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课程安排,科学电子课专业信息技术有哪些

3万

主题

2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1467
发表于 8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简介

    上海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创新人才,这些人才具备物理学与信息科学知识相互渗透的基础理论,同时兼备技术应用能力。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需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且接受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要掌握文献资料检索的基本方法,拥有较强的实验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初步具备研究和开发的能力。要求毕业生既能成为光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相关领域的卓越拔尖人才,又能成为从事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可在光电子科学与技术等领域展现卓越,也可在科学研究等工作中发挥专长。毕业生既要有在光电子科学等领域拔尖的能力,也要有从事多种工作的专业素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在上海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完成学业。合格的毕业生会被授予上海大学工学学士学位。

    历史沿革

    上海大学物理系的前身是原上海科技大学物理系,它源自 1958 年上海科技大学物理系的低温和磁学教研室,当时汤定元院士曾主持相关工作。上海大学物理系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在原光电子技术专业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在激光与光电子、光通信、光学信息处理等领域具备良好的基础。专业在 2007 年获得了上海市应用物理光电子教育高地的资助。2010 年,该专业获批成为教育部特色专业。

    1984 年获得国内最早的无线电物理博士学位点。近些年,在沈学础院士以及王奇教授的带领之下,凭借国家“211”重点学科建设经费、连续两期上海市重点学科无线电物理和信息物理以及上海市高原学科的支持,于 2011 年获得物理学一级博士点,在 2012 年建成了博士后流动站。2017 年的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是 B 且位列第 26 名,在地方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ESI 进入了全球 1%的范围,在 2019 年的 QS 排名中位居国内 17 名。本专业拥有由国家级青年人才领衔的专业师资队伍,其水平较高,共有 45 人,其中教授有 16 人,副教授有 22 人,讲师有 7 人。

    专业培养

   


    上海大学秉持“立足上海、依托上海、服务上海”的指导思想,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坚持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以高水平的科研推动专业实验室和学科建设,分不同层次培养各类具备电子信息背景知识的专门技术人才。课程体系方面,形成了四个主干课程模块,分别是以激光与光电子技术为基础、以光信息处理为基础、以光纤通信和器件为基础以及以显示和存储技术为基础。具体课程的选取是依据目前光电子行业的就业导向和市场需求的风向标。以层次化实验平台为主体,构建起辐射各课程主要内涵的实验体系架构。主要专业课程包含:光通信技术这门课程;信息光学这门课程;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程;数字电子技术这门课程;激光原理与技术这门课程;光纤传感技术这门课程;晶体光学与薄膜光学这门课程;半导体光电技术这门课程;光学成像技术这门课程;纳米光子学这门课程;量子光学导论这门课程;太赫兹科学与技术这门课程;光调制技术与器件(开放)这门课程。此外,物理系有量子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这样的国际化平台。利用这个平台,为部分学生专门开设了全英语课程。开设这些课程的目的是对接学生今后的出国需求以及继续深造的计划。

    创新实践

    专业为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且践行学以致用的理念,建立了一个实验基地与示范中心。这个基地与示范中心集基础实验技术、综合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于一体,实行分层次管理,并且对学生全面开放,是现代化的。实验教学形成了三个专业教学实验平台,这些实验平台由基础训练型、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三个层次构成。通过这些平台,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实际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同时,为所有专业主干课程配备了相应的基础实验。另外,专业对学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格外重视,像计算机上机训练、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通常要求不少于 30 周。专业与校外单位共建了生产实习教学基地,比如上海康阔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能够培养学生把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融合的能力,同时也能对学生今后的科学研究以及生产工作进行初步的能力训练。

    专业特色

    本专业春季招生的学生,其培养采用四年一贯制教育方式。录取的学生直接进入专业,无需经过学校大类分流。入学后,专业实行一对一导师制,会为每位学生提供本科四年的学业导师。学业导师负责该同学的学习事宜、科学研究事宜、竞赛事宜以及毕业设计等一系列事务。在学期间,优秀学生可以申请获得本专业校友设立的上海大学康阔光电子技术奖学金。在学习期间,专业教师会引导部分学生参与创新和科研活动。部分优秀学生在本科阶段就能够在 SCI 上发表论文。此外,该专业依托量子人工智能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对部分优秀学生开展量子计算、人工智能以及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的引导与教育工作。同时,与华为科技有限公司展开合作,举办了上海大学华为量子计算黑客松大赛,以此鼓励专业学生积极参赛,为国家量子科技事业培养潜在的人才。

    国际交流

   


    国内外合作较为广泛,研究与教学之间互动互助的优势较为明显。本专业每年能够选拔出优秀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可以免试直升为研究生,进而攻读硕士学位。同时,也可以选拔并推荐优秀学生前往国外,让他们在国外进行深造以及开展学术交流。与英国拉夫堡大学、西班牙巴斯克大学和法国勃艮第大学实施了“3+1+1”联合办学模式,先后送出了 40 人次进行培养或者短期国际访问的本科生。优秀的学生能够申请到国外去做毕业设计,这样做可以为他们继续深造以及出国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中国电信、中芯国际、华虹集成电路、中国银行、上海航天科工等。

    上大理院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27 18:45 , Processed in 0.082358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