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电子快门的强大优势与硬伤:3个优点和3个缺点全面解析

2万

主题

2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8257
发表于 2024-12-24 19:5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电子快门的强大优缺点

    电子快门的强大优缺点

    无反光镜相机都配备了电子快门。像往常一样,给我 3 分钟。今天我们就来讲解一下电子快门的3个优点和3个缺点。

    首先,电子快门和传统机械快门有什么区别?机械快门具有帘式结构。当按下快门时,帘幕打开,CMOS 开始曝光。电子快门并不启动帘幕结构,而是利用传感器精确的断电时间来实现快门速度。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电源的开关来控制曝光时间。

    电子快门具有三大强大优势。

   


    首先,没有声音,不干扰主体。对于大多数微单相机来说,你可以选择电子快门是否有声音,但这个声音是假的。这是摄像机播放的录音。为了让你有拍照的感觉,就像模仿手机拍照声音的快门声一样。其实它就是一个小音箱。无声拍摄对于某些人文、新闻题材非常有用。而且,电子快门又称为静音快门,拍摄时不会出现相机抖动的情况。与防抖功能相结合,可以让您在较低的快门速度下稳定相机。

    电子快门的第二个优点是快门速度高。大多数专业级和半专业级微单相机的机械快门速度最高可达1/8000秒左右,电子快门速度最低为1/20000秒。

    第三个优点,也是大家最喜欢听到的,就是电子快门不会激活物理快门组件。拍照时除了耗电外不消耗任何东西,因此电子快门没有寿命。

    一切都有其优点和缺点。电子快门有三个缺点,两个软缺陷和一个缺陷。

    弱点一:使用电子快门时,快门范围内的部分功能无法使用,主要是高速闪光同步。为什么说是软伤呢?机械快门已经可以实现1/8000秒的高速闪光同步。这个速度,再加上几万甚至几万秒的闪光闪速,足以满足大多数拍摄对象的需求。 1/20000 秒闪光同步无需电子快门。

    Soft Wound 2:目前很多专业级微单相机在使用电子快门时会自动降低RAW的色彩深度。电子快门无法拍摄最大14bit的色彩深度。我们只需要记住,在拍摄需要精心后期制作的风景片时不要使用电子快门。

   


    关于电子快门的缺点,我们来看一张照片。这是我用我的索尼 A7R4 快速挥动我的手拍摄的。这和1985年版的西游记是一样的特效。妖精被葫芦卷进去,变形了。我们来看看原始的RAW图像。拍出来的时候是这个样子的。这不是我在PS里做的。这就是电子快门的果冻效应。我们再看一下对比。我拿着笔,就这样晃动着。这张照片是用1/400秒的机械快门拍摄的。除了定格不够牢固之外,没有其他问题。这张照片是用相同的电子快门以1/400秒拍摄的。 ,这支笔就是黑客帝国吧?这就是果冻效应。

    原理很简单。通俗点讲,电子快门不就是通过开关电源来实现快门时间的吗?但并不是整个CMOS同时通电和感光。就像扫描仪和复印机一样,它采用卷帘快门方式逐行感光。由于被拍摄物体快速移动,在快门打开的第一瞬间,手和笔的位置,在位置A,电子快门下的CMOS先记录顶部,然后向下逐一曝光,一行一行的,导致曝光到底线的时候,我已经移动到B位置了,相当于分段记录我移动的每一个轨迹,然后将轨迹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曲线。如果移动的物体足够近,充满画面,并且移动得足够快,例如,如果你用电子快门拍摄电风扇,你会看到叶片只是断开了。

    也就是说,电子快门只有在定格【快速移动】的动态物体时才会产生果冻效果。画面中的物体越大,果冻效果越明显。该怎么办?索尼已经公布了一项专利技术。果冻效应的根本原因并不发生在感光步骤中,而是发生在渐进感光过程中将光信号转换为电子信号的步骤中。因此,索尼发明了一种技术,可以让CMOS在渐进感光的瞬间检测到光线。 ,即快门打开时,待整个CMOS受光后才进行信号转换,先暂时存储起来,待快门完成后再转换,这样可以有效去除果冻效应。但目前还没有被深入研究,目前的相机还不具备这项技术。果冻效应仅在冻结快速移动的物体时才会发生。对于其他一般拍摄对象,请随意使用电子快门。

    最后一个问题是,既然电子快门没有寿命的概念,是不是说我只要使用电子快门,就可以拍几百万张或者几百万张照片呢?相机CMOS的寿命有多长?相机能拍多少张照片才变得毫无用处?下一个视频继续。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24 19:26 , Processed in 0.052230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