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农村致富创业小小机器,五百种农村致富小机器,致富小机械设备

2万

主题

2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6305
发表于 昨天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海涵和王姗姗得知,在安徽省来安县水口镇,记者首次见到 1995 年出生的王昌。他给人的印象是憨厚且朴实,有着略黑的皮肤,戴着厚厚的眼镜,话语淳朴,可谈起农业时却滔滔不绝。返乡创业已有五年,他一直与农业机械这些“大家伙”打交道,全身心投入到带动百姓致富的事业中。生于农村的王昌对土地怀有深厚情感。大学期间,他喜爱与农学专业的同学一同步入田间地头,抓住锻炼的契机。2018 年毕业后,身为学设计的他舍弃在江苏发展的机遇,坚决回到家乡。王昌留意到,当地村民即便仅有几十亩土地,平常也得养上一台农机,种地规模也只是比较小,从而导致了资源的浪费。他考虑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把土地集中起来并进行连片经营,这样就能把村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他说干就干,因为自己年轻,有试错的机会。在农村推广机械化的思路是,动员村民把机械带入合作社,然后合作社再雇佣机手,为村民提供耕、种、管、收等服务。从自己拥有的一台收割机开始,王昌联合了 4 位村民,通过自家的农机入股,于是来安县锦源农机专业合作社诞生了。王昌到村里进行调研,为了带动更多村民加入,还上门与农民商谈合作。然而,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要来“借”机器,这到底行不行呢?许多村民对此持怀疑态度。但王昌通过起早贪黑的努力,成功证明了自己。在 2019 年收割小麦的时候,4 台收割机械一共收获了 32 万元的作业费,这让村民看到了前景和甜头。

   


    这几年,合作社购置了新设备,并且拓展了水稻插秧以及无人机飞防等业务。目前,合作社拥有大大小小的机械设备 130 余台,成员有 65 人。业务还向江苏等长三角地区进行了拓展。王昌说:“要让机器一直运转,不断创造价值。我经过计算,一台机器一年能够给一位农村机手带来 18 万元的收入。”在水口镇党委以及滁州各级团委的支持下,王昌先后参与了团安徽省委组织的“创业江淮,未来新徽商”特训营,还参加了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学习等活动。同时,他被评为滁州市“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并且获得了市首届“青年创业先锋”等称号。此外,合作社成为了安徽第五批大学生返乡创业示范基地。当我全身心投入干农业时,才发觉这片熟悉的土地所带来的惊喜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王昌努力尝试去突破传统农业生产的认知,推行“互联网+农场+合作社+农民”的销售模式,并且通过委托生产以及订单农业的方式,提升了农产品的精加工能力。2021 年,王昌的店铺帮助困难群众代销价值达 8000 多元的农产品。他打造的“格格乡”大米品牌获得了群众的口碑。最近,他设立了直播间。在有空的时候,他会与网友交流创业的想法、从事农业的初衷以及创业的故事。他常常说道,创业无需前往远方,家乡同样能够铸就辉煌。如今,合作社能够常年带动 8 人就业,其中包括 2 名返乡大学生、2 名返乡创业青年,还能带动 113 名临时性就业人员。当地有 12 名脱贫户参与到生产经营当中。

   


    2022 年,合作社为 200 多户农户提供了服务,作业面积达到 2.62 万亩,为村子增加了 8 万元的集体收入。在王昌的观念里,创业期间最为困难的事情便是与村民进行沟通。不同的种植管理方式,不同的农资使用参数,都会给农户带来观念上的冲击。然而,只要创业的步伐扎实稳健,模式做到公开透明,就能够赢得村民的信任,并让村民完全参与其中。要放宽心态,切不可急功近利。先进行小规模试点,让老百姓看到成功的案例,这样才能打消他们对新模式的怀疑,之后再进行大规模推广。王昌还观察到了目前农村机手老龄化的现状。他时常呼吁外出务工的青年人以及有创业干事梦想的大学生能够回到家乡,在农村这片广阔的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23 00:17 , Processed in 0.081862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