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煤制天然气的技术开发,煤制天然气的原理,煤制天然气发展现状

2万

主题

2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4999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煤制天然气产业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包括环保、资源、资本等方面的问题。在产业发展和项目示范中,技术和装备的国产化至关重要。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替代,项目投资大幅下降的情况,在煤制油、煤制烯烃等领域已经多次发生。而此次即将给煤制天然气产业带来“颠覆式”革新的,是一种新型甲烷化技术,即无循环甲烷化工艺技术(NRMT,Non- )。近日,中国石油和化工工业联合会组织了科技成果鉴定会,专家组长是金涌院士。在这个鉴定会上,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北京华福、大连瑞克、中煤龙化联合开发的无循环甲烷化新技术,其综合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甲烷化技术的国产化,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垄断。

    颠覆在哪里

    目前,工业化的甲烷化技术主要包含英国的 Davy 甲烷化技术、丹麦的甲烷化技术以及德国的 Lurgi 甲烷化技术。到目前这个时间点,我国已经开车以及正在建设的 4 套煤制天然气项目,全部都引进了国外的甲烷化技术。煤制天然气甲烷化技术实现国产化这件事已经非常紧迫了。

    现有甲烷化技术都配备有循环气压缩机,利用循环气的稀释作用来对反应温度进行调节,这些技术都属于循环甲烷化工艺,因此会导致能耗较高。与这类技术相比较而言,“无循环甲烷化工艺技术”具备以下这些优点:

    投资有所降低,并且取消了循环气压缩机系统,这样一来节省了 20%以上的投资。

    系统具有节能的特点。与循环工艺相比较,其运行能耗降低了 25%以上。以 13 亿方煤制天然气装置作为例子,仅仅是节能这一项,就能够节省 2000 万—3000 万元的成本,并且是每年都能节省这么多。

    通过氢碳比分级调节后,系统飞温的可能性得以降低,其运行变得更加平稳,也更加安全,并且产品质量趋向于稳定。

    无循环甲烷化工艺(NRMT)是由北京华福、大连瑞克、中煤龙化合作开发的。这一工艺在相关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这意味着甲烷化技术的国产化时代已经到来。现有的甲烷化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的局面被真正打破了。这是国产化甲烷化技术的一次极为出色的“逆袭”,并且将会助力中国煤制天然气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还能大幅增强中国煤制天然气产业的信心。

    奇迹的发生看似偶然,其实其中往往蕴含必然。

    同时,华福工程拥有数十个煤制甲醇、煤制合成氨、尿素以及煤炭清洁利用项目。

    华福承接的翔鹭石化 450 万吨/年 PTA 项目规模最大,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 PTA 生产线,已被列入国家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华福设计的山东京博 25 万吨/年混合烷烃脱氢项目,以液化气作原料,能生产环氧基丙烯和化工级 MTBE,此项目是国内第一套,在世界上是第二套 C3/C4 混合烷烃脱氢项目;华福运用“浮式 LNG 液化再气化储存装置管线柔性设计技术”设计的美国 BV 公司船用 LNG 装置,是世界首套浮式 LNG 装置。

    技术研发历程回顾

    无循环甲烷化工艺技术经过了完美的“孕育”,这背后是北京华福研发团队数年的潜心投入,包含着他们的智慧和心血。以下是无循环甲烷化工艺技术研发历程的首次公开全“剧透”。

    一、研发里程碑节点

    2008年9月,项目研发启动;

    2009年10月,催化剂研制成功;

    2011年10月,实验室小试完成;

    2013年4月,中试设计启动;

    2014年2月,中试装置建成;

    2014年10月,中试装置单级反应器投料;

    2014年11月,中试装置全流程打通;

    2015年10月,中试装置连续稳定运行并标定;

    二、投料试车

    中煤龙化公司厂区内建设了中试装置,该装置依托厂区的原料气,同时也依托中压蒸汽、中压氮气、低压氮气、锅炉水、循环水以及电力等公用设施。

    原料气有两种。一种是甲醇系统的膜分离所得到的富 H2 气。另一种是经过低温甲醇洗之后的净化煤气,也就是富 CO 气。

    装置的规模情况如下:原料气每小时的处理量;产品合成天然气每小时的产量为 333 立方米。

    产品的规格为:甲烷(CH4)的含量大于 95%;氢气(H2)的含量小于 2%;一氧化碳(CO)的含量小于 0.01%;二氧化碳(CO2)的含量小于 1%。

    1、全流程打通(第一阶段工作)

    2014 年 11 月 14 日到 12 月 5 日这段时间,在温度达到-30℃的环境下,进行了系统的第一次投料试运行。试运行期间,各方面的运行数据表现正常且平稳,整个流程都被打通了,并且连续运行了 20 天。

    2、装置测试(第二阶段工作)

    2015 年 6 月 13 日开始进行装置测试,一直持续到 2015 年 6 月 16 日,测试时间为 3 天,期间产出了合格产品。

    3、连续稳定运行(第三阶段工作)

    2015 年 10 月 17 日 1 点 40 分,装置进行了第二次投料。8 点 30 分,产品气中的甲烷含量达到了 95.89%。中午 11 点 30 分左右,产品气回收系统被开启。至此,产品气正式并入了产品天然气管网。

    10月17日至10月23日(现场标定前)部分运行数据:

    从图中能够得知,装置开始投料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达成了稳定运行的状态,并且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在装置运行的整个期间,其运行情况是整体稳定的,原料气的供气量大约为³/h。产品中 CH4 的含量是在 95%之上的,最高的时候达到了 97.79%,同时 CO 未被检测到,CO2 的含量也……

    三、装置72小时标定

    2015 年 10 月 17 日,北京华福向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了“无循环甲烷化技术”的鉴定申请。该联合会组织了专家,对“无循环甲烷化中试装置”进行了 72 小时的现场标定。

    标定结论:

    四、高负荷运行试验

    2015 年 10 月 29 日 9 时到 17 时,中试装置进行了高负荷测试试验。在测试过程中,装置的最大原料气处理量为每小时多少多少,最大产品量为每小时多少多少,并且产品质量达标,其中 CH4 含量达到 97.78%。

    技术鉴定:国际先进!

    2015 年 11 月 23 日,中国石油和化工工业联合会于北京组织开展了“无循环甲烷化工艺技术”的鉴定会。鉴定委员会由金涌院士担任专家组长,其听取了技术研究报告、考核报告、查新报告等方面的汇报,对相关技术资料进行了审查,经过质询与讨论之后,得出了最终的鉴定意见。

    1、提供的鉴定资料规范齐全,数据详实,符合鉴定要求。

    2、开发了新型无循环甲烷化工艺技术,主要创新点如下:

    开发的新型无循环甲烷化工艺,采用了五级串联的反应器。富 H2 气和富 CO 气按比例逐级加入到反应器中,以此来控制 H/C 比以及反应温度。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无需循环气压缩机,所以节能效果十分明显。

    开发的 H/C 比分级调节技术,利用富 CO 气逐步加入来对反应器入口的 H/C 比进行控制,接着以此来控制反应温度,其控制手段既灵活又方便。

    (3)使用了自主研发的新型耐高温型甲烷催化剂。

    开发的新型甲烷化反应器采用轴向结构,并且内置了废热锅炉,还利用了气冷壁技术,这样就无需使用耐火砖,从而简化了结构。

    在中煤能源黑龙江煤化工有限公司,采用该技术建成了工业侧线中试装置,其进气量为每小时特定的量。经过现场 72 小时的连续运行考核,结果显示:CO 的转化率大于 99.9%,CH4 的含量大于 95%,H2 的含量也达到了相应的标准。

    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成果开发出了新型的无循环甲烷化工艺,其创新性较为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此工艺节省了循环压缩机的投资以及相应的能耗,节能方面的效果较为明显,具备较好的应用前景,综合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的水平。

    产业化前景可期

    华福团队对一致看好的鉴定意见深感欣慰,并且这也为未来的产业化应用确立了高起点。当下正在实施的工程示范项目包含:

    中国煤制天然气产业正稳步推进。面对诸多问题和质疑,产业要健康发展,就必须切实解决问题并加大创新突破。随着国产化工艺技术不断涌现,如无循环甲烷化工艺技术等创新突破,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煤制天然气产业发展会不断优化提升,其未来产业前景值得期待。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21 19:37 , Processed in 0.179387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