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美团怎么做团购,美团上做团购怎么收费,美团团购怎么盈利

3万

主题

2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7260
发表于 昨天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起点学院】,BAT实战派产品总监会手把手教学,系统地带你学习产品,带你学习运营。

    第一次开始写这种类型的分析,若有不到位之处,欢迎大家指出。在此之前,我认为要是不能对团购模式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就没办法看懂美团、糯米的优势和劣势。接下来,我会通过多篇文章依次介绍我的理解。

    商业模式

    首先聊聊他们的商业模式吧,我的理解是:

    美团和糯米产品的模式很明确,是线下实体消费的线上信息分发平台,用淘宝服务业版本来形容它们更容易理解。他们解决了人们线下消费信息不通畅的问题,在没有“团购”这种产品形式或者信息平台之前,顾客只能从传单、亲友口中得知一些好吃好玩的地方,所以我们只能通过商圈获取一些娱乐信息,但是有了这个平台后,我们知道的、不知道的都能从平台上获得,同时还降低了一部分人的生活成本,在商业模式上这是毋庸置疑的。

    同时,他们的目标用户非常明确,是注重性价比的人群,也是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人群。

    综上:美团糯米,在战略层面,是一个为中间收入人群提供信息的分发平台,这些信息是关于其所在地附近吃喝玩乐的解决方案 。对于这种模式:

    首先是存在绝对的刚性需求,这种需求的频次取决于用户的收入,具体来说,应该以周作为单位来进行区分。

    其次,平台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提成。在我个人看来,这类型公司的重点在于控制运营成本和市场成本。平台的用户数是其在B端议价时的唯一竞争力。同时,商家数量会对用户数增长产生正反馈效应。这类平台注定先期投入巨大,原因是需要对线下B端和C端进行大规模推广。不过,在数量实现良性增长之后,公司就应将重点放在运营、产品流程优化以及如何降低市场成本上了。

    壁垒在于商家数量,若合作协议有排他条款则存在壁垒,这会使先发优势明显,信息平台这类服务业由内功决定,价格有一定影响,不过用户沉淀后,在没有糟糕体验前很难卸载不使用。

    从美团的广告着手,这单支广告采用亲民路线,其形象契合中层收入人群,并且在数量不多的 APP 展示中,所呈现的都是很亲民的团购价格,这也证实了我所判断的路线。

    糯米更是直接了当的在广告中凸显价格战活动的力度。

    需求

    说完战略,我们来看看这个逻辑线上用户的实际需求:

    作为线下的服务类消费,我个人认为可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提前性消费,另一类是即兴消费 。(实际上数据能够体现,下单时间与订单使用时间之间存在时间差)

    提前性消费

   


    首先来谈谈提前性消费(并非信用卡消费):实际上是用户提前知晓在某一时间段想要出去玩,这种情况分为两种,一种是知道要做什么,另一种是不知道要做什么(如同男女生购物,前者清楚自己要买什么,后者只是想去购物)。对于知道要做什么的用户而言,平台所能做的是尽力确保搜索流畅、易用且准确,交互要合理,还要尽量压低产品价格,最为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想到打开 APP(此方向更偏向运营,涵盖广告、活动以及周末大块空闲时间的推送)。

    后者是信息平台的重点,用户虽不知做什么,但参与人数在一个区间内是确定的,时间上同样如此。这个需求一般是情侣约会的娱乐项目、家庭聚会、公司同事聚会、同学聚会、小团体娱乐、团建。除情侣活动时间跨度相对长外,一般聚会时间约为一顿饭加几个小时闲聊,所能产生的消费基本限于吃饭和短时间娱乐活动。所以对于这部分用户,可细分成情侣、2至4人活动和大团体活动,针对不同需求提供不同解决方案。

    即兴消费

    即兴消费,其地理范围是确定的,并且消费需求很紧急,同样也可分为两类:

    对于前者而言体验十分关键,原因在于这个需求对地理位置的要求比较高,要是搜了许久却发现店铺离自己特别远,那是极其让人头疼的事(不要说有搜索筛选功能,既然能够做到没有误操作,那就尽量予以减少),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能否借助地图直接进行定义,接着通过筛选大方向来过滤地图上显示的内容。

    对于后者而言,这部分对平台没有什么预知性,平台要考虑的是如何让这部分消费通过 APP 完成,美团糯米与支付宝的竞争力区别在于,支付宝对消费者更灵活,美团糯米的优势是价格相对较低,在我检索的西安地区,随机搜索 20 家门店,支付宝价格均高于美团。

    平台需求

    说完用户需求后,平台的需求也需要进行描述,即要让用户在平台上尽可能多地进行消费,而如何衡量这一点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其简单的计算公式为:活跃人数除以平均消费间隔再乘以客单价,或者活跃人数乘以平均消费频率再乘以单价,实际上这两种计算方式没什么差别,对吧。

    场景

    接下来就是根据消费分类来具体描述消费场景的特有属性:

    提前性消费

    首先,针对那些清楚自己想去何处的用户(存在重复性),用户的使用流程是这样的,先进入 APP,接着在搜索栏输入相关信息(可能存在误输入情况),随后依据结果选择门店,之后点击查看套餐以及套餐内容,最后下单。在搜索处填写信息有误时,这部分体验本身没有什么优化过程。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结果反馈给用户空菜单,显示查无此店,同时可以提示用户是否输入错误。技术深入的话可以尝试自然语言处理。基本绝大多数是通过拼音输入,之后选择汉字组合,误触也发生在此,且字符所代表的拼音不变,将字符转化成拼音进行比对也许是一种不错的尝试。将词条拆分检验并返回结果,这样能减少用户使用APP或者使用在线购买时的挫败感。

    针对用户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情况(尝鲜性),在确定用户进入 APP 首页的假设前提下,让用户一个个遍历使用 APP 是不人道的。打折促销(贪便宜)、新品推荐(冒险天性)、高分高性价比门店(伪理智)、大家都在玩(从众),通过这些频道进行流量倒入或许是不错的选择。具体的数据,由于不是他们的员工,若能看到点击率、用户基本跳转路径等信息,或许会有更多结果来校验我的想法。

    即兴消费

    以我个人为例,抛开臆想,看看即兴消费的这个场景,或许能找到好的解决方案。整个消费流程如下:首先看店铺是否符合自己预期,进店后查看价目表,接着与店员沟通,之后付款消费,同时或早或晚询问WIFI密码(一般在等待时提出,此时用户相对无聊),连接WIFI,等待所消费的产品,最后消费完离开店铺。

    从用户与店产生的交互行为来看,先是看店面,接着进入店面,随后查看价目表,再跟店员交谈(此时收费吧台和营业员是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之后手机连接WIFI,在这一系列活动里,产品所能提供的最佳体验是,在用户到店的同时,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都给出一个反馈,告知用户本店有团购优惠,促使用户掏出手机使用APP下单。

    接下来,我将从线上线下两个角度分析有哪些合理的导入方式。

    但是不管是在线上还是线下,不管顾客进店时是否知晓这里能够团购,到最后顾客离开的时候,我们都得让他们明白这里有团购,不管他在之前的整个消费过程中有没有使用团购 APP,因为他们还会再次回来的,嗯!从线下角度来看,店内海报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吧台二维码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商店门口的LOGO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这些都需要地推去实行,这跟相关利益人的利益有关,只有尽量让设计方案贴合各方利益,才能让地推更好地开展。

   


    从线上角度来看,用户地理位置定位有可能在未来成为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其逻辑是这样的,用户决定到店消费后进入商店,商店的物理范围限制了他们的活动范围,并且这个范围与消费时间呈正相关。也就是说,如果能监测到用户在一段时间内,通常是15至25分钟,在一个地点静止不动,同时该店有在线付费情况,就给用户推送相关信息。因为这个事件往往发生在用户点餐之后,团购的思路在此处不适用,餐后付费倒是可行的选择。其次,WIFI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首先,连接WIFI本身可以嵌入一个WAP页面跳转的动作,单纯让用户打开手机搜索店名的体验很差,可能会过滤掉很多用户,具体由数据决定。但连WIFI这个动作本身是大部分人都会做的,所以转化率可能会更高。同时,吧台的二维码提示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实际上,个人认为,想办法让店家的利益和我们的利益一致,他们自然会自发推荐团购,当然,这部分只是在逻辑上合理,也许并不存在这种情况。

    除此之外还有有定期更新的板块,用来获客

    针对团队活动,能够单独提供一个模块来应对,提供一些活动产品打包的服务,比如家庭聚会需要性价比高的店,公司聚会需要有格调的店,情侣约会需要浪漫的店等等

    除了这些基本需求外,还有一些节日型活动,例如清明前后去踏青,重阳节登高,这些也能够作为阶段性的尝鲜需求。

    功能

    完成这些基本的行为分类后,我们着手开始讨论,讨论的内容是一些具体的功能以及细节。

    因为本文是针对团购业务自身展开的分析,所以注册登录这方面就暂且不进行讨论了,这并非意味着它们不重要,后续再交流~

    线上需求衍生的功能

    首先是一系列明确命名的分类入口:美食,电影,休闲娱乐等。

    其次,搜索具备对搜索内容的自更正能力,搜索结果有相应的排序,还有性价比、评价,其中包括图片评价的比例(优质评论),以及距离、人气、最新发布等方面。(最重要的是,这直接影响用户使用产品的反馈是否准确,是否符合他们的使用需求)

    搜索结果是一个个门店入口,跳转页面的逻辑是重要功能点,展示页面的逻辑也是重要功能点,(重要且紧急)

    订单系统包括,用户在线购买后的反馈,用户线下使用后的反馈,退款反馈,以及查询订单。(重要且紧急)

    抵用券系统中,抵用券的使用商家应能通过单独的抵用券使用进行跳转,并且可以实现过滤,如此会很方便(糯米和美团都曾有过筛选一通后抵用券无法使用的体验,此事重要但不紧急)

    商家系统,团单验证(既重要又紧急),WIFI推送更新等(可以延后)。

    因为线下门店有宣传,付款,所以二维码扫描也是很重要。

    地图功能做起来很容易,可做出来却非常难用,地图本身能提供的唯一信息是地理位置,然而对用户来说,打开地图后,别人的情况我不清楚,反正那一大排杂乱无章的地标让我很害怕,完全懵了,不知道该怎么用,这样的设计完全不明白当初的设计思路是什么,如果我要查全市商家进行比对,完全可以用过滤筛选,为什么要用地图呢,打开地图的唯一原因是我对地理位置要求很高,那什么时候会有这种需求呢?就是在我想要完成消费的时间段内我飞不了太远的距 离,对吧?所以更多使用地图的场景是,用户很确定自己要在这里消费,然而“这里”很难去定义。我认识的朋友很少知道1KM到底有多远。让他们通过那个去筛选。呵呵哒。所以,我个人的想法如下。首先,我确定在我所在位置附近的商圈消费。然后,APP内置的地图提示想要筛选的信息。接着,显示比例尺内的商家。同时,以图标本身的颜色灰度值或颜色深浅来提示用户人气(具体看比较效果)、评价等信息。

    下一篇会针对功能本身展开研究,探讨如何进行交互,敬请期待,当然也欢迎各位与我交流,通过微信注明来意,否则不会添加好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5-3 11:06 , Processed in 0.056085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