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美团外卖省钱软件

2万

主题

2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2226
发表于 16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团又一次处于舆论的焦点位置。近日,自媒体“漂移神父”爆料说,自己遭遇到了美团会员“杀熟”的行为。这使得网友们一下子都炸了锅,纷纷表达出“美团再见吧”“反垄断确实有必要对企业进行约束”这样的想法。接着,美团做出了道歉,然而,似乎并不能让投资者信服,在今天,美团的股价大幅下跌了 3%,超过 400 亿的市值消失不见了。

    “我被美团会员割了韭菜”,网友:把大家当傻子吗

    12 月 17 日,一篇名为《我被美团会员割了韭菜》的文章迅速传播开来。该文作者依据自己点外卖的经历察觉到,在美团平台上的同一家店铺,使用同一个配送地址,并且在相同的时间下单,会员的配送费要比非会员的配送费更高。文章中还表示,原本以为开通外卖会员能够省钱,然而实际上附近几乎所有的外卖商户的配送费都比非会员高出 1 到 5 元。

    该自媒体大 V 表示,开通美团外卖会员之后,自己时常会去的一家店铺,其配送费从平常的 2 元变成了 6 元。

    他进行了一个试验,在美团这个平台上,针对同一家店铺,在相同的配送地址,在同一时间点单。结果发现,会员账号的配送费是 6 元,而非会员账号的配送费仅为 2 元。

    他向客服进行了反馈。之后,客服表示愿意补偿十元红包。在此之后,客服主管称,此事已超出他的处理范围,他会将此情况向更高级的管理人员进行反映。

    该自媒体大 V 称,不只是一家店如此。一部开通美团外卖会员的手机,其附近几乎所有外卖商户的配送费,大多要比非会员配送费超出 1 到 5 元不等。

    一时间,买了美团会员的打工人感觉感情受到了损伤。他们在微博、知乎、黑猫投诉、朋友圈等平台发出了悲痛欲绝的“控诉”,诸如“价格歧视”“割会员韭菜”“吃相难看”等等。网友们好似储备了充足的弹药,纷纷将目标对准美团并发起攻击。同时,#美团被爆杀熟外卖会员#迅速登上当日微博热搜榜的第五位,到发稿时为止,在这个话题下已经有 5.7 亿的阅读量,并且形成了 4.4 万的讨论。

    美团外卖方面随后发声明进行回应。其称配送费差异和会员身份没有关系。因为软件有定位缓存,错误地运用了用户上一次的历史定位,从而与用户的实际位置出现了偏差,致使配送费预估不准确。而在实际下单的时候,会依据真实的配送地址来计算,不会受到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

    美团外卖在回应声明中向用户表达了歉意。然而,对于美团的声明与态度,网民并不买账,他们纷纷表示“当大家是傻子吗”“你信吗”,认为明明就是杀熟,却还编个借口定位缓存,简直是不要脸,并且指出各个平台都有这样的情况,即便曝光了也不整改。这个理由就别再说了。定位是可以缓存的,那你会不会把地址送错呢?不管你相不相信,反正我是绝对不信,是不是需要市场监督局来查一查呢?

    美团到底“杀熟”了没有?

   


    上海汉联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宋一欣告知深燃,对于这类争议应当以签约作为依据。如果约定了签约户比非签约户有优惠,然而实际上却没有给予优惠,那么就属于违约行为;如果没有相关约定,就不能认定为违约。

    事实上,美团的会员权益仅仅承诺了红包优惠这一方面。并且没有约定会员的配送费要比非会员的配送费更低。正因如此,就没有依据能够判定美团属于违约行为。

    你可以从商业道德层面去谴责这种行为。然而,从商业逻辑方面来看,其实是没有问题的。某外卖平台的前员工任风,从外卖平台的运营逻辑向深燃进行了分析。他称,平台之前进行低价推广是存在成本的。当这个平台的市场份额较高,并且觉得用户习惯差不多已经养成的时候,就会重新拿回定价权,以此来弥补之前低价推广所产生的成本。同时他还表示,“多快好省”,既要便宜,产品和服务又要好,这两者是很难同时兼容的。

    大家在提及新零售的千人千面时都充满憧憬,可在真正要落实的时候却又开始排斥。任风说,从他的视角来看,外卖平台会依据不同用户的消费能力和习惯,推送不同的优惠券,这本身就是大数据分析能力的一种体现。从全盘的服务能力方面来看,对固有会员的补贴在逐渐减少。用节省下来的钱,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的新用户,扩大规模;另一方面也能让平台有能力去做一些普惠性的服务提升,例如优化推荐界面等。这是一件对新老会员都有益处的事情。

    这种行为是对老用户减少补贴,同时对新用户加大补贴。这种行为很容易让大众产生这样的想法:平台在前期是在讨好用户,而一旦用户成为了忠实用户,也就是购买了会员之后,平台就开始对用户进行“收割”。

    来源/

    在此次事件里,“价格歧视”是用户经常提及的一个词汇。然而,这实际上是一个产业经济学方面的概念。歧视性定价法又叫做“差别定价法”,意思是企业按照顾客的特征、销售的时间、销售的地点以及产品的形式等对市场进行细分,针对相同或相似的产品给予不同顾客不同的价格,这种定价方法属于需求导向定价。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的研究员刘远举向深燃表明,价格歧视属于一个中性的经济学概念。在市场当中,始终会有价格敏感的人群以及价格不敏感的人群。平台借助算法把用户进行细分,通过给予新用户更多的优惠,使得一部分价格敏感的人群能够享受到服务。从整个市场的角度来看,这样做能够扩大整个社会的交易规模,并且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近期公布的《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第十七条需注意,其中特别提到了“差别待遇”。指南表明,处于市场支配地位的平台经济领域经营者,有可能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对交易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实施差别待遇,从而排除、限制市场竞争。

    指南中提到,在分析是否构成差别待遇时,需要考虑以下这些因素:依据大数据和算法,依据交易相对人的支付能力、消费偏好、使用习惯等情况,若交易价格存在差异,以及新老交易人存在交易价格差异等。并且,针对新用户的首次交易开展的优惠活动,这是正当地实施差别待遇的一个理由。

    换言之,反垄断指南对于平台存在新老用户交易价格有差异这一情况是有一定容忍度的。

    北京至普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李圣表明,真正存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且伤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才属于价格欺诈,这类行为需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互联网平台屡现大数据杀熟

    大数据杀熟指的是这样一种现象: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客户看到的价格比新客户的价格要贵很多;同时还有一种解释是,大数据“割”的是那些对价格不敏感的人群。

    消费者小宇有很深的体会。他对时代财经说,他点外卖只花了 1 分钟,而另一个人点外卖进行比价却花了 10 分钟,他觉得大数据肯定会“杀”到他。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的刘昕教授此前表示,过去在经济学中提到一级价格歧视,听起来仿佛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如今有了所谓的大数据,这种情况竟然堂而皇之地得以实现了。

    近年来,大数据杀熟现象在互联网世界频繁出现。今年十月份,浙江省消保委公布了 2020 年第三季度受理投诉情况的分析。该分析点名了美团、飞猪等网络订房平台存在退订困难、大数据“杀熟”、实际情况与宣传不一致以及承诺优惠无法兑现等情况。

   


    刘典觉得,大数据杀熟这类行为对互联网平台在营收等方面是有一定益处的。

    美团公布的第三季度报表明,第三季度的营收为 354.01 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长了 28.8%;经调整后的净利润是 21 亿元。在这其中,餐饮外卖的收入达到 206.9 亿元,同比增长了 32.8%;餐饮外卖的交易额达到了 1522 亿,每天的交易笔数恢复到了 3490 万单。年度活跃商户的数量增长到了 650 万,年度交易用户的数量达到了 4.8 亿,创造了新的纪录。

    美团的核心业务产生了如此大规模的交易额。即便仅占千分之一的比例,其收益也颇为可观。需要注意的是,美团在 2019 年的净利润为 46.6 亿元,到 12 月 17 日收盘时,其股价相较于年初上涨了 270%,目前的市盈率高达 155。美团所面临的焦虑在于,其业绩能否支撑如此高昂的股价。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认为,若为实现差异化服务,针对不同客群提供不同品质服务是合理的商业行为。然而,倘若只是借助大数据来侵害消费者权益,那就属于涉嫌违法的行为。互联网平台企业本身具备大数据资源,且服务的客户规模极为庞大,容易借助技术手段进行“杀熟”,而“杀熟”能够让互联网企业区分出具有不同回报率的消费者群体。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崔杰指出,消费者的消费数据属于个人隐私范畴。倘若未经消费者同意,平台便无权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使用或者买卖。这种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一方面,对消费者数据加以利用,这属于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另一方面,当消费者办理会员时,原本以为会享受到更低的消费,但如果付费会员的收费反而更高,存在重大误解或者欺诈行为的话,消费者是可以解除会员协议并要求退费的。

    平台数据需要监管

    此前,价格歧视现象在旅游、电商等平台较为常见。如今,在外卖等平台也陆续出现了价格歧视现象。

    沈萌认为,要减少和杜绝价格歧视现象,就应当加大对相关案例的调查力度,同时也要加大对相关案例的处罚力度,尤其要注重对一些技术手段证据的法律认定。

    今年 10 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了《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该规定正式施行。此规定明确提出,在线旅游经营者不可以滥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不能基于旅游者的消费记录、旅游偏好等去设置不公平的交易条件,以防侵犯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但即便如此,在线旅游平台仍存在大数据杀熟事件。此前有媒体报道,今年双十一期间,有在线旅游平台的用户在同一个平台订购相同的机票,价格却有几十元的差异,且价格不等。

    事实上,依据用户的个人资料。同时依据用户的流量轨迹。还有依据用户的购买习惯等行为信息,来建立用户画像。接着以建立好的用户画像为依据,实现相应产品推荐的行为,这种行为早已存在。并且,这也为互联网平台提供了杀熟的条件。

    某在线旅游网站的一位研发人员此前曾撰文表示,该网站在进行用户画像工作时,所涉及到的数据范围包含支付能力这一方面,还包含出行偏好,以及目的地偏好,同时也包含家庭构成,另外还有网站或 App 的页面停留时间等,其涵盖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

    大数据杀熟从结构层面难以从根本上予以杜绝。在数字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里,数据已然成为核心的生产要素,并且对数字技术的开发利用是离不开对数据进行分析的。刘典指出,数据的利用方式取决于掌握数据的那些人。当下市场上大数据杀熟现象频繁发生,主要是由于市场存在不正当竞争的情况。国家需要制定法律来对大数据杀熟以及市场不正当竞争进行处罚,且法律应具备严厉性。

    崔杰称,遭遇杀熟事件时,普通用户能够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投诉,也可以联合起来起诉,一同诉讼美团平台。在法律方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履行监管职责,对平台是否有违规行为进行调查,若存在违规情况,就责令其整改并持续监督,同时消费者也应该主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向监管机构投诉或者向司法机构提起诉讼,不能对违法行为姑息纵容。

    业界人士称,互联网平台有底气利用大数据杀熟,很大程度是因为实现了市场垄断,并且对用户数据形成了垄断。仅靠法令难以从根本上杜绝杀熟情况再次发生,需要对平台数据进行监管。

    沈萌表示,目前大数据杀熟难以引用《反垄断法》。《反垄断法》的目的是限制和消除竞争,或是滥用垄断地位以获取不正当收益。而当下大数据杀熟处于法律定位较为模糊的状态,难以判定它是属于正常的区别化营销,还是故意侵害消费者权益。

    国务院参事、中国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王兆星指出,需加快推进数据权属相关立法工作。要明确数据的定位,确定其归属的内容以及范围。这样做能够为数据的开放共享、交易流通以及权益分配提供法律层面的依据。同时,要能够有效遏制利用数据以及相关技术优势来开展不正当竞争的行为,杜绝进行大数据杀熟以及侵犯用户选择权的情况发生。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19 19:50 , Processed in 0.076145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