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院举办金融类课程的思政元素发掘与经验研讨会
10月27日那天下午,金融学院举办了一场关于“金融类课程如何融入思政教育以及相关经验”的研讨会活动。学校教务部门的副处长晏宗新教授,还有金融学院的领导班子成员和所有教师都出席了此次活动。会议由金融学院负责教学管理事务的副院长助理李亚青来主持。
金融学院各位专业教师代表首先开展专题汇报。投资系教师姚燕介绍了《证券投资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做法。金融工程系教师张芳通过《金融计量学》为例,阐述了挖掘方法类课程思政内涵的途径。保险系教师袁嫄探讨了《保险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要点。保险系教师叶园园担当学院“2+2”金融班全英课课程任课教师代表身份,就怎样在《微观经济学》(全英)课程里结合思政内容展开讨论。金融系教师马超介绍了《国际金融》课程思政建设的构想和准则。
专题报告讲完之后,各位老师展开热烈交流,大家围绕金融学科同思想品德教育如何融合的话题,畅谈心得体会,分享实践经验,刁怀宏、骆祚炎、彭大衡、王向荣、黄德权、朱顺泉、孟令国、王少林等专家纷纷发言,贡献了各自的教学见解。刁怀宏教授主张课程思政应将专业培养与当前政治形势相结合,还应将专业培养与标准思政规范相统一;骆祚炎教授强调课程思政需把握分寸,既要突出思政引导的深度,也要关注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的协调性;彭大衡教授强调课程思政要发自肺腑,核心在于提升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朱顺泉教授则提出金融类课程在思政建设上应着重体现风险认知、市场认知以及法规认知。
晏宗新对这次会议给予肯定,对教师们介绍的教学改革成果和见解表示赞同。他强调,教学改革的整体规划可以概括为“四个一”:每所学校要打造一个教学改革的标杆学院,每个教学部门要重点培养至少一个教学改革的标杆团队,每门学科要设立一个教学改革的标杆专业,每个专业要开设一门教学改革的标杆课程。他认为,这次会议召开得非常适时,组织得相当出色。期待金融学院进一步强化课程中的思想引导工作,致力于将金融学院打造成为本校课程思政领域的标杆单位。
学院党委书记林守忠发表了总结讲话,他要求教师们深刻领会课程思政的意义,认识到课程思政是教师分内之事,要鲜明地表达对课程思政的见解和主张,他期望通过沟通和启迪,促进金融学院课程思政工作的完善。
作者/通讯员:孙蓓 | 来源:金融学院 | 编辑:伍一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