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全面解析关联企业:定义、形成手段、分类及代表关系

3万

主题

2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2285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联企业,即指那些通过特定的方式和方法,为了达成特定的经济目的而组建起来的企业联合体。所谓特定经济目标,意指企业间为寻求更广阔的规模经济效益所建立的管控或协同决策的联系;其具体方式涵盖了通过股权投资或资本介入、合同机制或人员网络、投票权协议等途径以实现影响的意图;企业联盟则特指那些拥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企业间的联合,此举将销售部门、子公司等非独立法人机构的情况排除在外。

    关联公司可以在法律层面由其控股方及子企业代为行事。控股方与子企业的产生,主要基于关联公司间所建立的统一管理机制,而这种机制通常是通过控股方对子企业所拥有的实质性掌控来实现的。

    依据关联途径的差异,企业间的关系可被划分为实际关联企业与合同关联企业。实际上,这些关联企业主要是通过股权持有来形成联系,而承包关联企业则是通过订立合同来确立彼此间的关联。

    在实际操作中,对于关联企业的界定往往比理论上的要求更为苛刻。通常而言,是否将某些企业纳入法律调整的范畴,关键在于它们之间的控制关系有多深。

    一、我国公司法中关联企业的认定

    我国1993年颁布的《公司法》虽已明确指出公司可进行再投资,并对子公司的法律地位做出了规定,然而,在公司法律规范体系内,并未建立起关联企业认定的具体标准。尽管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对关联关系的定义进行了阐述,将其界定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以及高级管理人员与它们直接或间接控制的企业之间的联系,以及可能引发公司利益转移的其他关系。”然而,国有控股企业之所以与国家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不仅仅是因为其受到国家的直接管控。中国保监会发布的《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中也明确提到:“所谓的关联,是指相关当事方在股权及出资方面存在的控制关系,亦或是股权及出资方面受到第三方控制的情况。”总体来看,公司法在关联企业认定标准上不够清晰;其次,其适用范围过于狭窄,亟需进行优化和调整。

    二、我国税法对关联企业的认定

    我国税法对于关联企业的界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一百零九条及《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五十一条的规定,以下三种情况之一的企业,可被认定为具有关联关系的关联企业:,,。

    涉及资金、经营及购销等领域的直接或间接所有权及控制权联系。

    (2)由第三方直接或间接拥有或控制;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强化同期相关报告与数据管理的通告》的第二款内容进一步进行了具体化,明确提出了七个具体标准:

    一方直接或间接掌握了另一方超过25%的股份,或者双方通过第三方直接或间接持有的股份总和超过25%。若一方通过中介机构间接持有另一方的股份,只要该方对中介机构的持股比例超过25%,则其对另一方的持股比例将依照中介机构对另一方的持股比例来确定。若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存在夫妻、直系血亲或同胞兄弟姐妹等抚养、赡养关系的个体,共同持有同一公司的股权,那么在确定各自的持股比例时,应将这些关系一并考虑在内。

    双方之间存在股权纽带,或者两者同属第三方股东之列。即便持股比例未达到本条款第一项所规定的标准,但双方所提供的贷款资金总额已超过任一方的实收资本的一半,抑或一方贷款资金总额中至少有10%是由另一方提供担保的(不包括由独立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或担保)。借款资金与实收资本的比例计算方法为:年度借款资金加权平均值除以年度实收资本加权平均值。具体计算年度借款资金加权平均值时,需将个人借入或借出资金的账面金额乘以该资金在年度内实际使用的天数,再除以365天;同理,计算年度实收资本加权平均值时,应将个人实收资本的账面金额乘以该资本在年度内实际使用的天数,然后除以365天。

    双方之间存在着股权联系,或者双方均属于第三方。即便持股比例未达到本条第(一)项的要求,一方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仍需依赖另一方的专利、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等资源的支持。

    双方之间存在股权关联,或者双方均为第三方企业,即便其持股比例未达到本条第一款所规定的标准,仍存在一方对另一方的经营活动实施控制的情况。这种控制表现为,控制方有权对被控制方的财务及经营策略作出决策,并且能够从被控制方的经营成果中获取收益。

    (五)若一方董事中超过半数或高级管理人员中超过半数,包括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经理、副经理、财务总监以及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其他角色,是由另一方委派或任命,或者双方中超过半数的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同时服务于对方;亦或者,双方超过半数的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是由第三方委派或指定。

    (六)若涉及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或兄弟姐妹关系,存在赡养和扶助义务的两个自然人,他们各自与对方存在本条规定的第一项至第五项中的一项关系。

    双方在根本层面上存在其他共通的利益。根据本条第二项的规定之外,若上述关系在一年之内发生变动,则依据实际持续的时间来判定。只要满足上述标准中的任意一项,即可被认定为税法调整后的关联企业。

    当前的公司法规定在原则上依旧显得过于宽泛:第21条主要是一个声明性条款,仅明确了对于公司利益造成损害的行为应承担赔偿责任,却并未对通过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债权人权益的行为作出任何规定;第一百二十四条是对上市公司董事权利的限制,这一规定并不适用于非上市公司;第216条基本上是对《上市公司章程指引》内容的重复,但在具体应用于关联企业的认定上,依然缺少明确而详细的判断准则。所以目前可以参考税法关于关联企业如何认定的相关规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5-10 08:44 , Processed in 0.091755 second(s), 19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