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数字经济:新型经济形态的崛起与发展

3万

主题

2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1291
发表于 2024-11-18 19: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石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博士”

    文章| 《中国保险》2024年第1期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创新,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已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发展结构的关键要素。信息时代。 2020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文件明确指出,数据是继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在原有经济活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数字新技术和数据分析,实现产业数字化、数字工业化,形成新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2年7月发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报告提出,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名义总规模将突破45万亿元,名义规模不断提升同比增长16.1%,约为2016年的两倍。其中,数字工业化占比18.2%,工业数字化占比81.8%。从全球来看,2021年47个主要经济体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38.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5.5%,其中中国占比约18.5%。

    数字经济为各经济体、各行业提供了新的经济发展机遇。保险业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品定价、营销策略、售后服务等方面自然符合数字经济的特点。数字经济可谓保险行业发展的“搭便车”。这一切的核心是基础设施建立之后数据元素的收集和利用。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我国要在优化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强调要推动数据要素高质量供给,数据要素快速市场流通,数据要素利用机制创新。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是数据。作为“吸收”数据的载体——数字媒体(Media),肩负着以数字形式记录、获取、存储和传播信息的使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险公司能否借助数字媒体的发展实现数字化转型,充分挖掘市场潜力,激发保险市场活力,进一步提高居民社会保障水平,值得继续研究。

    数字经济背景下国内外商业保险市场快速发展

    到20世纪末,人保财险、中国人寿、中国再保险、新华保险、泰康保险等多家保险公司相继成立,标志着我国保险业正式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保险体系更加完善,保险种类更加齐全,规章制度日益规范。总体形势持续向好,发展成效显着。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末,我国保险业原保费收入约4.5万亿元,财产险保费收入约1.1万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约3.4万亿元。图1为2016年至2022年我国保险业发展概况。与2016年相比,我国保险业原保费收入增长约51.7%,年均增速约8.6%;财产险保费收入增长约45.7%。年均增长率约为8.6%;个人保险保费收入增长约54.0%,年均增速约9.0%。虽然保险市场整体走势向好,但与同期我国GDP 62.1%的增速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这也说明我国保险业在所有行业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关于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2022年,我国保险密度为3326.2元,保险深度为3.9%。保险密度较2016年增加了1102.6元。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实际保险密度增加了不到1000元。相反,保险深度却下降了0.2个百分点,近几年基本维持在4%左右。一线城市中,北京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最高,分别为6.4%和10689.4元;深圳的保险密度也突破了万元大关,达到10502.3元。从全球范围来看,瑞士再保险的Sigma数据库显示,2021年发达市场的平均保险密度为5,073美元,较2016年增加879美元;美国保险密度为8,193美元,较2016年增加1,719美元;加拿大的保险密度为4,217美元,比2016年增加了1,012美元。发达市场的平均保险深度为9.7%,美国的保险深度为11.7%,加拿大的保险深度为8.1%。这些数据表明,全球发达市场的保险业基本处于高水平、稳定发展阶段,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逐年稳步增长。相反,在我国保险市场,保险深度不升反降。保险密度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市场保险业的平均水平,与美国市场差距较大。由于我国实行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互补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即使算上我国社会保险的基金收入,差距仍然很明显。

    从营销渠道来看,《中国保险年鉴2021》显示,以人身保险公司为例,个人代理人和银保代理人仍是保险业务的主要渠道,2020年占比分别为59%和30%。互联网保险市场,2021年我国人身保险互联网渠道保费收入2916.7亿元,同比增长38.2%;参保客户数超过3000万,渠道业务占比超过80%,销售类型主要以百万医疗为代表的商业医疗险和重疾险。

   


    具体看各险种年度保费增速,2016年健康险保费增速达到67.7%。这得益于2015年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推动互联网保险迎来发展浪潮,开启为我国保险业带来新机遇。重要的营销渠道。随后几年,寿险和人身意外险保费增速均有所下降,呈现逐渐平稳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至2020年,健康险保费收入增速小幅回升,2019年增速达到29.7%。但随着疫情对国民经济整体的影响,增速有所回升。 2021年和2022年的健康保险保费仅为个位数。总体来看,财产险近年来增长趋势较为稳定,而人身险增长趋势在2016年后有所放缓。后疫情时代人身险企业摆脱发展困境至关重要。

    我国数字媒体的发展

    媒体的发展受到技术变革的影响。传统媒体将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不断向新媒体转变。但传统媒体所能提供的功能性服务并不会从根本上消失。数字媒体的出现只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发展出更新的媒体。符合当前人类生活习惯的应用场景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多便利。例如,互联网搜索引擎和信息门户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微信、抖音、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已成为人们社交互动的主要工具;淘宝、亚马逊、京东等网络购物平台成为人们主要的“购物场所”;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数字人民币支付成为人们主要的支付工具;对于一些常见疾病,人们可以通过通过在线医疗平台进行问诊,及时判断自己的身体状况,并采取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大大降低了时间成本和搜索成本,这些涉及到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变化,都是对发展的贡献。随着数字媒体的逐渐渗透。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深入和不断拓展,人们对数字媒体也将表现出更多的功能依赖和灵性依赖。

    1. 在线新闻和搜索引擎的使用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网民中搜索引擎用户规模从2017年6月的6.1亿增长到2022年6月的8.2亿,增速达34.4%,占占互联网用户总数的10%。占总规模的比重保持在80%左右(图2)。

    20世纪90年代,以Lycos、雅虎为代表的互联网搜索引擎出现,为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几年,我国搜索引擎开始发展,涌现出一批优质的互联网搜索厂商。这样持续了20多年,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其发展趋势也趋于稳定。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从2017年6月的6.3亿增加到2022年6月的7.9亿,增速达25.4%。与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新闻媒体相比,网络新闻媒体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快速传播新闻信息。同时,用户浏览新闻的时间成本也大大降低。

    2. 网络社交平台的使用

    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微信、微博、钉钉、飞书等一系列社交软件逐渐取代了以短信、电子邮件为代表的传统网络社交形式,成为人们网络社交的主要工具。 。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特别测算了即时通讯应用的用户规模。所谓即时通讯,是指网民之间通过社交网络进行的实时信息传输,并不局限于短信,还包括视频、图片、网页链接、小程序等。2017年6月,我国即时通讯用户规模仅为6.9亿。 5年后,这一数字已增长至10.3亿,增长率达49.3%;网民比例从92.1%上升到97.7%(如图3)。以微博为例,“90后”和“00后”的比例分别为48%和30%。 “00后”女性用户比例较高;最常使用的时段是上下班通勤和晚餐时间。以及睡觉前;在社交热点、产品体验分享等问题上,社交互动程度高,意见碰撞更加激烈。从全球范围来看,2019年至2021年,美国和英国使用社交平台的网民平均比例超过85%; 18岁至45岁之间的人群是全球各类社交平台的主力军。比例约为70%;与欧洲国家相比,亚洲国家的年轻人更热衷于使用社交平台;全球平均每天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约为2.5小时,并呈上升趋势。

    3. 数字支付使用

    中国人民银行2022年9月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支付系统总体运行情况》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数字支付市场总体发展态势稳中向好,商业支付银行处理电子支付业务约681亿笔,涉及金额约754万亿元;在线支付和移动支付分别约251亿笔和385亿笔,涉及金额分别约613万亿元和122万亿元,同比增长1.3%和3.8%;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网上支付约2,555笔。亿,涉及金额78.5万亿元。图4显示了网络支付用户规模。 2022年6月,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9亿,占网民总数的86%。与2017年6月的5.1亿人相比,增加了3.9亿人。 ,五年合计增长率76.5%,年均增长率15.3%。从使用比例曲线来看,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出现明显跳跃式增长,使用比例从74.1%提升至85.0%,提升约11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受到了新冠肺炎 (COVID-19) 的影响。消费者大部分生活必需品都是通过网购购买的。即使在可以线下购物的情况下,出于安全原因,二维码支付也更常用。数字支付不仅可以缓解消费者的经济安全问题,在特殊时期也对消费者的人身安全有一定帮助。

   


    从全球角度来看,国际清算银行(BIS)每年都会对加入支付和市场基础设施委员会(CPMI)的24个经济体支付系统的具体运行情况进行统计。本研究包括CPMI中除中国以外的其他经济体的电子支付系统。支付数据已整理。数据显示,以日本、新加坡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占比最高,其中日本占比超过80%;其他欧美拉美国家占比较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软件在亚洲的普及率非常高,而欧美国家更倾向于使用信用卡进行支付。金融科技公司FIS发布的《全球支付报告(2022)》显示,2021年亚太地区数字钱包在电商中的占比约为68.5%,位居全球第一,预计2025年将上升至72.4%。在欧洲市场,数字支付也将对信用卡支付产生影响;在中东和非洲市场,随着各地区数字支付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使用比例将逐步提高。报告还提出,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实时支付方式将成为数字支付的核心。

    保险公司利用数字媒体发展挖掘市场潜力的建议

    一、转变保险促销方式,顺应时代发展趋势

    公民风险保障意识淡薄一直是我国商业保险需求疲软的主要原因。多年来不少学者呼吁加强商业保险知识普及、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但取得的效果却并不理想。随着信息技术和智能手机的发展,当今时代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只有正确了解消费者日常的信息来源,才能提高知识传播的效率。新媒体的出现和普及,大大提高了新闻传播的速度。消费者可以通过各大信息门户、微博、公众号,在更短的时间内了解当前的热点话题。这为我国相关机构和保险公司提供了绝佳的机遇。为推广保险知识提供了新途径。各保险公司要以身作则,摒弃“搭便车”的幻想,通过官方公众号、微博定期开展商业保险知识普及。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现在人们更喜欢吃“新闻快餐”,冗长的宣传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引起读者的反感。因此,促销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用直观易懂的方式缩短用户的阅读时间,描述商业保险产品的分类和功能。而且,在解读保险产品时,不要回避最重要的,而是要全面概述各类产品的产品性质、重要条款、理赔限制等,防止误导销售,努力为保险树立良好的口碑。保险业。

    此外,消费者的信息处理能力受到认知能力的影响,盲目相信一些以“标题党”宣传吸引用户的负面保险新闻。整个保险行业都应该关注此类消息的真实性,核实后采取一些合理合法的措施,共同维护保险行业的声誉。

    2、深度利用海量数据优化创新保险产品

    在数字经济出现之前,保险公司更多地依靠实证数据和市场研究来了解消费者的保险需求。此类传统方法研究范围狭窄,研究成果缺乏代表性,产品推广滞后。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普及率不断上升,移动应用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新媒体和社交网络平台积累了海量用户数据,为互联网保险的场景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保险公司要与数字媒体平台深度合作,加大技术投入,提升算法算力,通过用户对风险、保险等话题的关注度洞察保险产品的需求优先顺序,精准描绘产品的客户画像设计。并为营销推广提供参考。

    三、探索保险、医疗、健康管理合作模式,实施利国利民行动

    疫情发生后,互联网医疗和在线健康服务用户规模出现爆发式增长。使用在线医疗咨询的人群大多是风险规避者,这些用户都是保险公司的潜在客户。商业医疗保险产品中,提供的服务主要是后端医疗服务支付,缺乏对健康服务全链条的参与。与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深度合作,构建有效的医疗机构网络,建立用户健康数据指标体系,有利于打通保险公司的服务体系,全面参与事前、事中的健康服务和风险管理。以及活动结束后。 。此外,还要积极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保险产品创新,填补部分市场空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5-8 23:24 , Processed in 0.086349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