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读者印象精品文化街区城市设计方案公示,兰州将添文化地标

3万

主题

2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1875
发表于 2024-11-22 01: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果一座城市是一本书,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人都是读者。 《朗读者》为兰州这座两山一水之间的河谷城市提供了一个精神的延伸空间。

    兰州人一直以《读者》为荣,期待着深深地、厚厚地读完这本书。

    点击下方观看视频▼

    2019年12月9日,“读者印象精品文化区城市设计”方案在兰州市自然资源局网站公布,这意味着兰州即将拥有一张以读者文化为特色的城市名片和文化地标。甘肃城乡规划设计院市政分院所长赵培根是本次规划的编制参与者,也是该项目的主要规划设计者。

    2020年1月初,兰州晨报棕榈兰州记者在位于延长路的甘肃城乡规划设计院办公室见到了赵培根院长。茶几上堆放着高高的一摞投标文件和画册,设计图纸摊在桌子上。透过办公室的窗户,你可以看到这座城市里鳞次栉比的建筑,可以看到冬天平静的黄河。黄河对岸有体育公园、岩滩公园、读者出版集团、敦煌研究院、甘肃画院等,列入未来“读者印象”精品文化街区项目。

    熟悉这座城市的性格和气质

    兰州是赵培根的出生地,也是他成长和求学的地方。他对这座城市的熟悉,就像对黄河岸线、《朗读者》行距的熟悉一样。

    早在《读者》还叫《读者文摘》的时候,他就经常阅读。这本杂志陪伴了他几十年,也成为他对兰州这座城市情感的一部分。那时,和大多数读者一样,他与这种阅读的联系仅限于阅读,即使产生共鸣,也只是发生在精神层面。他自己也没想到,多年以后,自己会和这本杂志以及与之相关的事情有如此密切的交集,那就是参与《读者印象》精品文化区的规划设计。他用“惊讶”来形容他的心情。

    在赵培根看来,《朗读者》是精神读者。读者文化是一种非常贴近灵魂的文化,兰州的城市性格中蕴含着激情和英雄主义的元素。基于这种文化认同和家的情怀,赵培根和他的团队以发自内心的热情和热爱开展了这项工作。他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一项任务,更是一种精神信仰,我内心想要的就是不计任何代价、不计回报地完成这个使命”。

    《读者印象》精品文化区规划的最初名称和原型是“街区风貌概念规划”。在报兰州市和甘肃省有关部门批准的过程中,最终确定了目前的名称和规模。西起平沙螺岩,东至天水北路,北至岩滩公园北侧,南至读者大道。东西长1.2公里,规划研究面积约68.9公顷。

    由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和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组成的设计团队于2019年7月中标后进行了第二阶段的准备工作,双方精诚合作,分工明确。他们邀请对方来兰州考察,兰州团队也前往北京进行深入沟通和融合。整个团队加班加点,起草了四五个版本。赵培根告诉记者,“修改稿件和打印的笔记本有上百份,保守估计,填满半个房子不成问题。”

   


    “能一步步走到今天,拿出一个让各方都满意的设计,首先要感谢省市领导的多次高层指导,还要感谢读者群、敦煌研究院、甘肃画院、城关区委、区政府、市政府自然资源局及有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也离不开我校李忠惠书记、王春浩院长的支持和关怀。和张“灵君,还有清华建筑学院李达院长团队的不懈努力。”赵培根发自内心地这么认为。

    在规划设计中看文化之魂

    一条河流有自己的流淌,一本杂志有自己的风格气质,一座城市有自己的成长逻辑。

    赵培根告诉记者,读者群及周边地处安静,距东方红广场1公里,距兰州火车站2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人口高度集中,商业、文化、基础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丰富。但该地区河流缺乏维护、两侧联系薄弱、现有建筑空间封闭、外立面侵蚀严重、地面铺装老化、绿化缺乏设计等问题日益突出。周边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缺乏统一整合设计,导致现有资源利用率低,未能充分发挥其真正价值。

    作为土生土长的兰州人,赵培根对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感情和了解。然而,作为一名城市规划者,他对城市却保持着微妙的疏离感。他既在里面又在外面。获得“旁观者的视角”。

    赵培根是一位具有丰富理论储备和实践经验的规划师。还曾担任兰州市城关区科技副主任。他有自己的规划语法和规划视角。在实践中,他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用单一的主观理论来主导城市设计,而是能够脱离并以全球视野重新评价城市,同时尊重城市已经形成的内在发展逻辑”。 。 ,挖掘城市特色和文化灵魂,促进城市内生动力增长,打造城市有机更新背景下的文化地标。”

    在“读者印象”精品文化区规划编制过程中,赵培根及其团队提出了“悦读兰州”的核心理念。围绕“读者印象”主题,深入挖掘、广泛拓展“读者”品牌价值,致力于将这个精品文化区打造成“读历史、读艺术、读生活”的场所。具体运营层面,现有敦煌研究院、读者群总部、甘肃画院等将在原址扩建改造,美年健康体检大楼、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办公楼、电力公司分别对住宅楼、万全加油站、远东建材进行改造。成和王子饭店、市图书馆、考试中心办公楼、市图书馆住宅楼、老年大学改建为甘肃省美术馆、水车工坊宾馆、彩陶艺术中心、读书综合楼、读者学习室、读者创意港。桑榆社区读书站。同时,将新建飞天广场、地下空间和下沉广场,将南河路景观、岩滩公园纳入提升改造范围,市政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也将得到优化升级。

    赵培根坦言,项目区可以围绕黄河文化、敦煌文化、丝路文化、读者文化、书画文化中的任意一个建设文化创意园区或文化街区。在规划设计时,必须在项目有限的面积内考虑各种文化特征,突出读者文化主线。虽然面临很大的挑战,但也必须面对困难。城市规划设计的初衷是通过更新让城市可持续发展,让生活更美好。

    打造兰州新城市名片和文化地标

   


    宜居城市必须以人为本,在建筑、交通、生态等各个方面实现有机平衡,达到“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

    记者看到,在微信朋友圈中,赵培根主要分享与规划设计相关的内容。其中有对城市规划设计的感悟:“一个好地方,一定是一个承载记忆的空间。旨在创造更加美丽的城市空间,连接随机分布、互不相关的景点,融合现代美学精髓,解决城市规划设计问题。民生问题、提升当地形象、营造诗意氛围、注重性价比、发展社交场所,都不能称为美好回忆。”

    这不仅仅是一个随机的想法。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每一个细节中,赵培根都将自己的规划理念和设计语言付诸实践。例如,读者文化可以与建筑、景观、商业业态更加有机地融合;体现敦煌文化的飞天塔可以与敦煌研究院联建在多条视线的交汇处;体现多元文化的彩色桥梁可以用来连接街区和公园,时间和空间与历史融为一体;比如彩陶艺术中心的阅读综合体和斜屋顶的绿色景观;春园地下慢行枢纽的提案等。建筑风格的转变结合背景特征因素,在变化中与文脉、地域、风格、节奏协调共鸣。这些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和完善的。

    在赵培根的个人期望和政府对街区未来发展的愿景中,通过升级建筑风格、修复生态环境、改善交通条件、打造特色空间、引入多元业态、植入人工智能设备等方式,提高街区的渗透率。激发街区内外活力,推动街区文化产业专业化、品质化、生态化,提升文化体验,推动创意发展,将“读者印象”高品质文化区打造成为融艺术于一体的“博物馆公园”会展、文化休闲、特色产业等,契合“一带一路”建设、“交响丝路、如意甘肃”、“都市都市、精致兰州”的发展主题,整体凸显甘肃“五个Ones”的品牌是一条路、一个山洞、一条河、一本书、一碗面。

    沿着黄河漫步,穿梭于城市之间,阅读河流的急促与平缓,建筑的高低与疏密,广场与道路的交汇……赵培根依然保持着“读书人”的热情,对阅读这本书抱有浓厚的兴趣。这座城市充满了无尽的阅读期待。

    放下手中画了无数圈的画,赵培根看向窗外。雪后的兰州格外明亮,一切都变得清晰透明。

    介绍:

    赵培根,男,汉族,河北衡水人,毕业于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经济地理与城乡区域规划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现任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市政分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甘肃省领军人才。曾任甘肃省建设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土地学会理事、甘肃省土木工程建筑学会会员、甘肃省勘察设计院会员等职。协会会员、兰州市国土和规划管理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甘肃省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专家;连续三届城关区人大代表。多年来,完成了大量规划工作,包括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等规划任务,荣获省级以上规划设计奖十余项,其中国家优秀规划1项甘肃省建筑科技进步奖1项,甘肃省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2项,省级二等奖3项,省级三等奖6项。

    文章|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 张海龙

    视频 |兰州晨报/袖珍兰州记者 王健 赵子怡 卢本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5-9 18:26 , Processed in 0.100135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