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2023年汽车经销商跑路频发,售后业务增长却难挽生存困局

3万

主题

2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9250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值得关注的是,经销商集团在售后领域的业务正持续扩大,这一现象凸显了在汽车新车销售利润持续减少的背景下,售后业务对于减轻经销商集团经营压力的关键作用。
    而2023年也是汽车经销商跑路新闻最多的一年。
    年初,浙江台州最大的汽车销售企业中通集团突然卷走资金逃逸;年末,广东地区拥有超过80家4S店的永奥集团遭遇财务困境,紧接着爆发了债务危机;此外,期间还有“利丰汽车”、“紫维汽车”、“宁波海曙汽车”、“重庆龙华”等多家4S店集团,它们或宣布破产、或从股市退市、或被公开拍卖、或进行整体搬迁。
    显而易见,自2022年的严寒过后,经销商集团并未迎来业绩提升的喜悦时光,而是在愈发激烈的降价风潮中,遭遇了愈发艰难的生存困境。
    01、营收基本持平,但净利下滑严重
    经过对九家经销商集团营收与利润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其营收状况整体表现不错,与去年同期相比大致保持稳定;然而,在毛利率和净利润方面,数据更真实地揭示了这些集团的实际生存状况。

    在营收表现上,中升集团和美东汽车略有下滑,而世纪联合的降幅尤为显著,高达19%。与此同时,其余6家公司均实现了营收的增长,其中百得利控股的涨幅最为显著,同比增长率达到了16.4%。
    在对比世纪联合与百得利控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世纪联合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新车销售,其2023年的新车销售收入占总营收的82.9%。与此同时,售后及其他业务仅占16.2%,而二手车业务则只占0.9%。
    消费者购买力的减弱对新车及二手车的销售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世纪联合新车销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3.6%,二手车销量更是下滑了51.4%。此外,售后服务的收入表现同样不尽如人意,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对公司的整体营收产生了不利影响。
    百得利控股营收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两方面:一方面,汽车销售领域的营收实现了5.7%的同比增长;另一方面,售后服务营收则增长了11.6%。然而,百得利控股指出,尽管汽车销售收入增长了5.7%,这一增长率却显著低于汽车销量的增长率(23.9%),这反映出市场终端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显而易见,新车销售与售后服务是经销商集团营收的关键组成部分,对集团收入有着显著影响。然而,在激烈的“价格战”背景下,经销商为了追求“以价换量”的目标,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仅有27.3%的经销商能够达成年度销量目标。

    在毛利与净利润的对比中,众多经销商集团普遍显示出下滑态势。具体来看,毛利率介于3.8%至7.7%之间,且普遍呈现负增长;净利润的降幅在24.74%到176.10%之间,其中正通汽车的降幅尤为显著。
    和谐汽车与广汇宝信的净收益增长情况较为显著。其中,和谐汽车的净收益较上年同期增长了84.51%,尽管如此,2023年公司整体仍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额超过2亿元,但亏损幅度有所缩小;而广汇宝信的净收益增长超过了100%,成功实现了从亏损到盈利的转变,然而,由于2022年的亏损较为严重,2023年公司整体盈利仅为1.14亿元。
    正通汽车净利润亏损额从2.96亿元增至8.2亿元,亏损额同比激增176.10%,其扭亏为盈之路显得异常艰辛。
    毛利率与净利率最能体现企业的盈利水平,其中,“龙头大哥”中升集团在众多企业中独树一帜,成功凸显出其卓越的盈利能力。
    根据年报数据,2023年中升集团营收达到1792.9亿元,这一千亿级的营收水平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彰显了行业领先优势。与此同时,公司净利润为50.18亿元,与同行业相比,差距明显,净利率高达2.80%。
    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4.74%,这一降幅在所有经销商集团中是最小的,显示出中升集团的盈利能力有所减弱。与此同时,永达汽车、美东汽车、新丰泰控股等经销商集团的净利润同比降幅均超过了60%,这一现象反映出在市场压力之下,众多经销商集团依然未能摆脱生存的困境。
    总体而言,经销商集团普遍面临“收入略有上升,但利润显著下滑”的困境,导致其盈利能力显著下降。
    对此,众多经销商将原因归咎于汽车市场的“价格战”,这一现象在2023年的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中得到了证实。新车价格战极大地侵蚀了经销商原本应有的利润,使得他们的生存环境依然十分严峻。2023年,亏损的经销商占比高达43.5%,而盈利的经销商占比仅为37.6%。
    02、新车价格倒挂,售后成为盈利支柱
    在2023年的回顾中,“价格战”成为了显著的特征之一,众多车企在连续不断的降价浪潮中,力图通过降低售价来增加销量。
    新车价格折扣持续扩大,经销商采取“以价换量”策略,却导致销量提升而利润未增,尤其是新能源车销量占比上升,而传统燃油车销量却持续减少。更糟糕的是,经销商渠道中燃油车占据主导地位。诸多因素叠加,使得经销商新车销售利润空间缩小,盈利能力减弱,同时还要应对库存积压和资金链紧张等多重挑战。

    经销商集团的年度报告揭示,相较于上一年度,新车销售收入普遍出现下降趋势,而新车利润更是急剧下滑,正通汽车在新车利润亏损方面甚至高达264.7%。
    百得利控股在其财务报告中披露,2023年的汽车销量达到了18782辆,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约23.9%。但令人遗憾的是,汽车的平均售价却从2022年的水平下跌到了2023年度的人民币元,跌幅高达14.7%。尽管销量有所提升,但这一增长带来的收益却被汽车平均售价的下降所抵消,导致公司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境地。
    豪华车销售企业集团亦未能幸免于新车价格战带来的严重冲击,诸如中升集团、永达汽车、美东汽车、和谐汽车等,它们的新车利润跌幅超过七成,更别提那些规模较小的经销商集团了。
    2023年见证了汽车经销商集团跑路现象的高发,台州中通集团和广东永奥集团便是这一现状的典型代表,它们折射出了当前经销商所面临的困境。
    资本市场迅速对经销商集团的经营难题做出了响应。2023年,我国首例成功IPO的汽车经销商巨头庞大集团宣布退市,引发了人们的感慨。此外,诸如正通、新丰泰、和谐汽车、世纪联合等上市汽车经销商集团的股票价格,曾连续多日跌至1元以下,这一现象同样揭示了经销商集团正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
    困顿之下,经销商集团加大了对售后业务的争夺力度。
    从九大经销商集团的年度报告可以得知,售后服务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了上升,其中美东汽车的增长幅度最为显著,高达23.1%。即便在销售前端出现亏损的情况下,售后服务业已转变为盈利的关键,同时也是经销商必须坚守的“生存线”。
    美东汽车在财务报告中披露,得益于客户数量的持续增加以及采纳了提升售后服务的策略,其售后服务业务得以保持增长势头。具体来看,该公司的售后服务业务毛利率达到了大约53.7%,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7个百分点。
    此外,美东汽车在豪华车系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店面数量也有所增加,豪华品牌营业网点的比例已经达到82.1%。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新开设了两家特斯拉售后服务网点,这标志着公司正在积极寻求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机遇。
    和谐汽车的年度报告揭示了其在售后服务方面的重大依赖。在2023年,和谐汽车的售后服务收入仅占公司总收入的14.3%,但这一部分的毛利润却高达总毛利润的96.7%,这一数据充分表明售后服务已成为经销商集团利润的主要来源。
    售后业务对超过40万家独立售后机构而言,是其维持运营的盈利支柱,在这场竞争中,4S店在售后服务领域拥有更大的主导权,一方面通过售前环节锁定客户,另一方面与保险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还有把握新能源授权的机遇;同时,独立售后领域涌现出途虎、天猫养车、京东养车和华胜等连锁品牌,其竞争力正日益增强。
    新能源车的持续冲击波及之下,原本稳固的豪华车品牌面临着溢价能力的挑战,这迫使4S经销商集团不得不在盈利模式上进行创新和调整,而售后市场的竞争也将愈发白热化。
    03、转型寻生机,经销商仍负重前行
    值得关注的是,汽车产销量已成功跨越3000万辆的里程碑,然而,零售市场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新能源汽车领域。与此同时,传统经销商的新车销售并未实现增长,反而面临着利润持续下降以及库存积压的双重困境。在这种复杂形势下,我们该如何在变革中寻找发展的新机遇呢?
    根据AC汽车汇编的年度报告数据,在新能源汽车迅速普及的市场环境中,经销商们纷纷采取各自的应对策略进行自救。
    2023年,永达汽车总计关停了36个网点,其中包括24家4S店、9家展厅以及3家其他类型网点。该公司强调,通过优化网络布局,能够提升单个网点的运营效率和产出水平。此外,永达汽车积极拥抱新能源汽车市场,成功获得了小鹏、智己、小米等七个独立新能源品牌网点的授权。
    和谐汽车在电动车市场的海外拓展方面动作迅速,成功获取了比亚迪在香港及柬埔寨的经销商资格,并且还获得了广汽埃安在香港和泰国地区的经销商许可。
    尤其关键的是,随着新能源浪潮的兴起,经销商纷纷向新能源领域靠拢,与此同时,新兴的汽车企业也在为经销商集团创造更多的合作机遇。
    去年九月,小鹏汽车启动了“木星计划”,此举旨在关闭效率低下的直营店,同时扩充代理经销商的店面规模。此外,小鹏汽车还与永达汽车、广汇汽车建立了合作关系。与此同时,极氪品牌也在调整销售渠道,提升授权经销商门店“极氪家”(综合4S店)的占比。据悉,吉利集团旗下的领克品牌部分经销商已经与极氪达成了合作意向。此外,蔚来正为其子品牌阿尔卑斯筹备经销商模式的推广。据悉,蔚来打算让经销商集团负责该子品牌的售后服务和交付中心,而商超店则将继续实行直营方式。小米汽车,作为一家已正式涉足汽车制造领域的公司,目前采用的是“直营与经销商相结合”的运营模式。至2023年底,已有建国汽车、恒信汽车、四川港宏、元通汽车等共计14家经销商集团与之建立了合作关系。
    不过也有经销商持谨慎态度,并未直接冲进新能源车市场。
    中升集团指出,鉴于市场对纯电动车型存在的顾虑,以及主机厂盈利模式的长期可持续性存疑,该公司计划进一步拓宽和深化其在豪华和中高端乘用车市场的业务范围。根据年报数据,中升集团的二手车业务呈现出显著增长,其毛利润达到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6%,已成为公司利润的重要来源。
    这并非没有道理,承接新能源品牌的的生意也不好做。
    新能源车企在追求销量方面,与传统车企与经销商的合作模式有所不同,它们并不强迫经销商承担过多的资金和库存负担。然而,这种做法仅限于在经销商能够维持高效运作的情况下,一旦超出这个范围,为了减轻压力,例如小鹏汽车要求经销商增加库存的情况,同样难以避免。
    新能源车销售虽不易,且需满足厂家返利条件,但单台车辆的利润有限,加之投入产出比不高,这使得经销商难以维持长期合作。
    观察可见,汽车制造商之间的竞争压力已经传递到经销商层面,他们既要承受压力艰难维持生存,同时还要在转型的关键节点上寻找新的增长契机,这无疑使得考验的难度再次攀升。
    ——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5-20 05:14 , Processed in 0.076604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