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智能城市建设的推动力量与未来展望:百度AI技术的角色与贡献

2万

主题

2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8281
发表于 2024-12-23 01:4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曾湘苓

    来源|技术祥灵说

    呼唤多年的智慧城市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来到我们身边?不确定,可能没那么快。但至少我们可以知道驱动力是什么,我们可以跟随它们,看着智慧城市一步步试点和实施。

    3月29日,博鳌亚洲论坛“未来乡村·未来城市”分论坛上,除了论坛主席、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先生的精彩演讲外,基文的“新文明城市”,他一直致力于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相当活跃的百度也被曝光。百度副总裁王路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将在未来新型文明城市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

    王陆难掩对自己的人工智能和一系列技术能力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信心,并强调百度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可以“因地制宜”,匹配不同的城市建设需求。

    当然,坚持自己的事情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在王陆一再强调技术优势的同时,林林想到了事情的另一面:建设智慧城市到底需要什么,谁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胜出?

    从新兴科技领域经常出现的“反水桶效应”来看,焕灵认为,未来智慧城市的主要参与者只有阿里巴巴、百度、华为三大玩家。

    “大而全”智慧城市建设需要集中入口

    如果一个人或者一个公司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这个时候需要考虑的是它的桶有哪些短板,如何弥补,以免制约未来的发展。这是典型的“木桶效应”;

    然而,如果一个人、一个企业或者一种商业模式还处于快速成长期,这个时候最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让木桶变得更长。木桶中最长的木板决定了它的特点和优势,也是未来的潜力,这就是“反木桶效应”。

    正如王路所说,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既然是持久战,智慧城市建设尤其需要“长板”领域更有利于突破。

    拆解“智慧城市”概念,智能交通系统、智慧能源系统、智慧物流及楼宇服务系统、城市指挥中心、智慧医疗、城市公共安全、城市环境管理、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从宏观到微观上,从硬件到软件,从商业价值到社会价值,几乎是全面的。

    “建设”智慧城市其实是一个比较虚构的事情。它最终是由各种具体的产品或解决方案组成。

    “大而全”的智慧城市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也是它对建设者提出的要求:任何一个平台都很难从下到上铺开一个大平台。它可以做所有事情,而且仍然做得足够。沉能可以搭配“聪明”二字。

    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平台只能凭借自身在某一方面的优势,寻找切入点,发挥引领作用,推动智慧城市全面落地。

    也就是说,平台必须有一条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匹配的“长板”作为切入点,这样才能在“大而全”的智慧城市建设中找到“发力点”,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全过程。

    要么你拥有生态资源商强大的运营能力,等待四面八方的合作伙伴共同解决各种事情;

    要么从技术层面处理好核心“智慧”问题,以“智慧”技术为核心驱动各类智慧建设的实施。

    要么你得有能力建设IT信息系统,围成一个深入城市各个角落的信息网络,并在上面慢慢衍生出各种实际应用;

    这些都是智慧城市所需要的长木板,也是智慧城市竞争的玩家需要具备的功能和旗帜——这些长木板至少要有一块。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只有这三个切入点,还没有找到更好的出路。

    三国争霸,阿里巴巴、百度、华为各有各的“长板”

   


    为什么您认为智慧城市建设赛道上最终的玩家只会是阿里巴巴、百度和华为?这是因为,表面上他们都在做“智慧城市”的同一件事(名称可能不同),但实际上他们各自的做法侧重点完全不同,平台的主攻方向,相当于一个“智慧城市”。长木板”,与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不谋而合。而在这三个公司之外,还没有任何一个平台能够凸显出其中任何一个能力。最终只能是一场“三国争霸”。

    1、阿里巴巴:擅长商业运营,从合作运营角度走近IoT生态

    作为电商巨头,阿里巴巴的业务运营能力已经铭刻在其基因中。这个基因影响了阿里巴巴的许多其他业务。比如阿里云前段时间宣布不做SaaS,会让别人做。 “一体化”;又如,在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时,总是强调自己的“运营商”定位。

    3月21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上,阿里巴巴正式宣布“开拓者”计划,将与广电系统共同打造“智慧城市运营商”新角色,承接广电系统的智能化运营。未来的城市。

    其做法简单直接,支持100家共享阿里巴巴生态系统的“智慧城市运营商”,包括渠道服务、集成服务、运营服务。阿里巴巴称之为“集约化建设、专业化运营、市场化服务”。

    事实上,在去年年中的世界交通大会上,阿里巴巴关于城市大脑价值的表述就包含了“开放协作平台”、“更多社会力量和智慧”等核心短语。

    毫无疑问,合作运营是阿里巴巴建设智慧城市的长板。这也契合了智慧城市的另一个切入点。

    2、百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协同带来的技术潜力驱动智慧城市落地

    百度一直强调自己的技术能力。在BAT乃至更广阔世界的暗中竞争中,技术确实越来越成为百度所依赖的竞争优势,也成为其最长的“长板”。

    这一优势也被运用到智慧城市建设中。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协同推动智慧城市全面落地。

    截至目前,百度智慧城市已与北京、上海、长沙、阳泉、保定、雄安、长春、合肥、宁波、青岛、重庆等数十个省市在城市大脑、智能交通等领域展开合作、智能制造、智能教育、智慧政务、智慧云等领域达成合作。

    其中,每个城市的实施重点有所不同。比如苏州非常注重交通智能化,而像阳泉这样道路和路口并不多的城市则选择在安全上下功夫。

    但总而言之,在这个过程中,百度始终扛起了技术大旗。 “我们的技术布局非常完整,我们有足够的信心相信百度的技术能够满足人工智能的需求。”王陆在博鳌论坛上表示。

    即使是一个生态,百度也是一个以技术为基础的生态,驱动着智慧城市的进步。与华为、阿里巴巴相比,智慧城市建设中技术潜力的天然亲和力,让百度有了自己的切入点。 “……有些事情我们自己做不了,或者不太擅长,应该交给合适的合作伙伴。”

    3、华为:从IT系统的角度,旧的通信技术基础带来的云、管、端系统的建设

    华为不仅拥有媲美专业设备的P30和黑摄技术,企业市场的通信技术更是华为的老底子,也是其技术的源泉。

    在华为的智慧城市规划中,城市被视为一个“生命体”,它要做的就是覆盖整个身体的“神经系统”。在此基础上,依托华为在各项技术上的创新和积累,华为表示将“向下兼容多种终端,向上支持多种应用”。

    同时,华为还强调自己是“业界少数能够提供云、管、端协同ICT解决方案的厂商之一”。可见,华为的“神经系统”玩法某种程度上是信息系统的升级。 ICT(以及,信息与通信技术,电信服务、信息服务、IT服务和应用的有机结合)解决方案也符合华为作为智慧城市建设“黑土地”的定位。

    而这就是以IT信息系统为切入点建设智慧城市。可见,即使是智慧城市,平台也摆脱不了它的老“印记”。

   


    回望过去,多年来,除了上述三个平台外,很少听到其他智慧城市建设者的声音。原因或许不是他们的声音不够大,或者是宣传力度不够,而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长木板”需求将他们孤立起来,实在没有办法挤进去分一杯羹。这么大一块肥肉。

    代表中国AI技术高度的智慧城市三大玩家既竞争又合作。

    中国的人工智能正在与美国并驾齐驱。除了阿里巴巴、百度、华为等企业的推动外,更重要的是,实践场景的丰富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了数据反馈和算法优化的巨大空间。

    当谈到与人工智能高度相关的智慧城市时,这个逻辑是一致的。

    14亿人口催生了一大批GDP超千亿、人口超百万的城市。它们原本是全球最大的尚未开发的智慧城市业务市场。此外,“智能+”升级为国家战略后,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政要和普通百姓都在积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这些都是真实的需求。

    移动支付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四个因素:政府重视、互联网公司推动、普通用户支持以及巨大的市场空间。智慧城市的外部条件相同,但更加宏观、系统。

    大场景、大数据、各行各业的支持,智慧城市无疑代表了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所能达到的高度。在此基础上,将领先世界,对外输出也可期。

    在这种情况下,阿里巴巴、百度、华为三大玩家不仅是在各自的“长木板上”运作,而且还具有相互合作的客观现实。这本身就是国家层面的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任何公司都不可能彻底吃掉它。

    基础信息系统、业务运营、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这些“长木板”并不互相排斥,还有相互合作的空间。王璐在采访中表示,百度已经与华为进行了合作。

    另一方面,要想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综合平台,没有“长板”的玩家已经不可能入局。市场最终将呈现阿里、百度、华为三大平台(各自主导合作伙伴生态)竞争与合作的格局。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本内容为【科技享灵说】原创。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镜像。

    【超过】

    一旦按响门铃

    1 钛媒体年度十大作者、品图、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多家创投、科技网站;

    2虎啸奖资深评委;

    3作家:《移动互联网+新常态下的商机》等畅销书作家;

    4、《商业》、《商业评论》、《销售与营销》等近十种杂志撰稿;

    5、钛媒体、虎嗅、36氪、界面、铅笔路等近80位专栏作家;

    6 提出“脑艺术家”(脑匠)概念的人,现在已经演化为“自媒体”,成为一个产业;

    7 “今日头条问答签约作者”,现为多家科技情报公司传播顾问。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24 20:11 , Processed in 0.100593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