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购物大促收推销短信?买家信息买卖乱象调查

4万

主题

2

回帖

1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2529
发表于 昨天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过,部分民众反映,每逢大型促销活动期间,仍会收到网络店铺发送的广告信息。另外,也有民众提及,在网购时给予负面评价后,曾接到商家或物流人员进行的联络电话,猜测他们可能经由某些途径获取了个人资料。

    记者调查:

    最低2元就能买到一条买家信息

    商家运营中,客户资料是开展目标性推广的关键参考。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专家陈礼腾向南方都市报人员说明情况时提及,平台对交易记录进行加密处理,导致商户在实施定向宣传、客户特征研究等环节遭遇阻碍。陈礼腾指出,买家资料经过加密处理,商家就不能直接查到买家的确手机号码,这样一来,短信通知、电话沟通等针对性强的方式就会失去作用。

    根据掌握的信息,实际应用层面,尽管网络销售渠道会对交易记录进行安全防护,不过为了保障商家的正常运营,通常都会设定一定的“交易信息解锁”权限。通常情况下,店铺的级别越高,或者口碑越好,所获得的权限就会越宽裕,而初创店铺的权限则会比较有限。如果希望增加权限,需要向平台提出申请,不过这种权限是有使用期限的。期限一到,权限就会重新回到初始状态。

    陈礼腾向南都记者表示,平台分配的解密量是有限的,商家无法一次性大量获取客户资料,这将造成其促销信息触达人群减少,进而影响顾客再次购买。同时,记者也发现,对于解密量少或完全没有解密配额的新店铺而言,更需要依靠商品品质来吸引顾客,过去通过沟通促使用户给出好评或删除差评的方法已经难以奏效。

    需求出现即代表市场存在。南都记者经过调查,发现电商平台上有中介机构专门从事“订单解密”业务。这些中介提供两种服务,一是按订单数量购买解密服务,二是直接售卖解密软件。

    这几天,南都记者假扮买方,向好几位解密掮客打听情况。这些掮客声称,能够通过订单编号和买方账号来"揭秘"资料,具体费用要看订单出自哪个平台。揭秘单个客户资料的费用在2到8元,要的数量越大,单价越便宜。可是,很多掮客说,最少要接100单才肯干。

    某电商平台上商家销售“订单解密”服务。

    有中间人说,要解开某个购物网站买家的资料,只要给订单编号和买家在网站上的名字,就能查到对方真实的联系电话等资讯,他们还说,要是能提供手机号码的最后四位数字,查到的可能性会大一些。要是想解开某个短视频购物网站店铺买家的资料,就必须买他们推荐的专门软件,用提供的连接码把软件和店铺连起来,这样就能查到想要的订单信息了。

   


    另外,存在一些中介专门销售破解软件,他们向笔者透露,只要支付大约五百元购买他们的破解工具,便能够对网店店铺的订单资料实施“即时解锁”,使用权永久有效并且提供后续保障。

    解密所得内容务必核实,绝对可靠!所有中介都声称自己提供的解密信息百分百真实可信,并且要求在信息解密交付之后才收取费用。

    南都记者发现,在某个电商平台,若以“订单解密”为关键词检索,系统显示并无相关商品,然而换个搜索词就能找到部分商家仍在经营此类业务。有中间商透露,该平台近期加大了监管力度,不允许发布此类商品,但若通过其他渠道联系他们,依然可以买到相关服务。

    解密的信息从何来?

    背后存在信息买卖黑灰产业链

    高先生向南方都市报人员说明,当前网络销售平台十分关注用户资料保护,店家在系统里看到的顾客资料都经过了数据隐匿操作。解密信息的使用量是根据店铺体量以及顾客数量来分配的,他们店铺每天大约有150次解密机会。对于像他们这样主要拓展新用户且不建立专属顾客群的店铺类型,这个使用量是满足需求的。

    高先生表示,解密额度每日都会进行刷新,倘若平台当日分配的解密额度无法满足商家需求,商家便可以申请增加额度。以某个电商平台的店铺为例,店铺申请额度分为两种情况,分别是设有上限与没有上限。倘若申请的额度是有上限的,那么有效期最长为十五天,并且每天的额度保持不变。而若是申请无上限的额度,则仅限于当天有效。

    某平台商家提额申请页面。受访者供图

    另外,根据某些业内人士的表述,审批授信额度时会出现一定的拒绝情形,倘若商家随意或者不真实说明申请缘由,那么对之后再次申请授信额度的状况也会造成妨碍。

    据相关人员透露,一些小型店铺每日的解密配额或许仅有十几个或二十个。对于部分需要运用大量用户资料进行数据剖析或私域管理的商家而言,他们渴望获取更多的客户数据。在利益动机的促使下,部分商家试图对加密的客户资料进行破解,由此促成了“订单解密”这项服务行业的出现。

    这些解密的信息,究竟是通过哪些途径得来的?根据网络上披露的案例分析,这或许是一个涉及快递企业以及网络营销的非法利益链条。

   


    去年12月,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检察院处理了一桩利用快递渠道实施“订单解密”的案件。2023年底,严某加入一家科技公司担当客服角色,该企业共有15位职员,所有工作均由老板于某一亲自调度。公司对外声称核心业务是电商代运营,但严某工作一段时间后,察觉到这家公司还从事着一项隐秘活动,就是“订单解密”。

    杨某在科技公司工作多年,负责处理“订单解密”相关事务,他透露,于某等人抓住了网店想获取更多客户资料的机会,从2023年春天起,利用快递公司的内部网络,对网店公布的用户信息实施了破解。

    为了招揽更多生意,于某会在网上发布揭秘信息,有需求的网店经营者会联系于某询问费用,双方商定价格后,网店经营者会把需要揭秘的订单号提供给于某处理,于某会针对订单所属的物流企业制定不同收费标准,每单费用在八角到一元八角之间,每揭秘一单,于某能获得一角到六角不等的收益从二零二三年起,到二零二四年事件曝光,某伙人一共破解了大约四百万条客户资料,通过不正当手段赚取了超过两百万块钱。

    那个快递公司的职员王某,是于某的关键联系人,2023年开头,于某通过互联网联系到了王某,说他打算借助快递平台实施“订单解析”,王某对此表示了应允,接着,王某凭借自己职务上的便利,把所在快递公司的后台系统账号交给了于某,于是,于某自行进入快递系统后台进行操作,从而得到了客户们的隐私资料因需破解某些商家的快递资料,王某联络了多个省市的物流人员,途径多样,向对方提供利益,承诺给予提成,最终从23人手中购得多家快递组织的内部账号。

    经过审理,法院认定某等八人犯有侵害公民信息隐私行为,分别判处他们三到六年的有期徒刑,并且每个人都要缴纳罚金。

    律师: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法学博士李旻律师对南都记者谈到,那些中介运用不正当方法,破解了电商平台加密的订单资料,将买家的手机号、收货地点等个人资料卖个或透露给其他人,以此作为赚钱的途径,这种行为可能触犯侵犯公民信息的相关法律条文。

    李旻谈到,如果中介采用破解手段、暗藏病毒程序或者购买内部登录信息等非法途径,侵入电商平台或快递企业的后台管理系统,并且售卖所谓的解密工具,那么这种行为就触犯了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这项罪名。

    如今,网络购物平台对顾客资料实施了“隐匿”,快递领域也普遍推行“匿名包裹”,但个人隐私为何依然缺乏充分保障?法律虽对个人资料有详细规定,但网商平台与物流行业在法律执行上差别明显,一方面公司对资料安全的守规认识须提升,另一方面国家也该制定更具体的规范,以引导企业合法运作,李旻这样讲道。

    李旻主张,网络销售平台、货物配送产业等应当从技术层面和运营管理方面提升对个人资料的安全防护。从技术角度出发,这些平台需要设立严谨的访问权限制度,运用身份核实、岗位权限分配等手段,确保只有具备资格的人员才能获取个人资料。依照岗位任务与工作性质,职员会获得不一样的数据使用许可,基础客服人员或许仅能浏览订单情形和客户联络方式的某些资讯,却无权接触客户的付款详情等保密资料,此外,所有数据探查活动都将被详尽记录,为事后核查与监督提供依据。

    平台在管理层面上,需制定详尽的个人资料保密规范和执行步骤,清晰界定各单元及职员在个人资料管理环节中的任务和权力,对个人资料的获取、保管、应用、传输、删除等阶段进行标准化管理。要设立严谨的核准与备案机制,针对涉及个人资料的特殊行为,例如大规模提取、提供给外部单位等,务必获得相关机构的核准并完成登记存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8-30 02:38 , Processed in 0.072644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