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医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第2版),医学计算机信息应用教程,医学计算机信息应用考试题库

2万

主题

2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4312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今,计算机已经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微机面对着亿万用户,并且进入了学校和大部分家庭。计算机网络把全球连接成了一个由数字构成的世界。计算机逐步发展后,10 多年前在高等学校里首先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课,将其作为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这门课的内容不断演变,涵盖了计算机基础、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文稿演示、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等方面。开设这门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学会利用计算机处理各种事务。可以说,这一举措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但近年来有几个问题需引起重视:其一,在这 10 多年间,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信息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其二,对于信息产业,尤其是计算机产业和以移动通信为代表的通信产业获得了蓬勃发展,这成为新经济时代的一个特点。其三,很明显,社会的发展不但与计算机技术相关,更与信息技术相关。所以,要把原本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的内容拓展到信息技术领域,把信息技术基础当作高校学生的公共基础,这是时代所要求的。其次,在这 10 多年间,软、硬件平台更新得很频繁。拿微机操作系统来说,从 DOS 5.0 到 2000 ,差不多每 18 个月就会更新一个版本。“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材对硬件及软件的平台及版本依赖性较强,在教材中常常会具体地描述某一种操作系统下的具体操作。

    经过几轮教材更新后,不禁让人产生这样的思考:一是如何让“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内容既能适应发展,又能保持一定的稳定度,从而有利于教学的深化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如何让“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能够注重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同时让具体的操作使用回归到教学实践环节中去。近年来,中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有了很大提升。“信息技术”教育已被列入教学大纲。新一代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会大幅提高,大多数学生在高中毕业时能基本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这使得高校的计算机教育必须做出相应改变,要提高信息技术理论和应用技术的教学,以便更好地与中学相衔接。我们在 2002 年进行了合作编写。编写的教材有《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核心教程)》,以计算机技术为重点,概述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基础性原理、技术、方法。还有《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实验教程)》,用于操作使用的教学实践。同时编写了辅助教学光盘和网络教学课件。这作为对上述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也算是在探索信息技术基础教育路子上走出了一步。这一年多时间里,在全国范围内,关于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的基础教育方面的讨论非常热烈,实践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大。尤其是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与清华大学出版社共同立项了《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2004》的研究工作,这对该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研究会的引领下,依据《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2004》的规划,我们对这两年的教学经验进行了总结。接着,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的基础之上,重新编写了这套教材,并且把书名改成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本套书包含主教材,即《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以及辅助教材,也就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指导》,共两册。主教材对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进行介绍,重点在于讨论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基础。其内容包含: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的概述情况;计算机应用的基础方面;信息存储与安全的相关内容;办公信息处理的事宜;数据库和信息系统的基础部分;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的情况;程序设计的基础;多媒体基础等。辅助教材与主教材的内容紧密相配合,并且结合常用的集体软件平台,提供了 11 个实践单元。这些实践单元分别是:2000 平台;文字处理软件 Word 2002;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Excel 2002;电子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2002;数据库管理软件 2002;多媒体工具包括 2000 多媒体使用、豪杰超级解霸以及压缩软件;动画制作工具 Flash MX;因特网信息服务,包含网络浏览、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网页制作工具 2002;VB 程序设计初步;信息系统开发实例。

    每一个实践单元,首先会介绍软件的功能以及相关的基本知识。接着会分成若干个实验,分别说明每个实验的目的、内容、方法,并且给出范例。这套教材是由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中心来主持编写的。在教材的策划以及编写过程当中,广泛地听取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意见和建议,编写大纲是由“21 世纪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组”进行审定的。主教材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海运学院、上海远程教育集团的教师一同编写的。其中,第 1 章是由徐安东来执笔的;第 2 章由刘春娟执笔,第 3 章由刘春娟执笔,第 7 章也由刘春娟执笔;第 4 章由薛万奉执笔;第 5 章由邢晓怡执笔,第 6 章由邢晓怡执笔;第 8 章由李新月执笔,第 9 章由李新月执笔;第 10 章由李飞执笔;第 11 章由徐蔚执笔。并且,全书是由徐安东进行统稿并定稿的。本书除将被用作高校信息技术基础课的教材之外,还能够作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培训教材或者自学教材。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存在不妥当之处或者错误,恳请读者提出批评和指正。

    more >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21 06:58 , Processed in 0.118931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