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超三成受访者想关闭朋友圈,究竟为啥?背后真相引人深思

4万

主题

2

回帖

1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3680
发表于 1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问卷网合作,访问了2000位受访者,结果显示,有35.7%的人打算关闭自己的朋友圈,其中19.7%的人已经在计划这样做,13.8%的人曾经关闭过,而2.4%的人已经彻底关闭了。相反,有64.2%的人表示他们不会关闭朋友圈。(7月26日《中国青年报》)

    质疑

    别指望能一关了之

    过去某个时候,微信朋友圈悄然改变了模样。最让人恼火的是接连不断的广告、令人费解的拉票求赞活动,它们在不经意间破坏了心情,消耗了光阴,因而让人产生关闭的念头;更加无法忍受的是,近些年诸如塑料致癌、飞絮是虫卵之类的网络传言也在朋友圈里肆意传播,实在让人难以忍受。

    既然是这样,那就选择逃离吧。停用社交动态,就能摆脱商业信息的干扰,也能远离虚假信息的困扰,不过偶尔会察觉到,屏蔽了社交动态,自己也被社会隔绝了,人类是离不开群体的生物,在混凝土构筑的都市生活中,许多人封闭自我,即便夫妻关系也常依赖社交动态来沟通,作为普通人无法脱离社会,在社交软件流行的当下,总得与几个熟人互相关注,因此想通过停用社交动态来寻求安宁的想法,很快就会自食其果。既然无法抽身,不妨有目的地忽略。在社交圈中,只保留至亲挚友的动态,同时过滤掉商业推广的干扰,这同样是一种应对方式。

    从某个角度来看,朋友圈里的负面影响,可能反映出你自身缺乏事情可做的情况。假如你事务繁多,以至于无暇更新社交动态,倘若你能为自己设立准则,以阅读和进修来丰富个人生活,那么你可能会察觉到,偶尔十几天未发布信息,其实并未获得多数人的留意,或许你不愿意终止分享,仅仅因为过分看重自身,经过这些思考,内心或许能获得些许平静。某些时候社交圈里的负面影响难以彻底消除,因为衡量摆脱这种影响的标尺在于每个人自己的思想深处。

    评判

    别被互联网社交绑架

    对于想要停用社交动态的念头,作者深感认同。首先,那种“不分享即不爱国”的道德施压,令人非常厌恶;其次,有害的心灵鸡汤和虚假的科普文章接连不断,使人难以抵挡;再者,不断出现的请求投票、转发和点赞,以及各类商业推广,让人应接不暇。此外,还有一种炫耀行为,无论是展示豪车购物,还是晒出美景自拍、情侣恩爱,都让人十分反感。所以,笔者对于这些人想关闭朋友圈的想法,感同身受。

    其实,想要停止使用朋友圈,也显现出当前网络结合社交的诸多问题。网络结合社交,使社交从以个人为重点的单向沟通,转变为包含个人的群体互动,从日常群组到职业群组,形形色色的群组层出不穷,在拓宽社交范围的同时,也带来了难以预估、难以管理的风险。

    这个融合了网络技术的服务,能够迅速传递信息,使得彼此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因此,参与投票、表达赞同、分享内容就仿佛成了必须完成的任务;同时,在任何存在社交网络和人际关系的场合,都会形成商业机会,从而催生出各类广告宣传、市场推广以及网络销售行为。此外,社交圈子充当了半公开半隐秘的场所,使得部分人获得了表达意见的便利,结果导致有害的心灵鸡汤文章、各类虚假知识,以及所谓“不传便是外国人”的口号纷纷出现。

    但是,朋友圈关闭这件事,目前还只能是空想。客观地讲,这个社交平台几乎囊括了我们所有的社交活动,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了其中极为重要,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超过半数的被访者选择不关闭朋友圈,主要因为社交平台已深度融入日常生活,家长需加入家长群组,职场人士要参与工作群组,朋友之间也要使用朋友群组。这种实际用途是社交平台广受欢迎的关键因素。能够承受放弃社交平台代价的受访者仅占2.4%,这属于极少数情况,并非明智的决定。(朱清建)

    提醒

    合理利用朋友圈

   


    这无疑是一个暗示,表明社交圈带来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使得一些人的逃离心情持续增强。

    对部分网友而言,果断退出朋友圈并不需要太多决心,但这未必恰当。朋友圈浏览和互动确实能带来多方面好处,而且,作为社交平台,朋友圈本身具备不可忽视的作用。从这个角度出发,关闭朋友圈不如优化朋友圈,规避不良影响,恰当运用它。

    根据本人观察,至少存在两种方式来处理朋友圈,首先,可以挑选性地屏蔽某些联系人的动态更新,众所周知,朋友圈中充斥着大量商业推广,例如推销护肤品、彩妆产品、食品等等,其种类繁多,难以尽述。我们无需购买,自然无需知晓,但是,微商朋友们那些极具吸引力的宣传攻势,实在令人心烦,又或者某些人时常散播不当言论,对于这些朋友,我们可以选择忽略他们的朋友圈内容。

    那个,倘若身边的朋友品格高尚,不会带来任何困扰,也可以考虑设定固定时间更新自己的社交动态页面。查看社交动态页面能够体现你的参与度,长期保持沉默,很少关注或知晓朋友的最新情况,可能会导致彼此关系疏远。所以,我们应该挑选一个适合自己的时间段来维护社交动态页面,为朋友们点赞,协助他们进行投票活动,与他们进行交流互动。那么,其他时间又该如何安排呢?我们可以安心地做自己的事,尽量戒掉手机依赖症,让自己充实。

    社交平台有好有坏,过度依赖是一种异常,完全隔绝也不合常理,因此,应该冷静思考,权衡利弊,恰当使用社交平台,保持个人完整性,自主规划人生方向,避免成为电子设备的附庸。(黄齐超)

    建议

    不如和朋友见个面

    我们最初使用微信的目的是建立隐秘、独特的社交圈子。后来,朋友圈的作用不断增强,包含的内容也日益丰富。长期以来,许多人已经对朋友圈产生了固定的使用习惯,为了摆脱朋友圈带来的负担,决定关闭它,这种做法完全可以理解。

    现在微信朋友圈已非单纯的朋友交流空间,充斥着难以分辨真假的推销、大量转发的虚假信息、令人厌烦的心灵慰藉内容、以及考验朋友关系的点赞行为,因此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微信用户数量持续增长,但实际发布内容却不断减少;被屏蔽的账号越来越多,真正的互动却越来越少,这恰恰印证了罗宾·邓巴提出的“150定律”,朋友圈因不堪重负,最终会启动“自我清洁机制”,清理社交圈,甚至直接关闭朋友圈功能。

    我们最初热衷朋友圈,是因为它打破了人际往来的时空界限,工作越来越繁忙的我们,把它当作现实生活的补充,抒发感受、留意他人;彰显个性、沟通体会。朋友圈其实构建了一个相对私密的社交圈子,起初,朋友分享心情,大家会点赞,接着,朋友展示喜悦,人们会心生羡慕,如今,朋友推销商品,许多人已经将其隐藏了,从真诚的友情转变成了表面的社交,这并非我们期待的人际关系,同时,朋友圈里真正的朋友也变得越来越少,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只能选择默默远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完全可以将原本用于点赞的空闲,用来和朋友交谈,单纯地浏览朋友圈反而会加剧空虚感。其实,是否关闭朋友圈,完全是个人意愿,况且通过屏蔽功能,或是日益减少的更新内容,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表示反对,因此微信功能的持续发展和界限的维护,核心在于其自身的宗旨以及相关规定的确立。我们,社交平台开启与否,老友们始终不变,又或许,别的圈子正等着我们呢。(吴左琼)

    三言两语

    我们已经离不开朋友圈了。

    ——周全军

   


    太迷恋了,不是迷恋于发,而是迷恋于看。

    ——张亚平

    皇帝临朝批阅奏章的感觉。

    ——贺伟

    微信朋友圈几乎就是整个交际圈了,如何逃离?

    ——魏京红

    不管朋友圈多方便,还是要定期和好友见面。

    ——张梁

    遇到卖东西的,直接屏蔽。

    ——张盼童

    善用朋友圈是个技术活。

    ——杨凡

    频繁浏览社交动态加深了对电子设备的依赖性,同时造成与家人关系的淡漠,以及现实世界的参与度降低,必须做出调整了!

    ——刘志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8-31 16:42 , Processed in 0.123837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