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双胞胎孕妇患癌视频引关注 虚构演绎边界在哪?

4万

主题

2

回帖

1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5651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皖新闻消息 最近,有位网络博主上传了关于“双胞胎孕妇”罹患癌症的录像,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注意。根据录像内容,该女子表示自己在怀孕期间被诊断出癌症,但仍然希望能够继续妊娠,这一情况让许多网友感到怜悯,纷纷在评论区留言表示“祝您早日恢复健康”。不过,在视频的评论区下方,有一行小字注明该作品为艺术创作,这一说明使得不少网友对视频内容的真实性产生了疑问。

    9月2日,有媒体从业者查到,那个账号已经清空了所有内容。不过,媒体从业者发现,不止是此人,网络空间里还有另一个人也传出了相似的视频,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种凭空捏造的故事,到底能编造到什么地步?媒体从业者为此去询问了相关人士。

    “癌症晚期孕妇”视频引争议

    最近,抖音平台上的“小燕子夫妇”账号上传了一段关于双胞胎孕妇罹患癌症的短片,引起了广泛讨论,该账号拥有65.3万名关注者。短片里,一位女性声称经过复查,病情已经到了后期阶段,尽管如此,她仍然决定要继续妊娠。许多网友在视频评论区表达了对她的关切之情。然而,部分网友对视频信息的可靠性提出了疑问。据记者观察,该博主在发布视频时,评论区特意标注了“纯属虚构”的字样。

    九月份第一日晚上,大皖新闻记者尝试通过私信向视频发布者确认视频内容是否属实,但对方账户的隐私保护措施导致信息发送失败。到了九月份第二天上午,大皖新闻记者发现,该发布者账号里的所有视频内容已被彻底清除。

    “小燕子夫妇”这个视频作品里,有网友评论说它的内容和风格跟“苗氏大强”账号的视频很像。记者随后访问了“苗氏大强”的账号,发现它拥有76.9万名粉丝,并且有许多视频都以“坚强孕妈妈”作为标题,视频讲述的都是癌症期间怀孕女性的经历。

    恰恰同时,尽管这些视频在左下角标注了“创作者说明:故事杜撰,只为消遣”的字样,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网友留言探讨视频情节是否属实。

    部分网友表示观看视频后难以分辨真伪,另有一些网友留言为创作者打气,甚至还有网友探讨癌症的诊疗方案。

    大皖媒体工作者把相关情形通报给了抖音官方,该平台回应称会一直加强留意,一旦查实便会进行严厉处置。

    曾有博主编造癌症晚期视频被平台处罚

    有媒体从业者指出,近些年,一些网络空间里流传着伪造患癌晚期、发布悲惨经历以吸引关注的现象。

    先前有博主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涉及罹患肝癌的影像资料,因而受到了公众的高度关注,然而该影像并非博主本人经历的实录,他在整个影像的末尾短暂地标注了“本集内容为杜撰”的字样,因而导致众多网络用户产生了认知偏差,针对这一情况,相关网络平台对该博主实施了禁言以及中止广告分成等惩戒措施。

    有人注意到部分短视频创作者为了获取收益,会刻意编排内容,借助情节扮演来招揽关注者,更有甚者会利用有争议性的议题来吸引目光。

    衣衫褴褛且面容污浊的残疾人果贩,正靠售卖水果来为身患重病的儿子筹集资金;一位中年女性果农,向水果采购商下跪,恳求对方购买滞销的芒果……四川省乐山市公安局沙湾区分局曾经侦破过一桩“卖惨”假拍案件。经过警方深入调查,发现以“帮助农民”为旗号的直播带货博主,利用雇佣临时人员、虚构悲惨故事、伪造拍摄环境等手段,在短视频平台上吸引关注并从中牟利。

    虚构演绎作品不能违反法律、道德、公序良俗

    依据抖音相关规定,发布虚构剧情时,必须在醒目位置注明系演绎作品。据大皖新闻记者观察,该博主所发视频左下角以小字说明内容为虚构演绎。不过,该视频引来了上万个评论,许多网友误以为是真实事件。

    王云飞,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教授,认为现在人们处在两个互不相干的环境里,一个是真实的生活空间,一个是虚拟的网络平台。网络平台必须依靠法律进行规范,同时也要建立起网络空间的伦理规范。

    王云飞觉得,这类捏造癌症经历的影片其实是一种不妥当的举动。尽管影片的边角处印着“纯属虚构”的说明,不过根据目前散播的情况,影片已经让一些不了解情况的人产生了错误认知。对于影片制作者而言,在确认作品不触犯法规的基础上,也应当关注公共网络空间的内容规范,维护社会道德风尚,兼顾公共利益。含糊不清的工艺手段,确实在法规的界限上规避了应负的义务,然而造成的实际影响是迷惑了社会大众。

    王云飞觉得,这类视频能够算作是“脚本”式的表演,而且这种脚本视频很容易让人沉浸其中,引发共鸣。王云飞表示,实际上这类视频多数是由专业机构在操办,这些机构对网络传播的法则、观众的心思领会得很到位。他们的目标不只是关注度,而且背后还牵涉到一些商业层面的活动。

    王云飞表示,个人需要提升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水平,这就是所谓的“网络素养”。从社会角度来说,应当加大网络信息方面的宣传力度,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对那些违法违规和违背公序良俗的平台进行监督,从而尽可能降低这类视频内容带来的不良影响。另外,一旦牵涉到法律层面,就必须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处置。

    劣质内容带来严重的信息噪音、信息障碍和信息误区

    雒有谋,安庆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认为自媒体的兴盛,一方面让民众充分享有知情、表达和参与的权利,使信息公开变得极为容易,另一方面也为自媒体从业者提供了变现和创业的良机,但与此同时,自媒体的失控发展,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给网络平台和用户造成了严重的信息干扰、阻碍和误导。”

    雒有谋谈到,部分自媒体账号借助虚假信息、煽动情绪、误导情感的手段来吸引关注,这种行为不仅消耗了公共资源,还严重损害了平台的服务品质,他同时指出,我们不必过分担忧,对于所有自媒体平台完全丧失信心和信赖的情况并非必然。

    雒有谋觉得,信息噪音和信息污染是信息急剧增加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情况,起初会出现鱼龙混杂,随后会有去伪存真,特别是随着新媒体用户媒介能力的普遍增强,低劣的内容和账号最终会被淘汰,从长远角度说,还是要相信人们的判断力和见识,人们最终会用选择来表达态度。

    如果博主通过虚构故事获利极有可能构成诈骗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的付建主任指出,假如博主借助编造的情节来赚取钱财,非常有可能触犯诈骗罪。要是博主本人并未罹患癌症,却在直播过程中启用了“打赏”选项,或者向网友展示收款码寻求资金援助,倘若网友们基于对事实的误解而处分了财产,而博主因此获利且数额达到了刑事立案的条件,那么这种行为就属于诈骗行为。

    付建表示,当博主借助叙述不幸经历博取关注时,若消费者因信任其患病形象而购买商品,进而博主得到广告收益或销售回扣,这种建立在虚假认知上的关系,可能触犯虚假宣传法规,也属于民事层面的欺骗行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9-3 10:05 , Processed in 0.098238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