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数据库容灾技术,数据库容灾包括哪些场景,数据库容灾是什么意思

2万

主题

2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563
发表于 昨天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20 世纪的载体技术经历了 4 次革命,互联网技术是其中之一。它的发展影响深远且作用巨大,远超之前的所有技术。随着互联网的深度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蕴含着巨大风险,各种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关联性、真实性将成为今后数据安全的重要方面。

    互联网技术被称作 20 世纪载体技术的第 4 次革命。它的发展影响深远且作用巨大,远远超越了之前的所有技术。随着互联网的深度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便捷,与此同时,也潜藏着巨大的风险。各种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关联性和真实性,成为今后数据安全工作者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云环境中,数据是高度集中存储的。这使得数据存储成本降低了,管理也变得方便了。然而,数据的安全性却大幅降低了。近 5 年里,黑客入侵、信息泄露以及数据丢失等情况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这种背景下,云环境数据的安全研究被提到了信息安全领域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数据安全保护的研究领域,数据的容灾备份技术等方面受到了广泛关注。

    灾备份是重要技术。本文先从云计算概念开始,接着分析了云计算环境下数据容灾的现状,以及流行的数据容灾技术。最后,重点针对数据容灾的命令中枢备份服务器,提出了一套设计方案。

    1.云计算

    云计算可以被理解为由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服务所构成。其中,云计算包含了存储系统,还有服务器,以及交换设备,同时也涵盖了安全平台等这些内容。

    云计算是 20 世纪 80 年代的一次巨变,它在客户端服务器转变之后出现。它是由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虚拟化、网络存储、热备份冗余、负载均衡等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融合而成的。云计算是一种服务模式,在互联网上可使用、叠加和交付相关服务。这种服务模式具有虚拟化服务的特点,用户可在任意位置通过互联网使用这些服务。

    使用各种终端可获得资源,且不再具有形体,用户无需操心资源的具体形态。它具备数百上千台超大规模服务器群,具有数据多副本容错的高可靠性,能够同时支撑多个不同应用,具有高伸展性,同时也存在数据集中的风险性等特点。

    2.云计算环境下数据容灾的现状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里,其发展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更依赖数据。数据的安全性对于企业的发展以及生存,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网络中数据的破坏分为“天灾”和“人祸”。在“人祸”方面,对网络中数据的保护通常会采用数据定期备份的形式。备份有完整性备份和增量备份这两种。这种数据保护方式仅能对因系统管理员的错误操作、黑客以及病毒的恶意攻击而导致的数据破坏起到保护和恢复的作用,然而对于一些灾害性的“天灾”所导致的数据破坏却无能为力。

    在网络世界里,“天灾”发生的概率比“人祸”低很多。然而,“天灾”导致的数据破坏却比“人祸”大得多。如果不早点采取有效措施,就会给云环境下的数据带来致命的破坏。为了应对“天灾”,数据容灾出现了,它是在数据备份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的,能把数据备份到安全的地方。当本地数据出现意外时,不会影响到远程的数据。

    “互联网数据中心”对美国数据灾难企业的统计数据表明,自 2000 年起,在发生过数据灾难的企业里,有 55%的企业在半年内破产倒闭。在另外 45%的企业中,有 29%的企业苦苦挣扎了 2 年,最终也以关门告终,而艰难生存下来的企业仅占 16%。

    另一个事例反映了另一个事实,还为企业容灾建设提供了有效参考。恐怖基地组织发动的“911”事件炸毁了美国世贸大厦,致使大部分企业无法继续贸易,然而摩根斯坦利公司却创造了奇迹,在第二天就能够恢复正常营业。其主要原因是该公司不仅像一般公司那样在内部进行了相关准备,还拥有一套完善的容灾体系和应急机制,能够快速应对突发事件,从而保障了业务的连续性。

   


    进行数据备份,同时在新泽西州(距离此地数英里远)也留存着公司数据的完整备份。

    按灾难对数据信息的破坏程度,从高到低分为5个等级。

    一级破坏:全部数据丢失。

    二级破坏:主要数据及系统丢失。

    三级破坏:镜像(非主数据)及系统丢失。

    四级破坏:遭受真正的攻击,但没有丢失数据。

    五级破坏:没有明显证据的灾难威胁。

    3.容灾系统评价的3R标准

    数据容灾系统的好坏由 3 个指标所决定。其一为冗余性,其二为远程性,其三为响应性,这 3 个指标也被称为 3R 标准。

    一个真正的容灾系统要满足冗余性,就需要对数据、关键组件、设备进行冗余设计。当一个系统或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备份系统能够及时替代,以保证数据的稳定和连续性。对于数据灾难,一定要考虑距离的影响。如果容灾系统设计中(生产中心与备份中心)距离过近,可能会导致数据同时受到破坏。因此,

    远程性意味着容灾系统的生产中心与备份中心需相距足够远。容灾系统还有一个评价指标,即数据恢复时间的及时性,也叫做响应性。恢复时间的长短对容灾系统的优劣有着直接影响,并且这也是

    容灾系统重要的价值体现。

    4.云计算环境下数据的容灾技术

    4.1 Cache技术

   


    Cache 是一种缓存技术。它把数据以数据库的形式存放在存储设备里。对常用数据进行备份。当用户再次访问同一数据时,就从缓存中进行访问。这样大大缩短了访问时间。在容灾系统中,把数据信息缓存在容灾系统里,能够实现对数据的备份和快速恢复。

    其中,数据容灾的 Cache 技术包含 2 种算法。其一,是本地容灾磁盘的饱和计算,即对单位时间内数据恢复的次数进行统计与计算,然后替换恢复次数较少的数据块;其二,是对异地数据信息的恢复计算,也就是通过单位时间内数据块恢复的次数来确定是否进行相关操作。

    对异地数据块进行替换。

    4.2映射技术

    映射技术通常会处理设备和程序管理之间形成的映射关系。它是实现信息储存的主要技术。映射关系的出现使得数据能够自动迁移。自动迁移是由一种指令触发而形成的自动化操作,例如数据的自动保存、复制粘贴以及删除等。磁盘遭到损坏后,把映射技术运用到数据容灾里,容灾系统会自动接收到该指令,接着对相关数据进行映射操作。使用映射技术时,能把磁盘的透明进行替换。不过用户在使用之前,得先构建一个云存储环境,之后在云存储环境中把映射的数据多次复制并备份到容灾系统中,同时,为防止磁盘损坏致使数据永久不可用。

    还原性,在数据备份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创建多个副本。

    4.3互连技术

    数据容灾系统包含主节点与冗余备份节点,所以将它们相连的互联技术在容灾方面很重要。当下,主节点与冗余备份节点之间的连接主要为光纤通道连接,且主要是以 SAN 为基础的远程复制,也就是借助光纤通道 FC,把 2 个 SAN 连接起来,以此实现远程复制。当灾难发生后,备份数据中心会替代主数据中心,以保证系统工作的连续性。这种远程容灾备份方式存在一些缺陷,具体表现为:实现成本较高;设备的互操作性不佳;跨越的地理距离较短,仅为 10 公里等。

    4.4CDP技术

    Data(CDP)是一个实时的数据备份系统。它能够自动把应用数据的所有变化实时记录下来。其关键在于给每一个应用数据的变化都加上了时间索引。如此一来,在遇到数据丢失、数据损坏或者安全问题时,就有机会恢复到最近的完好数据。CDP 技术持续进步。在出现数据损耗的情形下,它具备能够快速进行数据恢复的能力,并且可以把数据还原到其生命周期中的任何一个指定的点。

    4.5主备机容灾

    为正在运行业务的每台主机(业务机)分别建立一套备份机。这些备份机构成容灾备份系统,主机与备机是一对一的关系。如果有条件,还会在异地建立异地容灾系统。当本地主机出现故障、数据错误或丢失的情况时,能够通过异地备份系统进行数据恢复。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26 00:35 , Processed in 0.106719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