控制 ,时间是2002年;

    非线性系统神经模糊稳定自适应控制与鲁棒控制的理论与方法,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4 年);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 (2000).

    学术成果

    孙富春、孙增圻、张钹所著,名为《机械手神经网络稳定自适应控制的理论与方法》,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5年1月出版。

    F. C. Sun和F. G. Wu。8:一次时间跳跃模糊到。在:和,编辑费伊和刘,西方:2008年3月。

    F. C. Sun、Y. Tan和C. Wang发表了关于以及使用的问题,软件,2010年,14(2):101 - 102 。

    你提供的内容似乎不完整且存在乱码等问题,无法准确理解其完整意思并进行改写,请你检查并补充完整准确的内容。

    王HQ和孙FC。一种用于……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软件,2010年,14(2):171 - 180。

    N. Chen、F. C. Sun和L. G. Ding,2009年,第18卷第5期,第455至467页,发表了一篇关于使用多……的PNN - DS的文章 。 (你提供的内容似乎不完整,可能影响准确理解与改写,可补充完整后再让我处理)

    H. Wu、F. C. Sun以及H. P. Liu ,发表了关于模糊的相关内容 ,发表于《IEEE Trans. Fuzzy 》2008年第16卷第5期 ,页码为114 - 119页 。

    F. C. 孙,L. 李,H. X. 李和H. P. 刘。基于神经模糊的实时案例。《IEEE 汇刊》,2007年,54(3): 1342 - 1351 。

    你提供的内容似乎不完整且存在一些乱码,无法准确理解其含义并进行改写,请补充完整清晰的句子内容。

    Y. G. Tang、F. C. Sun以及Z. Q. Sun,2006年,第70卷,第288至295页,关于链路使用模式的相关内容 。

    F. C. Sun、Z. Q. Sun和H. X. Li ,通过神经模糊的方式 ,在2005年,2005年第22卷第12期第809 - 819页发表了相关内容 。

    F. C. Sun、H. P. Liu以及K. Z. He,2005年,第54卷第8期,第739至746页,关于具有跳跃的……的H∞阶

    H. P. 刘,F. C. 孙和Z. Q. 孙。模糊的……以及……。《IEEE模糊系统汇刊》,2005年,第13卷第2期:273 - 284页。

    F. C. 孙,H. P. 刘和Z. Q. 孙,关于“-模糊的”,《模糊集与系统》,2004年,146(2):473 - 476 。

    H. P. 刘,F. C. 孙,K. Z. 何以及Z. Q. 孙。关于具有时滞跳跃的 - 阶H∞。《IEEE   on  and 》,第二部分 ---- ,2004年,51(11):607 - 612 。

    F. C. Sun、Z. Q. Sun和L. Li,神经模糊,《模糊集与系统》,2003年,134(1):117 - 133 。

    F. C. 孙和Z. Q. 孙,《神经模糊用于链接》,《模糊学》,2003年,第5卷第2期:89 - 97页 。

    F. C. Sun、H. X. Li以及L. Li,于2002年,在第38卷第11期,发表了相关内容,页码为1977至1983 。 (你提供的原句内容似乎不完整且表述混乱,我尽力根据现有内容进行了改写。)

    F. C. Sun、Z. Q. Sun 以及 P. Y. Woo ,基于带有一个……的机器人 ,发表于《IEEE 汇刊:……》,2001 年,第 12 卷第 1 期,第 54 至 67 页 。

    F. C. Sun、Z. Q. Sun、Y. B. Chen以及R. J. Zhang ,关于带有……的机器人 ,IEE ,D辑:……与…… ,2000年,147(3):366 - 370 。

    F. C. 孙,Z. Q. 孙以及F. 加里。一种基于模糊的机器人模式。《IEEE 汇刊:系统、人与控制论》(B辑:控制论),1999年,第29卷第5期:661 - 667页。

    F. C. Sun、Z. Q. Sun、Y. Y. Zhu以及W. J. Lu  1999年  第26卷第1期  91至100页

    F. C. Sun和Z. Q. Sun,《基于使用……的机器人》以及《机器人》,1999年,第1卷第2期,第71 - 78页 。

    F. C. Sun、Z. Q. Sun以及P. Y. Woo,基于数据,发表于《IEEE Trans. on 》1998年第9卷第5期,第956至968页 。

    F. C. 孙,Z. Q. 孙,M. H. 郭以及R. J. 张。一种基于……的用于机器人的……。《……和……》,1998年,2(3): 413 - 432 。

    F. C. Sun和Z. Q. Sun,1997年,第20卷第2期,第131至155页,关于使用……的数据,以及……

    H. Wu、F. C. Sun、Z. Q. Sun以及L. C. Wu ,2004年,40(2):147 - 163 ,关于一个具有……的双臂空间机器人 ,以及……的…… 。

    N. 赵和 F. C. 孙。关于“具有极点配置的模糊控制器:一种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IEEE 系统、人与控制论汇刊》,2004 年,34(6):2422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5-2 00:58 , Processed in 0.086047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