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揭秘自媒体蹭流量现象:从秦朗舅舅到女教师事件,高仿号如何混淆视听

2万

主题

2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4864
发表于 2025-3-3 08: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蹭流量,是最近几天一些自媒体经营者的“重点任务”。

    小学生寒假作业丢在巴黎这件事,经历了多次转折。有一些网友在评论区留言,这些网友自称“秦朗老师”和“秦朗舅舅”。“秦朗舅舅”还开了直播,吸引了众多网民。在 2 月 19 日,“秦朗舅舅”承认是摆拍,他的账号被封禁,相关视频也被下架了。

    “女教师被丈夫举报出轨男学生”这一事件发生后,当事人所在的学校发表声明称正在进行调查。不过,在短视频平台上涌现出了大量所谓出轨女教师的“替身”。其中,不仅有疑似“涉事女教师”开启了直播,还有多个账号出现,这些账号的昵称与女教师相似,或者是用与该事件相关的文字来命名。据最新的报道,当前大批高仿号已经被平台封禁。

    假冒新闻事件当事人趁机浑水摸鱼,通过高仿甚至冒充名人的方式开设账号,以此混淆视听……这类假冒仿冒账号在网络空间中就如同“牛皮癣”一般,让众多网民深受其扰。冒充公共事件当事人,有的进行发帖引流,有的开启直播来赚取流量,这种“蹭流量”的行为存在着哪些问题呢?在流量时代,相关平台针对这种现象应该如何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呢?对此,《法治日报》记者展开了采访。

    漫画:高岳

    为蹭流量编造事实

    平台作出违规处理

    近日,粉丝量达千万的网红博主“@猫一杯”发布视频。视频中称,在巴黎的一家饭店,被服务员递来两本遗留在厕所的小学一年级寒假作业。该博主表示,要把这作业带回国内,归还给秦朗小朋友。

    秦朗巴黎丢寒假作业这一话题迅速登上各平台热搜,并且持续发酵。2 月 17 日,有一个自称是“秦朗舅舅”的账号“@杨柏屹”出现在评论区,他说:“我外甥是秦朗,在西场小学,一年级 8 班。感谢好心人,外甥的快乐时光总是很短暂的。”此评论在短时间内点赞数达到 22 万。

    媒体联系了全国多所西场小学,各小学负责人都表示没查到此人。这名自称“舅舅”的人在面对质疑时直接说自己是“蹭流量的”,还欢迎大家去“举报”。最终,他的视频账号因为违反规定被封禁,相关视频也被下架了。

    在网络上编造并散布虚假信息,这种行为会落入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刑法的规制范畴之内。民法典规定需承担民事责任,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需承担行政责任,刑法规定需承担刑事责任。并且,在网络平台的管理规则以及行业自治规则里,对于在网络上编造散布虚假信息的情况,有禁言、封号、纳入黑名单以及全网禁止注册新号等诸多管制措施。华东师范大学立法与法治战略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余锋向记者透露,“秦朗舅舅”宣称自己是为了进行炒作,并且声称所说的一切都是假的,这属于典型的编造和散布虚假信息的行为。

    余锋认为,“秦朗舅舅”编造并散布虚假信息的行为,其违法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由于“秦朗舅舅”编造散布的虚假信息并非针对具体的民事主体,所以在民事方面,较难追究其违法性。对于是否涉及刑事犯罪或行政违法,需要对其行为所造成的后果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分析,以便作出相应的法律判断。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的副主任朱巍向记者透露,在 2023 年 7 月,中央网信办发布了《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明确表示,对于那些蹭炒社会热点事件,或者以矩阵式的方式发布、传播违法和不良信息,从而造成恶劣影响的“自媒体”,一律要予以关闭。同时,这些“自媒体”会被纳入平台的黑名单账号数据库当中,并上报给网信部门。对于转发谣言的“自媒体”,需要采取一系列处置措施,包括取消其互动功能、清理其粉丝、取消其营利权限,还可以对其进行禁言以及关闭等操作。与此同时,网络安全法明确指出,任何人都不可以编造、传播虚假信息,以免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

    该网友称自己是秦朗的亲人,其借助虚假信息来增加自身粉丝数的举动违反了相关规定,平台需要对这一情况进行核实,并清除所增加的粉丝。与此同时,平台得依据自媒体违规所导致的负面影响的程度,采取诸如禁言、限制粉丝关注以及对营利性进行限制等不同程度的规制措施。

    朱巍称,对于后续该网友是否还会面临其他处罚,依据目前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该账号违反了内容信息安全领域的法律规定,不过尚未涉及刑事责任。倘若该网友利用流量进行电信诈骗,或者误导公众从而侵犯到他人的合法权益,那么就会涉及到更严重的法律处罚以及刑罚问题。

    原作者有义务澄清

    过度炒作不应提倡

   


    2 月 19 日,“@猫一杯”针对此事再次发布视频进行回应。其称自己从未讲过秦朗是西场小学的学生。目前已联系上秦朗的母亲,不过与对方沟通后,对方不愿意在视频中露面,“@猫一杯”也不想去打扰他人的生活。因此,这件事就此可以说是“圆满结束”了。

    这一视频引发了众多网友的质疑。因为没有学生及家人作证,并且也未透露学校名,所以该声明没能让网友信服。“摆拍”“蹭流量”等质疑声一直不断。

    朱巍认为,对于真伪难辨的网络消息,依据《通知》规定,网站平台能够对有争议的信息标记争议标签,还能对相关信息进行限流。并且,当事博主有责任澄清事件的真伪。不管最初的出发点为何,一旦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就会升级为社会事件,此时当事人应该向公众说明事实真相。如果这仅是一段剧本创作的演绎,那么就一定要遵循《通知》里的规定,即自媒体在发布包含虚构情节或剧情演绎的内容时,网站平台应该要求其以显著的方式标记出虚构或演绎的标签。

    网红博主若故意虚构并摆拍,这属于虚假宣传,会对公众造成误导,有可能涉嫌构成名誉侵权或者欺诈等行为。倘若这种行为给被编造的秦朗或者相关的学校、教育机构带来了实际损害(包括名誉方面或者经济方面的),那么他们有权利去寻求法律上的救济。

    余锋认为,原视频有超过 530 万的点赞量,有超过 200 万的转发量,还有惊人的数十万条评论量。至少可以这样认为,如果事件是虚假的,那么当事博主编造并散布虚假信息的行为,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散布谣言故意扰乱公共秩序”或者“其他寻衅滋事行为”的规定,会被处以罚款、拘留等行政处罚。其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需进一步结合虚假信息传播的范围,以及虚假信息大量传播造成的后果,来分析是否引发了不良社会舆论,是否使有关部门采取了一定措施,是否对现实空间的公共秩序造成了负面影响等,然后进行综合判定。

    这是一起真实事件,有一名叫秦朗的小学生遗失了作业,在郑宁看来,作为未成年人的秦朗需要得到保护。随着事件被广泛关注,对“秦朗”的人肉搜索和相关讨论可能会触及未成年人的隐私问题。对于未成年人而言,这样的全网关注甚至搜索都是不合适的。将未成年人卷入社会舆论的风口可能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平台需掌控好娱乐新闻与严肃新闻的比重。发布像“国外丢作业”这类信息,其本身或许并不违法,但对这类信息进行炒作以获取关注的行为是不值得提倡的。北京嘉潍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赵占领觉得,身为网络信息内容的生产者,得依照《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第七条的要求去采取措施,对制作、复制、发布包含夸张标题以及内容和标题严重不符的消息,或者宣扬低俗、庸俗、媚俗内容进行防范和抵制。同时,依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第五条的规定,他希望平台能够提升对于反映人民群众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回应社会关切等主题新闻的推荐比例。

    蹭流量者趋之若鹜

    无底线违规成本低

    热点事件发生后,蹭流量者趋之若鹜。

    “上海女教师被举报与未成年学生有不正当关系一事引起社会关注后,出现了多个疑似是‘涉事女教师’在开直播的社交账号,这些账号从衣着和妆容方面去模仿涉事女教师进行直播并赚取打赏;另外,还有部分账号特意使用新闻当事人的照片当作头像,在昵称里特意带有‘张×’‘上海张×老师’等这类字样,以此来混淆视听。”其中,有人特意拍摄视频,且视频中的当事人形象为张×。同时,在视频下方关联了“上海女教师”“师生关系”等话题。此人自我介绍的地点是“上海·浦东新区”,然而其 IP 属地却显示为湖南。

    对此,有不少网友评论称,“上海女教师被举报出轨未成年学生”这件事并不光彩。随着事件的传播而获得的知名度,背后也并非都是正面评价。竟然有人要借助这样一个事件,假冒当事人来获取流量。“这难道还有底线吗?难道只要能出名,什么样的名声都不在意了?”

    如果博主只是以“女老师”的身份来冒充,按照民法典的规定,博主的这种行为会对“女老师”构成侵权,属于违法侵权的行为。常莎表示,如果博主冒充“女老师”的身份去散布不真实的言论,那么就触犯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倘若博主冒充“女老师”的身份去实施诈骗等行为,那就涉嫌诈骗罪等。开直播的主播冒充公共事件当事人并已获得打赏。如果打赏金额较小,那么就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此时公安机关可以对这类行为进行行政处罚;倘若金额较大,那就涉嫌诈骗罪了。

    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在诸如此类的热点事件发生之后,大量自媒体账号频繁冒头去蹭流量的情形时常出现。比如在 2023 年 8 月,京津冀等地遭遇了强降水,多地居民因为灾情而被困,然而却有自媒体借机蹭灾情的流量。北京市房山区蓝天救援队的两名队员在强降雨的抢险救援中不幸牺牲,众多网红前往探访牺牲人员的住址,部分网红甚至在他们家的门口进行直播来蹭流量。

    受访专家认为,这种行为违背了社会道德以及公序良俗。同时,这种行为也违反了《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平台对这类行为有进行监管的责任。

   


    一些自媒体账号为蹭流量不顾底线的风气何以形成?

    余锋称,一方面,在“流量至上”这一观念的不良引导之下,有个别人为了博取眼球、引来流量,在账号名称方面动起了歪心思,故意“傍名人”或者“打擦边球”,其目的就是能够迅速吸引粉丝,从而获得流量以及广告收益;另一方面,少数自媒体从业者缺少正确的经营观念,将假冒账号当作赚取快钱的便捷途径,借助网上的规则漏洞进行非法牟利。现实中有一些网络水军组织者和不法分子,他们会通过仿造昵称的形式,也会通过虚构资质的形式,假冒仿冒官方机构,假冒仿冒新闻媒体,然后发布误导性内容,借此生成虚假流量数据,制造虚假舆论热点,从而从中获取高额收益。

    一些自媒体平台的注册机制存在缺陷,审核把关也不够严格,这就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当下,许多自媒体平台对于账号认证、加 V 等有身份审核的方面有要求,然而对于个人注册账号却缺乏相应的审核机制。有的平台没有账号实名的要求,有的只需简单填写相关信息就行,还有的能够用同一个手机号注册多个账号。常莎表示,有些平台对一些自称官方机构的账号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这些账号一旦被用户举报,平台往往只是进行封号处理。目前,针对实施这类行为的个人和机构,缺乏相应的惩处机制。由于违规成本低且注册门槛低,使得假冒仿冒账号难以被彻底清除,就像“野火烧不尽”一样。

    警惕“新黄色新闻”

    坚决遏制造假行为

    业内专家介绍,要警惕自媒体账号蹭流量从而导致“新黄色新闻”泛滥。“黄色新闻”是一种有煽动性且格调不高的新闻类型,通常没有较大社会价值,只是对大众趣味的无底线迎合。如今在短视频平台上,有些内容浮浅却具煽动性、能博人眼球的“新闻”被称作“新黄色新闻”。

    受访专家认为,为了蹭流量、博关注而不惜编造故事、假冒他人,这种虚假流量属于跑偏的“内卷”。它会助推各类视频变得低俗,容易把整个网络环境弄得乌烟瘴气,还可能扰乱社会秩序,所以必须加以警惕。

    余锋觉得,对于那种毫无底线去蹭流量的“新黄色新闻”,一方面得运用强有力的方式去遏制造假的行为,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以及网络平台的管理规则和行业的自治规则来执行;另一方面得从增强溯源追责的力度、让平台主体切实承担起责任、公布那些违法违规的典型案例以及健全完善辟谣的机制等方面着手进行综合治理,要以常态化的方式推进“清朗·打击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这项专项行动。

    他建议,要督促网站平台去加强技术手段的建设,提升溯源的能力。对于首发谣言和虚假信息的平台账号,要根据问题的性质来进行处置处罚,以强化源头的遏制。同时,要制定并完善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的处置处罚细则,按照严重程度、是否首发以及转发次数等维度,根据情节采取警告、禁言、永久封禁等措施。对于首发恶劣谣言的账号主体,将其纳入黑名单;对于多次传播谣言的账号主体,也纳入黑名单;对于利用谣言进行恶意营销炒作的账号主体,同样纳入黑名单。如果情节特别严重,全网禁止其注册新账号。在评论置顶位置,要及时展示重要的辟谣信息。要研究并完善算法推荐规则,对接触过谣言和虚假信息的用户,精准推送相关的辟谣信息,以提升辟谣的效果。重点网站平台需要设立专门的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举报入口,细化分类标准,发动广大网民积极进行举报,广泛提供证据线索。

    郑宁称,若公众能拿出证据证实某些信息为虚假消息,便可以向平台或者网信部门进行举报投诉。倘若涉及民事侵权、行政违法乃至构成犯罪等情形,相关人员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要让他们明白不能随意传播造假或者未经核实的信息,以此来提升网民的整体网络素养。一些不涉及违法犯罪但可能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除了可以运用法律手段之外,还可以通过舆论谴责的方式。这样能让公众明白,并非所有信息都适宜进行传播,也不是所有热点都能够随意进行炒作。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赵丽 实习生 李纪凡

    来源|法治日报

    编辑|韩玉婷朱婵婵 岳铼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21 16:34 , Processed in 0.079054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