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安阳市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招商引智推介大会:深化人才发展体制创新

2万

主题

2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8404
发表于 2024-12-22 03:5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环泉流”汇聚人才

    “引智”创新繁荣

    ——安阳市人才工作回顾

    安阳传媒记者 黄亚楠

    一是中原七朝古都,二是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安阳与深圳相距万里,但不久前却紧密相连。

    安阳市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投资智力推介会

    5月18日,安阳市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招商引智推介会在深圳举行。现场发布了招商引资相关优惠政策。这是安阳人才工作再次向前迈进的尝试,展现了这座三千年古城的爱才之情、诚心之情、求贤之心。

    近年来,安阳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认真实施创新战略推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人才发展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升级“环泉永流”人才集聚计划,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构筑集聚人才的“强磁场”、吸引人才的“黄金平台”、留住人才的生态系统,着力打造人才发展新高地。

    政策为先,构建聚集人才的“强磁场”

    5月27日,安阳市举行2023年利用人才专项编制引进开发区(示范区)人才笔试。来自全国各地的412名普通高等教育硕士及以上学历考生参加了考试。这是我市吸引人才的又一创新举措。探索“到市就业、到县(市、区)工作”的人才引进新模式,利用市级人才专项编制,统一向开发区(示范区)引进人才。这在全省尚属首次。

    2023年3月26日我市举办先进钢铁材料及装备制造业专场招聘会

    这也是“环泉永流”人才政策的特色品牌越来越响亮的秘密。它来自于不断创新、不断改进、不断升级、不断适应市场、不断贴近人才:

    ——构建提高质量的政策体系。我市全面聚焦主导产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发展,精心构建“环泉流”和“3+N”人才政策体系,为人才提供全周期、全要素、全方位发展鼓励就业、支持创业、安居乐业。全链条、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将形成更加灵活、更具区域竞争力的政策体系,不断增强人才集聚吸引力。三年来,吸引各类人才近3万名到安六安创新创业。

    利用人才政策优势,广源新材引进科研人才203人,京能华州热电引进急需人才63人,在关键技术和应用领域取得了多项行业领先的科技成果;翔宇医疗的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超过20人。 %,地方获得专利1300余项,成为康复医疗行业龙头企业;三大医疗器械引进的急需人才已顺利完成12个新项目的设计和研发,获得专利18项,年销售额从6000万元增加到1.3亿元。元。

    ——支持科技创新提升能力。围绕加大对科技型企业、平台、机构、项目等认定和实施的奖励力度,我市推出支持科技创新“金十条”,为科技创新插上“科技之翼”。科技创新”融入经济高质量发展。财政科技投入五年增长十倍,2022年登记研发投入预算达47.26亿元,同比增长13.69%。 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覆盖率由年初的25.4%提高到72.8%;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5家,总数超过300家,增速位居全省第二,创新创造活跃度位居全省第一。名列全省前茅。

    ——盘活人才储备,提高效率。优化人才引进设置方式,充分发挥机构设置资源集聚人才的基础性作用,在全市事业单位编制总量中批准专门设置600名人才的市科创中心。 ”为重点企业引进急需人才。启动开发区人才引进行动,用24名人才为全市9个开发区(示范区)引进急需人才,汇聚更多智慧和力量推动全市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用28名人才专职引进急需的高层次文化博物馆人才,助力建设“汉字之都”。创新事业单位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扩大人才引进范围,简化人才引进方式和程序,充分向用人单位下放自主权,实现企事业单位人才引进政策双轮驱动。

    ——促进市场运行提速。我市创新推出促进人才服务集聚发展10项政策,支持引进人才服务知名品牌,建立人才引进奖励机制,鼓励设立商办人才服务机构,鼓励企业创新人才培养以及开发、引进使用和激励保障体系。 ,推动市场在人才引进和教育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我市依托重点行业、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的人才需求和人力资源优势,正在加快安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打造专业人才引进和教育平台,不断提高人力资源服务的核心竞争力。人才服务。

    一岗一室,搭建引才“黄金平台”

    这个心灵宁静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只有引进人才,有合适的岗位、有温暖的住所,才能搭建吸引人才的“黄金平台”。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一职一房”人才引进新举措,让各类人才有职有房,生活幸福安逸。

    大学生到企业实地考察

    一方面,我市精准发展“好岗位”,为企业汇聚人才。我市建立了动态​​更新的“全市人才岗位供应库”,根据岗位类型、专业要求、薪资福利等进行精细分类开发,形成上下联动的岗位开发工作合力。城市同频共振,为各类人才提供机会。量身定制的职位;全力打造线下线上“一体化”人才引进服务平台,线下开展“优秀学生家乡行”、“校企对接”、“安阳人才月”等系列特色活动,打造“ “云桥”上线,并举行直播指导 此次活动是全国首次书记、市长在线直播履职。

    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开发就业岗位8.1万个,引进各类人才2.9万余人。其中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其他特殊人才、青年后备人才6633人。

    安阳人才公寓“汇泽园”

    另一方面,我市精心打造“好房子”,让人才安居乐业。目前,全市已建成人才公寓5776套,覆盖所有县(市、区),解决了2000余名人才的长期住房问题。 “十四五”期间,每年新增人才公寓5000套,到2025年底达到2.2万套,解决不同层次人才的住房问题,形成长期可循环的住房保障模式。

    我市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资源共享,注重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产业园区。通过政府筹建、企业自建、园区建设、市场化运营、保障性租赁住房统一管理等多种形式推进人才公寓。建立和形成可持续的人才住房保障体系。全市人才公寓全部按照室内装修、外观风格、物品配置、物业管理“四统一”标准建设。它们附有包装,可免费使用 3 年。同时,配套设施得到优化,公寓配有图书馆、健身房、洗衣房、餐厅、会议室、咖啡吧等共享空间。公寓周边配套餐厅、超市、卫生服务站、公交车站等,力求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便捷的生活。

    依托网上服务平台,我市实现住房申请“一站式”办理,当天申请即可入住。根据学历、职称、发展贡献等,实行“一人一档”的名单制服务。设置优质物业和“人才管家”,为留驻人才提供优质服务。此外,对在本市首次购房的引进人才,给予最高12万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

    专注服务、优化人才保留“生态系统”

    “安阳的人才服务让我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这是很多引进人才的心声。优质高效的“店内服务员”贴心服务,不断培育人才保留生态圈,吸引大批人才留下来创业。

    考察广州博士科技总部元界展厅

    安阳人才服务的周到体现在三个“一”:

    一是“一站式服务”。高标准设立“环泉永流”人才服务窗口,在市县两级设立10个人才引进综合服务平台。人才服务事项实行“一窗办理、专人办理、集中反馈、统一备案”。同时,组建了1200人的人才服务专员团队,充分发挥企业、大学、政府部门、人才四向联动的桥梁作用,用心、有情为人才服务和强度。

    二是“一卡通”。创新推出“人才服务一卡通”,推动互联网、微、终端、窗口线上线下业务联动、数据互联、部门联动,实现人才身份识别、人才鉴定、人才服务等30余项服务。购房补贴、家庭安置、孩子上学“不用跑一次”。 ”,公共出行、文化旅游、医疗保健等服务“一应俱全”,各类福利“无需申请即可享受”。三年来,已有4.1万人通过“人才服务卡”享受各类优惠,价值超过2900万元。

    最后,还有“一支笔”。实行“企业家一笔”制度,根据企业家申请打破人才学历、职称、技能水平的限制,将就业自主权下放给企业,让人才充分享受各项优惠政策。

    乡村振兴健康专家服务队深入林州市姚村镇焦家屯村开展免费健康检查、义诊活动

    此外,我市建立了定期走访、电话回访、慰问走访等人才联系机制,及时充分了解引进人才和团队的发展和需求,落实精准政策,精准赋能;针对高校毕业生等重点就业群体,开设求职登记、面试洽谈、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增加创业担保贷款等专项服务,提高就业率和保留率;定期开展青年才俊联谊活动,帮助解决婚恋问题;积极帮助各类人才协调解决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等实际生活困难。解决后顾之忧,让各类人才安心留下来、安心发展。

    今年,我市还推出了人才形象片《来者择安》《我们来了》,向全市充分释放了安阳“海纳百川英才云集”的强烈信号和诚意。全社会;开展“环泉流”十大最美人才评选,与全社会一道,发现最美人才,遇见最美安阳,进一步营造爱人才、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

    聚焦产业,培育人才作为“新沃土”

    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和“抢人大战”,吸引力和竞争力相对较弱的内陆小城市如何破局?我市玩起了双手棋:加强对外关系、打造飞地、辐射资源;加强内部引进,聚集高端,借力发展。

    安阳的“飞地”在哪里?

    我市成立了安阳产学研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创新在京津、智能制造在安阳”的产学研转化模式,打造“安阳创新大脑”高标准,整合21个创新资源库,为企业提供科技资源。共享和“一站式”精准服务。

    我市成立安阳市科技创新研究院,打造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平台、技术创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吸纳国内外技术创新资源平台、国外科技创新平台合作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展示。依托市科技创新院建设启迪科技园(安阳)科技创新中心和安阳(北京)离岸创新中心,形成以北京为中心、互联互通、集聚创新资源的双中心运行模式。以清华大学为重点,辐射环渤海地区。 ,精准对接人才与项目,首批征集150项技术需求,调动更多技术、人才、创新资源,推动安阳高质量发展。短短半年时间,为企业组织技术需求对接会40余场,13家企业与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成功签约,在动力电池、催化材料、生物质能源等领域开展合作.,促进技术交易和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引进、项目孵化与实施。

    我市抓住发展机遇,积极融入河南省和京津冀科技发展。我市积极与张锁江、刘家齐、邓忠汉、张改平院士团队以及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成立大数据研究所、新材料(精钢)研究所建立了中韩工作中心、与第一市政府共建的“河南省亚临界高效萃取重点实验室”等重点实验室,打造以重点研发平台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平台群;与北京中科老挝专家技术中心合作成立安阳国际院士专家产业创新中心,特聘请9名高层次人才作为安阳产业创新专家,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和科学家的作用,促进转移科技成果落户安阳,已移交首批20个科技项目,同时推动安阳与北欧最大产学研平台芬兰建立联系,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产业转型升级。

    安阳聚集了哪些高端项目?

    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引进高层次人才,推动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建设。国家级专家柯克博士团队在我市创办的河南科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年产值400亿元,形成“引进来”的理念招人才、带团队、办企业。” ,带动产业”巨大效益。刘家奇院士团队与安阳嘉禾机械有限公司签约玄武岩纤维产业项目并投产。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3亿元。我市深入实施博士后招收培养“双晋”活动。全市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9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6个;选派111名博士科技专员深入98家企业提供产业发展咨询、科技项目研究等服务,帮助企业建立研发平台、解决技术问题和发展瓶颈。

    2022年,我市将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35个,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孵化器众创空间4个。同时,我市科技研发取得丰硕成果。中国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亚洲棉花的生物学贡献及其在我国的传播途径”项目荣获河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高产谷子新品种玉谷18选育与应用”项目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全丰航空植保“无人机多源传感与自主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河南省科学技术奖进步二等奖。

    吸引投资、吸引人才,是贯穿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城市发展的“活力源泉”。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安阳,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人才,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能成就人才。下一步,我市将着力打造一流的人才集聚地,打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搭建一流的产业人才融合平台,着力打造人才发展新高地,为引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创新人才。有支持、有智力支持,有“优秀人才”,“安阳精彩”!

    (市委组织部供图)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24 22:49 , Processed in 0.094861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