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首批81条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发布:权威版本解读与英文翻译

6955

主题

2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1013
发表于 昨天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过整理、解读、翻译、审核四个阶段,首批81个中国思想文化术语昨天发布。

    繁体中文词汇有权威版本

    “天人合一”、“凛然之气”、“学物致知”、“致知于世”、“教书无差别”……中华思想文化博大精深,但这些术语是什么以及如何解释它们?怎么翻译呢?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昨天,“中国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发布了第一批81个中国思想文化术语。这些术语提供了简明的中文定义和英文翻译。中国思想文化术语也首次建立了自己的语料库。

    编纂背景

    第一个术语花了一年的时间才想出来

    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旨在梳理反映我国传统文化特征和民族思维方式、体现我国核心价值观的术语,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准确解读。易于口头表达和交流,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国情、历史文化。

    该项目于2014年初经国务院批准,以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为召集单位,中央翻译翻译局、中国外文出版总署、外交部、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华社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由包括这学会会同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负责协调和协调通讯工作。 “项目于2013年12月启动,2014年5月正式成立顾问专家团队,邀请叶嘉英、李学勤、林乌孙、张启智等著名学者担任顾问,70位知名学者担任顾问。国内外专家参加。”该负责人说道。

    该项目由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翻译评论四个学科组组成。每个术语的发布都要经过术语整理、解释、翻译、审核四个阶段。第一个条款花了一年的时间才提出。首批发布的术语中,既有“道”、“仁”、“易”等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和思维方式的核心术语,也有“阴阳”等跨学科术语。 ”、“诗意表达”和“修齐治平”等术语。其中,“不学诗则无言”、“玄览”等单项作为学科术语首次被挖掘整理。

    据悉,未来该项目的整理和翻译成果将通过出版物、网络数据库、创意音视频等多种方式向读者开放。中国思想文化术语传播网站建设也已启动,预计2015年初正式上线。

    选词标准

    兼具中国精神和广泛应用

    共有81个术语,每个词条都有100多个单词的中文定义,并有例子作为支撑。在谈到选择术语应遵循的原则时,“中国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王波表示:“选择术语是基本原则。而最重要的任务,首先要选择最能体现中国精神、中国哲学对世界和人的认识的术语,其解读也应该反映当代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王波说。这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词汇是“天”。仁、义、无为等都在此时得到体现。

    选择一个至今仍广泛使用的术语。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袁继熙表示:“我们更加注重挑选贴近生活、有文化底蕴、适合现代人的精彩术语。社交沟通。”他说这些术语有点像现在所谓的“关键词”。 “比如文学艺术领域有一个‘意象’这个词,高考也会考查如何理解唐诗的‘意象’。”

    尽管第一个条目可能看起来不多,但它们涵盖了广泛的主题。袁继熙认为,仅文学术语领域就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道”,也包括涉及文学艺术本身审美特征的问题,如“境”、有的还涉及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如“文学载道”。至于文学批评的方法,则包括“朋友”等术语。 “现代人把‘朋友’理解为一个对象,但实际上,古代人把‘朋友’理解为文学欣赏的正常状态和过程。”袁继熙说道。

    翻译原则

    翻译语言必须是真实的

   


    “中文版”的定义发布后,又到了译者大显身手的时候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陈明明坦言,“中国思想文化术语讲究包容性,很多术语只能理解,无法用文字表达,在学术上也存在问题”。强烈且难以翻译。”为此,专家们都秉承着一个原则:面向公众,既不能太学术,也不能太简单。英文翻译必须符合中文意思,注重可读性,语言必须地道。

    “幸运的是,我们的翻译审核专家团队实力雄厚,他们来自中国外文出版局、外交部、中央翻译局、中国日报社等单位,都是活跃在翻译界的知名专家。我国的汉译外领域。”外语教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出版社副主编张思颖表示,还邀请了美国、英国、德国、瑞典等国的汉学家从语言学角度对译文进行审校。并对内容提出意见或建议。

    全国各地的翻译家和汉学家都遵守严格的翻译审查程序,没有人会违反规定。张思颖说:“译者先翻译,然后送汉学家润色,之后译审组的专家成员对原文进行对比,多次讨论、审阅,形成最终版本。”在此过程中,译审小组的专家将对原文进行审阅。然后将内容与学科组专家进行沟通,请他们从专业角度审阅翻译并提供意见。 “如果涉及到某些超出文学、历史、哲学范围的术语,比如佛教术语(般若、缘起),我们会与佛教专家讨论,经过多次修改后最终确定翻译。”张思颖表示,每个人都追求完美,现在翻译出来的术语翻译已经是第六稿了。

    关联

    每天()

    任任

    诚意

    道(道)

    正义

    武威非

    方式( )

    是思想的

    言语可能不入耳;可能不是

    诗歌表达志向

    傅必兴, , 和

    成为国家的

   


    修齐治平自我、国家、天下太平

    延长

    德国学者佩德斯称:烤鸭配馒头不需要翻译

    佩德斯是德国人,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研究员,大学时期就开始研究汉语和中国文化。 “中国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的启动,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密不可分。 2013年,他的相关研究文章《如何翻译中华文明核心词》引起国内有关方面的关注,成为该项目启动的动力。

    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佩德斯回忆了撰写这篇文章的整个过程。 “当我深入了解中文后,我发现很多单词的概念与我理解的德语或英语有些不同。例如,‘圣人’这个概念的定义就很不同。”于是,他萌生了更深入研究的想法。他发现像阴阳(阴阳)和(功夫)这样的词已经被吸收到西方语言中并被他们的人民所接受。但这样的例子毕竟是少数。 “我个人认为,任何中国知名品牌,如百度(Baidu)、微博(Weibo)等,都不需要翻译。传统食品,如包子(包子)、(饺子)、烤鸭(烤鸭) )等等不需要翻译。”佩德西表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应该以最接近中国意义的方式让世界理解,让中华文化在世界得到弘扬。 “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中国应该将‘文化财产权’视为与领土和海洋权利同等重要,并向世界普及一些重要的中国文化词汇。”

    问

    这是唯一的“国家标准”吗?

    王波回应称,中国思想文化术语的发布并不意味着这是唯一标准。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必须遵循这一点。 “这只是代表了一些中国学者的声音。当然,这个声音很大。”何何认为,学术讲究辩论,在多元化的时代,我们要避免根据简单的是非来做出判断。 “传播中国思想文化术语,第一是自信,第二是宽容。”

    但专家也认为,引入权威的注释和翻译肯定是有必要的。袁继熙表示,在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的关键词、术语都有一些规范的解释。 “我们学国学的人都知道,无论是经典还是书籍,都有一些规范、权威的注释,比如《文心雕龙》就用了杨明照的注释。”他认为,权威的标准解释有自古就有,这是国学的传统。 “这样更容易让大家广泛接受,至少不会导致很多人解释不清,造成公众对中国经典的误解和歪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4-12-20 02:20 , Processed in 0.079951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