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法规类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 - 王岩副教授的研究与实践

2万

主题

2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6746
发表于 2025-1-20 10:3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年第29卷第1期

    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施工法规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关于作者

    王岩(1980-),男,河海大学土木工程与交通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土木工程研究。

    概括

    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极配合国家教育改革战略规划和政策要求,国内高校主动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布局新型工程人才培训和教育创新,培养面向未来的复合创新工程技术。天赋。土木工程作为典型的传统工科专业,面临着进一步“转型”和“升级”的现实问题。作为一门具有显着跨学科特色的课程,《土木工程施工规例》的课程建设非常符合新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秉承我国新工程教育理念,通过对国外四所知名大学建筑法规课程开设的对比分析,从课程基本信息、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内容四个方面提出了课程建设的思路和方向。教学方法。以河海大学土木工程施工法规课程建设为例,对课程教材建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实践和成效进行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

    土木工程施工规范;新工程;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翻转课堂;在线公开课程

    文章全文

    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动新工科建设,出台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等指导性文件,给我校改革带来了新机遇。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又指明了新方向、开辟了新路径。在此背景下,土木工程院校作为未来土木工程领域的中坚力量,必须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创新和探索,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

    土木工程建设法规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管理、协调城市建设、工程建设、建筑业等各类建设活动的方针、政策和基本原则。土木工程施工法规教育对于规范施工活动,提高工程施工从业人员素质,保障建筑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011年国家《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专业指导标准》明确规定,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应了解法规制度和立法原则,熟悉建设工程招标法规、建设工程合同规定、建设工程施工管理法规,并了解其他建筑工程法规。目前,《建筑法规》已成为我国高校工科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法规课程。

    然而,近年来,我国工程建设法规更新频繁,使得教材内容过时较快,一些案例与时代脱节,教材内容滞后于工程建设发展,教学质量低下。土木工程领域观念落后于综合性、产业化发展。另外,由于施工规范教学内容复杂,传统教材中知识列举明显,与工程施工流程缺乏相关性。此外,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注重和依赖教师的“讲授”,缺乏相应的课程实践。学生学习更加困难。枯燥、缺乏兴趣、课堂气氛差。因此,传统的课程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新工科教育的基本需求。对全面贯彻新工程教育理念,对土木工程施工法规课程进行系统深入的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新工科建设内涵及人才培养目标

    (一)新工程建设的内涵

    新工科学科建设是为了应对新经济的挑战。从服务国家战略、满足行业需求、面向未来发展的角度,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基础上,提出继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行动计划。 。该计划具有体现时代特征、内涵新颖丰富、多学科融合、多主体参与、覆盖面广等特点。其内容主要是设立和发展人工智能、云计算、互联网等一批新兴产业专业。包括改造提升一批传统工科专业,形成跨界融合、先进衍生、创新驱动、实用应用等典型特征的新型工科专业。

    (二)新工程建设人才培养目标

    未来,新兴产业、新经济必然需要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人才培养从传统的理论研究型人才转向以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新型工科人才。新工科建设人才培养目标可以说是面向服务国家战略、满足行业需求、面向未来发展,积极布局、设置、建设和发展相关新工科专业,培养一大批具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跨学科融合能力、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各类跨职能创新工程科技人才。此类人才不仅应在某一学科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知识,而且还应具有“跨学科融合”的特点;他们不仅要有解决现有问题的能力,还要有运用新知识、新技术解决未来发展问题的能力。 ,对未来技术和产业发挥引领作用;不仅具有过硬的工程专业技能,还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

    二、新工科背景下建设工程法规课程的意义

    自新工科概念提出以来,国内高校纷纷制定相应的新工科人才培养计划,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成为各高校重要的教学改革任务之一。土木工程作为传统工科专业和国家重点建设的应用工程学科,应主动适应新工程建设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制度,深化工程技术改革因此,在课程建设中,要注重人才培养与工程领域的紧密结合,建立适应当前和未来发展需要的新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行业的。

    (一)土木工程施工法规课程特色

    土木工程施工法规课程涉及土木工程、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它紧密联系土木工程和法学两个独立学科,是一门具有显着综合性特征的交叉学科。此外,法律法规的理论知识对应于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具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因此,本课程的建设符合土木工程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趋势。

    (二)土木工程与法学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需求

   


    工程建设行为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活动之一,受到相关建设法规的规范和约束。然而,违反施工规定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一方面,土木工程师缺乏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相关法律知识。另一方面,法律专业人员在解决工程建设推广、改造、维护过程中的相关纠纷时,对土木工程专业知识并不熟悉。因此,将工程实践与相关法律知识有机结合有很大的社会需求和探索。空间。

    《土木工程施工条例》作为一门“土木工程-法律”复合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土木工程专业从法律角度重新理解所学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行业素养,还可以帮助法学学生掌握获得更多的工程建设知识,提高业务能力。本课程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培养具有高水平法律素养的创新型土木工程人才,也有利于培养具有土木工程专业知识和相关领域较强能力的精英律师和法律工作者。因此,土木工程法律法规课程建设对于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开展相关实践和探索势在必行。

    (三)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走出去步伐,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走出去”上升为国家战略,得到国家各级的积极响应。建筑企业也在加紧实施“走出去”战略。

    当前,世界高等工程教育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主要发达国家积极开展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相关工作。我国新工科建设需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标准,明确新工科教育未来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这也是新工程达成的共识。

    三、国外著名大学建筑法规课程概况

    为满足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应立足国际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前沿,研判发达国家工程教育新趋势、新战略,提出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质量标准。新工科人才培养。为此,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英国伦敦帝国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四所国外著名大学开设了建筑法规课程。新加坡,从基本情况、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一)课程基本信息

    国外四所知名大学建筑法规课程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从课程名称来看,国外建筑法规课程除了介绍基本的建筑法规外,还涵盖了建筑产业经济学、建筑案例、商业环境、和争议解决。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专门为建筑法和建筑经济学专业的硕士生开设了一系列建筑法规相关课程。重视土木工程、法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课程学习者提供专业培训。对知识和实践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还开设了建筑法和建筑案例研究两门课程,加强工程案例教学,使学生更系统地掌握建筑工程案例涉及的诸多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整合案例的能力相关建筑法知识的问题。 。帝国理工大学开设了商业环境和建筑法规课程,将建筑法规与商业环境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企业管理属性,面向行业需求。可以为学生今后从事工程项目管理打下法律知识基础[24]。南洋理工大学开设建筑法和争议解决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协调建筑项目各方利益的能力。

    此外,国外四所著名大学的建筑法规课程均适用于土木工程专业。大部分设置在研究生层次,本科生课程设置在高级层次,这与国内基本一致。从课程学分来看,虽然各高校的课程学分标准不同,无法进行直观比较,但目前国内高校土木工程施工法规课程的学分和学时普遍较小。教师需要在有限的课时内抓住教学重点,利用多种教学模式向学生传授尽可能多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

    国外四所知名大学建筑法规课程的教学目标如表2所示。可见,国外四所大学的课程教学目标均注重培养学生将法律法规知识运用到工程实践中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解决实际工程中的各种法律相关问题,高度重视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滋养。相比之下,国内土木工程施工规范课程的教学目标仍然强调学生掌握施工规范的基本概念,而不是掌握解决具体施工问题的技能;他们强调学生了解建筑活动中所涉及的法规的应用,而不是通过接触实际工程案例培养实践能力;它强调学生澄清建筑法规的重要性,而不是通过真实感受了解法律环境对建筑行业的影响。因此,在新土木工程施工法规课程建设的培养计划中,还应加强土木工程与法学的渗透与融合,重点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

    国外四所知名大学的建筑法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如表3所示。各大学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从具体课程内容来看,还存在争议解决、合同法与侵权责任、项目管理和案例等问题。研究和其他常见问题。其中,国内土木工程建设法规课程内容涉及纠纷解决和合同法。在课程建设上也应加强,对侵权责任、项目管理、案例分析等内容进行相应的补充。

    在教学方法上,国外四所大学均引入了案例教学,但具体实施却有很大差异。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采用案例模拟的形式,让学生分别作为原告和被告模拟相关工程案件的审理;南洋理工大学的学生通过直接接触与合同纠纷相关的实际法庭案例,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此外,各学校还有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例如,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在建筑案例研究的课程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学期专题研究并进行相应的学术报告和讨论;帝国理工大学在课程教学中,建设领域的法律专家将传统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教会学生讨论法律问题的技巧;具有丰富商业项目经验的教授将课堂讲授与视听材料、小组游戏等教学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此外,除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外,其他三所名校均采用了在线课程教学。

    目前国内高校土木工程施工法规课程的案例教学主要以教师分析、讲解案例为主,缺乏师生互动。此外,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推广和应用是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工程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建设土木工程施工法规课程时应充分借鉴。

    4、新工科背景下建筑法规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一)课程教材建设

    1.教材内容实时更新

    通过对2017年2月出版的《土木工程建设工程规范(第3版)》(吴胜兴主编)所涉及法规的更新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教材出版后,约22%的法规修订后,约12%的法律法规已废止、失效,约13%的最新法律法规需要补充。短短两年时间,教材内容的更新明显滞后于建设法律法规的更新速度。这是此类教材普遍面临的严重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河海大学土木工程施工法规课程组及时推出了《土木工程施工法规(第四版)》教材(2020年出版),实时更新相应法规,进一步加强了土木工程施工法规的整合。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均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知识深度融合。此外,新版教材充分考虑了国外普遍重视的争议解决、合同法、侵权责任、项目管理等课程内容,并做了相应的增强和补充。

   


    2. 国际上对教材内容的反应

    继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之后,中国释放出“更加开放”的信号,中国的投资环境越来越宽松,包括工程建设在内的各个领域都在吸引外资。此外,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国际化”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内建筑企业积极响应“走出去”战略,承接大型海外国际工程项目。为适应我国工程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环境,把握新工科教育未来发展的重点和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入《土木工程建设条例(第二条)》。第四版)》教材《外资》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建筑市场及中国企业投资国外建筑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美国、欧洲、日本工程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分别从施工法规制度、施工许可制度、招投标制度、施工质量管理等四个方面进行介绍,这一举措对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

    针对目前河海大学土木工程施工法规课程学时不足、课堂缺乏互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前预习(在线)” “课堂研究(教学与讨论相结合)+课后复习(线上)”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了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熟悉教学模式并指导学生学生通过在线学习提前预习课程内容,教师积极开展课程讨论,利用案例讨论、案例重现、案例辩论等教学方式,打破课堂自主学习意识。传统的“一句话”、“全班”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学习。课程结束后,学生可以继续在线学习,并通过完成在线作业有效巩固学习成果。

    此次教学实践加速了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到能力培养”到“以课堂学习为主到多元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造潜力,符合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

    (三)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成效

    适应当前互联网+教育时代要求,课程建设要扎实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打造以慕课(MuOC)课程为代表的高质量在线开放课程,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改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为土木工程施工法规在线公开课的建设积累了一系列完整的教材,包括紧扣教材内容的PPT、知识点图解、百余个经典案例等超过 2,000 道测试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将此教材与在线课程系统融合,利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中的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系统,补充相关教学视频的录制,拓展最新的热门项目案例。例如。此外,新的工程理论经验和新修订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SPOC在线系统公告及时发布,在线课程建设逐步完成,使其成为知识转移、资源共享、师资交流的重要平台。学生互动。 。目前,河海大学学生土木工程施工法规课程SPOC教学已讲授两期,效果良好,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它专门针对注册学生的利基课程实现了高质量的教育。

    为扩大本课程教学的效益范围和社会影响,河海大学土木工程施工法规在线课程作为2019年江苏省在线公开课向全社会开放。课程团队专门开通了手机版电话服务热线,第一时间解答课程注册、使用及问答等问题,并收集反馈。此外,利用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推广课程、推送信息。上线14天内,选课人数已超过500人,预计第一轮教学结束时,观看人数将达到2500人。

    目前,在线开放课程体系正在不断完善,需要新增注册工程师考试相关知识点、案例等课程资源,进一步优化系统在线教学和考试功能。面向对象为土木工程、法律等专业本科生、专科生,以及土木工程、法律相关从业人员,特别是准备参加注册工程师考试的人员。我们力争尽快将其打造成面向全社会开放的精品课程,培养更多面向未来的复合型创新工程技术人才。

    5. 结论

    (1)通过对国外四所知名大学建筑法规课程开设情况的分析发现,国外大学注重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模拟庭审或直接接触争议解决法庭实际案件等多种案例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特别是争议问题的实践能力。这些面向实际工程问题的教学理念符合新工科建设人才培养的要求,值得国内高校借鉴。

    (2)通过土木工程施工法规课程教材建设,实时更新教材内容和教学理念,将工程施工主要环节与相关法规深度融合。解决了教学内容滞后、知识点碎片化的问题,并将其融入到教材中。强化和补充了国外普遍重视的课程内容,将涉外、涉外建设法规融入教材,对于培养未来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的教育和实践意义。

    (3)“翻转课堂”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解决课时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充足的课堂时间,运用一系列案例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并逐步加深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潜力,以新工程教育理念培养符合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为学生提供广泛的优质课程资源。通过在线自主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工程建设法规的最新动态,及时掌握和积累更多的新思想、新知识。此外,本公开课程还可以向全社会推广,如土木工程、法律等相关从业人员,特别是准备参加注册工程师考试的人员。从目前的建设成果来看,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还有进一步探索的空间。

    欢迎按以下格式引用:王艳,王娜,史彦军,等。在新工程的背景下,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建设法规的施工和探索[J]。较高的建筑教育,2020,29(1):60-67。

    这

    结尾

    有关文章和图表的更多详细信息,请登录“高级建筑教育”的官方网站,以查询和下载。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23 10:13 , Processed in 0.098379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