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高炉渣的循环利用技术,循环流化床炉渣,循环炉渣利用技术高度是多少

2万

主题

2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4507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前言

    柳钢高炉渣处理系统承担着高炉熔渣的冷却与淬化工作。分离出来的水渣借助皮带运出并进行循环利用,冲渣水经过净化和冷却后可循环使用。在这些系统中,2 号高炉渣处理系统采用 INBA 法渣处理工艺,3 号、4 号和 6 号高炉渣处理系统采用明特法渣处理工艺,5 号炉渣处理系统采用嘉恒法渣处理工艺。由于处理工艺各不相同,所以在流程布置上也存在差别。冲制箱是各渣处理工艺的首个环节,也是关键流程之一。在冲制箱内,高压冲渣水会对高炉熔渣进行切割、冷却和淬化,从而形成含有大量小颗粒玻璃体水渣的渣水混合物。经过后续的渣水分离、冲渣水冷却等工序后,这些渣水混合物可以被回收和循环利用。因为高炉熔渣的温度超过 1500℃,并且含有一定量的 S,在与冷却水接触的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少量的 SO2、H2S 等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容易导致冲制箱上部锥段及烟囱部分腐蚀严重,进而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以及周边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本文调查分析各高炉渣处理烟囱的腐蚀情况,可望制定处理措施。

    2 调查与分析

    2.1 渣处理烟囱腐蚀、损坏调查

    本文涉及的高炉渣处理烟囱有 2 号、3 号、4 号炉渣处理冲制箱烟囱,还有 5 号炉渣处理脱水器烟囱以及 6 号炉冲渣沟烟囱,这些烟囱均为钢结构,其中冲制箱烟囱处在冲制箱的上部。2 号炉渣处理烟囱,其设计直径为 3 米,高度是 65 米,通过法兰与冲制箱相连接,在 2012 年 9 月开始投入使用;3 号炉渣处理烟囱,设计直径 4 米,高度 60 米,是整体焊接的,于 2008 年 5 月投入使用;4 号炉渣处理烟囱,设计直径 4 米,高度 60 米,也是整体焊接的,在 2008 年 3 月投入使用;5 号炉渣处理烟囱,设计直径 4 米,高度 63 米,坐落于脱水器顶部的钢筋混凝土平台上,于 2005 年 3 月投入使用;6 号炉烟囱,坐落于冲渣沟上,设计直径 3 米,高度 55 米,是整体焊接的,在 2005 年 9 月投入使用。

    2 号炉渣处理有一个冲制箱烟囱。在 2015 年 8 月 13 日,点检人员发现 2 号炉渣处理的北面烟囱与冲制箱锥段的连接处有水流出。接着进一步检查后得知,烟囱标高 16 米处的法兰连接部位严重腐蚀,出现了较大的穿漏情况。之后经过专业检测,北面烟囱顶部向西面倾斜 80 毫米,向北面倾斜 20 毫米,而南面烟囱向北面倾斜 20 毫米,向东面倾斜 3 毫米。在设计院的指导下,制作了 20 块筋板,用这些筋板对烟囱直段与锥段连接的法兰进行焊接加固,目的是防止烟囱进一步倾斜。接着,取消了 16m 标高处的法兰,并且对整圈进行了挖补更换。

    2017 年 11 月 28 日,检查 2 号炉渣处理烟囱时发现,在标高约 20 米的位置腐蚀情况较为严重。敲击铁锈后,出现了较大的孔洞。经过局部取样测量得知,原本壁厚为 14 毫米的烟囱,当前的厚度在 3 至 8 毫米之间,整体的减薄量已接近一半。之后,应设计院的要求,对腐蚀严重的部位进行了挖补修复。

    (3)3号炉冲制箱烟囱。2016 年 5 月,厂部安排外委土建专业队伍对烟囱的壁厚和倾斜度进行检测。检测发现,东、西两根烟囱的锥段,其原壁厚为 14mm,现已减薄至 8~10mm;烟囱上段的原壁厚为 14mm,现已减薄至 8.5~9mm,腐蚀量约为 35%。在烟囱垂直度方面,两根烟囱分别存在往东偏 40mm 和 50mm 的情况,南北面偏差为 20mm。

    4 号炉有冲制箱烟囱。在 2016 年 4 月 8 日 6 点时,4 号炉渣沟过铁,部分铁水进入冲制箱进而引发爆炸,使得该炉西面的冲制箱完全被破坏,烟囱也倒塌了。经检查发现,烟囱倒塌的主要原因在于冲制箱锥段以及烟囱腐蚀情况严重,原本厚度为 14 毫米的烟囱和冲制箱锥段,在腐蚀之后仅剩下 6 至 9 毫米,钢材的厚度大幅减少,从而致使其强度明显下降。4 号炉西面的冲制箱以及烟囱损坏并且倒塌之后,对冲制箱和烟囱实施了整体的更换。新的烟囱以及冲制箱的锥段选用了 Q345 这种低合金钢板进行卷制。

    可见腐蚀较为严重。

   


    6 号炉渣处理烟囱东西面共用冲渣沟。它远离冲渣沟喷头,温度比其他系统低很多。烟囱原壁厚 14 毫米,现在实测壁厚在 11 至 13 毫米之间,腐蚀情况较轻。但烟囱高度较低,排放的蒸汽会飘到炉顶区域,影响炉顶钢结构的寿命和设备的运行。在 2017 年 4 至 5 月高炉停炉期间,对其进行了整体更换。

    2.2 分析与讨论

    车间针对各渣处理烟囱的腐蚀情况,从烟囱的结构方面进行了排查和分析;从烟囱的材质方面进行了排查和分析;从烟囱冷凝水的水质方面进行了排查和分析。

    2 号炉渣处理烟囱与冲制箱锥段通过法兰连接。法兰在烟囱内、外部都凸出来。烟囱内部凸台位置会积水、积渣。这容易导致烟囱腐蚀。第一次发现严重腐蚀部位集中在法兰上部的现状也能印证这一判断。

    查阅设计图纸后可知,原渣处理烟囱的钢材材质为 Q235 碳素钢。这种钢种的耐腐蚀性能不佳,不太适合渣处理现场那种温度高、湿度大且腐蚀性杂质多的恶劣环境。2017 年 12 月 6 日,将 2 号炉渣处理烟囱腐蚀严重区域的钢板取出,送往技术中心进行分析。在腐蚀穿孔截面的样组织中,有 F(铁素体)和 P(珠光体),未发现其他异常组织以及明显的基体腐蚀产物(见图 1)。取出表面的腐蚀产物,用 SEM 和 EDS 进行分析(见图 2),均观察到了 S 的存在,部分颗粒中存在 Cl。

    2017 年 12 月和 2017 年 1 月,车间收取了各渣处理烟囱的冷凝水并进行水质化验。主要指标列于表 1。化验结果显示,2 号炉渣处理的冷凝水 pH 值为 2.3,这个值非常低,酸性较强,在常温下检测其电导率高达 5.66 mS/cm。研究结果表明,水电导率对金属的腐蚀行为有影响。在静止水和流动水中都有临界电导率。当水电导率小于临界电导率时,对金属腐蚀行为影响较小;当水电导率大于临界电导率时,对金属腐蚀行为影响较大。Q235 钢的临界电导率在 0.4 ~ 4.0 mS/cm,本次检测的电导率结果为 5.66 mS/cm,超过了临界电导率的上限值 4.00 mS/cm。烟囱冷凝水的腐蚀性比较强。其总铁含量为 61.7mg/L,这个含量是比较高的。这也印证了烟囱壁钢材腐蚀情况较为严重。

    凝结水样检测结果显示,烟囱内部凝结水酸性强且电导率高。烟囱钢板质量分析表明,2 号炉渣处理烟囱的材质为 Q235B。这种材质不耐烟囱内部凝结水的腐蚀,所以导致烟囱钢材腐蚀严重。

    3 应对措施及其效果

    3.1 应对措施

   


    2 号炉渣处理烟囱的腐蚀情况极为严重。车间依据设计院土建专业所提出的建议,对烟囱实施了局部改造工作,同时进行了加固处理以及挖补操作,最终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

    针对其余各渣处理烟囱存在的腐蚀隐患,车间申报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目的是对烟囱进行整体更换。新的建设方案如下:烟囱的下部依然使用钢结构,这种钢结构具备耐高温且阻燃性能较好的特点;从高炉出铁场雨棚顶部往上,然后转弯朝向高炉框架,并沿着框架进行敷设;而烟囱的上部则改为玻璃钢材质,以此来提高耐腐蚀性能。其中,3 号炉剩余 3 根烟囱的改造已开始施工,目前施工单位正在制作钢烟囱;4 号炉剩余 3 根烟囱的改造也已进入施工阶段,同样施工单位正在进行钢烟囱的制作。另外,2 号炉烟囱改造处于项目审批过程中,5 号炉烟囱改造也处于项目审批阶段。

    3.2 效果与不足

    2 号炉渣处理烟囱进行了临时处理,这样隐患就被控制住了。然而,钢材本身不耐腐蚀,烟囱倾斜的现状并未得到彻底解决。4 号炉渣处理西面冲制箱烟囱在更换时,选用了 Q345 低合金板材质,但这种材质的耐腐蚀性能依然不够好。6 号炉渣处理烟囱上部改为玻璃钢材质并沿高炉框架敷设,之后其耐腐蚀强度大幅提高,同时烟囱下部承重也明显降低,效果最为显著。

    目前已联系部分厂家,在渣处理烟囱区域开展耐腐蚀挂片和涂层的测试实验。目的是检验耐腐蚀涂层的性能。如果实验效果良好,后续能够在更新改造的烟囱上进行推广。通过使用防腐蚀涂层,可以提高烟囱钢材的抗腐蚀性能,进而延长烟囱的使用寿命。

    针对渣处理烟囱所处的恶劣环境,能够选用具有较强耐腐蚀性的材料,比如耐候钢或者耐酸钢材。

    4 结语

    高炉渣处理烟囱的工作环境不好,容易被腐蚀。它靠近高炉本体和热风炉等生产区域。如果严重腐蚀导致倒塌,就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因此,渣处理烟囱长期安全且稳定地运行是特别重要的。通过对烟囱的材质和形式进行改进,下部选用耐候钢材或者低合金钢材,在内部涂刷耐腐蚀涂层,上部选用玻璃钢材质并沿着高炉框架敷设到高炉炉顶,这样就能够明显地改善烟囱下部的受力情况以及抗腐蚀性能,从而大大延长烟囱的使用寿命。

    5 参考文献

    王日义、王洪仁以及刘玉梅。全国水环境腐蚀与防护学术交流会于 2001 年召开,会上探讨了水电导率对钢、铜腐蚀行为的影响,相关内容在该会议资料中位于(77 - 84)页。

    我们网站会持续更新更多有关材料、材料腐蚀控制以及材料科普等领域的国内外最新动态。希望大家始终关注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21 10:10 , Processed in 0.078052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