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客户竟以户型图名义发病毒文件,商家中招无奈重装系统

4万

主题

2

回帖

1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7572
发表于 昨天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很多商家特别是做定制业务的,都通过网络平台和顾客交流。如果商家和顾客加完微信,顾客发来一个说是指南样式的压缩包,你会打开吗?最近,网友萌萌(化名)向潮新闻说,她做装修的,最近收到一个陌生顾客发来的压缩包,说里面是房屋平面图,但她打开后,发现这个包里是电脑病毒,只好把系统重装了一遍。

    客户以户型图等名义发来病毒文件

    有商家点击后重装电脑系统

    萌萌说,由于干的是装修这行,她时常碰到有人加她微信,附带户型图来打听价钱的事。五月份刚开始的时候,有个人通过一个二手物品交易网站联系到她,商量装修的事宜。加了微信之后,那个人立刻发来一个压缩包,说是户型图让她用来报价格。萌萌用手机点了一下,发现打不开,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对方。对方却说她肯定弄错了,还教她用电脑来打开。接着我就察觉到机器感染了恶意软件,并且无法清除,萌萌表示,虽然她目前没有遭受损失,不过由于遭遇了病毒,只好被迫重新安装了整个电脑的操作系统。

    不止萌萌一个人遭遇过类似状况,自四月上旬起,室内装修设计行业的陈星(化名)及其同僚,也时常收到顾客发来的压缩文档,这些文档多以图纸及资料为由头,打开后却是可执行程序,文件后缀为exe。陈星透露,他们公司同时在淘宝和京东设有网店,众多客户通过店铺添加微信,洽谈合作事宜通常情形下,多数客户会提交cad文档或图像,供其进行设计时参考,不过最近几周,他和同僚几乎每日都会碰到不熟悉的客户发送压缩文档。

    陈星和同事多次收到“客户”发来的压缩包文件 受访者供图

   


    最初收到的文件需要先解压,后来直接发来带.chm和.bat后缀的文档,我们最终发现这些全都是病毒。这些客户声称发来的资料是设计图纸,要求对方打开文件进行报价,有几位同事第一次接触就因此中了招。近期,有同事碰上对方通过企业微信传输文件的情形,对方用带有公司微信标识的账号联系其同事,声称打算重新创业,需要设计店铺,接着发送了一个名为房型结构图的文件,文件大小为4.3M,当其同事表示无法打开时,对方便指导同事使用电脑来解压查看。

    陈星同事收到自称是客户发来的户型结构图文件 受访者供图

    这些程序运行完毕,会借助电脑后台操控用户微信建立群组来发布宣传信息,同时还会清除用户电脑中的文档资料。陈星说明,起初大家不清楚这是什么恶意软件,只能先保存重要文件再重新安装操作系统。他还提到,自己也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其他领域遭遇类似问题的报道,例如从事蛋糕定制、珠宝定制以及婚纱照服务的行业者都受到了影响。对此他表示不满。

    多行业网友遭遇压缩包骗局

    中招后出现微信、QQ号被盗等情况

    媒体注意到,最近一个月期间,社交网络上不断有各地网友分享遭遇此类骗局的案例。其中,有位从事动物医疗工作的人士,收到客户发来声称是宠物生病的压缩文档;还有位担任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人士,收到求职者发来声称是个人履历的压缩资料包;多数情况下,涉及设计领域的网友,则碰到客户发来声称是参考设计的压缩文档。

    社交平台多位网友发布受骗经历

   


    这些文档体积大多不超过10兆字节,个别的甚至小到只有20千字节。由于工作性质常常要接触不熟悉的客户群体,许多人在初次遇到这类压缩档案时,在对方的花言巧语引导下,就使用个人电脑进行了解压操作,结果导致系统感染了恶意程序。一旦中毒,不少人发现自己的机器在无人使用时会自动联网,并且微信账号或QQ账号被盗用,出现大量添加好友并散播广告的行为。不少网民反映,其微信账号遭非法侵占后,屡次被强制加入群聊,导致登录功能受到限制,部分用户甚至遭到永久性禁止使用。

    这些文件具体是什么类型的恶意软件?普通民众应该怎样做好防护措施?记者将网络用户提供的压缩文件送交了公安机关,“通过对样本进行检测,确认这些恶意软件包含木马程序和远程控制工具,它们的功能与运作方式并不一致。”杭州市公安局网络警察分局信息安全防护部门柯榆警官说明,“对于非技术背景的人员来说,没有必要去识别恶意软件的种类,关键是要关注第二个方面,也就是应该采取哪些防范手段。”

    柯警官用个比方教记者怎样防备:一般民众碰上陌生人要发资料的事,得管好自己的“窗口”。最好别“自个儿推门”和“被人推门”。故意接收并打开存在隐患的文件,使恶意程序得以入侵,属于‘主动开窗’行为;而设备未设置锁屏密码,或密码过于简单易猜,导致任何人都能轻易将恶意程序植入其中,则称为‘被动开窗’。

    保护好“窗口”能够有效阻挡大多数“不良程序”的侵袭,柯警官说,不过市民一旦遇到必须下载并查看文件的情形,最好先确认一下对方的身份,记下联系方式,比如电话、微信账号等,毕竟“有意编造、散布电脑病毒”属于违法行为,保留对方的身份资料可以对制造者起到震慑效果。

    对于经常接触众多不熟悉客户的商业场所,当对方不愿透露真实情况且双方未在线下见过面时,柯警官建议商家每次收到资料后,先不查看内容,借助安全软件进行检测,确保没有恶意程序后,再进行阅读。具备专业技能或注重安全的民众,可以准备一台专门用于工作的计算机,或者安装虚拟系统,日常要留意操作系统补丁的更新情况,设置好防火墙功能,并且周期性地进行数据备份工作。对于已经遭遇病毒侵害的设备,通常情况下,借助杀毒程序可以清除病毒,但若感染程度较深,当事人感到担忧时,也推荐重新安装系统,以防留下潜在风险。

    柯警官提出商家收到资料时应先借助杀毒程序进行检测,图片由当事人提供

    另外,柯警官指出,当前除了侵害电脑系统的恶意软件,还有许多专门针对手机系统设定的恶意程序,居民在收到来历不明的短信附带网址时,绝不能随意进行点击,这或许会遭遇病毒感染或者被导向虚假网站从而造成财产损失,日常生活中,大家应当留意关注“杭州网警”的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平台,以便及时获取网络安全资讯,增强自身的网络安全防范能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9-18 05:14 , Processed in 0.097207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