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COP15落地云南: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与云南旅游形象推广的双重机遇

4万

主题

2

回帖

1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0677
发表于 2025-1-3 11: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OP15在云南落地,充分认可了云南生物多样性在世界和中国的代表地位。届时,云南将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 COP15将确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制定2021-203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展望205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愿景,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巨大期待和关注。因此,不仅对展示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助于向世界各地宣传云南旅游形象,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会议前夕,原本生活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5头大象从普洱北上,向昆明进发。这引发了包括《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关注。社会各界的关注,将云南的生物多样性推向新的焦点。在此背景下,如何利用COP15的成功,发挥会议展览的光环效应?如何根据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阶段和方向,制定旅游文化营销策略,创新营销盈利点,成为亟待探讨的问题。对此,提出以下分析和建议:

    1、COP15活动营销是提高知名度和号召力的有效途径。

    可以与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相比较。世博会不仅增进了海内外各界对云南旅游的了解,也直接推动了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使得云南省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首次超过第一、第三产业。第二产业。为抓住举办世博会的机遇,云南还集中力量加大优质景区和接待体系建设,推出了一批旅游品牌产品。 COP15犹如云南的“第二届世博会”,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了99届世博会。云南省委领导高度重视,将筹办本次会议作为一项重大任务常态化疫情防控。云南各产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努力有效乘势而上,获得新的增长点。云南旅游文化产业要以COP15为契机,积极精选推出以春城花都、民族文化、健康健身、绿色生态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线路,充分展现云南旅游特色,融合云南“边疆、民族、山区、美丽”的李氏名片向世界亮出,向世界展示了生态云南、美丽云南、多彩云南、旅游天堂的良好形象,不断提升旅游吸引力市场,巩固云南在世界旅游文化产业舞台上的形象和地位,助推云南旅游文化产业形成新一轮“热潮”。

    (一)COP15是疫情常态化后重振云南安全旅游目的地的良机

    “七彩云南,旅游天堂”,云南一直是四季皆宜、热门安全的旅游目的地。近年来,“旅游革命”取得了世界公认的成果。 “三张牌”的战略发展,使云南在健康生活目的地创建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最美省份通过“美丽县城”、“特色小镇”、“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等取得了成效……再加上历次重大灾害(如2003年非典),旅游安全形象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被提升为重中之重,推进旅游安全管理体系化建设充满挑战。以COP15在云南举办为契机,旅游安全管理措施将大幅提升:一是COP15规格高、游客多,要求云南全省高标准布局旅游安全防范,控制、监督和预警系统。行业还将加大旅游安全管理要素投入,构建完整的旅游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完成旅游疫情防控、危机事件防控、旅游安全生产工作。等全方位部署,实现旅游安全全球化、一体化、智能化布局;二是COP15高度关注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代表性旅游目的地,如滇池、抚仙湖、洱海、无量山-哀牢山生态保护区、三江并流生态保护区等旅游目的地的安全管理将受到特别关注,这也将弥补云南生物资源丰富地区安全因素的短板。亚洲象的迁徙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生物栖息地与人象生存环境之间矛盾的关注,也为安全旅游目的地和安全生物生存环境建设提供了参考。这些事件的协同作用,将推动云南作为百年疫情常态化下的安全旅游目的地的整体振兴。在做好旅游形象IP和营销时,可以进一步强化“多彩云南、平安云南”的形象,让游客有安全感。坚定信心,增强吸引力,打造云南安全旅游目的地,争创全国、世界领先地位。

    (2)COP15是宣传云南“世界级健康生活目的地”和“国际健康养生旅游示范区”的良好契机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福祉的联系始终是《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的核心愿景。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健康生活的基本保障。它与人类“同呼吸、共命运”,是人类实现健康生活的基本生命力。具体来说,生物多样性确保生态系统服务,包括提供食物、清洁水和空气、调节温度和降水、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降低传染病传播的风险、改善心理健康以及增强微生物群落的健康。身体。以其他方式影响人类健康。从一定意义上说,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就是重视保护人类健康。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山区。它是世界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也是北回归线上唯一的“生物多样性绿洲”。这里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佳实践。生产力最高的地区被称为“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云南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建设“国际健康养生旅游示范区”。 COP15在昆明举办,将最大程度推动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建设。将为推广云南大健康、绿色发展、绿色共享理念以及国家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地等绿色业态产生巨大动力。紧紧围绕COP15生态文明主题,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人类健康协同,共同推进云南“世界级健康生活目的地”和“国际健康养生旅游示范区”形象营销。通过健康旅游生活业态和绿色旅游业态的全面布局,提升云南“绿色、生态、健康”的旅游形象。

    (三)COP15是推动大滇西旅游环建设的“助推器”

    云南加快大滇西旅游环建设,积极推动旅游业由观光旅游向疗养度假转型。 COP15将成为推动大滇西旅游环建设的“助推器”:一是COP15的举办不仅将推动生物多样性旅游示范基地建设,还将间接和直接推动沿线旅游业的转型和提升。大滇西环。 、推动旅游基础设施和设施建设进度;其次,大滇西旅游圈涵盖了从热带到寒带丰富的气候类型和自然景观,以及丰富多样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举办COP15有利于促进大滇西生态资源的进一步梳理、普查和利用。打造高品质、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产品和线路,赋能滇西旅游升级。三是COP15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的主张与大滇西旅游圈的生物多样性典型性相契合。此次大会的举办,将进一步助推大滇西旅游圈的营销推广。

   


    (四)COP15是推动旅游文化产业转型发展、打造万亿级产业的“助推器”

    我国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新的优势对塑料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举办COP15将推动云南旅游文化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对“吃、住、行、购、娱”传统旅游要素进行升级改造,以融合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导向。完善COP15和云南旅游基础服务支撑; COP15涉及共建共享地球生命共同体、人类生命与生物有机融合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还将极大推动云南打造万亿级旅游文化产业进程,打造健康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智慧旅游、体育旅游、生态旅游等新产业集群,促进生物多样性性与旅游文化产业协同推进,将加快云南旅游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云南现代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引擎和动力。

    (五)COP15是全面启动和促进旅游文化消费的良好契机。

    云南省各级政府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投入、人才支持、技术集成等积极推动COP15服务体系和支撑体系建设。 COP15人口高度集聚、多产业融合、资本多元交叉,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有效发挥COP15会议蕴含的消费潜力,将对旅游文化消费产生拉动作用:一是利用COP15举办契机,创新文旅新产品、新业态,激发新消费的旅游文化。充分利用旅游消费体验数字化升级的发展机遇,利用5G、AR/VR、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和数字化手段,创新文化旅游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消费,从而实现文化旅游消费体验的提升。二是充分利用COP15契机,打造体现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品牌、节庆品牌、城市品牌,拉动旅游文化消费。推动夜间消费经济、旅游休闲街区等发展,创新云南“金木土石布”特色旅游产品销售,在营造文旅消费氛围的同时提升产品品牌影响力;三是COP15会议的召开,汇聚了多元市场主体,为深化旅游文化产业跨境合作提供了机遇,拓宽了旅游文化消费领域。

    2、借助COP15营销云南、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COP15不仅为云南旅游文化产品展示和营销提供了平台,也为旅游文化产业形象宣传打造了新渠道。云南文旅产业要充分利用COP15活动营销扩散力强、成本低、风险低的优势,积极推动文旅相关企业、少数民族村寨、主题公园等旅游实体经济的宣传营销及其产品,扩大云南旅游文化产业的市场规模,增强市场影响力。

    (一)尽快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计划

    建议政府、企业等层面抓住COP15的社会和市场影响力,制定有针对性的销售计划和营销策略:一是结合COP15会议日程和会议主题“生态文明:构建生命共同体”。地球”,以及参会国家、单位、企业的基本信息,并制定营销策略和营销策略;二是利用COP15主题,扩大不同业态、系列的旅游文化产品推广,明确旅游文化产品的品牌定位方向,提高旅游文化产品对COP15主题的市场锁定和精准定价能力。三是创新旅游文化产品线上线下营销渠道,加快销售回笼,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力争将营销计划中的销售计划分解落实到旅游公司/企业内部,加强营销和销售考核标准和运行机制,着力提高旅游文化实体企业一线销售团队的战斗力,提高营销团队对事件营销的灵活性和快速行动能力(如营销口号“昆明为大象,云南为世界”(快速响应号码)),形成一系列以社会热点事件为核心的旅游文化营销策略;四是结合生物多样性、生态健康旅游发展主题,丰富旅游营销形式结构,如推出生物多样性艺术展、开通生物多样性渠道等。云南旅游文化营销活动包括性旅游专列和主题推介月等。

    (二)运用“一机游”、“游云南”等现代科技手段,做好专题营销

    “游云南”APP功能齐全,功能端口50余个。是云南推出智慧旅游生态模式的最佳网络平台。为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推动COP15会议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建议:一是COP15会议期间,文化和旅游部门和企业要充分发挥旅游文化产业的功能导向。 “走访云南”APP,持续推出服务COP15会议的生物基产品。多元化主题特色旅游产品、优质旅游线路等,创新特色旅游产品直播方式,优化APP景区预约、门票预订功能。通过在“游云南”平台推出新品牌、新业态等,创新“游云南+直播”、“专家带你游+直播”等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品营销形式;其次,充分利用其他大数据营销技术,加大新媒体营销投入,构建“技术+”营销生态圈,用技术驱动整体营销链条,提高营销精准度和效率,实现大数据精准营销。三是创新旅游文化营销方案,如以“COP15我们都是主角”创意短视频征集,各旅游企业结合自身资源和底蕴打造“COP15”下的企业专属IP形象,并设立COP15活动现场旅游文化品牌体验会等,通过AI、VR、AR等融合,运用现代科技构建体验式营销模式;四是鼓励多元化营销技术与科技创新龙头企业强强联合,从营销供应链角度强化旅游文化营销技术体系。

   


    (三)制定相关旅游优惠政策

    COP15是云南进入2020年代的又一重大国际盛事和喜事。各级政府部门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来满足会议需要。此外,云南各级政府和企业要制定并落实会议期间和会议前后一段时间的旅游优惠政策,推动会展旅游迈上新台阶:一是鼓励云南各州、市集体推出“相约COP15”旅游优惠政策。在此期间,游客到云南及各州市旅游可享受各大旅游景点50折等不同程度的门票折扣。同时,我们在住宿折扣、餐饮折扣甚至免费旅游等方面下大力气,以公众参加COP15享受旅游优惠和折扣为触发点,吸引游客,释放会议潜在的旅游商机;其次,打造“旅游礼包”活动,将COP15嵌入云南旅游文化产业,将其作为旅游产品,提高COP15在旅游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COP15旅游礼包”可通过抽奖等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发放;三是结合COP15会议部署,出台了COP15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包括COP15旅游纪念品销售等。

    (四)全面动员各州(市)及各类主体积极主动

    充分利用COP15会议等活动推动云南旅游文化产业营销,需要全省各州、市和旅游企业的积极主动:一是通过召开州、市层面的“COP15”动员会全省范围内,召集旅游企业和相关行业参与,以生物多样性宣传志愿者活动、学校宣传、社区宣传、公共场所宣传等形式,实现COP15和云南旅游资源的宣传和宣传 晋升;二是积极倡导亚洲象迁徙地区政府、旅游企业和民众联合营销,以及生物多样性代表性旅游目的地之间,利用旅游资源的规模效应和事件热点的双向互动,开展联合营销。突破固有的营销壁垒;第三,国家、城市和旅游企业应根据自身旅游生物多样性特点,积极制定和创新营销活动,如旅游企业创新动植物考察游、政府组织旅游“大课堂”等多种营销方式的尝试。全国范围内学习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四是通过“政府支持+科研+文旅企业+社会团体+NGO”等多主体联动模式,带动全省各州、市公民迎接COP15的积极性,宣传云南旅游。例如,可以通过“科学知识+科学讲座+课程+展览+研究”的组合模式开展科学研究,向普通民众和相关行业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各界通过“绿色品牌、低碳排放、生态旅游”等监管约束,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个人通过“个人碳中和、登山和运动”来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旅游”等形式减少碳排放,促进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同时旅游企业必须加强对导游、酒店等从业人员的生物多样性意识培训和优质服务培训。各主体在提高对生物多样性和云南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系统认识的基础上,“由内而外”推动生物多样性与旅游业协调健康发展,永葆云南旅游文化产业核心。吸引力。

    (五)叠加假日旅游促销,扩大市场规模

    COP15前的暑假、国庆节以及之后的元旦、春节假期是旅游极其火爆的黄金季节。利用好COP15、亚洲象北迁等契机,针对旅游市场特别是青少年旅游市场开展《动物王国》和《植物》。 《王国》等健康、安全、生态、文明、最美的云南旅游推广计划,以“来动植物王国寻找生物多样性的踪迹”、“来七彩云南,过安全又安全”的云南旅游推广计划。以“健康生活”、“来云南,每一分钟健康旅行”等进行加法营销,利用自媒体、社交媒体等媒体搭建网站,微信、微博、数字广电网络和传统媒体合作互相打造综合媒体线上推广与线下主题活动同步的矩阵;加强与百度、搜狐、谷歌等的关键词营销合作,拓展口碑营销与携程、去哪儿等知名OTA、UGC旅游网站平台的合作; 、马蜂窝等加强网络营销;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企业积极完善旅游信息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微博、多媒体触屏、社交媒体、微视频等旅游信息平台,并加强互动营销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让云南健康生活目的地、安全旅游目的地、国际健康养生旅游示范区等品牌更加响亮,更加“圈粉”、“吸粉”,这不仅促进了旅游业的复工复产企业和旅游市场的振兴,也彰显了云南抗疫的成果。

    研究撰写:明庆忠:(云南财经大学“云南现代旅游文化产业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组组长,二级教授);刘红芳(云南财经大学博士、讲师);刘安乐(云南财经大学博士、讲师,六盘水师范学院副教授);韩建雷(博士,云南财经大学讲师)石鹏飞(云南财经大学博士)等

    咨询报告得到了云南省分管领导的批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7-10 02:41 , Processed in 0.085145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