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创业的想法怎么来,创业想法来自哪里,创业想法来源于哪些方面

2万

主题

2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8365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青年返乡创业这一族,如今已是促进中国农村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力量之一。那么,那些在大城市里生活得好好的朋友是否应该返乡创业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或许我们可以先从创业的根源去思考,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创业呢?就像本文的主人公刚回去的时候,他的父母亲戚都想不通,他为何会放弃大城市的工作和生活呢?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在小编看来,他们对自由、创业、赚钱和成功充满憧憬,就如同对各大互联网牛人的成名史充满好奇和向往一样。他们会趁着头脑发热的时候奔赴创业,想要凭借双手干出一番事业,这是每个年轻人的梦想,也是值得我们这个时代去鼓励的。

    现在中国的农村与过去有很大不同。除了很偏远且交通不便的地方,大部分乡村都存在机会。这个机会在于发现需求,需求既可以是山外的,也可以是山里的。抓住这样的需求,创业就迈出了良好的一步。如今,虽然返乡创业的青年数量不是很多,规模也不算大,并且中间还有不少失败者。有的会借助乡间的各种关系,总体上不必一概否定,也不必看得太重。毕竟,他们的取向以及兴起的基本力量是市场。今天为大家分享一位返乡新农人的创业历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2018 年底,唐亮在知名食农媒体上公开了他返回四川成都金堂县福兴镇牛角村老家创立农场后的账本。在这六年时间里,第一年是有所亏损的,而之后的几年都有盈余。更为重要的是,他所经营的亮亮家庭农场,让十几年来散落在各地的一家人,最终得以团聚在一起。他们在家工作,在家生活,孩子能得到养育,老人能有所依靠。

    内心的声音早就在呼唤我回去了

    唐亮出生于 1986 年,他或许是中国农村较早的一批留守儿童。上个世纪 90 年代初,他的爸爸外出打工赚钱来维持家庭。在唐亮 12 岁的时候,爸爸回来了,而妈妈又离家去打工了。六年后妈妈回来时,唐亮即将高中毕业,正准备念大学。在此期间,弟弟没有继续上学,在初中毕业之后就外出打工了。

    唐亮称,这十余年间,他不是在思念父亲就是在思念母亲。村民们开的一句玩笑“你妈妈不要你们了”,都能让他长时间心惊胆战,担忧他们是否还会回来。年纪尚小的他,在自家附近的山坡开垦荒地种菜,仔细盘算着能卖多少钱,心里想着自己多赚些钱,父母就能留在家里。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仿佛是一个梦想,深深埋藏在少年的心底。

    考上大学之后,他如同许多农村学子那般,踏上了离乡村愈发遥远的路途。农村与城市之间那显而易见的发展差距,促使他持续地去思索城乡关系以及三农问题。基于此,他接触到了温铁军等人的文章,并且深受启发,于是回家乡的念头在他心中开始萌生。大学毕业后,他有两个想法,一是回乡创业,二是去西部做志愿者。然而,想到自己背上还扛着大学期间的助学贷款,他最终留在了重庆,在一家生物科技公司上班。

    在差不多三年的工作时间里,他的工作较为稳定,并且工资也有了不少的增长。他的家人都期望他能成为一个体面的城里人,然而他却选择了辞职。“虽然工资还不错,但在我看来,这仅仅只是一份工作而已,其他方面给我的感受并不深刻。但是想回家的念头却十分强烈,重建家庭是我的心愿。”在重庆的报纸上,他看到了一篇关于重庆合初人 CSA(社区支持型农业)生态农场的报道,那一刻,他眼前一亮。他循着报道查到了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他看了好几个月该农园的网站,之后越发觉得他们所做的事情很贴近他内心的想法。在 2011 年,刚好这个农园在招聘实习生,于是他带着一个拉杆箱,怀着一腔好奇心来到了北京。

    实习生每月仅有 600 元津贴,到了之后一直不停地干活。他发现自己的身体已经对农活感到陌生了,再加上气候和饮食的差异,导致皮肤干裂且流鼻血,他的身心都面临着挑战。一同来的很多小伙伴都经历了这种“跑这么远究竟来做什么”的疑惑,有的在实习期还没满就先离开了。然而,唐亮却留了下来。他认为自己是来学习的,如果什么都没学到,跑回去又能做什么呢?心态发生了改变,他变得主动了。他开始去了解种地的相关方法,进行成本核算,同时观察和学习农场整体的运营方式。

    实习结束后,他继续留在小毛驴市民农园工作。之后,小毛驴的创始人石嫣打算创办分享收获农场,唐亮和几位小伙伴参与了最初的创办过程。他们要做从找地、找院子到做生产规划、招募规划等一系列工作,还得进入社区做讲座,在北京冰天雪地的夜里配菜,凌晨送菜。这些经历表明,说不辛苦是假的,但唐亮却觉得手里有劲,心里也踏实起来。 “是时候了,该回去了。内心的声音早就在呼唤我回去了。”

    2012 年底,他回到了老家过年。春节过后,一家人陆续离开了村子。唐亮表示自己不准备出去了,打算留在老家种地。他的爸妈虽然不太同意,但也已经习惯了儿子十几年来的独立自主。于是,成都爱佳源·亮亮农场就在唐亮自家的那几亩地上正式成立了。

    我采访过很多返乡青年,其中极少有人回到家乡务农。当我问唐亮为何执着回到家乡耕种时,他说做这件事并非单纯为了农业,而是为了重建一个家。十几年来,他家一直较为冷清,一家人分散在不同地方,有好几年过年时只有他和大伯,完全谈不上有家庭氛围。

    要聚拢一家人,首先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家里其他成员。返乡的第一年,他没有说什么。他带着手脚不太灵便的大伯和小伯在地里进行耕种。作物的南北差异较为显著,他之前的种植经验无法全部移植过来。并且这是他第一年尝试无农药化肥的生态种植,所以他并没有很大的把握。他成年后长期在外地生活。他对成都不是很了解。他考虑到自身的地理位置和条件。所以他没有去做熟悉的 CSA 蔬菜宅配。他需要去摸索自己的经营方式。

    唐亮抱着尝试做试验的想法,尽可能多地种植各种蔬菜和作物。他通过淘宝店、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将这些种植的成果顺利地售卖了出去。在这一年里,他用自己工作几年积攒下来的三万多元,打了水井,建起了鸡舍,牵了网线,还购买了割草机、三轮车以及做豆瓣酱的坛子。

   


    2014 年,他选定了小黄姜和辣椒这两个品种。这两个品种是本地长年耕种的。他将这两个品种作为农场主打产品。小黄姜和辣椒都方便保存。小黄姜和辣椒都方便制作加工品。它们没有新鲜蔬菜那么大的销货压力。靠着口碑,他慢慢打开了销路。他与成都的一些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供货关系。他与省外的一些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供货关系。这些机构包括社区店、餐厅、中医馆等。有些客户会在种植之前预先支付款项,并且他们也大致了解每年的销量情况,这样一来,农场就能够通过订单式生产来掌控一年的种植数量。

    这一年,唐亮向周围村民租了地,使其面积扩大到 20 多亩。唐妈妈成功说服了唐爸爸和弟弟唐进一家,让他们留在家乡。年底时,一家人齐聚在了农场,然而只有唐妈妈还留在镇上经营小茶馆。对于唐亮的父亲而言,农业是一个令人伤心的行当。他从十几岁起就开始从事农活来养家糊口,虽然十分辛苦,但却得不到与之等价的回报,无法维持一个家庭的正常运转,所以才选择去打工。

    唐亮的生态种植方式与父亲以往的认知存在冲突。起初,父亲很容易发脾气。之后,他带着爸妈前往成都生活市集卖菜,消费者对他们家的菜赞赏有加,并且不会还价,农场里也不断有各种人前来参观学习。唐亮会抓住机会让父母与这些人多进行交流,他人说出的同样的话,比他自己费尽口舌去解释要有效得多。

    2015 年,唐家决定建造一个较大的新房,以便父母兄弟都能够居住下来。唐亮亲自绘制设计图,设计出了八个房间,还有一个大客厅以及一个小客厅,如此一来,全家的老少都有了居住的地方。妈妈也最终关闭了茶馆,回到家中操持一家人的家务。

    一家人在农场团聚,渐渐有了不同分工。唐亮承担农场统筹工作,同时负责订单处理和财务管理。弟弟负责生产管理。爸爸和大伯主要从事一些农活。小伯负责喂猪和养鸡。妈妈和弟妹负责后勤工作。在农场里,陆续建造了地窖、沼气池、旱厕以及蓄水池等设施,还引进了微耕机等设备。

    一个家很有秩序,事业也开展得很顺利。一家人逐渐理解了唐亮的良苦用心,唐妈妈称赞儿子说:“你的选择是正确的!妈妈给你点个赞。”

    唐亮在家时,基本每天都会前往地里。他会去看看作物的生长情况,感受田间地头的状态,同时也会留意每个家庭成员的情绪状态,以便及早发现潜藏的不愉快。对唐亮而言,“家庭农场”这四个字的实质意义比字面意义要大得多。农场只是一种形式,而家才是根本。

    唐家为了让一家人能坐在一张桌上吃饭,而非这边干活那边就开吃,每日正餐前会有一个简单的感恩仪式。一家人会齐声念诵唐亮所写的感恩词,其中包括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老师的精心教导,感恩农夫的辛勤劳作,感恩厨师准备饭菜,感恩所有付出的人,并且愿天下所有人都没有饥寒,然后大家请用餐。

    生活垃圾分类是唐家的日常之一,厨余堆肥也是,用茶籽粉洗碗同样是。一开始只有唐亮一人在坚持做这些事,家人有的反对,有的觉得不习惯。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开始有人加入进来,小侄女和侄子也会主动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坚持了一年多后,连最顽固的父亲也默默地开始分好垃圾。这种家庭习惯具有潜移默化的功能,且这种功能是巨大的。慢慢地,每个人都开始习惯多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一来,矛盾自然而然就减少了。

    唐亮认为,以往家庭矛盾较多。一方面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未处理妥当,另一方面是家里经济状况不佳。如今回来把农场经营好,收入会变得较为稳定,大家只需做好各自的工作,无需过度操心,内心自然就能安定下来。

    从 2015 年起,农场每年的盈余大概在 12 万元上下。到了年末,会预留出次年必需的生产投入资金,之后每个人都能拿到一份“年薪”。在这个大家庭中,每个小家庭的财务状况相对独立。父母每个月还能获得一些零花钱,可自行自由安排。

    一家人共建一栋房子,并且共用一个厨房,还共用一辆车。家庭需要一些共同资产,像冰箱这类的,就一起筹钱去购买,然后共同使用。这种兼具合作与独立的大家庭生活方式,为每个人以及每个小家庭都提供了自己的生长空间。

    有人询问唐亮,倘若有一天农场经营不下去了,该怎么办呢?他深知,务农以及创业本身都蕴含着风险,因此在农场上并未投入过多资金去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是更多地考虑了人员方面的投入与成长。他推荐弟弟唐进和二叔报名参加学习工作坊,唐进负责生产。他让他们参加完学习工作坊后在家里开分享会。他认为人具备了思想和技能,万一这个农场因某些原因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也能够很快创办起另一个农场。

    目前农场的占地面积为 30 多亩。唐亮未曾考虑过如何扩大规模,并且还拒绝了一些投资人。他觉得,家庭农场的工作量应该是一家人能够基本完成的,不需要借助过多的外部力量,倘若超出了家庭力所能及的范围,就必然要对生产组织方式进行调整。他认为,生活的幸福感与收入的多少并非完全呈正相关关系,即使收入不多,也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们希望看到有更多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农场,有更多这样的家庭。是有更多的“亮亮农场”,而非一个规模很大的亮亮农场。

   


    唐亮深知,直接进行农业生产很难赚到大量钱财。他更为看重的是全家一同在乡村的那种田园生活方式。生活里碰到困难之事,或者感到疲惫之时,在充满生机的田间地头漫步一番,心情便能好转大半。家庭生活中的每一个点滴,也是他快乐的源泉。

    唐亮称,他的人生追求为“修身齐家,做点有意思的事”。“有意思的事”有大有小。他参加了自然建筑课程的学习,还学会了制作姜精油。他前往学校以及社区,给孩子们和社区居民们教授种菜的方法。他参加了各类交流活动。在这个春节前,他在成都明月村乐毛家乡土自然学校,修建圃地并打造菜园,建造了堆肥池……

    还有许多不止于“有意思”的事。他鼓动妈妈组建村里的文艺队,邀请大妈和大爷来跳舞,让他们远离麻将桌;在村里开展捡垃圾的活动,外地来参访的人和本地村民一起参与,村民逐渐有了自觉意识,能看到地面上的垃圾慢慢减少了;逢年过节会把村里的老人邀请到家里吃一顿饭,或者给他们送去一些小礼物;带动村里的年轻人一起出钱出力,修建座椅和建造小亭子,使村民们早晚聊天有了一个好地方。最近,唐妈妈开始联络村民,打算筹备一个公共活动中心。村民们主动捐钱去购买砖块,然后一起动手铺设砖块。在铺设砖块的过程中,大家一边干活一边聊天。村子里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热闹的场景了。

    唐亮刚回村务农之际,能够听到一些闲言碎语。近些年来,当他行走在路上时,会有村民向他竖起大拇指。一个家庭从破败的状态转变为兴旺,这种变化带动着村子里的风气也在逐渐地变好,村里的人们眼光是很敏锐的。

    回家这些年,唐亮会邀请一些消费者或者其他朋友到老家过年,并且分文不取。他们一起干点农活,做做饭,从而感受乡村生活。农场里的旱厕、厨余堆肥、垃圾分类以及生态种植,吸引了很多机构组织和家庭来学习并体验环保生活方式。同时,他还跟城里的学校合作,让孩子们来到农场动手建鸡舍,喂鸡种菜。农场会接待一些通过实习生这种方式来体验的人,也会接待一些通过打工换宿这种方式来体验的人。

    点评:创业是一种人生态度。随着时间流逝,创业观、世界观、互联网观逐步成熟。明白了创业最大的乐趣在于,当知晓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改善了很多人的生活时,会慢慢意识到这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接着继续前行,乐此不疲。实际上我们所兜售的并非产品,而是梦想。

    其次,创业的目的是实现人生目标。在创业过程中,通常希望每天都过得很充实,能够将每一分每一秒都用于提升自己,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业就是要充分利用时间,提升自我,实现自身的价值。

    农村走出来的青年不存在应不应该返乡创业的问题,关键在于选择哪个方向才有机会。在对自己和项目方向进行审视之后,就能够更加坚定、更加勇敢地前行。小编咨询了三农方面的专家,为大家提出了以下五个选择方向,供大家参考学习。

    做土地流转的中介服务。过去国家不允许土地流转,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然而,在新形势下,农村闲置资源日益增多,国家政策开始向土地流转倾斜,并且连续几年出台各项政策,以推动农民流转土地。未来,在大多数农村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将集中村子里 90%以上的土地。土地流转是实现规模经营的前提。目前就有农户通过做土地流转服务年赚百万的。

    农村电商在发展,许多快递仅能到达县城或乡镇,难以送至农民家中,这是农村物流发展面临的一个困境。未来,农村需要构建能够送到家的快递服务。并且,最近几年物流行业一直在农村进行快速布局,必然会带动众多农民就业和创业。

    对于一些离城市较近的农村而言,休闲农业是个良好的发展方向。过去主要以农家乐、农家饭店等形式存在。今后在休闲农业种植以及农业公园等方向都存在着很大的机会。

    现在全民都在致力于追求绿色食品,这对农村的种植和养殖而言是极为良好的机遇。当下,决策者正在农业补贴、信贷以及税收等范畴内对生态农业予以倾斜,并且市场对有机食品的需求呈现出十分旺盛的态势。

    农民种地赚钱情况不佳,不少农民将土地流转出去。对于有头脑和经济实力的农民而言,这是个好机会,他们可以租借土地进行特色农业种植,像种植季节蔬菜、盆景植物、药材、种苗等,这类种植前景广阔,利润丰厚。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24 21:58 , Processed in 0.084597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