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2024年底中宣部十七届五个一工程 网络文艺首次单独参评获奖及总书记对其重视

2万

主题

2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4072
发表于 2025-4-3 00: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网络文艺:新时代文艺发展的亮丽风景

    王一川

    2024 年底,中宣部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把网络综艺节目《声生不息·宝岛季》授予了“优秀作品奖”。网络文艺首次以自主门类的身份进入“五个一工程”评奖。这一举措为网络文艺创作树立了思想性方面的示范,同时也为其艺术性确立了引领。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领导人对网络文艺的发展极为重视。2014 年 10 月,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作出指示。他指出,互联网技术与新媒体使得文艺形态发生了改变,还催生了大量新的文艺类型,同时给文艺观念以及文艺实践带来了深刻的变化。随着文字数码化、书籍图像化、阅读网络化等情况的发展,文艺乃至社会文化正面临着重大的变革。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做好网络文艺的创作生产工作,加大正面引导的力度。2018 年 8 月,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着重强调,要推出更多健康且优质的网络文艺作品。2012 年 12 月,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指出,各种艺术门类之间相互融通、相互通达,各种表现形式相互交叉、相互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因素促使文艺形式得以创新,同时也拓宽了文艺的空间。总书记还强调,要恰当运用新的技术和手段,以此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让文艺创作展现出更具内涵、更具潜力的新境界。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新时代网络文艺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

    网络文艺是借助互联网媒介进行传播的文艺形式,也是通过数字化工具进行创作的文艺形式。它大致经历了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后移动互联网的迭代过程。在萌芽期,以文字创作为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在探索期,创作与传播平台逐渐完善,用户数量不断增多,并且开始逐步走向商业化。在快速发展期,呈现出量质齐升、多媒体深度融合以及跨平台合作的态势,产业升级的趋势也日益凸显,并且构建了新的发展生态。特别是在新时代,经济社会在发展,科学技术在进步,传播媒介在更新。年轻一代作为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原住民,成为了文艺创作和传播的新生力量。广大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创造力,以更加蓬勃的态势得以涌现和流淌。与此同时,超大规模人口的文化素质普遍得到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这些都成为网络文艺不断发展的有利条件。2015 年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此意见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对繁荣发展网络文艺进行了战略部署;《“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等制度文件出台,《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等制度文件出台,《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标准化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出台,这些制度文件有力地推动了网络文艺的进一步发展。2025 年 1 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 5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显示,在 2024 年 12 月这个时间节点上,我国的网民规模达到了 11.08 亿人。同时,网络视频的用户规模为 10.70 亿人,其中短视频的用户规模是 10.40 亿人,微短剧的用户规模为 6.62 亿人。网络音乐的用户规模达到了 7.48 亿人,网络文学的用户规模达到了 5.75 亿人。这些数据能够生动地见证网络文艺一直处于火热的状态。

   


    当下的网络文艺大家庭包含诸多子类,如网络文学、网络剧、网络电影、微短剧、网络纪录片、网络动画片、网络综艺等。网络文学在科幻题材和历史文化题材的创作方面保持活跃,同时现实题材创作逐渐升温。网文 IP 持续释放出文化影响力和产业价值,国内市场稳定,海外市场也在不断拓展,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网络剧的题材更明确地进行现实观照,持续进行着视听表达的革新,这反映出当下观众的审美趣味和价值观。网络电影的制片水平和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从内容到制作逐渐朝着院线电影的标准靠近。网络微短剧凭借浓缩化的剧情以及极具“网感”的节奏,快速吸引了大量的受众。短视频对用户接受和消费文艺形式的习惯产生了深刻改变,推动了文娱新业态和新消费模式的快速发展。网络纪录片具有短、新、快的风格,从而拥有了更多的年轻观众,并且视频平台播放及自制纪录片的数量有了大幅提升。网络动漫市场保持稳定,国漫在数量方面呈现出显著的优势,同时网络游戏的海外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网络综艺的整体口碑在上升。它在内容方面贴合青少年的文化生活以及审美情趣。同时也反映了当代互联网年轻用户在娱乐、情感和社会交往方面的诉求。

    二

    当前,网络文艺在国家文艺政策的规范与引导下,在科学技术的迭代与驱动下。它继续对自身的创作规律进行探索,对产业模式进行探索,对传播路径进行探索。总体生态呈现出持续向好的态势,作品质量稳步提升,用户的黏性显著增强,市场规模不断创下新高,产业规模快速地增长,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它日益成为新时代文艺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从题材角度来看,现实题材、科幻题材、历史文化题材的创作掀起热潮,并且持续进行深入探索。一方面,网络文艺迎来了现实题材创作的兴盛时期,越来越多的网络文艺作品凭借独特的文化观察视角、艺术创作手法以及互联网媒介思维来关照现实,以立体化的方式呈现当代丰富的社会生活,并且越来越多地承担起时代记录者的重要职责。《陶三圆的春夏秋冬》将焦点对准河南嵩山脚下桃源村的巨大变化,讲述了三代村民接力实现脱贫致富的故事。《我们的赛场》以贵州“村超”、“村 BA”赛事为核心,展现了平凡人物的生活故事,通过小的切入点反映出乡村振兴的大背景,让真实的故事引领观众去探寻网络热度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力量。一方面,网络文艺中出现了很多弘扬科学精神的作品,它们面向科技前沿,交织着强国叙事,还在探索人类未来。像星际文明、未来世界、进化超能、超级科技等这些细分题材,也都呈现出了强劲的增长态势。这些作品为新时代的中国文艺奉献出了新的美学形式、类型和风格。比如,《我们生活在南京》以一种活泼、轻松且生活化的情感基调,描绘了两名年轻人一同面对末日天灾时的求生故事。通过跨越时空的对话,将人性的温暖传递了出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动之下,网络文艺中“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趋势会越发地凸显出来。近年来,中华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各种网络文艺形态得以广泛传播,这体现出了更为强烈的文化自信。例如,《中国奇谭》从青春态、年轻化的审美视角出发,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母题进行了深层解读,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动画在赓续历史的同时勇于创新的文学性、思想性和艺术表现力。

    从主体方面来看,年轻一代正成为网络文艺的创作主体以及消费主体,他们是助力网络文艺发展的积极力量。网络文艺的内容特征能够反映当代网络用户,尤其是“Z 世代”(1995—2009 年出生)等青年人的精神状态。创作主体呈现出年轻化和多元化的特点,这提升了网络文艺各种形态的丰富程度。以网络文学作例子,“90 后”作为青年网络作家的代表,已经成为中坚力量,“00 后”迅速补充进来成为新增主力。从网络电影方面来看,越来越多的年轻导演把网络电影当作职业生涯的重要开端。《特级英雄黄继光》的导演是“90 后”,这部作品将伟大的爱国情怀与豪迈的英雄气概融合在一起,通过全新的艺术表达,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年轻导演们输出了新的创作理念,给网络电影行业带来了审美和技巧方面的年轻化升级。在网络综艺节目中,综 N 代在市场上保持优势,在制作方面保持优势,在观众方面也保持优势。“Z 世代”用户正成为互联网时代音乐用户最主要的增量来源。网络剧观众呈现出年轻化的突出特点,并且这种特点还有增长的态势。应当明确,年轻一代凭借其独特的“网感”经验,推动了内容形式的创新,成为网络文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从技术层面来看,新一轮网络文艺的智能化创新由新技术及理念所启动,而交互性、沉浸性等成为了网络文艺的突出特征。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科技,它也是推动文艺创作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新的智能技术已经对动漫和游戏的产能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正在促使网络文艺形成不同于传统文艺和其他媒介艺术的突出特征。特别是在近些年,人工智能(AI)以及大数据等这些新技术在网络文艺行业里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这些新技术不但对网络文艺的创作模式以及产业生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还给受众带来了极为震撼的审美体验。人工智能从“文生文”发展到了“文生频”。它能够自由组合语言、文字、声音、图片等元素。这使得网络文艺作品从单一的文字形态升级为多维、立体、互动的跨媒介形态。通过输入文字,能够生成高清画面。甚至导入小说,就可以直接生成影视内容。2022 年 11 月,国家网信办等三部门发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此规定为人工智能内容生成以及虚拟人制作等深度合成服务,明确规定了主体责任。当下,人工智能的冲击波仍在持续扩大,必然会引发新一轮“技”与“艺”的融合进程,并且为文艺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网络文艺创作正在释放出巨大的潜能,迎来了极为广阔的生长空间。

    人工智能(AI)等高新技术能够提升网络视听文艺创作品质和效率,它成为了新的引擎。在 2024 年 3 月第十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期间,发言嘉宾介绍了 AI 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此图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提供。

   


    从影响方面来看,网络文艺出海正在向纵深推进,其影响力遍布全球。近些年来,网文、网剧以及网游已经成为文化出海的新的载体形式,它们凭借多元的内容形态,向全球展现出极具魅力的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在全球引发了“中国风”。网络文学为例,从 2005 年起网络文学开启了外文出版授权。自此,网文出海经历了不同阶段,有以数字版权与实体图书出版为主的 1.0 时代,有建立海外门户来规模化翻译输出网文的 2.0 时代,还有主打原创模式的 3.0 时代。相关调研报告进行了统计,在 2023 年,我国网络文学行业的海外市场营收规模达到了 43.50 亿元,且同比增长了 7.06%。同时,借助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文学创作与翻译的瓶颈有希望被打破。《中国网络文学年鉴(2023)》表明,人工智能翻译技术的更新迭代速度变快了,推出了“AI 翻译+人工审校”以及“AI 一键出海”等多种翻译模式,翻译的效率和准确率进一步提高了,为网络文学深入走向世界提供了助力。中国网络文学作品的翻译语种涵盖了英语等 20 余种语言,包含了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当下,众多富有想象力的优秀网络文艺作品,正以如春风化雨般的方式让国际受众产生共情与共鸣,在以文化感染人、以艺术沟通心灵的过程中展现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针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了具体的安排部署。同时,明确提出了“要加快去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所呈现出的新态势”这一要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艺术生命源于人民,这是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特点;创作是为了人民,这是一切优秀文艺创作的目的。文艺创作方法众多,有一百条,也有一千条,但其中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扎根人民。当前,有的网络文艺作品存在历史观、文化观方面的问题,对崇高进行调侃,将经典予以扭曲;有的只专注于制造快感,刺激生理欲望,迎合低级趣味,甚至通过擦边踩线来制造卖点,而忽视了社会义务和道德责任;有的将逐利当作终极目的,进行胡编乱造、粗制滥造,热衷于炒作……网络文艺若要健康发展,就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既要对人民生产生活的伟大实践进行反映,也要对人民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进行反映,以此让人民从身边的人和事中体悟到人间真情和真谛,感受到世间大爱和大道。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要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要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例如,《滨江警事》(第 1 部),从一名基层水警的成长经历出发,以一桩桩扑朔迷离的案件为线索,展现了基层水警打击长江上各类违法犯罪的行动,以及协助海事、渔政、海关等部门进行执法救援的事迹,对法治、正义、人性等主题进行了探讨。比如,《我的阿勒泰》以新疆阿勒泰地区当作背景,展现出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人们的生活变迁,能让观众深刻地了解边疆地区的文化特色与历史底蕴,并且洋溢着清新质朴、开朗自信的人生态度。持续引导网络文艺工作者,将创作生产优秀作品当作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优秀作品,这些作品要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做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以此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提升网络文艺的创新创造能力。智能化和网络自媒体得到普及,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大规模介入。良莠不齐的短视频等自动生成的“作品”涌入网络文艺空间。有的存在重技术轻文化的情况,有的存在重形式轻内涵的情况,有的存在重效率轻质量的情况。这些作品出现了千篇一律、内容浮浅、品位不高等问题。网络文艺若要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快步伐去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同时提升自身的创新创造能力。要把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准确把握好,做到坚守正道但不墨守成规,继承传统但不僵化死板,进行创新但不发生异化。例如,《浴血无名·奔袭》凭借细腻的情感展现以及立体的人物塑造,向观众呈现出了一群鲜活的志愿军战士形象,也展现出了那种跨越时空且历久弥新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漫长的季节》的剧情结构以悬疑为底色,运用了多线叙事以及时空交错的手法,打破了传统线性叙事的模式,这样做增加了故事的层次感,并且也能更深入地展现人物的命运以及时代的变迁。《声生不息·宝岛季》起到了音乐沟通情感的作用,它是一座桥梁和纽带。此节目唱响了深深镌刻在几代人心中的经典旋律,成功激发了观众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进一步增进了两岸同胞的情感共鸣以及文化认同。网络文艺需持续提升原创能力,要在拓展题材方面下功夫,要在拓展内容方面下功夫,要在拓展形式方面下功夫,要在拓展手法方面下功夫。同时要推动观念与手段相融合,推动内容与形式相融合,推动各种艺术要素与技术要素相辉映,以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更好地把握规律性,更好地富于创造性。

    2024 年 7 月 12 日,第七届中国“网络文学 +”大会于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此次大会聚焦创作评论等多个领域,同时还举办了一系列论坛会议及相关活动,涵盖网络微短剧、动漫游戏与科技赋能等方面。图中展现的是观众在大会展览区进行参观的情景。人民图片由杜建坡拍摄。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21 02:56 , Processed in 0.094910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