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疫情下香港到上海的经历分享,含实用 tips 与难忘回忆

3万

主题

2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8213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难”字加上引号,是因为它不读第四声,而是读第二声。和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相比,我们家经历的这些,远远算不上灾难、患难,最多只是一点小小的困难、难关罢了。

    时代的火山爆发了,不知有多少平凡的家庭,正在滚烫的熔岩之中,承受着痛苦的煎熬,而我们家,幸运的是,仅仅被溅到了一粒灰罢了。

    我把我们的奇葩故事写出来,特别是后半段,一方面是为了给更多正在经历同样艰辛旅程的朋友一些实用的提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那些将要经历同样艰辛旅程的朋友一些实用的提示,希望他们不要再经历这样的旅程,此外,还是为了一份不敢想起更无法忘却的回忆……

    义无反顾来上海

    二月中旬,香港出现疫情。想到先生平常每天都要出入,风险较大。孩子们都在家上网课,且复活节假期一直放到四月底。上海安全得多,还能与我的父母家人相聚。于是和先生商量,权衡之后决定我带着十四岁的女儿以及十岁的儿子回上海。

    那时,香港每日确诊病例数已达到3000多,并且每天还在呈几何倍数增长,很多人都想回到内地躲避灾难,深圳的驿站根本抢不到,珠海的车票被黄牛炒到了2500元,而原价仅为58元,到上海的机票同样一票难求,我幸运地抢到了三张,均价2300元,随后几天票价又不断上涨,我们回到上海不久,香港每日确诊病例数很快就升至五万这个天文数字了。

    那时,从香港前往上海,在登机之前并不需要进行核酸检测,直接前往机场便能够办理值机手续。现在回想起来,那样做风险极大,因为每个航班上几乎都有许多确诊病例,要是恰巧坐在前三排或者后三排,就会成为密切接触者。

    疫情这两年,这是我们第四次回上海隔离,也是第三次入住同一家酒店,房间号居然和上次完全一样,这真让我们有宾至如归之感。之前有几次,因为要带孩子,且我患有高血压,所以能够申请1+13或7+7居家隔离,可这一次,感觉政策显著变严格了,必须在酒店集中隔离14天,甚至有一对老年夫妇被分在两个不同的房间 。

    在酒店隔离期间,总共做了四次核酸,每次核酸检测都是鼻咽双管齐下,最后一次更是双重采样,五分钟内来了两位医生,分别对鼻咽各采样两次,同时还对行李箱、手机、桌面进行了采样,只有全部检测结果为阴性才能够解除酒店隔离。

    回到家乡已经14天了,却还是没办法见到爹娘。有过唯一的一次机会,在酒店隔离的时候,从窗口看到了前来送东西的老父亲。父亲以为我们住在三十楼,便拼命地抬头往上望。实际上我们住三楼,这一幕实在是让我感到心酸。

    14天酒店隔离解除封锁后,我们还得继续居家隔离7天,我家位于浦西,是黄浦区的,在电梯里遇到一位大妈,她一看到大白护送我们,就被吓坏了,一下子跳到很远的地方,好像我们是病毒的传播者,那时,从香港回来的人都不被上海人欢迎 。

    说实话,我没有想过我们不应该回来,或许这是一位母亲,一位故乡是上海的母亲不得已做出的选择。我们每次回到上海,都会积极配合,严格遵守各项防疫指令。

    21天隔离结束后,我们获得了自由,然而上海却变得越来越不自由。美术馆关闭了,迪斯尼也关闭了,饭店陆续关闭,超市陆续关闭,菜场也陆续关闭 。

    母亲来到浦西,和我们住在一起,父亲却不愿意搬,坚持留在浦东的家里 。

    自由还存在的日子里,我们三个人与母亲一同,走着去观赏樱花,在明媚的春光之中,祖孙两人的背影是最为温馨的一幅画面。

    自由还在的时候,我和女儿常常骑着共享单车,在上海的大街小巷飞驰,白玉兰正在盛开,上海有着明媚俏丽的样子,既亲切又陌生。

    可是很快我们就察觉到,上海正变得越发憔悴消沉,上海正变得越发不像原本的那个上海了。

    有一天,我们骑车骑了一个小时,来到苏州河边的天安千树,那里有一千棵树,它们静静地站在那儿 。

    上海的苏州河啊,静谧深沉,越来越有巴黎塞纳河的味道了。

    有一天,我们骑着车经过复兴路,仿佛进入了无人的境地。路边有梧桐树,夜里下着雨,却没有诉说离别的痛苦。

    有一天,我们骑车前往外白渡桥,原本热闹的南京东路外滩当时人流变得稀少。我拍摄东方明珠,女儿拍下了我的背影。

    没多久,上海的孩子们开始网课了,家对面的学校空无一人。

    没过多久,学校操场上有源源不断的人流涌进来,这些人在排队,他们要做核酸检测。

    没过多久,浦西的小区也开始封闭两天来做核酸检测了。所幸,我们小区在封闭三天后的雨夜成功解除封闭了。

    灵魂对自由的渴望难以控制,我带着孩子们冲出小区,扎进雨里。在申城的雨夜,我们骑行着,淋着雨,感受的却是自由 。

    那时,浦东的父母家尚未被封,第二天,我们带着行李前往父母家,打算住上一段时间。未曾想到,刚吃完晚饭便接到通知,第二天一早楼会被封。鉴于浦东的疫情比浦西严峻,于是连夜带着母亲和孩子返回浦西。父亲依旧坚持留在浦东家中。当时以为只会封两天,故而把行李留在了父母家 。

    可是没想到,这一封,就不知今夕是何年!

    3月27日,我们与母亲一同前往奉贤农场,父亲被困于浦东家中,始终未解除封禁 。

    两年前,妹妹在农场租了一块地用来种有机蔬菜,到了周末,她常常过来摘菜。我们原本只想在这儿小住几天就回去,我连钱包都留在了浦西的家里,钱包里有香港的银行卡、八达通以及港币现金,当时想着反正待在农场也用不到这些东西 。

    没想到3月28日,整个上海开始实施类似鸳鸯锅形式的封城举措,浦东和浦西因此宛如牛郎织女一般,直至如今都无法相见 。

    4月初,香港教育局正式宣布,4月19日学校将全面恢复面授课堂,孩子们要开学了 ,从上海这个高风险区回去还得隔离7至14天,回港事宜必须提上日程了 。

    然而,上海正处于全城封控状态,我的两个行李仍在浦东父母家中,其中包含两个孩子所有的教科书、课外书以及作业,这些物品重达二十多公斤,香港的教科书价格高昂,部分还需提前一个月预订,回香港再购买或者等解封后寄往香港完全不切实际。行李箱里还有一些重要文件以及我的高血压药 。父亲住的那栋楼,又陆续出现确诊病例,楼的外围,原本是铁丝网,现在变成铁板了,解封看起来遥遥无期了。

    我果断做出决定,给居委会写信,陈述我的特殊情况,申请拿出两个行李箱。居委会高效灵活,很快回复表示同意,还立即安排志愿者拿出行李进行消杀,之后把行李放在小区门口保安处。与此同时,我联系好友,让其帮我安排一辆有通行证的车,取出了行李,再送到奉贤的农场 。

    夕阳西下,三个大白带着我的两个行李箱出现在农场的铁栅栏外,那一刻,我好像亲眼看到了送礼物的圣诞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心中满是无言的感激。

    我们是何等的幸运,在农场里达成了菜的自由,然而众多上海市民每日都在疯狂抢购蔬菜 。

    正值春耕的时候,农场因封闭仅有十来个人,众人分散在田间劳作,进行除草,开展施肥,实施播种。儿子学会了开三轮车,每日在东西两区运送物资。儿子小脸被晒黑了,耳朵被晒焦了,他一边照着镜子一边讲,感觉此刻的自己很帅!

    以前觉得泥土是很脏的,现在觉得土地才是最干净的;

    以前认为菜很平常,现在却觉得菜是无比珍贵的宝贝,在田间劳作的时候,不小心踩到了一棵生菜,心里就会非常心疼 。

    以前看到漂亮的花儿,心里就想着留下自己的身影,如今却感觉花丛中的自己十分突兀;

    以前热衷于煲电视剧,如今喜爱观赏满天繁星,聆听鸟声蛙鸣,没有电视的农场夜晚居然也能够这般充实。

    在农场,“脚踏实地,仰望星空”这句话得到了最为真实的诠释,也得到了最为真实的体验。

    在田间劳作时,每隔半小时就会有一辆运送物资的绿皮火车呼啸着经过,于是放下锄头,在田间驻足,此时会觉得尤为悲壮。

    就这样,我们在农场安心种地,同时焦急等待解封消息,隔天要去村里做一次核酸检测,或者在农场自测抗原。

    现在,每当回想起在农场度过的时光,都感觉仿佛置身梦境之中 !

    身无分文回香港

    4月13日,朋友圈的一个帖子突然提醒了我,原来境外航班一直未曾停止,境外人员是能够出境的。只是相较于以前,如今需要更多繁杂的手续。

    由于疫情的缘故,许多原本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起来,许多原本有序的事情变得杂乱无章、毫无头绪了。

    这时,好友将我拉进一个“逃离上海”群,群里全是外国人。他们的经历各式各样,在这个群里,大家都踊跃分享攻略,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我清楚地知道了接下去必须要完成的几个步骤:

    居委会的出门证能起到关键性作用,它可以允许你离开处于封控状态的小区。

    核酸检测报告方面,上海要求提供48小时的核酸报告,还要求提供24小时的抗原检测报告,而香港则需要国务院客户端上指定医院的纸质报告。

    我们必须乘坐一辆有通行证的车前往浦东机场,浦西的车也能够前往虹桥机场,然后搭乘机场大巴去浦东机场。

    注:机场线时刻表可能因为疫情有所变动,出发前敬请查询确认。

    然而,要完成这三步并非易事,甚至被老外称作“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先说说居委会。市防控办、外事办明确发文:

    对于近期封控期间在沪外籍人员,因重要公务和必要需求需搭乘国际航班一事,告知如下:外籍人员可凭机票提出申请,还需提供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24小时抗原检测证明,向所属社区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社区会开具证明给予通行。

    不同地区的居委会,执行者不同,办事方法完全不同,即便上面有文件。有些很快就批复同意放行,有些推说之前没碰到过这种情况,不置可否,还有些因小区或楼里有阳性,明确表示不同意,有些还需大使馆进行沟通或交涉……

    而且,大部分居委会会要求外籍人员在申请时签一份承诺书,承诺一旦离开小区,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不得再回来。我认为要是让我签这样一份承诺书,我肯定会当场泪奔。

    实际上,要完成第二步的核酸检测,需先向居委会申请做核酸的出门证。因为入境香港需要纸质报告,电子报告无效,所以得向居委会申请两次。一次是去做核酸,另一次是去门诊打印报告,其繁复程序可想而知。非常感谢奉贤的村委会,一切都极为高效且有人情味。

    第二步进行核酸检测时困难诸多,我查找了国务院客户端指定的奉贤XX医院,却被告知其不接待个人,仅接待集体。还有几家可做检测的中心也明确表示不接待个人检测,称需随时待命进行全民核酸检测。后来好不容易联系到一家民营医院,虽不在国务院客户端指定范围内,但在上海卫健委的指定名单上,我们只好去这家做了核酸。

    第三步,要找到有通行证的车并非易事。外面黑车价格持续飙升,单程前往浦东机场,最高已开价一万二,实在离谱。

    甚至有外国友人好不容易完成了三步曲,成功抵达浦东机场,结果航班取消了。他们再也无法返回小区,只能在机场停留,停留了一天、两天、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有一对夫妻带着刚满两个月的宝宝滞留在浦东机场,奶粉和尿片都没有了,便在群里求救,大家得知后纷纷去提供帮助,两天后,得知他们终于登上了航班,大家才放下心来。

    还有带着猫狗宠物的老外,处境极为艰难。有的买到了机票,却无法买到宠物的机位。有一家人,好不容易等到预约好的有通行证的车到来,没想到司机看到他们带着两只猫,直接掉头离开,将他们、两只猫以及一堆行李丢在路中间,导致他们赶不上飞机,也回不了社区,这该是多么绝望啊!

    4月16日,我顺利拿到村委会的出门通行证,打印好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打印好24小时抗原测试报告,联系有通行证的朋友送我们去机场,浦西家里的钱包肯定拿不了,只能作罢,先回香港再说。

    如果说,这前半段还算得上是平静的,没有什么波澜的话,那么后半段前往机场的过程,真可以说是充满了惊心动魄的感觉,每一步都让人提心吊胆。

    4月17日早上七点多,我们打算离开农场,准备去搭乘国泰航空CX363航班,该航班11点25分起飞 。

    没想到临行前发生了突发状况,换了两辆车接力,前往浦东机场。我们的车在空旷的大叶公路上快速行驶,车里播放着《寂静之声》,瞬间感觉既应景又悲凉。

    And in the naked light I saw

    Ten   maybe more.

       ,

       ,

      songs that  never share

    And no one dare

     the sound of .

    一路上碰到了四个关卡,临近浦东机场时也被截住了,检查了通行证、核酸报告后才予以放行。

    朋友顺利地将我们送到了浦东机场,然而,万万没料到,在这关键的时刻,我犯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我居然把航站楼弄错了,本应是T2,我却莫名其妙记成了T1,此时,朋友的车已然驶上了回程的高架。

    我们站在1号门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询问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回答说有T1和T2航站楼的接驳巴士,但是具体时间不清楚 。

    就在这个时候,我们看见一辆大巴开了过去,大巴上面写着T1至T2的字样。我们三个人瞬间跳了起来,背上背着双肩包,拉着沉重的行李,立刻拔腿追赶。大巴一直行驶到12号门口才停了下来。我们跳上了车,我累得一下子坐在台阶上,只听见心脏在剧烈跳动。再看看两个孩子,状态还算不错,这多亏了他们平时在香港经常进行登山运动所锻炼出的体力 。

    下了大巴,此时时间是9点45分,我们直接前往机场大厅,然而没有想到在门口的第一关就遭遇阻碍了。

    我怎么扫都扫不出那个二维码,并非网络存在问题,而是身份验证始终无法通过。门口的工作人员告知我们手动填表,表填完后,又要求我们出示24小时核酸报告。我向她出示48小时的核酸纸质报告以及24小时抗原报告,她表示不行,原因是扫码失败,必须提供24小时的核酸报告。

    我突然回忆起前一天恰好在村里做了核酸,随申办上有显示24小时内的电子结果,可是,没想到我和儿子的报告都已出来,女儿的报告却怎么都无法显示,只呈现出三天前的那条 。

    “少一个人。”她说。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的脑袋都要炸了。

    我闭上双眼,深深吸了一口气,使自己安定下来,然后对她说,我和两个孩子一直都在一起,孩子们没有自己的手机,所有核酸检测我们三个都一同去做,以前做过的所有报告也都在这儿,这次肯定是数据上传出现了问题,我们要赶11点25分的飞机,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孩子们要回香港上学 。

    我望向她,她也看向我,两秒过后,我听到她转身向同事发问:“那,我让他们进去?”同事轻轻地点了点头,在那一刻,我感觉她们美得如同天使 。

    浦东机场人不多,只有去日本的航班排了很长的队伍。

    飞奔到国泰的值机柜台时已快十点,柜台将于10点25分关闭,我递上证件和核酸报告,结果问题出现了,我们做核酸的医院不在香港机场入境规定的国务院客户端指定名单上,按规定不能登机。

    我进行了解释,表明我们所居住的区域内,能够做核酸检测的只有这一家医院,然而柜台小姐表示不行 。

    “那,有别的方法吗?”我问。

    “你们有没有申请回港易?”她问。

    “没有。”我说。

    “那你马上进行申请。”,“如果申请回港易能够成功那就可以。”,“不过需要加快速度了,马上就要截止了。”,她向我发出提醒 。

    这里我来解释一下什么叫“回港易”,简而言之就是回港免隔离。

    我一直认为上海属于高风险地区,返回香港是一定要进行隔离的,然而却未曾想到回港易仅仅限定了上海的少数几个区域,情况如下所示 。

    注:回港易限制区域是动态变化的,请务必留意网站最新信息。

    还要同时扫描二维码,填写香港健康申报表,只有获得绿码才可以通行。幸好我们过去十四天都住在奉贤的农场,要是在黄浦区就会是红码,无法申请回港易了。

    我的手机需要填写三个人的表格,时间非常紧张,我填写时手一直在颤抖,同时还担心提交后要是出现红码就会前功尽弃 。

    这时,有个戴眼镜的机场工作人员走过来,他神态悠闲,嘴里吹着口哨,对我说:“还有二十分钟呢,别慌,稳住,来得及!” 并且,他还主动帮我填好了儿子的那个表 。

    我忽然想到一句古语,这句古语是“临杀勿急,稳中取胜;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只有遇事稳得住,才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

    我们最终在柜台关闭前拿到了登机牌。令人意外惊喜的是,回到香港后我们居然无需隔离了。

    中间还有一个小插曲,我们托运了两个行李,按照规定每人可以托运23公斤。我们的两个行李,一件23.1公斤,另一件32公斤,超重了。不过按三人总数算的话整体没有超重。柜台人员立刻请示主管,主管了解情况后同意通过了。

    机场的安检程序比以前复杂了,孩子笔袋里的文具都得全部倒出来,以便进行检查。

    我们终于在11点10分到达了登机口。11点25分,登机了。

    国泰提供的服务,使我们感到十分满意,不管是在地面,还是在飞机上,飞机餐以及哈根达斯冰淇淋和美酒,极大地慰藉了我那颗动荡不安的心。

    我原本打算订香港航空的航班,好在最终选择了国泰,后来才晓得,香港航空那趟航班居然莫名其妙地取消了。国泰目前每天有一早一晚两个航班,最近两周从未有过取消情况,较为稳定。

    很多老外会选择经由香港转机,有些订了早班飞机的老外,为保险起见,会连夜赶往浦东机场,然后在机场蹲守一宿。这些老外中有些还存在语言沟通方面的问题,如此一来,事情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难上加难。

    飞机上,我同排坐着个孕妇,大概怀孕七八个月了,她是最后登机的,一直小心谨慎地捧着肚子。起飞时,她轻轻拍着肚子安抚宝宝。她甘愿冒这么大风险飞回香港生孩子是出于什么原因?答案只有一个,若在上海生风险更大。

    不敢想象,对于一个即将临盆的孕妇来说,如果连120都无法叫到,或者因为核酸报告而不得不在医院门口等待四五个小时,那是怎样一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感觉,该是何等的揪心与绝望。

    两点十五分,飞机降落在香港,一切都极为有序,每一步都有来自机场的人员进行指引。

    我们来到回港易柜台登记信息,一位年长的工作人员接待了我们,这位工作人员看上去慈眉善目。没想到又遇到了前面同样的问题,因为我们的核酸报告并非国务院客户端指定医院出具的,所以原则上不能通过。

    我想起手机里电子报告上有一行字,上面写着“本数据由上海卫生健康委员会提供”,医院名字也清晰可见。我把截图拿给他看,他看完后,沉思了一会儿,然后大手一挥,说可以了。这时我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在香港机场需要完成核酸检测,等待阴性报告出来后才能够离开。我们被安排到每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看上去有类似考场的感觉 。

    等候的时间还提供免费的三文治、饼干和水。

    两个小时之后,有工作人员过来对我们讲,“走得走得!”其意思是能够离开了,要去领取托运的行李 。

    就这样,我带着孩子,历经整整十二个小时,身无分文地回到了香港,空气中弥漫着病毒的味道,也弥漫着自由的味道。

    先生到机场迎接我们,孩子们奔向爸爸,投入其怀抱,看到这般情景,我内心百感交集。

    我们很幸运,在复活节假期时,我们于另一个城市充满活力,重获自由。然而有多少人,没有地方可躲避,没有地方能安身,无法解决温饱问题,他们,连最基本的生存权利都不具备。我持续不断地为他们,为我深爱的故乡上海祈祷。

    我是一名基督徒,我相信我经历的所有事情,在冥冥之中,都有上帝的安排,我相信他会保守和引领我,我相信在任何顺境和逆境里,都有他的美意。

    他对我说,你要刚强壮胆,不要惧怕,不要惊惶,因为无论你往哪里去,我都必与你同在 (约书亚记1:9)

    我们家每次吃饭前都会做谢饭祷告,在祷告时,先生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能够坐在一起吃饭并非理所当然,我们要懂得感恩且珍惜 。

    今天,我们能一路过关斩将回到香港并非是自然而然的。感谢所有在上海曾对我予以帮助的人,尤其要感谢那些在规则之下给我们网开一面让我们通行的人,你们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就像上天派遣而来的使者。

    《圣经》提到,圣灵所结的果子包含仁爱,包含喜乐,包含和平,包含忍耐,包含恩慈,包含良善,包含信实,包含温柔,包含节制 。这样的事,不存在律法进行禁止 。

    以上便是我在这两个月里于沪港两地出行的亲身经历,以下同样是我自身感触最为深刻的几点领悟:

    敬畏天地,谦卑感恩。

    常常喜乐,一直祷告。

    做一个环保的人,做一个良善的人。

    想做的事尽快去做,想见的人尽快去见。

    筑梦、踏实。

    还有一句话,这是老外群里经常鼓励大家的,即保持阳光,不过核酸检测结果要呈阴性 。

    岁月不再静好的日子里,

    愿我们每个人都刚强壮胆,

    不要惧怕。

    在顺境中要节制,

    在逆境中要忍耐。

    让我们同心合一地祷告——

    面包会有的,

    蔬菜会有的,

    一切都会有的。

    - END -

    我本柔弱,为母则刚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5-4 18:43 , Processed in 0.089598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