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如何制定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管理与培训的关键步骤

2万

主题

2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7453
发表于 2025-1-9 23: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特种设备培训管理系统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我们很多时候都会接触到系统。系统是指某些规范或法律和习俗。那么你真的知道如何制定一个系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特种设备培训管理系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特种设备培训管理系统1

    1. 目的

    为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提高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素质,防止人员伤亡,促进安全生产,根据《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根据《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办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等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制度。

    2、系统内容

    (一)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持有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方可独立从事相应工作。

    (2)操作人员培训包括:外包培训(当地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培训机构)和单位内部培训。

    (三)政工人事部门应当建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教育档案,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参加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换证考试,保持作业合格证的有效性。

    (四)政工人事部门每年应当编制当年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培训计划,报单位领导批准后实施。

    (五)单位内部培训由保卫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组织实施,每六个月至少组织一次。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国家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学习;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设备使用、维护和保养的专业知识;特种设备事故案例分析;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及预防和应急措施、自救知识;学习特种设备相关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技术知识和岗位操作技能,必要时组织人员参加笔试。每次培训都必须有相应的记录。

    (六)参加外包培训(地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培训机构)的人员必须征得单位领导同意,培训合格者报销相应费用。

    (七)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未按要求参加培训或者培训考核未通过的,按照有关制度给予处罚或者扣减奖励。

    (八)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应当作为公司安全考核内容之一。

    特种设备培训管理系统2

    1、实行设备进场前检验制度:每台进场设备必须提供设备的出厂合格证(有效期内)或试验检验合格证。各工区必须组织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对进入现场的设备进行检查。并认真填写《进场机械设备验收记录》,对使用不合格、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坚决拆除。

    2、实行设备登记制度:对每台进入现场的设备进行登记并台账。保留分配设备的折旧记录,保留租赁设备的租金付款记录。

    3、实行操作人员岗前培训制度:设备进入现场时,对其操作人员进行设备安全施工培训,主要包括安全操作、机械维护、故障识别、施工现场相互配合、统一指挥、以及高压线周围的机械。操作等,经培训后,颁发资格证书,对不合格的操作人员坚决予以解雇。

    4、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起重设备、锅炉等必须经常州、无锡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安全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5、制定设备操作规程,完全按照操作规程使用设备。每台设备的操作程序都设置在明显的位置。驾驶室内可悬挂挖掘机、叉车等,方便驾驶员学习和掌握。并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检查,对不熟悉操作流程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6.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大型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该证书必须由国家权威部门出具。证书必须在有效期内。同时,作业合格证上的机械必须与实际作业机械相符。 。

    7、实行维护保养制度:每台设备的操作人员详细填写《设备维护记录》和《司机交接记录》,将设备的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增强设备管理的可追溯性,避免相互推荐。委员会造成的安全事故。

    8、机械设备施工前实行安全检查制度:根据机械设备隐藏或表现出的异常磨损、裂纹、变形、断裂等情况,根据结构和工作原理判断设备的安全隐患机械设备的问题,及时提供正确、有效的处理,使施工更加合理、有效、安全。

    9、对现有线路施工设备实施加固措施。加固方式采用¢16钢丝绳作为风绳。风绳一端加固在设备顶部距离地面2/3处,另一端加固在放置在地面上的地锚上。地锚埋入地下1.5米深,地锚混凝土块或方木按标准尺寸加工,保证地锚的可靠性。

    10、既有线路施工设备搬迁实施方法:设备移动时,松开固定在地锚上的电缆风绳,将电缆风绳松开一米再固定,设备即可移动一米,以此类推(此项目以现场实际情况为准,但未固定风绳则无法移动设备)。设备移至指定位置后,重新加固电缆风绳。搬运设备时,工作区副级以上领导应当在场,并做好记录。

    11、各大型机械设备作业区必须与操作人员签订《设备保修责任书》。对个人实施设备的维护和安全使用。

    12、每台大型机械设备均应喷涂文字、标志,并对设备进行编号,以便于管理。

    特种设备培训管理系统3

    目的

    为规范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管理,防止设备运行过程中易发生的事故,维护公司生产的正常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和环节控制。

    1、管理职责:

    公司设备部、安全部是公司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主管部门,(以设备部为主)负责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具体工作。

    2、管理内容和方法:

    1、凡在我公司承担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的生产、安装、修理、改造、化学清洗等施工的单位,必须取得省级以上有关部门颁发的相关资质证书,并取得设备部、施工部审批后,安全部审核后方可开始施工。

    2、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须经设备部、安全部审查,报市技术质量监督局验收,方可颁发设备使用合格证。正在投入使用。

    3、使用单位必须加强对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的管理。必须有专人负责,建立基础设备台账,相关信息必须齐全并归档。

    4、采购的专用产品和设备必须是具有劳动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的厂家生产的质量合格的产品。

    5、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应的操作证书方可进行操作。

    6、认真落实特种设备安全检验制度,确保设备安全附件、安全装置灵敏、准确、可靠。

    7、使用特种设备时,必须按照规定定期进行技术培训。检查情况必须提前报告设备部和安全部。监测检查计划由装备部、安全部委托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技术质量监督管理局认可的单位。监视器。

    八、特种设备按规定需要报废、改造或者修理的,使用单位应当向装备部、安全部写出申请报告。

    特种设备培训管理制度4

    一、前言

    1.1 开发本汇编的目的

   


    1.1.1为了加强特种设备生产、使用的安全管理,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

    1.1.2推动全区特种设备系统化管理。

    1.1.3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遏制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

    1.2 开发本汇编的基础

    1.2.1《安全生产法》

    1.2.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1.2.3 其他国家特种设备相关法规、技术法规和标准

    1.3 本汇编的适用范围

    工厂(场)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及机动车辆。

    2、岗位责任制

    2.1 主要负责人职责

    2.1.1贯彻和遵守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签订《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目标责任书》和《特种设备安全使用承诺书》信》,各级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组织制定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方案,并督促实施,确保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

    2.1.2 根据单位特种设备情况和有关要求,应当设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并设置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应当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考核。取得资格并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证书后,方可从事相应的特种设备管理工作。

    2.1.3保证特种设备必要的经济投入和人员保障,定期组织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检查计划、内容和情况必须记录。

    2.1.4加强对本单位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定期召开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会议,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2.1.5 制定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案并监督组织进行演练。按照“四不漏”原则,及时、如实报告特种设备事故,分析原因、改进措施。

    2.2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2.2.1熟悉、宣传和执行有关特种设备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技术知识。

    2.2.2编制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操作规程,负责本单位特种设备的使用登记和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资料的归档。

    2.2.3建立健全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对单位特种设备使用情况进行分级分类定期检查,并保存记录,检查、纠正特种设备使用中的违规行为,识别问题。应及时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2.2.4对本单位从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培训,组织开展各类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以本单位组织应急救援演练。

    2.2.5制定定期计划并组织实施,做好特种设备的日常定期检验和维护保养工作,按时申报并配合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做好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工作。

    2.2.6 按照规定,配合有关机构做好特种设备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汇总和统计工作。

    2.3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职责

    2.3.1 作业时,随身携带证件,保存设备运行记录,不擅离职守、离岗,自觉接受用人单位安全管理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

    2.3.2积极参加特种设备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

    2.3.3 严格执行特种设备操作规程和相关安全规章制度。

    2.3.4 拒绝非法订单。

    2.3.5发现事故隐患或不安全因素时,应立即报告现场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

    2.3.6 设备钥匙应按规定保管,交接班时应做好设备卫生和日常维护保养。

    3.特种设备档案管理系统

    3.1 使用单位必须一一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3.2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应当按单位建档,由安全管理部门统一保存。

    3.3 安全技术档案应包括:

    3.3.1 特种设备使用登记信息(或安全检验合格标志)。

    3.3.2 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证明书、使用和维护说明书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3.3.3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和定期自检记录。

    3.3.4 特种设备日常运行状态记录。

    3.3.5 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控制装置及相关附属仪表的日常维护记录。

    3.3.6 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3.4 借用、调用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应当记录并及时归还,保证档案的完整性。

    4.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制度

   


    4.1 每台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使用单位应当填写《登记卡》或《登记表》,并向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提交有关资料部门按要求办理使用。注册并领取使用证书后,方可投入使用。

    4.2 使用单位使用租赁的固定式特种设备时,业主应当向设备使用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使用登记,并交由使用单位随设备使用。移动(或移动)特种设备应当经业主所在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使用。

    4.3 特种设备安全状态发生变化、长期停用、移动、转让的,使用单位应当向原办理使用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

    4.4 您使用设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变更登记:

    4.4.1 未在原使用地点登记使用的。

    4.4.2 原使用场所未进行定期检查或定期检查结论为已停止运行。

    4.4.3 在原使用地点已报废。

    4.4.4 擅自改变使用条件,进行非法修理、改造。

    4.4.5 无技术资料和铭牌。

    4.4.6 存在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4.4.7 安全状态等级不符合要求或使用时间超过限制。

    4.5 特种设备报废时,使用单位应当将登记证书交回原办理使用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并注销。

    5、特种设备验收及定期检验报告制度

    5.1 验收和定期送检的定义

    5.1.1 验收检验是指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在特种设备安装过程中或者重大维修结束后进行的监督检验。

    5.1.2 定期检验是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对使用中的特种设备进行的定期检验。

    5.1.3 检验报告是指使用单位或者用户委托的安装、维护、修理单位向设备使用地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报告法定检验的行为。

    5.2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部门是对其特种设备申报检验事项的职能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是具体负责人。

    5.3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5.4 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周期的划分

    6、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6.1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特种设备使用规范要求、使用寿命、易损件磨损程度和故障情况,制定设备的年、月、周、日维护保养计划。

    6.2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及时了解维修计划的执行情况,并负责监督检查,使特种设备维修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6.3 维护工作不应形式化或敷衍。维修人员应当建立设备维修档案,将每次维修情况、维修内容、配件更换等情况书面记录。

    6.4 当设备出现故障时,维修人员应迅速赶到现场,根据故障现象分析确定故障原因,并根据故障原因实施有效的维修措施。当故障不能立即排除时,必须详细记录并及时报告。

    6.5 操作人员对所使用的设备必须具有“四懂三技能”(懂结构、懂性能、懂程序、懂目的、懂得使用、懂得维护、懂得排除故障)。如发现设备运行不正常或逾期、未检查、安全装置不符合规定的,应立即报告。

    6.6 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必须由取得相应国家许可的单位进行,至少每15天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

    7、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

    7.1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根据《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配备标准》(见附件6)和从业人员岗位,制定从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申报、培训和使用考核程序变更和转移。计划。

    7.2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条件审查,确保作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和身体状况符合相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7.3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具备特种设备安全操作的必要知识。安全教育和培训应有记录。

    7.4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有效期满前3个月,应当提出复审申请。逾期未申请复审或者复审不合格的,不得继续从事特种设备作业,并吊销《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8、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制度

    8.1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编制所用特种设备年度检验计划。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和相关管理人员负责检查计划的实施。

    8.2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每月至少对使用中的特种设备进行一次自检,并做好记录。

    8.3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使用中的特种设备自检发现异常情况,应当及时处理。

    8.4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负责人应当组织力量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检查所使用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情况,特别是检查是否存在“违规、麻痹、不负责任”的情况。现象和违反操作程序的行为。

    8.5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报告安全检查情况,并针对不同情况实行奖惩,以起到鼓励和警示作用。

    九、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制度

    9.1 一旦发生特种设备事故,根据事故级别启动应急预案,并立即报告主管部门、当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9.2 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24 01:45 , Processed in 0.066237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