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第25个记者节:走近由媒体人转身的非虚构写作群体中坚

3万

主题

2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1084
发表于 1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赵茜

    第25个记者节,我们想和你一起走近几位曾为记者的写作者。

    他们曾是媒体人,如今成为非虚构写作领域的中坚力量。仅以潮新闻·钱江晚报举办的春风悦读榜系列活动为例,其中部分成员要么荣获了重量级奖项,要么凭借新作成功跻身月度榜单。

    尽管都是深入田间地头和现场,非虚构作品的创作者们与历史学、人类学等学科领域展开了更为深入的交流,他们凭借坚实的功底,细致地记录下了时代的变迁。

    记者生涯塑造了他们的思维与评价,潮新闻捕捉了他们的现时状态,表达了对探寻真理精神的敬意,并将他们的创作推荐给了热衷于阅读的群体。

    郭建龙,一位历史作家兼社会观察家,曾担任《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在过去十年间,他深入实地,足迹遍布中国及非洲、欧洲、中东、中亚、东南亚等数十个国家。他撰写了多部历史游记,如《穿越非洲两百年》、《穿越百年中东》和《失落的世界》,并且还有诸如《汴京之围》、《盛世的崩塌》、《丝绸之路大历史》、《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以及《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等深受读者喜爱的历史著作。在2024年,他的最新作品《失去的三百年》已由浙江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与新闻行业结缘,郭建龙踏上了非虚构写作的征程,这在他的人生旅途中,无疑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他坦言,自幼便怀揣着成为作家的梦想。然而,这份梦想的火花很快被熄灭,因为那时的家长普遍期望子女学习数理化,走理工科的道路。他也不例外,随波逐流地进入了理工院校,毕业后更是投身于软件编程行业。

    尽管如此,郭建龙始终未曾放弃对写作梦想的追求,反而,他对写作的热情日益高涨。他逐渐意识到,自己并不满足于现有的学习和工作状态。在求学期间,他不断进行大规模的阅读。进入研究生阶段后,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一个真正的作家必须对经济、历史和社会有深入的了解,于是他开始涉猎这些领域的作品。后来,出于对未竟写作梦想可能被工作所淹没的担忧,他最终选择辞职,离开了原来的行业。”

    当时,他拥有理工科的背景,在写作领域并无任何人际网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和尝试,他终于迎来了职业生涯的转折点。得益于一位朋友的推荐,他得以加入《21世纪经济报道》,成为一名科技新闻记者。

   


    该报的一大特色在于,强制要求每位作者提交篇幅较长的稿件,日常版面鲜少刊登短小精悍的文章。他们之所以邀请我,正是看重我的学术背景,期望我在新闻报道中能拥有更深刻的洞察力。他这样说道。

    不管选多少次,仍然喜欢记者这个行业

    财经新闻报道往往显得单调乏味,其中包含了众多数据,然而,报纸却规定记者需将这枯燥的数字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故事。这种写作手法极具技巧性,需经过长期锻炼方能熟练运用。我的写作技能正是在这份工作中逐渐形成的。举例来说,我们必须重视书籍开篇的写作方式,因为它往往直接影响读者是否愿意继续阅读。此外,还需巧妙布局,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

    在文本转换之外,关键在于探索写作的宗旨。郭建龙认为,写作的主题应当具备强烈的吸引力,并且蕴含深刻的社会价值。在后续的创作过程中,他始终是自己挑选主题,从未接受过他人的安排。这种自主性,正是得益于报社的熏陶。直至现在,他对报社仍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

    从媒体走向非虚构写作,则是一场充满未知的冒险。

    工作两年之际,郭建龙逐渐领悟到媒体写作与书籍写作的显著差异,同时也深刻认识到自己仅是一名平凡的记者,在众多才俊荟萃的报社中难以有所突破。因此,他决定最后一次冒险,毅然辞职投身于书籍创作。他坦言:“实际上,在辞职后的五年艰苦努力中,我方才在写作领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并逐步走上了正轨。”

    在独立写作的起步阶段,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若感到难以继续,不妨回归记者岗位。他认为,记者这一职业是年轻人在积累社会经验和形成世界观方面最为理想的岗位,因为它是深入社会、与各类人士交往时既不自卑也不傲慢的最佳选择。无论他选择多少次,记者始终是他最钟爱的职业之一。

    他现在越来越不提回到新闻行业的事情,这主要是因为他担忧自己离开这个行业已经太长时间,恐怕难以再胜任记者的工作,“我害怕自己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无法深入社会进行调研和迅速完成写作,然而我对这份职业的敬重之情始终如一。”

    打通现代与历史之间的影子之墙

    郭建龙在从记者转型为非虚构写作者的过程中,时常面临“不知如何落笔”的困境。他深入思考过这一问题的根源,最终发现症结在于材料不足,导致无法构建起事件的逻辑脉络。他比喻说,这种情况与记者写作相似,若缺乏充足的信息或事实作为支撑,便难以完成一篇报道。

   


    这些挑战中,部分是能够被解决的,而部分则难以逾越;其难以逾越之故,在于传承下来的资料并不丰裕。以一百多年前为例,若有人企图撰写一部详尽的商代史,那无疑是徒劳的;唯有在甲骨文被发现,以及商代墓葬被发掘之后,才具备了完成这项工作的可能。若遭遇资料未经核实或对史料理解不足等挑战,则可采取多种途径加以解决,诸如查阅相关资料、重返事发地点实地考察、以及运用现代社会学和经济学知识对史料进行深入分析等。

    若对如何编排素材、构思篇章尚存疑惑,郭建龙建议,应立即促使自己动笔,着手撰写若干段落,“即刻着手写作,是克服‘畏难情绪’的最佳途径。在创作过程中,诸多难题将逐步明朗,书籍的框架也将逐渐显现。唯有经过多次著书,这一问题方能得以解决。”

    随着时光的流逝,郭建龙的作品逐渐为更多读者所熟知,其写作思路也日渐明朗。一方面,他专注于对世界现实的审视,即探讨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这一系列作品涵盖了他的多部海外观察笔记;另一方面,他致力于研究现代中国在其历史中的位置,即创作了一系列历史题材的作品。只有深入研究了这两个方向,他才有资格对现代中国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所以,我研究历史,其实是为了了解现代。”

    当被询问对历史抽象性的看法时,他表示:“真正的历史并非遥不可及,它既不抽象也不乏味,而是与当下生活紧密相连。现实世界正是历史的传承,现代社会所面临诸多挑战,本质上与古人的困境并无二致。他们当年解决问题的方法,既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经验,也留下了诸多警示。”现代人所面临的经济通胀问题,几乎所有在货币体系确立之前的古人也都无法幸免。在汉唐时期,人们常常通过在铸币中掺杂非铜物质来降低其价值,进入宋代后,纸币开始流通,此后几乎每个朝代都遭遇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此外,即便在现代社会有改革开放的先例,古代亦曾数次实行大规模的开放政策,然而这些政策最终都因各种因素未能持续,其中蕴含着诸多可供我们今天借鉴的教训。”

    因此,他认为,现代历史写作的使命之一,便是在重现历史情境的同时,打破现代与历史之间那道模糊的隔阂,“阅读历史,需借助现代的社会学及科学理论,对古代的情景进行深入探究,从而使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

    要遵循自己的兴趣去寻找职业

    谈及他钟爱的非虚构类著作,他评价道:“国内诸多系列书籍都颇具特色,诸如甲骨文系列、汗青堂系列、理想国翻译系列以及好望角系列等,均值得推荐。”提及我国近阶段崭露头角的几位非虚构文学创作者,诸如李硕、周思成、张明扬、谌旭彬、张向荣、萧易、郑小悠等,他们各有千秋,有的擅长严谨的考证,有的观点独到新颖,还有的巧妙地将现代学科知识应用于古代文献的研究,他们的作品均值得向广大读者大力推荐。

    非虚构作品之外,郭建龙怀揣着创作历史小说的憧憬。如今,他已着手完成了一部作品,然而,似乎尚未在文坛崭露头角。若要构建系列并实现自给自足,或许还需经历一段较长的探索阶段,这有待于他未来的不懈努力。

    最终,他还向年轻人提出建议,认真对待手头的工作,依据个人兴趣去探索职业道路,“人的一生中或许会经历多次职业变动,但这并不意味着之前的工作毫无价值。实际上,你从事的每一份工作和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都不会白费,未来的职业能力和人际网络都是建立在目前付出的基础之上的。”以我自身为例,尽管我由理工科转行进入了文字领域,然而,我理工科的学术背景和职场经验并未白费,它们使我掌握了更加清晰的思维方式,并且使我顺利进入报社工作,获得了写作和采访的技能,极大地扩充了我的技能储备,使我拥有了某些专业出身的作者所缺乏的特长。因此,在职业生涯中,若你对兴趣尚未明确,抑或兴趣正经历着转变,首要任务是专注于当前的工作,掌握该领域的各项技能。如此一来,即便未来你选择转向其他领域,也能因过去的努力而获得终身收益。

    受访者供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5-8 16:17 , Processed in 0.095725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