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围观式政治参与:中国网民如何通过社交媒体影响公共政策与社会道德

2万

主题

2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8059
发表于 2025-1-7 09:3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近年来引起巨大“围观”的话题来看,除娱乐围观外,话题大多围绕公众人物、公共政策与管理、社会道德等领域的负面新闻,呈现出个人话语与社会道德相结合的特点。政治参与特征。事实上,中国人对政治似乎总是异常敏感和热情。网络技术特别是Web2.0和社交媒体的深入发展,构建了公众自由表达的虚拟公共领域。每个人都可以使用 Web2。 0和UGC(用户生成内容)平台、言论自由和互动表达,逐渐催生了一种新的政治参与形式——旁观者式政治参与。

    旁观式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利用互联网及相关技术,围绕某些社会事件或话题虚拟聚集,通过话语讨论、转发评论、人肉搜索或打酱油式的旁观等方式提供信息、发表意见。 ,实现网络议政活动。围观式政治参与不同于体制内有组织的政治参与,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上网”。而是通过点击率、发帖数、转发量等指标来展现围观参与度,通过围观人数的积累形成。网络群体意见或网络舆论是影响社会、参与公共管理的政治参与新形式。当一个话题具有较强的关注度和争议性时,很容易产生强大的“围观”力量,在网络上形成议题设置或引发与传统媒体的互动,用强势的姿态引起社会关注或“共鸣”,甚至影响社会政治。决策;当话题平淡无争议时,往往无法形成大规模的“围观”,只能导致“无聊”中的虚无。

    应该说,网络观看依靠网络“话语”的释放力和聚合力来构建新型文化权力关系。一方面,释放公民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社会压力和矛盾的泄压阀;另一方面,它还聚集社会舆论和态度,具有社会舆论特征,发挥政治参与作用。

    场外政治参与的新形式

    “话语是谈论某个主题或目标的一种方式”,是“社会化、历史化和制度化的产物”。基于中国传统和社会转型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社会一直存在两种相对独立但有时又相互交织的话语体系:一是官方话语,二是民间话语。官方话语是指权力结构中政府组织、官员和主导媒体所表达的、代表政府或领导层立场、反映政府或领导人意志和意图的语言。它具有政治性、宣传性、引导性的特点。 ;民间话语是代表公众立场、体现公众情感、利益和诉求的语言。它具有草根性、多元化、利益导向、非理性等特点。在威权政治时期,民间话语的公共传播空间往往受到官方话语的挤压和遮蔽,难以在公共领域真正“为自己说话”,只能在民间“耳语”。我国的改革开放使得社会的利益主体和价值观日益多元化,而数字媒体的自由、匿名、互动、便捷等媒体特性让民间话语在公众中找到了“发声”的渠道虚拟网络的域。于是,一群人纷纷起身,畅所欲言,与官方话语展开互动或游戏对话。

   


    根据巴赫金的定义,对话意味着同意、反对、争论和反驳。巴赫金认为对话可以揭示人类的存在。在崇尚和谐、沟通的当代社会,对话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被广泛运用。在旁观式政治参与中,网民不仅是旁观者,也是民间话语的表达者。他们往往根据自身的生存状况、权力诉求、社会想象等对信息进行解码、编码和表达。因此,体现民间意识和多元价值观的民间话语的建构及其有效性,不是虚假的噪音,而是一种表达。意见,需要在与官方话语的对话中重新解释。

    一般来说,民间话语与官方话语的对话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曝光、反驳。揭露驳斥是针对官方的信息控制策略和政府官员的“谣言”而采取的对抗策略。主要是指公众通过人肉搜索、信息证据、陈述事实和推论等方式对官方话语进行曝光或反驳。以揭露和批评为目的的掩盖或荒诞。人民的力量是巨大的,人民的“曝光”曝光往往因专家、草根记者和业内人士的参与而真实、客观地呈现。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一些民间话语的曝光源于个人印象或想象,体现了民间话语的主观性和非理性特征。 “非典事件”、“孙志刚事件”都因民间话语而揭露了事件真相。二是抵抗与反控制。抵抗是对传教话语的强烈抵制,往往通过戏仿、讽刺、反讽、造句等霸权手段来解构或解读话语霸权;反控制是对网络控制的反击,例如删除和过滤帖子,例如绕过防火墙。控制策略来解决和阐明

    解释自己对社会的理解的一种方式。三是肯定和补充。民间话语必然是对官方话语的认可和认可,补充是官方话语的拓展和完善。这种方式体现了民间话语与官方话语在某些方面的差异,如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社会道德等。一致性或合作性也为民间话语与官方话语之间的有效互动提供了可能性。但从话语表达的内容和形式来看,网络观众的民间话语更具对抗性。

    有效的互动:健康的对话策略

    围观者的民间话语往往反映出对官方话语的抵抗、解散或重构。民间话语与官方话语的有效互动,离不开政府和官员观念的转变、网民的自律、制度的保障。

   


    在民间话语与官方话语有效互动的过程中,占据主动的是政府和官员。这就需要政府组织和官员转变观念,通过民间话语的有效对话,促进两者良性互动。很多官员仍然对新媒体心存畏惧,甚至一谈起互联网就变得变态。他们希望通过删除、屏蔽的方式,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管控。事实上,在社交媒体时代,几乎所有信息都无法隐藏。过去,依靠政治权力和人脉关系进行“封杀”和“隐瞒”不仅难以实现,而且往往会加速事件的曝光和围观,甚至适得其反,导致谣言和八卦四处传播,最终导致被动局面,损害政府公信力。为此,政府机关和官员:一要加强自身形象建设,提高科学管理能力,消除公众对自己的“成见”;其次,要把握社交媒体自由、匿名、互动等媒体特征,辩证看待网络围观者。公民话语权,维护和保障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三要强化信息公开透明,加强及时有效的民间话语对话,构建和谐理性的互动模式,共同推动社会民主与进步。

    社交媒体在赋予公众更多权力的同时,也赋予了更多责任,这就需要网民强化媒介素养,强化自律意识,承担理性传播的责任。虽然社交媒体有助于推动社会发展和变革,但过度、非理性的网络观看往往会引发政府的控制和管理。因此,在人人都是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的社交媒体时代,网民应增强媒介素养和自律意识,珍惜媒体赋予个体的权力,理性表达、理性批评,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社交媒体时代。更多言论和表达权利促进社会民主和发展进程。

    加强法律法规等制度建设是实现两种话语有效互动的保障。制度是社会有效有序运行的前提。就我国现行法律体系而言,对于保护公民民主权利,对于散布谣言、侵犯国家和他人权利、非法集会等行为,都有相关法律规定。但是,由于网络的特殊性,通信方面,国内很多法律法规、制度还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就需要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来保证网络社会的有序运行。需要注意的是,国家在制定法律法规时,应该倾听网民的声音,确保法律制度有利于保护公众的权益,而不是一味地限制和阻止网民的网络行为。

    网络政治参与是民间话语与官方话语的对话。社会心态的不平衡和错位、权力者对社交媒体的不了解和沟通能力的缺乏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不信任是民间话语与官方话语互动对话较少的原因还有更多的游戏和斗争。在媒体生态发生变化的背景下,这种互动游戏很可能会持续下去:民间挑战——政府回应——解决方案和回应——再次挑战——再次回应——再次解决方案和回应……在民间话语与官方话语的对话中在此过程中,话语表达和行动实践都可能面临一些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但也会逐渐做出调整。无论如何,社交媒体时代,政府机构和官员需要适应,网民需要自律。这是现在和未来无可争议的趋势。我们相信,随着两者调整深度和广度的增加,中国社会必然走向更加民主、和谐的道路。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24 15:17 , Processed in 0.077803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