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农民丰收节背后的汗水与智慧,李有财发明实用小农具获追捧

3万

主题

2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9646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又逢一年农民丰收佳节,在这丰收的背后,农民们付出了无数辛勤的汗水,腰酸背痛对他们而言已是家常便饭。然而,“李有财”却不愿接受这些“家常便饭”。在今年的丰收节来临之前,已有将近60万人在快手上关注了他(快手ID:),期望从他那里学到“巧妙高效地完成农活”的方法。

    李庆友,别名“李有财”,他出身于辽宁葫芦岛的一处乡村,自幼便对发明创造情有独钟,如今他致力于设计和制造各种实用的农业工具。如无需弯腰的施肥神器、一次性完成割玉米的“小能手”、样式多样的摘果助手等。他总是喜欢向朋友们展示自己的新作品,常说:“老铁们,你们自己看看效果如何。” “李有财”所创造的一系列农业发明,极大地便利了农业生产,因而深受大家的喜爱和追捧。李庆友说,靠设计售卖新农具,农忙前后自己可以收入十多万元。

    省力新农具,欢喜迎丰收

    秋分将至,南果梨已完全成熟,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拿起这款采摘利器,共同体验那份收获的喜悦。这根超过三米长的伸缩杆,一端形似钉耙,专用于从枝叶间轻松耙取果实;另一端则连接着一个长长的布袋,果实耙下后便顺势滑入袋中。这种设计巧妙地解决了传统采摘方式中“举高取物”的难题。老铁兴奋地喊道:“这神器真是神器,摘果子变得特别有趣,仅仅半天时间,我就完成了之前需要整整一天才能摘完的果实量。”

    秋季果实累累,李庆友根据季节特点,特意为老铁们准备了助力丰收的利器,售价在78至98元之间,成本仅需50元。李庆友表示:“咱们农民向来精打细算,能省一点就省一点。”这款实用又实惠的摘果工具在快手平台上赢得了众多好评。

    摘果技艺高超,其他农作物的收获同样不在话下。花椒籽粒虽小,采摘时易掉落,李庆友便巧妙地用塑料制作了一个小型的“簸箕”,方便收集。如此灵活运用身边物品,真可谓才思敏捷。“运用身边的资源如此巧妙,你的智慧真是令人赞叹。”每当李庆友快速展示他的创新成果,总能赢得众人的赞誉。

   


    历经两年多的深入研究,李庆友成功研制或改进了二十余种农具,这些农具广泛应用于耕作、施肥、采摘、收割等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到了今年6月底,他提交了首项专利申请,该项专利是一项名为“入土施肥器”的创新农具,同时也是他在快手平台上颇受欢迎的作品。

    李庆友阐述道,为了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消耗,农作活动中常采取撒施的施肥方法,然而,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养分的浪费。基于喷洒农药器的原理,李庆友对其进行了创新性的改良,最终成功研制出一种手持式入土施肥器。该设备在行走的同时可以进行施肥操作,并且能够灵活调节施肥量,操作简便,确保肥料能够均匀地深入土壤,从而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肥料的使用效果。过去,每个人每日最多需为5亩土地施用肥料,每亩土地的人工成本大约在50元左右。自从采用了我的施肥设备,不仅实现了免耕作业,降低了人力需求,而且实现了精确施肥,平均可减少约30%的肥料使用。秉持着省时、省力、省钱的宗旨,李庆友始终坚持这一农具创新的理念。

    心疼妈妈 走上农具创新道路

    李庆友,1980年于辽宁省葫芦岛农村降生,他的双亲均为地道的农夫。自幼便与土地亲密接触,这使得他对农活了如指掌。他讲述道:“我们那儿的气候颇为干燥,每当春日玉米播种,其生长状况往往参差不齐。加之当地地形为低山丘陵,大型农业机械难以进入,我们只能依靠人力,一株一株地将其补种整齐。”

    2017年的春天,李庆友在农忙时节返回故乡提供援助,闲暇之余目睹母亲在田地里辛勤劳作,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酸楚。只见母亲一只手握着锄头,另一只手紧握着幼苗,吃力地在田埂上挖出一个又一个坑洞,然后将拔出的玉米苗小心翼翼地栽入其中。这样的劳作既费力又效率低下,即使是年轻人干上一会儿也会感到疲惫不堪,更不用说年事已高的母亲了。我思考着是否可以亲手为她制作一种更实用的工具,以便她在工作时能够减轻一些体力负担。

    李庆友并非机械生产的行家,然而当时他管理着一家小型的钢材厂,生产的材料种类也算丰富。他自小就喜欢拆卸家中的电器,并将其重新组装,次数一多,心中对想要制作的东西便有了大致的轮廓。凭借着这种天生的拆卸技能,李庆友不久便勾勒出了“移苗器”的初步设计。这几个铁块组合而成的工具不足一米长,只需找到恰当的位置,用脚轻轻一踏,便能轻易在泥土中刨出一个坑洞。该工具下方的筒状部分,专用于承接幼苗和土壤。仅需短短数秒,便可完成一株农作物的移植工作。

    李庆友的创造成果,不仅让家人生活更加便捷,而且其方便、实用、经济的特点也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赞同。然而,在初期,他的作品时常面临质疑,但李庆友却将此视为激励。毕竟,大家都是务农出身,对田间劳作了如指掌,吸纳更多人的意见,才能使我的农具惠及更广泛的群体。鉴于其他地区的农夫同样可能面临相似的困境,李庆友决定将自家的创新农具录制视频并发布至快手平台,旨在协助那些渴望省力的农夫。

    “快手大队”专事“懒农”神器

   


    李庆友堪称快手平台上的忠实爱好者,自2015年下载快手以来,至今已有四年时光。起初,他只是观看他人的视频,后来发现有人分享机器人的作品,觉得颇具趣味,便萌生了亲自制作的想法。大黄蜂、擎天柱等机器人,李庆友按照图样一一成功制作出来。自2017年初起,他开始在快手平台上分享自己的作品。

    李庆友坦言,大型机器人实用性不佳,通常仅限于商场或极少数收藏爱好者购买,市场销量并不理想。这一现象让李庆友深刻认识到,在发明过程中,“实用”这一概念的重要性。

    新推出的农具系列在快手平台上获得了良好的评价,因此李庆友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研发更多新型农具上。他还会根据快手用户的具体需求,以及市场的实际需求量,进行大批量的生产,以满足用户对实用农具的需求。简言之,用户提出问题,而他则致力于解决难题。

    李庆友在快手平台上拥有54.9万粉丝,每天都有许多粉丝通过私信向他寻求定制农具的帮助。面对日益增长的粉丝需求,李庆友便召集了村里的乡亲们,组建了一个由二十余人组成的“李有财大队”。这个团队涵盖了从创意设计到生产制造,再到最终销售的整个产业链。得益于快手平台庞大的流量优势,李庆友决定将线下的销售渠道逐步转向快手平台。在农事繁忙的时节,李庆友一个月的收入能轻松突破十万元大关,其中相当一部分客户是通过快手平台结识的。快手不仅为他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而且更重要的是,借助快手平台,他的创新思维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展示。

    李庆友表示:“十五年前,我曾将家中闲置的摩托车改造成耕作机械,但后来却被闲置一旁。由于那时缺乏快手这样的记录和分享平台,我深感遗憾,未能让更多的人目睹这一创新,也未能将其保存。如今,我利用快手记录下每一项创新,即便是在多年之后,也能让世人一睹为快。”李庆友,这位因创新而广为人知的农民,通过记录、展示和分享,将宝贵的创新成果留存下来。

    借助快手平台,越来越多的富有创意和才华的农村“小能人”走进了公众的视线,他们不仅展示着农耕技艺、分享农业知识,还通过亲身实践种植养殖,这些真实生动的视频画面和质朴的表达方式,有效地缩短了屏幕内外观众的心理距离。通过快手,观众不仅见证了农业的崭新面貌,还领略了农村的新风气和农民的新形象。正值农民丰收佳节,不妨登录快手平台,观看“丰收大战”及其他农业领域的最新动态,为那些富有创意的新时代农民们献上您的掌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5-6 15:33 , Processed in 0.086518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