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回农村创业小说,大学生回村创业小说,重生农村创业小说

3万

主题

2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1635
发表于 9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章农村题材小说

    一、概述

    从1949年到1966年,这是文革前的十七年。在这段时间里,农村题材小说创作取得了重要成就。

    1、重要作品

    再有《香飘四季》

    《赖大嫂》

    2、有影响的作家与作家群

    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西作家群,包括马烽、西戎、孙谦、束为等;

    柳青为代表的陕西作家群,包括杜鹏程、王汶石、李若冰等;

    周立波为代表的湖南作家群,包括康濯、谢璞等;

    还有李准、刘澍德、骆宾基、浩然、陈残云等各地有成就的作家。

    3、本时期农村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

    强调“现实斗争”。关注新生活给中国农村带来的深刻变化。题材内容从建国前后的土地改革开始。发展到50年代中期以后的合作化运动。表现出文学同政治时代的密切关系。

    塑造出一批生动且有个性的艺术形象

    (一)赵树理生平

    赵树理是山西沁水县人,生于1906年,卒于1970年。1937年投身革命,在解放区发表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知名作品。建国后,其主要作品有《登记》《三里湾》《锻炼锻炼》《实干家潘永福》等

    二、赵树理的创作

    《小二黑结婚》早期版

    (二)《登记》等作品简介

    1、《登记》

    同时歌颂了新时代美好的婚姻生活

    小飞蛾的形象

    小飞蛾是个形象复杂的人物。她有过不幸婚姻。却打算把包办婚姻的不幸施加给女儿。她在女儿婚姻问题上态度矛盾。这揭示出旧意识观念与习惯势力很强大

    《罗汉钱》剧照

    2、《锻炼锻炼》

    《锻炼锻炼》展现农村合作社内部矛盾冲突。它刻画了落后社员形象。这些社员别号叫小腿疼、吃不饱。该作品后来被视作“写中间人物”的代表作。并因此受到严厉批判

    (三)《三里湾》解读

    它于1954年出版。它是我国最早反映农村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它曾被改编为多种戏剧。这些戏剧与电影《花好月圆》同名。

    1、中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运动的真实写照

    当代文学作品反映中国农村合作化历史进程存在两种主要模式。一种是政治文化冲突和社会变革模式。另一种是意识心理冲突和家庭变革模式。

    《艳阳天》、《金光大道》属于第一种模式;

    《三里湾》属于第二种模式;

    《创业史》、《山乡巨变》、《香飘四季》则介乎二者之间。

    《三里湾》展现中国农村的巨大变革。借助四户农民家庭在合作化运动中的深刻变化来呈现。

    四户家庭:王家、马家、范家、袁家

    马家的马多寿被称作糊涂涂、常有理,他施行家长式统治,为人保守又落后,还抵制加入合作社。他儿子马有翼是回乡青年,性格懦弱,受父母的挟制。

    范家有个女儿叫范灵芝,她是回乡知识青年,积极要求进步。她的父亲是范登高,是一名老党员,在合作化运动中思想出现了退步,一心追求个人发家致富。

    袁家袁天成,老党员。老婆能不够及女儿袁小俊,好逸恶劳。

    王家王金生、王玉生、王玉梅三兄妹,合作化运动的带头人。

    合作化运动致使思想观念产生改变。合作化运动使价值尺度发生变化。这种改变与变化激发了家庭矛盾冲突。该家庭矛盾冲突以爱情婚姻生活作为主要内容

    作品主要描写了三对青年的爱情婚姻的裂变、重组:

    王玉生袁小俊

    马有翼王玉梅

    王满喜范灵芝

    《三里湾》告诉人们:

    合作化运动改变了旧的生活方式。它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它还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伦理意识。它也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价值标准。

    2、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坚守“民间立场”。这是在遵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前提下进行的。它是赵树理创作思想的重要特征。

    这首先体现为他的作品对乡村农民生活理想予以认同与肯定。其次体现为他对农民文化特有的审美特点加以坚持。主要体现为他追求民族化、大众化的艺术风格

    (1)真实本色的人物形象

    王金生

    王家的大哥是三里湾合作社社长。他是五十年代初中国农村的共产党员。他是基层干部的形象。

    小说中有这样一个细节:

    还有“公畜欠配合”

    “公”指的是公积金相关事宜。“畜”说的是牲畜入社这件事。“欠”讲的是欠贷款的状况。“配”关乎分配方面。“合”涉及合伙修渠的情况。

    这个细节描写展现了金生的特点。金生文化程度不高。金生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金生办事认真且细心。

    性格特点:

    有着比较浓厚的农民意识

    糊涂涂马多寿

    糊涂涂是老一代农民。他自私、守旧、落后且愚昧。他对抗新生活潮流。最终受到生活嘲弄。他是喜剧形象。带着尴尬微笑。向旧时代告别

    此外,老一辈农民形象如能不够、范登高、袁天成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青年农民形象像范灵芝、王玉生、马有翼、王玉梅、袁小俊等,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王玉生与袁小俊

    (2)浓郁的生活气息

    赵树理创作向来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来看一段描写,是关于马有翼、王玉梅、范灵芝上夜校的

    他悄悄走到灯旁边。看到玉梅课本封面上名字写得歪歪扭扭。他说道:“玉梅,你怎么把‘梅’字写得像睡着了一样?”玉梅回应他:“谁晓得那个字为啥那么难写?写正了不好看,写歪了也不好看!”说完便在黑板上练习写“梅”字。他一边写一边对有翼说:“你瞧,写正了是这般模样。”随后写了个正的。“写歪了是这样的情形。”接着又写了个歪的。有翼讲:“歪的时候也得有个尺度!我来教教你!”说完跑过来握住玉梅的手腕又写了一个,确实写得稍好一些。

    梅

    梅

    有翼又问:“你为何要用那么难写的名字?”玉梅回应:“别来说我,你那个‘翼’字比我这个‘梅’字更难写,越写越长!”有翼说道:“你也写一个给我瞧瞧。”玉梅写了好一会儿才写出一个‘翼’字,比刚才那个“梅”字长了两倍,逗得有翼哈哈大笑。有翼说:“你看把我写得多高?”玉梅讲:“你不就是个高个子嘛?”有翼说道 高是高了 可惜画成个蝼蛄了 也让我来教教你

    他正再次握住玉梅的手腕准备教她。忽然听到后面有人说。“握着手教哩!我说玉梅写字怎么长进得那么快!”有翼听到灵芝来了就放开了手。玉梅嫌弃那个像蝼蛄一样的字写得太难看。拿起刷子把字擦了。灵芝一眼看到一个“梅”字和一个“翼”字并排写着。便笑了一下说。“两个人排一排队很好玩。为什么擦了呢?”玉梅说 两个字排在一处有啥好玩 像你们一起上学 一起当教员 在一个互助组里干活 不更好玩吗

    (3)朴实、生动、幽默的艺术风格

    A、语言朴实生动幽默

    灵芝心里暗暗琢磨,有翼这情况是“要也不行,留也不行”。就好比冰雹打过的庄稼,留着它没法长大,拔掉了就连它也没了。

    村里人形容能不够——“骂死公公缠死婆,拉着丈夫跳大河” 。

    写不能唆使女儿袁小俊和丈夫玉生吵架。用了这样的话:“以上只是一些原则性指示。后来的指示更具体。”

    糊涂涂是一个颇具幽默色彩的人物

    B、人物性格生动幽默

    给人物取外号加强了人物的生动、幽默色彩。

    马家大院里 糊涂涂让人惹不起 常有理让人惹不起 铁算盘让人惹不起 还有能不够 翻得高 一阵风等等

   


    二诸葛、三仙姑、小腿疼、吃不饱……

    人物外号有着独到的意义。有的外号能概括人物性格。有的外号可交待人物历史。有的外号能体现对人物的褒贬。

    3、 《三里湾》的不足之处

    由于时代的局限,表现出左的思想偏颇:

    过度着重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思想的矛盾冲突。否定了农民个人发家致富的积极性。

    对农村知识青年的评价存在片面之处。这种评价迎合了当时的错误认识。即知识分子比不上工人农民。

    三、周立波的《山乡巨变》

    (一)生平简介

    周立波是湖南益阳人,生于1908年,卒于1979年。他创作了长篇小说《暴风骤雨》《铁水奔流》《山乡巨变》。还创作了短篇小说《禾场上》《山那面人家》《湘江一夜》等。

    周立波在故乡劳动

    《山乡巨变》描绘了作者家乡湖南益阳山区的合作化生活。它塑造了一批真实且生动的人物形象。它把时代风云融入到水色山光与风土人情的描绘里。

    (二)现实主义的人物刻画

    李月辉——朴实、厚道、实事求是的基层干部形象

    (1) 坚持实事求是 ,反对左倾冒进

    他讲 社会主义是好的道路 也是漫长的道路 着急什么呢 从容地去做有益的事 性急会出现差错

    他说:“我是檀木雕的菩萨,灵是不灵,就是稳。”

    (2)老实、厚道,善于联系群众。

    他脾气好,性子缓,群众戏称他“婆婆官”。

    他说道:“让人害怕干什么呢?我并非将军,也不带领士兵,无需发号施令。我的婆婆并不惧怕我,对我依旧很好。”

    作家怀着深刻同情塑造了一个基层干部形象。这个干部戴着“右倾错误”帽子。在今天 这个形象仍具有特殊的认识价值。还具有美学价值。他反证了50年代极左思潮是错误的。显示了实事求是的作风很可贵。他爱民、亲民的性格 更让他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亭面糊(盛佑亭)——可亲可笑的老一辈农民形象。

    勤快。质朴。心地慈善。然而爱慕虚荣。喜好夸夸其谈。讲话絮叨。时常贪杯喝醉。

    他在家中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对着儿女们张嘴就讲:“我要用楠竹丫枝抽你们一顿。”

    ——《山乡巨变》

    亭面糊和他的老伴

    他遇到知心朋友,就能相处许久。他的知心朋友不难找,无论男女老少、熟人或生人,只要有人愿意用心或装作用心倾听他略显啰嗦的谈吐,他就会推心置腹。他一打开话匣子,常常会耽误正事。

    ——《山乡巨变》

    亭面糊申请入社一节写得颇有趣。

    他吩咐正在读中学的二崽盛学文:“过来,给我写一张禀帖!”儿子听从命令铺开纸笔,问道:“写什么?”亭面糊躺在藤椅上,吸了一口烟,定神思索后说道:“你写,邓同志、李主席:我家里开了个家庭会,我和我的子女都愿意加入合作社,只是婆婆一开始有些想不通……”

    “照这样写吗?”中学生问。

    “照这样写。”

    “太罗嗦了,不像申请。我不写。”

    你到底写不写?你这个小鬼,读了几年书,连我的话都不听了?这种书有什么可读的?还不如直接回来,住在农业大学算了!

    刘雨生是合作社社长。他踏实肯干。他正直无私。即便遭遇家庭不幸,他依旧乐观进取。

    邓秀梅:工作组长,热情、单纯,有较多的左倾思想;

    陈先晋: 老农, 勤劳、对土地充满眷恋,但自私、心胸狭窄。

    (三)南国山乡风景风情的诗意交织

    作品生动刻画了新生活、新人物。作品描写了南国山乡优美的风景风情。作品将二者交融在一起。这使得小说充满诗情画意。小说具有浓重的风俗化色彩。

    如火的山花

    青翠的竹林

    油菜花映衬着的农舍

    薄雾笼罩下的山峦农田

    (四)方言的运用

    小说把湖南益阳地区的方言当作语言材料。这让作品拥有浓郁的地域特征。还带有乡土气息。人物也因此显得更为真实生动。

    你写不写?你这小鬼,读了几年书,连我的话都不听了?这种书有什么可读的?还不如干脆回来住农业大学算了!

    堂客 霸蛮 舞饭 发狠 劈直话 叫花子照火

    大量方言的运用也引起了不同的看法和争议。

    四、柳青的《创业史》

    柳青是陕西吴堡县人,生于1916年,卒于1978年。建国前他创作了长篇小说《种谷记》。建国后他出版了长篇《铜墙铁壁》《创业史》等。他是当代有重要影响的作家。

    (一)关于《创业史》的人物

    《创业史》里的人物围绕梁生宝这个核心。这些人物构成了一个人物关系网。此关系网充满矛盾。

    梁生宝——

    中国农村有这样一批基层干部。他们是优秀的共产党员。还是蛤蟆滩合作化运动的带头人。

    执着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对互助组事业有着火一般的热情。对合作社事业有着火一般的热情。

    待人朴实诚恳、处事大公无私,精明稳重。

    他头上顶着一条麻袋。肩上披着一条麻袋。抱着被窝卷儿。满脸笑容,显得很高兴。走进一家小饭铺。他要了一碗五分钱的汤面。喝了两碗面汤。吃了他妈给他烙的馍。他打着饱嗝。取出棉袄口袋上的锁针,用嘴唇夹住。掏出一个红布包。他在饭桌上,很认真地打开红布小包。接着又打开一层纸,纸上有他妹子秀兰写的大字。之后才取出那些东拼西凑来的人民币,这些钱是他靠捅鸡屁股、锥鞋底子挣得的。他从中拣出最破的一张五分票,用来付汤面钱。因为这五分票再装下去,就会烂在他手里。饭店的堂倌和管帐先生一直嘲笑地盯着他。他毫不局促。他用不花钱的面汤把风干的馍送进肚里。人家笑他庄稼人带钱的方式,他也不显得匆忙。相反,他时刻在脑里警惕自己。出了门要拿稳。甭慌。免得出差错和丢失东西。办不好事情会失党的威信。

    ——《创业史》

    梁生宝形象的缺陷——

    理想色彩太过浓厚。现实主义的依据欠缺。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人物的可信度。

    1954年 柳青和王家斌在稻地畅谈秋收的喜悦 王家斌是梁生宝的生活原型 来自陕西长安县皇甫村 现实中的王家斌和作品里的梁生宝差距较大

    梁三老汉——

    这是50年代初的老一辈农民形象。当时中国农村有着沉重的精神负担。同时还带着深深的疑问与困惑。他们不太情愿地加入到合作化行列中来。

    他曾给老伴讲述他做过的一个梦:

    他拥有十来亩水浇地。他是一幢三合院大瓦房的主人。他身着儿媳缝制的厚实黑棉袄。他腰里系着一根粗大蓝布褡裢。院子里鸡成群。院子里鸭成群。院子里鹅成群。屋后养着牲口。他在后院喂牲口。孙子在他身边叫着。

    他为实现创业梦奋斗几十年。他累弯了腰。他对发家以外的事毫无兴趣。这让他显得无知。这让他显得可笑。

    梁三老汉思想和行为上存在着巨大的矛盾:

    一方面 他羡慕富农姚士杰 另一方面 他羡慕富裕中农郭世富 同时 他又觉得自己在精神上和贫苦农民亲近

    一方面,他怀疑儿子的事业,说我永远不会管互助组的事。另一方面,他却在暗中关心互助组。

    另一方面 他照样勤劳节俭

    梁三老汉是一位老一辈农民形象。他对土地满怀眷恋。他有着强烈的发家创业愿望。通过塑造这个人物。作品展现了合作化运动给中国农民带来的巨大思想震撼。作品展现了合作化运动给中国农民带来的巨大心理震撼。作品展示了他们走向新生活道路的艰难历程

    严家炎表示,从作家主观角度讲,梁三老汉或许并非其着力刻画的人物。实际上,这一形象凝聚了作家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它熔铸了作家的幽默和谐趣。它表现了作家对农民的深切理解与诚挚感情。因而,它不仅深刻,还很浑厚。不仅丰满,而且坚实。成为全书中一个极具深度、概括了相当深广社会历史内容的人物。

    蛤蟆滩的“三大能人”

    郭世富:

    富裕中农有着这样的形象。他外表木讷、忠厚。但实际上精明、狡黠。他凭借自身经济实力坚持单干。从某种意义讲。他更具传统农民的典型性格。

    他说:“厉害也不要摆到外貌上”,要面善一辈子。

    今天,重新分析这个艺术形象,可以获得一些新的认知价值:

    不要轻易去否定农民发家致富的诉求。不要随意剥夺农民的个人权益。不要在超越生产力发展基础的情况下进行生产关系变革。不要脱离农村现实条件盲目折腾。

    姚士杰

   


    姚士杰是富农形象,被贴上了阶级标签。作品赋予他狠毒的性格。还赋予他阴险的性格。也赋予他狡诈的性格。但这样显得不够真实。

    郭振山

    郭振山在党内是梁生宝的对立面。他热衷于个人发家致富。这使他成为合作化运动的阻碍力量。他的形象展现出鲜活个性。同时也带有一些政治概念的印记。

    《创业史》里存在一些极为成功的艺术形象。比如高增幅。还有梁大老汉。以及王二直杠(王瞎子)。另外有徐改霞。再有任老四。还有欢喜。

    1、《创业史》是一部残缺的作品。

    第一部于1961年正式出版。第二部接近完成之际,文化大革命爆发。《创业史》的写作就此中断。《创业史》成为文学史上的断简残碑。

    (二)《创业史》的缺陷

    柳青于1978年离世后被安葬在皇甫村。梁生宝的后代们为柳青立了碑。

    2、受现实政治观念的制约较多

    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流行的阶级关系概念和阶级斗争理论的图解。

    3、梁生宝形象的缺陷

    理想色彩过于浓厚。现实主义依据欠缺。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人物可信度。

    (五):赵树理、周立波、柳青比较谈

    1、、相同之处

    他们都有着相近的革命人生历程。他们都饱含着对党、对革命事业的深厚情谊。

    他们处于创作成熟期。怀着真诚感情。用主要精力展现中国农村合作化事业的热烈景象。对中国农民的命运前途。进行了认真思索。

    他们都在历史具备可能性的条件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农村五十年代的社会变革情形。塑造了一批形象生动的农民。

    他们的创作都有一些类似的不足。比如,他们都用“左”的视角去看待和评判中国农民发展个体经济、实现发家致富的积极性。还夸大了阶级斗争以及两条道路斗争的实际存在。并且,作品里的英雄人物通常没有中间人物形象那么厚重、深刻。

    2、不同之处

    (1)受左倾错误影响的程度有不同

    (2)艺术风格上有差异

    《三里湾》具有朴实、本色的特点,带有民间文学的特色。《山乡巨变》显得清丽、隽永,展现出风俗画的品格。《创业史》具备宏阔、深沉的特质,富有史诗特征。

    五、其他作家简介

    在农村题材小说创作领域取得重要成就的作家还有马烽。还有李准。还有王汶石。还有浩然。还有沙汀。还有陈登科。还有康濯等人。

    (一)马烽

    马烽1922年出生,是山西人。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与西戎合著的《刘胡兰传》。还有短篇《一架弹花机》、《韩梅梅》、《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个上级》等。他曾担任中国作协副主席。

    《一架弹花机》

    写老弹花匠宋师傅,当新的生产工具弹花机出现时,他产生了心理失衡。同时,他也有思想波动。这揭示了他们在迈向新生活时,有着复杂矛盾的心理历程。

    《韩梅梅》

    写知识青年韩梅梅回乡务农的遭遇。这是最早反映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作品。

    《三年早知道》

    (1)作品内容

    讲述了农民赵满囤的故事。他精明自私。他逐步克服个人缺点。他不断进步。展现了带有自私、狭隘思想的农民。他们在集体劳动中得到改造。他们走向新生活。

    2、赵满囤的形象

    自私。精明。能干。好卖弄。有鲜明的个人性格。具有浓厚的喜剧色彩。

    六十年代赵满囤曾被作为“中间人物”的典型而受到严厉批判。

    不管人们谈论什么 牛经马经也好 国家大事也好 他都能参与其中发表看法 一件事情成功办好 他总会说 我早就料到能成 一件事情办砸了 他又会说 我早就知道搞不好

    ——《三年早知道》

    《我的第一个上级》

    这是马烽另一篇关键的代表作。小说里农建局副局长老田,是马烽人物画廊中极受赞誉的形象。

    老田——优秀的农村干部的形象

    性格特点:

    平素给人的印象——动作迟钝、性格疲沓,没有魄力;

    洪水到来之际  ——反应迅捷、态度坚决、指挥果断;

    大堤决口时——临危不乱,奋不顾身 。

    刻画人物手法:先抑后扬

    茅盾表示,老田这个人物塑造得十分出色,在马烽所构建的人物画廊里,无疑是最为成功的。

    ——《读书杂记》

    以赵树理作为带头人,有一批山西作家,其中包括马烽、西戎、孙谦、束为等。这些作家在艺术追求方面,有意识地朝着赵树理的风格靠近。人们把他们称作“山药蛋派”(“火花派”)。其主要艺术特征如下:

    以山西农村生活作为创作素材。将刻画新时代农民形象当作创作目标。在艺术上追求生动的创作风格。追求朴实的创作风格。追求活泼的创作风格。追求幽默的创作风格。作品富于生活气息。作品具有乡土特色。重视运用农民喜欢的表现手法。大量使用农民的口头语言

    “山药蛋”派

    (二)李准

    李准生于1928年,卒于1999年,是蒙古族。其主要作品包含短篇小说,比如《不能走那条路》《李双双小传》。还有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这部作品荣获矛盾文学奖。

    1、《不能走那条路》

    它发表于1953年。它是最早在文学领域思考的小说。思考的内容是土改翻身以后中国农民走什么道路。

    作品呈现出矛盾纠葛。这矛盾纠葛包括张拴卖地、宋老定买地、宋东山反对买地。通过这些矛盾纠葛,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这社会现实是土改以后,获得土地的农民重新出现贫富两极分化。

    李准是新中国培育出的作家。他始终自觉投身于现实生活的激流里。他能敏锐地反映新生活的动向。这使得他的作品具备鲜明的时代特色。

    ( 1)《李双双小传》的主题:

    小说以大跃进作为背景。它将极左路线的产物大跃进当作新生事物来歌颂。还把公共食堂作为新生事物加以歌颂。新时期以后。这部小说受到了批评。这部小说也受到了指责

    2、《李双双小传》简析

    《李双双小传》的客观思想意义弥补了它的主题不足:

    作品塑造了李双双的形象。展现了解放后中国劳动妇女的情况。她们追求人格独立。渴望从家庭中解脱出来。还为此进行了斗争。歌颂了新社会妇女解放的新风尚。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作品原有的思想缺陷。赋予了小说新的主题价值

    (2)李双双的形象

    李双双原本毫无社会地位。她仅作为丈夫的一部分而存在。直到她走出家庭。参与集体劳动之后。她才渐渐展现出自身的聪明才智。并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复杂的性格内涵:

    一方面 直爽 泼辣 敢说敢干 不怕得罪人 是“出马一条线的货”

    另一方面,温柔、贤惠、通情达理、聪明能干,是贤妻良母。

    1962年,《李双双小传》被改编成电影故事片《李双双》,妇女解放的主题得到进一步强化。1963年,《李双双》一举斩获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配角四项大奖。

    郭沫若为之题诗:

    气宇轩昂天衣无缝,集体精神需发扬。三亿神州的新姐妹,人人竞相学习李双双。

    张瑞芳饰李双双,仲星火饰孙喜旺

    3、《黄河东流去》

    新时期出版的《黄河东流去》,以三、四十年代黄泛区人民苦难史为背景。它艺术地再现了黄河流域农民的历史命运,这些农民勤劳、质朴、侠义。它浓墨重彩地展示了黄河两岸的风土人情。它探讨、揭示了我们民族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内在原因,赋予作品丰厚的文化内涵。该作品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三)王汶石、浩然等作家

    1、王汶石

    王汶石生于1921年,卒于1999年,是山西万荣县人。其主要作品包括短篇《风雪之夜》、《新结识的伙伴》、《春节前后》、《沙滩上》,以及长篇《黒凤》等。

    《风雪之夜》乃王汶石成名之作。该作品凭借精巧构思选取若干镜头。其反映出合作化运动致使农村生活产生的深刻变化。它还刻画了区委书记严克勤这一形象。

    艺术手法:擅长借助环境描写强化人物刻画。把除夕风雪之夜当作人物活动特定背景。让弥漫的风雪与人的革命热情构成比照。以此烘托人物形象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27 22:41 , Processed in 0.093468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