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教育改革的核心,教育的改革核心是,改革核心教育是指什么

3万

主题

2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5991
发表于 2025-4-21 07: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育改革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呢?教育改革究竟该如何进行改革呢?应当始终一切以人作为出发点。应当以培育人才、以学生能够成才为中心。教育的目的就是去培养人,就是要把人变得更好。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这本书中也有着非常精辟的论断:“教育是对人的灵魂的教育,而不是理性知识和认识的简单堆积。”令人遗憾的是,当前中国有不少学校轻视了这一点。这些学校把学校变成了一个很大的生产车间,把学生变成了批量生产的产品,然后向社会兜售。它们严重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有性灵的人的存在,只注重升学率,背离了教育的本质功能。由此,让人想到了美国哈佛大学在 2006 年的教改方案,即核心课程改革方案。这一改革存在着四大目标:其一,要培养出全球性的公民;其二,需发展学生适应变化的能力;其三,要让学生理解生活所具有的道德面向;其四,要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既是文化传统的产物,同时又是创造这一传统的参与者。在 2006 年 11 月 10 日的《中国新闻周刊》中可以看到,纵观这四大目标,无一不是以人作为根本,并且学生始终都处在教育改革的核心位置。大学并非仅仅指大楼,而是在于有大师。这句话虽然质朴,但蕴含的道理却很深刻。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这是国家的一件重要大事。希望有更多有见识、有想法的人参与其中,为其贡献智慧和建议,让纲要更加科学、合理且完善,从而能够有效地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一问题,如今仍是普教界以及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课程设置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是教材方面的原因,还有一方面是教学大纲等方面的原因所致。要真正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并切实提高教育质量,需走改革之路。其一,改革旧的教育教学体制;其二,改革旧的课程体系;其三,改革升学考试制度;其四,改革评价学校的制度;其五,改革教学方法;其六,改革人们仍抱有的、已不适应新形势需要的那种旧的传统的教育观念。有人将课程比作教学的“心脏”,把课程体系改革称作“做心脏手术”。实验中学紧紧抓住课程设置改革这一既重要又高难度的课题,展开了为期八年的试验。他们秉持“以课内为基础,课内外相结合”的原则。他们确立了新课程体系,该体系包含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三大板块。他们将政治思想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技术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这些举措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我国经济模式和社会结构正经历深刻变化,然而教育大多仍在统一、集中的旧模式下运行。我国现行中小学课程体系始于本世纪 30 年代,是一种单一的必修课体制,其基本特征为“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班级授课制。

   


    必修课的学科内容和结构层次是依据一套统一的计划和大纲来编订的,并且以指令性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执行。这种单一的课程体系逐渐暴露出它的局限性,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富有创造个性的一代新人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从课程结构方面来看,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比例上,存在着重理轻文的现象,像数、理、化等学科的课时比重过大。硬性课程和弹性课程的比例方面,重视必修课,却没有给予课外活动和选修课基本的地位,并且必修课开设的课程门类过多。从学科内容方面来看:各学科的内容大多是为了升学考试而服务的。这些内容重视理论,却轻视实践,导致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差。学科知识的安排片面地追求深度和难度,而忽视了广度和趣味性,这样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从方法方面来看:原有课程体系过于注重学科进度以及程度的统一要求,所以常常会使得教学方法采用灌输式,难以开展启发式教学以及进行比较,也难以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融合进来。总之,课程体系单一、僵化且缺乏吸引力,“必修课一统天下”。这导致了学生负担过重,不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所以我们认为,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深化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且势在必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5-15 11:24 , Processed in 0.080991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