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域名价值变迁:从互联网泡沫到电商收购,art.com背后的兴衰故事

2万

主题

2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8092
发表于 2024-12-26 23: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域名价值的升降也是互联网终端的变化

    12月7日,沃尔玛宣布收购。其官方博客称其为“全球最大的艺术品和墙壁装饰在线零售商”,但没有透露具体收入。

    任何一个具有全球最大属性的公司到底有多大是值得怀疑的,尤其是现在大多数人都去淘宝、京东、亚马逊等综合性电子商务公司买东西。对于沃尔玛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大事——它已经收购了一系列电子商务业务,希望挽救陷入困境的电子商务业务,这只是接下来的十几次收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这显然是一个难得的网址,当互联网普及之后就会被抢购的网址。其背后是一个互联网泡沫从膨胀到破灭的故事,一个网站从重要到不重要的故事,一个互联网从平等到巨头垄断的故事。

    它成立于1997年,比腾讯早一年,当时正是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期。

    这不是硅谷年轻人的创业故事。当互联网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成为热门话题时,创始人还是一位芝加哥知名商人。在经营继父的美术用品批发业务的同时,他还管理着自己于1987年成立的投资基金,并逐渐扩大规模。

    该公司于 1997 年由当时 35 岁的他创立,主要在网上销售照片和绘画的复制品作为家居装饰。考虑到当时美国只有几百万互联网用户,而且人们不会时不时地更换画作挂在家里,这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生意。

    2000年5月10日,明确标明免运费。

    但在互联网泡沫的顶峰时期,没有人关心这一点。他们关心的是名声。该网站以 45 万美元从直升机技术顾问公司 (ART) 购买,相当于今天的 70 万美元。

    事实证明,这是一笔特别划算的交易,推出后不久就获得了硅谷风险投资(第一家投资 Uber 的投资机构)和软银的数千万美元投资。不到两年,全球最大的图片库Getty就被以1.15亿美元的高价收购。当时只有 30,000 人购买过任何东西,相当于每个用户价值 4,000 美元。

    一个好的网站,一个失败的生意,再加上一些运气,就可以用 1 亿美元创办一家互联网公司。

    现在?母公司控股集团重组时已登记。这个域名我还没买回来,也不关心。

    域名在互联网走出实验室之前就已经存在,曾经是平等的象征

    1984年,域名系统(Name,简称“DNS”)诞生,世界上第一个“.com”域名出现。 ,注册于1985年3月15日。域名系统的出现是为了人们使用更容易记住的域名()。毕竟位数几乎相同、数字排列不规则的IP地址确实很难记(192.0.34.65)。

    域名最右侧的.com是“顶级域名”,代表组织机构。 “.com”的意思是“(商业)”。它现在是世界上注册最多和最常见的域名。 “.gov”代表政府 () 用于美国政府网站,“.net”代表网络 () 用于网络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

    尽管Mac电脑诞生于1984年,但当时注册的公司并不多。第一年只有五家公司注册了域名。据该公司称,从1985年到1987年,只有100家公司注册了域名,其中大部分都是现在熟悉的名字,如惠普、英特尔、苹果、IBM、思科和Adobe。

    域名真正广泛注册是由于万维网(又称“WWW”)的诞生。 1989年,英国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定义了万维网——简单地说,它是一个网页,每个网页都有一个超链接,网页通过超链接相互连接。

    伯纳斯·李教授提出的是一个极其平等的概念。所有的人或组织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网站、自己的域名,并通过链接相互连接。

    一开始,伯纳斯-李还建立了一个万维网目录(World Wide Web),其中包含了地球上所有网站的域名。到1993年底,网站仅有623个。网站域名仅按照英文字母排名,人人平等。

    1994 年,浏览器的出现使任何拥有连接互联网的个人计算机的人都可以轻松访问网站,这是万维网爆炸式增长的开始。

    互联网公司诞生的地方,域名作为营销的第一步

    需要响亮域名的不仅仅是泡沫。那个时代起家、后来坚持下来的互联网公司,无一例外都对域名痴迷不已。

   


    例如,1995年亚马逊成立时,贝佐斯最初想到的名字是“”。 “”源自“(咒语施展咒语)”,贝索斯希望公司能够像魔法一样快速成长。

    然而,当亚马逊于1995年正式上线时,域名发生了变化,并以世界上最大的河流命名。贝佐斯的解释是,他担心人们会把它误听成(尸体)。更直接的原因是当时还没有那么多网站。很多地方会按字母顺序推荐网站,“A”在最上面。贝索斯还将 、 和 ,也注册在字母表的前面。

    网易的丁磊并没有赶上域名可以随便注册的好时光。到了20世纪90年代他创业的时候,三个字母的域名都已经被注册了,字母在中国用户中还不太受欢迎。

    丁磊的解决办法是用3个数字。那时没有宽带,上网就得拨电话号码,拨163。于是丁磊拨通163上网,发现还能注册,于是他立即开始。顺便也注册一下,,,。 188匹配要发送的发音,126是当时寻呼台的号码。

    最终,网易的存在归功于163。网易最早的产品是中文在线邮件系统,但由于许可证限制而无法运营这项业务。 1998年2月,丁磊将自己的网络邮件软件出售给广州电信,并将网站的所有权包含在交易中。结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63、国众网、990、371、浙江金华188都购买了网易的邮箱系统。销售邮箱的收入让网易成为三大门户网站之一并在纳斯达克上市。

    除了企业家之外,倒卖域名和网址也是那个时代的一门生意。例如,Rick被誉为域名之王。他于 1995 年购买了第一个域名,并于 2002 年以 132 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经过过去20年的买卖,我现在拥有7000个域名。据他自己估算,这些域名价值5亿美元,包括、、、等。

    中国的对应者是蔡文胜。最近卷入中国搜索引擎丑闻的一家是2008年从蔡英文手中收购的,至今仍然打着“中国人最常使用的电脑主页”的口号,并被称为“谷歌”。

    域名的数量本身就反映了当时的泡沫。 1995年,互联网上有9,005个域名。到1998年,这个数字已经增长到1000万。 2001年泡沫破灭后的一年,就有100万个域名被废弃。

    好运并没有持续多久。盖蒂在收购该公司后不到两年就以低廉的价格出售了该公司。 Ledge 的投资公司继续将赚到的钱投资到更多的互联网公司,最终于 2007 年关闭。

    搜索引擎吞并域名栏目,互联网有统一入口

    “你认为浏览器是什么?”

    “一个可以搜索东西的地方?”,“这是一个搜索引擎。” ” “……

    这段对话来自2009年发布的一段街头路人采访视频。在大多数人的回答中,打开网页的浏览器就相当于搜索引擎,无论你做什么,都是从搜索引擎开始的。

    这种公众认知的形成花了10年时间。

    1998年注册时,全球已有1000万个域名。即使亚马逊选择以“A”开头,在目录中也不容易找到它。通过采用自动抓取网站信息的机制,并结合更合理的网站排名规则,搜索的准确性和用户体验比过去的搜索引擎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有办法主动获取信息。

    它的特别之处在于搜索结果的排名。这是一个复杂的算法。简短的答案是使用反向链接。指向某个网页的反向链接越多,该网页在搜索结果页上的权重和相关关键词排名就越好。这种方式也意味着所有域名不再具有平等的地位,呈现给用户的链接也是有区别的。

    中国互联网也紧随其后,1999年李彦宏回国创立了百度。百度原本是一个为企业服务的“幕后工具”,为各种互联网网站提供一套搜索技术和工具。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均提供中文网页信息检索服务。不到半年的时间,百度已达到国内网站搜索技术服务市场80%左右的份额。

    这种商业模式是仿照为美国100多家门户网站提供搜索技术、被称为“your e-”(互联网成功背后的助手)的公司而设计的。

    2001年,百度进行业务转型,推出独立搜索引擎,直接针对个人用户。随后百度在2002年推出了IE  ,它实际上是嵌入在IE浏览器中的搜索引擎插件。长期以来,英文域名对于中国网民来说很难记住,因此安装插件后,可以直接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中文关键字直接搜索结果。

    同时,它在互联网泡沫后迅速崛起,其收入来自于广告——整理互联网世界。广告商自然愿意支付广告费,以便让他们的网站出现在搜索结果的一侧。广告商支付的广告费从2001年的7000万美元飙升至2004年的31.4亿美元,当时这家成立六年的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

    搜索彻底改变了人们使用互联网的方式。域名不再需要直接记忆,也无需导航网站或通过收藏夹查找特定网站。您只需要知道网站的内容即可进行搜索。你甚至不需要知道具体需要查找什么,用模糊的关键词进行搜索即可。

    在 2002 年播出的新一集《吸血鬼猎人巴菲》中,角色威洛问巴菲:“你爱她吗?”这是该词第一次在电视节目中用作动词。

    上市后,它垄断了搜索市场,2007年市场份额超过50%,是第二名雅虎的两倍多。

    搜索广告形成了一项成熟的业务。优化后的网站不仅会提高其在百度和百度的排名,而且排名的提高也会影响到世界上任何一个搜索引擎。 PPC是英文Pay Per Click的缩写,意为按点击付费的竞价广告。百度为客户提供付费排名,客户可以通过付费来提高排名。

    搜索优化也成为了一个职业,SEO指的是搜索引擎优化师。 2006年,SEM在美国市场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传统广告甚至其他网络营销渠道。

    它成为互联网最大的入口,随后再次强化了其垄断地位。 2009年,浏览器的地址栏和搜索框合并在一起。它们原本是两个模块。根据博文,用户只需在原来输入字符地址的地方输入关键字,然后按回车键即可查看搜索结果。后来,这种方式成为浏览器的标准功能。类似的功能出现在微软2011年发布的IE9中。搜索结果自动传输到Bing。 2012年发布的6.0也集成了搜索栏和地址栏。

    这是互联网变得更加直观、更加简单、更加符合用户习惯的必然结果。既然可以在搜索结果中跳转到网页,谁还需要关注顶部的域名地址呢?只是万维网上“众生平等”的去中心化理想已经离当初越来越远了。

   


    购物、评论……更多“搜索引擎”出现,它们改变了您获取利基领域信息的方式。

    此后,抱有同样理念的公司纷纷出现。

    2004年上市时,餐饮业搜索引擎Yelp也随之成立。当时,两名前员工想建立一个网站,帮助用户在线查找当地商店。创业的故事是有一年夏天我患了流感。我上网查了一下,资料很少,没有找到合适的医生。 Yelp 是一项将社交网络与在线评论相结合的本地服务,允许用户要求其他人向他们推荐本地企业。

    很快,Yelp 成为旧金山互联网工作者的城市指南,他们也为 Yelp 生成了大量内容。 Yelp 提供了生成内容的范例,就像具有固定文本结构的博客一样。 2010年之前,Yelp每年都会添加10多个新城市,并建立了一个包含餐厅、酒店和地标信息的庞大数据库。

    2000年的旅行和2003年的大众点评。这些小众领域信息的增强取代了商家和商店建立的官方网站。当您想到某个城市的饮食时,只需在 Yelp 上搜索即可。它还将提供官方网站上未提供的信息,包括非常重要的评级和用户评论。这个过程比打开搜索、检索本地信息和选择网站更简单、更自然。

    电子商务本质上是一个信息聚合和可搜索的地方。 2003 年,在上市之前,亚马逊每年在线销售 60 亿美元的商品。这是一个巨大的产品信息数据库。与搜索的逻辑类似,商家也希望向亚马逊付费以获得更高的排名。

    到2013年,亚马逊的广告收入已达到6.14亿美元。虽然无法与亚马逊相比,但相比亚马逊直接从电商业务中受益,它拥有更详细的数据,购买行为与广告之间的匹配更直接。广告业务的前提是用户在购物后搜索相关广告,但亚马逊不仅了解消费者的浏览行为,还了解消费者再次购买某类消费品的频率。如此大量的数据无法访问,也无法转化为购买。

    在电商市场,类似竞价排名的商业模式已经建立。例如,淘宝有快车(CPC)、钻石摊位(CPM)、淘宝客(CPS)等广告产品。阿里巴巴去年的广告收入达到1084亿元。

    这是利基市场中的“搜索引擎”。无论是大众点评上的商家网站还是淘宝页面,本质上仍然是网页,只是人们不再关注这个页面的域名。社交网络的出现使得网页本身变得不必要,进一步挑战了搜索的价值。

    2006年,两岁的推出了信息流(News Feed)和个人更新(Mini-Feed)功能。在之前的版本中,只有一个用户个人资料页面。人们习惯于发布更新来记录自己的生活,然后偶尔点击一下他们的朋友。页面以查看对方在做什么。

    最初的提要遭到了注重隐私的用户的怀疑,但用户数量在一年内翻了一番。接下来的10年,我们坚持保留News Feed,并不断优化兴趣推荐算法——掌握用户数据,精准推送广告。您不需要主动搜索信息。 feed流直接喂给你,就是你喜欢、想看的。信息。

    在 News Feed 诞生 10 周年之际,扎克伯格表示:“News Feed 是我们过去 10 年来最大的赌注之一,它帮助塑造了我们的社区以及几乎整个互联网。”

    News Feed推出后,中国的社交网络迅速跟进。太空、开心网、西店、微博都是以信息流为基础的。

    广告的存在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它可以直接放在信息流中,与你刷新的好友更新放在一起,根本不需要网站的存在。你不需要搜索引擎来搜索网页(pages),广告内容以帖子(Posts)的形式组织起来。

    那么域名呢?它绝对没有理由被看到和记住。

    应用程序的兴起正在加速垄断。你所看到的取决于每个领域的一两家公司。越来越多的企业甚至没有网站。

    智能手机的普及进一步加强了大公司的垄断。 PC时代的一些细分“搜索引擎”自然而然地与手机融合在一起,比如大众点评、yelp。无论您走到哪里,都可以打开该应用程序,根据地理位置查看附近的商家。

    在各个细分市场中,前一两家在搜索、打车、电商、餐饮、外卖、机票、酒店……等领域占据较多份额。

    这已经不再是互联网诞生时的样子了。如今,如果一个企业想要通过互联网接触其受众,并不意味着建立一个官方网站、优化搜索、让人们点击链接。商家需要将自己的产品投放到大众点评、淘宝、京东、亚马逊、携程、微信、今日头条等信息聚合的巨大平台上。

    新闻网站不再重要,文章内容被复制到微信、头条、甚至FB自己的服务器上进行传播;个人博客不再重要,有些人只看微博、微博上的片段;品牌自身的电商已经不再重要,即使有苹果、耐克的影响力,产品也必须放到淘宝、亚马逊上进行竞价;餐厅网站不再重要,只有大众点评、Yelp上,只能看到排名靠前的;酒店网站不再重要,用户看到的是携程、飞猪上的价格和评分;专业知识网站不再重要,都一一转录成维基百科。参赛作品...

    大家对互联网的注意力越来越集中在个人应用上,尤其是在中国。微信活跃用户超过10亿,微信公众平台数量约1500万,粉丝总数超过50亿,相当于每40个中国人。其中微信公众号1个。这些公众号与网页无关,也没有独立于微信的网络域名。当然,如果你想让它们消失,微信可以决定。

    微信并不是唯一一个下架独立网站的网站。 Yelp和大众点评页面上的商家信息没有独立的域名。淘宝网的店铺网址属于淘宝网。今日头条允许访问第三方网页,但基本上只推荐放置在其服务器上的页面。

    几乎所有的在线业务都变成了中心化的互联网。微信、携程、美团点评和淘宝提供的服务可能有很大不同,但他们做的业务本质上是一样的——决定用户可以看到什么信息,并从中获利。

    最终人们使用的其实是几个大公司的网站和应用程序。互联网变得更加方便,但受益最大的人并不是那些创造你消费的内容(无论是文章还是产品)的人,而是那些聚合所有信息并通过决定用户看到的内容获得报酬的公司。

    “如果你十年前问我,我会说互联网很棒,可以将每个人联系在一起,但我错了,”万维网创始人蒂姆·伯纳斯·李在今年的一次峰会上说道。现在人们不再从一个网站转到另一个网站,而是在同一个网站上……人们不必跳来跳去,是编写社交网络算法的人决定了他们看到的内容。”

    标题图片来自:@Yiran Ding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24 15:43 , Processed in 0.057857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