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如何获得创业投资,创业投资,创业投资领域

3万

主题

2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2890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保罗·格雷厄姆 如何获得创业点子

    硅谷创业教父、创业公司孵化器YC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本月发表了一篇名为《如何获得创业点子》的文章。下面来看看他讲了什么。创业前最关键的并非想创业点子,而是要发现问题。没准自己头疼的事儿就是潜在商机

    最好的创业点子有三点共性。一是创始人自己想做。二是创始人有能力实现。三是很少有人意识到其价值。当今的微软、苹果、雅虎、谷歌和fk等巨鳄都是凭借这样的好点子起家的

    发现问题

    为什么说要重视自身周围的问题?因为自身周围的问题是切实存在的。着眼于这些问题肯定强过独自凭空想象。这一点非常明显。用户需要产品能解决切实存在的问题。而非毫无根据空想出来的问题

    1995年 我成立了一家公司 为画廊提供在线画廊服务 然而画廊老板们根本不想把展出的画放到网络上 这不是艺术品行业能接受的商业模式 我花了六个月去实现这个看似愚蠢实则愚蠢的点子 直到被客户一个个完全否决 我才意识到这个点子多么不切实际努力不会付诸东流

    可惜直至如今 仍有一些创业者执着于无人会关心的点子 他们的问题与我先前相同 是为创业去想问题 而非为解决问题去创业 正因如此 他们为不切实际的点子做着无用功 在投资界 我们将这些创业公司的点子称作“捏造”或者“情景喜剧”这如同一个讲述创业历程的电视节目。编剧们为求生存,得捏造点子供“创业公司”开发。然而真正好的创业点子可遇不可求。不是编剧们想找就能找到的(除非极走运)。多数时候,他们或许能想出听起来不错的点子,可实际上糟糕至极,无人问津。

    举个较具代表性的例子 开发一个面向宠物爱好者的社交网络 这个点子听起来挺合理 毕竟成千上万的人养宠物 多数主人关心自家宠物且愿为其花钱 自然这些人里可能有些想要这样一个能互相交流的网站 虽说不是全部 但至少有2%到3%的人会经常访问如此计算,该网站存在好几百万的固定用户。网站能够向这些用户发送定向广告。网站还能为这些用户提供收费服务。

    对于这种听起来颇为合理的点子。创业者们向有宠物的朋友征求意见时。没人会说:“我绝对不会用这东西。”相反。他们都会展现出较浓厚的兴趣。网站刚上线时。或许很多人觉得这东西实用。但绝大多数这么认为的人自己不会用它。即便他们总感觉其他人可能在用。但最终 这个网站口碑良好 外观也不错 可实际上 根本没有用户会真正使用它

    打井

    一家创业公司成立时,得有真正需要其产品的用户。要注意,真正的用户须是急切想要它的固定用户,而非用过一次就不再用的尝鲜者。通常,这个用户群体起初较小。因为若多数人需要且几人就能实现的东西,肯定早就问世几百年了。所以创业者们要做出妥协。一种选择是开发针对巨大用户群但使用频率低的产品。另一种选择是开发针对小用户群但使用频率高的产品。后一种选择里大部分点子或许不好。但好的创业公司基本靠这样的点子起步。

    大公司如谷歌同时投资众多项目。这些大公司的产品几乎涵盖所有人大部分需求。创业公司若想在大公司夹缝中获生存空间。就得把全部精力投入一个产品并做好。即“术业有专攻”我们能够将创业视作挖洞。你能够挑选挖一个大却浅的坑。或者挖一个窄却深的洞。这就如同打一口井。

    编造的想法一般属于第一种。很多人痴迷于针对宠物主人的社交网络这种想法。

    几乎所有出色的创业点子都属于第二种。就像微软的首个产品Basic那样。那时电脑仅有数千名用户。要是没有微软的产品。他们就只能用硬件语言编程。三十年后。fk效仿了微软的做法。它在设计伊始仅面向哈佛的学生们。规模大概也就几千人。但恰恰是这几千人。对这种产品的问世极为渴望。

    对于创业者而言 创业前最需考虑两个问题 一是目前哪些人有何需求 二是哪些人即便产品出自两个无名之辈且是漏洞百出的测试版 仍非常想用 如果这两个问题答案不明 那就请慎重考虑后再行动

    你所需要的并非井自身的“窄”。而是它的“深”。窄不过是深(以及速度)产生的附带结果。实际上。这两者联系极为紧密。当你清楚产品会吸引特定用户群体或用户类型时。这是个好征兆。

    但是,小范围用户群的需求是好创业点子的必要条件,却并非充分条件。要是马克·扎克伯格的产品一直仅服务于哈佛学生,那他不会如今这般成功。脸书成功是因其在小范围市场获成功后,迅速拓展至更大市场fk在哈佛这样的学校取得成功后 与之类似的大学生市场迅速接纳了它 所有大学都加入后 其他用户纷纷涌来

    fk实际上走的是微软当年走过的路 最开始仅支持Basic 后来支持所有电脑的Basic 接着支持Basic之外的语言 随后扩张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最终上市

    直觉

    怎样判断自身产品能否拓展至更大市场?怎样判断自身产品究竟是大公司所渴求的,还是仅是个不受重视的小玩意儿?多数情况下创业者自己也颇为困惑。创始人起初并未意识到自己开创了多么庞大的市场。最初他们只想针对部分用户打造一款优质产品。他们为房东搭建了一个平台。借助该平台房东能够把家里多余空间出租出去但是他们没预料到市场会扩大。直到事实摆在眼前,他们才不得不跟进更多用户需求。他们起初只知道要做好这个产品。这或许正是比尔·盖茨或者扎克伯格最初的想法

    或许有些点子在设想开始时就构思好了扩张进程。或者有投资专家能在创业公司初始产品上规划其未来。但不管创业者经验多丰富,这些规划能预测的都很有限。所以对创业者而言,首先要牢记的一点是:扩张进程难以预见。

    这就引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创业者们不确定自己哪个点子能做大。那么如何在这些点子中做出抉择呢?这个问题的答案虽听起来令人沮丧,却引人思考:若你是那样的人,便会有正确的直觉。若你处在快速变化的行业最前沿,当有直觉认为某个点子值得去做时,往往这就是最正确的选择。

    在《Zen and the Art of  》(摩托车维修的禅与艺术)这本书里 罗伯特波西格( )写下了这样的话 :

    你想要完成一幅完美画作吗?这很简单。保持自身最佳状态。按照自己所想的去画即可。

    同样的道理,最好的创业点子来自于那些需要这些产品的人。

   


    所谓处于行业最前沿并非指成为推动行业进步之人。你可以是使用该行业产品的用户。就像扎克伯格想出好点子fk,不一定因其是程序员,而是因其是电脑用户。若在2004年问一群40岁的人是否想把生活公布在网络上,他们定会觉得提问者是疯子。但是扎克伯格会认为这个点子很自然。因为他长期使用网络。

    保罗布赫海特是 YC 合伙人,也是 Gmail 之父。他觉得,那些身处高速变化行业最前沿的人,“实际上生活在未来”。结合波西格的名言能够总结出:

    活在未来,打造这个世界上缺少的东西。

    几乎所有创业公司都以这种方式起步。苹果起初并非一个公司。雅虎最初也不是一个公司。谷歌一开始同样不是一个公司。fk刚开始也不是一个公司。这些伟大公司是由其创始人灵机一动想出的好产品缔造的

    回顾这些创始人的成功之路,他们的成功大多是因机遇与有准备的头脑相契合。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听说电脑问世,第一个想法是可为其编写Basic解释器。德鲁休斯敦忘带U盘时,想到若能将文件存于网络并随时访问便好了。很多人听说过电脑。更多的人忘带U盘。但只有这些准备充分的人。注意到了其中的问题。并把握了机遇。

    对于渴望创业点子的创业者而言,“发现”比“想”更为关键。YC把源自创业者自身经历的创业点子称作“有机创业点子”。最成功的创业公司常常是以此种方式起步的。

    这或许不是创业者们爱听的。他们渴望找到好创业点子的诀窍,而非做好准备。但这的确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实际上这也算一种窍门,只是此方法需长时间积累

    对于不在技术发展前沿的人而言 若想创业 就得主动去接触这些知识 实际上 只要智力正常 一年内就能学会最新编程技术 一家成功的创业公司至少要发展三到五年 相比之下 一年的准备时间是笔划算投资 特别是你想找创业合伙人时

    要处在快速变化的行业前沿,不一定要学习编程。掌握编程技术不是创业的必要条件,不过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就像马克安德森所说,软件正在侵入世界的每个角落,且这个过程会持续几十年。

    熟练掌握技术意味着,创业者有好点子时,能够自行实现该点子。虽说这并非必要条件(如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就不懂编程),但这能成为创业者的一项优势。同样是想出fk这个点子的人,不懂技术的人只会说:“这是个不错的点子。”但是懂技术的人会说 这点子不错 我可以试试 今天晚上把它搞出来 更好的是 自己是开发人员兼用户 这样测试也能自己解决了

    留意

    若生活在未来,获取创业点子的办法是找寻那些缺失的事物。若处于快速变化领域前沿,会发觉一些明显缺失的东西。不明显的是,这些正是创业点子。所以,若想发现创业点子,不要只开启“缺少什么”这一筛选条件,同时要关闭其他所有筛选条件,尤其是“我们能成长为一家大公司吗?”要是一开始就思索这些事情。你不但会错失诸多不错的创业点子。还会致使自己聚焦于错误的点子。

    大多数缺少的东西,都需要人们花时间去发现。你必须留意身边的点子。

    遇到的问题解决后,回想会发现这些问题很明显。要关闭通常妨碍发现它们的筛选条件。此时最有效的方法是认为当前状态理所当然,思想最开明的人常这样做。若停下来质疑所有事,就无法前进一步。

    但是在寻找创业点子时 你可以牺牲一些觉得现状理所当然的效率 开始质疑某些事 为何你的收件箱总是满的 是因为收到了许多邮件 或者没从收件箱删除任何邮件为何你收到诸多邮件?人们给你发邮件,期望你帮其解决何事?这些问题有无更佳解决办法?为何难以从收件箱删除邮件?为何阅读邮件后不删除?收件箱是处理这些事的最佳工具吗?

    要格外留意那些令你头疼的事。觉得当下状态理所当然,不仅能让生活更高效,还能使人更具忍耐力。要是你知晓未来50年将发生何事,就会发觉现在生活的拘束,如同科幻小说里用时光机把人送回50年前的感受。有些事让你苦恼,是因为你活在未来

    当你找到正确问题时,要至少让自己把它描述得很清晰。开发时,所有在线商店由网页设计师用单个HTML页面构建。我们作为程序员,会明显感觉这些网站能用软件生成

    这意味着想出创业点子关乎发现明显之事。你得重新审视看似明显的事。你还得重新审视尚未发现的事。你要放松大脑。你要尝试换个角度看问题。你要寻找缺失之物。你要努力解决难题。你要关注空白地带。你要关注异常之事。

    给自己留出些时间。你清楚自己何时能准备好。但你不清楚点子会在何时出现。要是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逼着自己在电脑出现前一个月内想出创业点子。那他们或许就创造不出微软这么伟大的公司了。

    让自己发现点子的一个好办法是去做一些超酷的事。做这些事会自然而然发现缺失之物。创建已有的东西没那么有意思。

    在思考创业点子时会产生坏主意,做看似“玩具”的东西也能发现好点子。某个东西看似“玩具”,意味着它具备点子的一切要素(除重要性外)。它很酷,用户喜欢,只是重要性不足。若生活在未来打造出用户喜欢且很酷的东西,其重要性或许会超出外行的认知。你提供的内容中包含错误信息,“fk最初只是本科生相互悄悄跟踪的方式”表述不清且逻辑混乱,我按照正确内容为你改写:当苹果和微软刚开始研发微型计算机时,人们普遍觉得它是玩具。谷歌搜索引擎起初的名字,曾看似是不值一提的科学项目。

    YC孵化出诸多企业。这些企业所做之事被外界视作像“玩具”。在我们看来这证实了这些企业有着非常棒的点子

    要是你具备长远眼光。那你就能把“生活在未来并打造缺少的东西”这事做得更出色。

    生活在未来并做有趣的事情。

    学校

   


    我建议大学生尝试做事而非学习“企业家精神”。只有亲身“创业”才能更好了解它。成功创业者的例子已清楚说明这点。大学应规划未来,学校是最佳场所。别耗费时间学创业最易部分,应努力成为有创业潜质的人

    领域间的碰撞乃创意的源头。要是你懂编程,且着手学习其他领域。你会发觉好多问题能用软件解决。事实上,你会在其他领域发现新问题。

    因此要是你是计算机系学生且想创业。那最好先去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工作。计算机系学生一般能在计算机硬件或软件公司暑期实习,而非学习企业家精神相关课程。但要是想找创业点子,最好在一些与计算机不相关领域实习。或者直接开始创业微软与fk均于1月份创立。原因在于,在哈佛大学,1月份属于阅读季。此时学生们并无任何课程。这便为创业创造了条件

    但别觉得自己做的事最终都能实现创业,现在这么想太早。试着和其他同学共事。大学是规划未来的好地方。周围人做着和你相同的事。若和他们一起做件事。你不仅能收获好点子。还能收获好的创始团队。

    要谨慎研究。要是一名本科生写了篇论文,内容是关于他朋友们已开始用的某些东西,这很可能意味着一个好的创业点子会出现,而博士论文不会有这种结果。一个点子研究成分越重,就越不可能用于创业。因为研究范围往往较窄,不太可能满足所有人要求。当你的点子旨在解决用户问题。此时你通常能够摆脱局限。这种局限由学术研究带来。

    竞争

    好的点子好像是一目了然的。当你有了它时,往往会觉得已经迟了。但别灰心。担心自己起步晚是好点子出现的征兆。即便你发觉别人也在做同样的事,你也不会太晚。初创企业被竞争对手灭掉的情况极为罕见。所以你根本不必为此担忧。除非竞争对手有法子让用户远离你

    若你不确定 那就去问问用户 你是否太晚 由是否有用户需要你所做之事决定 若你有竞争对手没有且用户需要的东西 那你便有了领先机会

    问题在于你是否要去争取领先。要是你做的事未来很多人都会做,那不管这事多小,你都该坚持做。比如说,若你的应用只能在最新款手机上运行,而竞争对手做不到,这就是个机会。

    面临竞争者时错误会出现。缺少经验的创始人常给予竞争者太多信任。要明白,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自己,而非竞争对手。在好点子上遇到竞争对手,比在坏点子上没有竞争对手要好很多。

    不要担忧自己会踏入一个对手林立的领域。你要坚信自己能留意到他人忽视之处。这是个绝佳开端。谷歌便是有力证明。一个满是竞争对手的领域意味着有需求存在。且尚无好的解决方案问世。初创企业别幻想自己能进入一个足够大的市场。且那儿没有竞争对手。因此任何成功的初创企业,要么进入一个有众多竞争对手的市场,不过自身具备秘密武器。要么进入一个起初看似小,后来会变大的市场,比如微软。

    筛选

    当你寻觅创业点子之际。要记得把另外两个筛选条件关掉。这两个条件是不吸引人。还有费劲。

    绝大多数程序员认为的创业过程是:先写几行很厉害的代码,再把代码放到服务器上,之后就等着收钱。他们或许不愿处理枯燥的琐事,也不想卷入乱糟糟的现实世界,原因是这些事会拖慢进程。然而,这种偏好广泛传播,使得一些不错的创业点子的空间被大幅压缩。要是你乐意在这些枯燥无趣的点子上费些心思去思考。极有可能会发现有价值的点子等着去实现。

    在线支付公司是个很好的例子。关闭费劲的筛选条件后受益匪浅。曾经无数程序员有过这个点子。也曾有无数程序员知道付款过程多痛苦。但寻找创业灵感时他们没看到这点。因为无意识中逃避和支付打交道。对其来说支付也是进展缓慢的事。但绝非无法容忍。事实上他们或许痛苦更少。因为和支付打交道的恐惧使绝大多数人远离此领域。同样他们也无需费劲让用户知晓自己。因为这些绝望的用户都眼巴巴等着他们的产品

    不吸引人筛选条件与费劲筛选条件有相似点。前者是使你远离你看不上的问题。后者是你惧怕的问题。通常后者对您的影响比前者更大。因为费劲筛选条件更像一种幻觉。即便不是。那也是一种更严重的自我沉溺开展创业意味着付出大量劳动。即便产品或许无需太多努力。但仍有诸多琐事要做。诸如与投资人打交道。招聘和解雇员工等。所以若你有个不错的点子却担心费时费力。那你要明白。任何点子都需耗费精力。

    窍门

    寻找创业点子时 从擅长领域开始是好选择 若你是数据库专家 别想着为年轻人开发聊天应用 即便点子不错 也别信自己判断 但对跟数据库有关的点子 可充分相信自己判断力如果你认为在数据库领域想出一个好主意存在困难。那是由于你的知识体系提升了你的标准。这实际上是一种邓宁 - 克鲁格效应。也就是认知偏差现象。

    从你需要的地方寻找点子是最有效的。

    一般而言 问问自己 是不是存在某些东西 致使自己的需要 与别人不一样 与众不同 是很不错的

    如果你改变了点子,想想是否发现了任何需求。一些大的创业公司就是这样起步的。其创始人在日常工作中记下了关于之前创业公司的点子,进而开启创业之路。

    保持年轻是与众不同的特别办法,最具价值的新想法常常源自人的青年时期。唯有年轻人清楚自己同辈人最需要什么,要是没在大学校园待过,很难设想会有创建fk的想法。所以要是你是年轻创业者,那就想想有没有你和你朋友想做但当前技术无法提供助力的事物。

    一种能确保你解决他人难题的办法是将这些问题视作自己的。当Rajat Suri决定开发一款餐厅软件时,他找了份招待工作。目的是了解餐厅的运作方式。这看似有些极端。但创业就意味着要做到极致。

    事实上发现好点子并非只是关掉这些筛选条件。而是要去寻找那些不吸引人且让人感到困难的点子。一个好方法是问问自己希望别人做些什么是自己可以使用的。还要问问自己希望别人做些什么是自己愿意付钱的。

    创业刚开始的时候,常常会挑选为规模小却很关键的用户提供服务。要是是大公司看不上的领域那就更棒了。因为这常常会致使他们的判断出现偏差。比如说,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开发出苹果一代后,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告知当时的雇主惠普公司。所幸的是,惠普拒绝了他。其中一个原因是惠普当时把电视机用作显示器。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29 09:27 , Processed in 0.117276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