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基于互联网的创业,联网创业的表现形式有,基于互联网+的创业方案

3万

主题

2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7155
发表于 昨天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销和流量时代已然过去,若试图借助流量成为C端入口,必定会走向绝路;要从头构建全新的线下产品与服务体系,始终存在机会,然而这需要优质本地资源的支持。

    前几天出现了一篇文章,该文章着重谈论了携程占据主导地位,声称旅游行业呈现出一片惨状,这确实说出了许多创业公司以及投资人所面临的状况。然而,这种状况与旅游消费者毫无关联,实际上(泛)旅游消费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的态势(在此处加上“泛”字,用以表明与传统旅行社、OTA业务存在差别),这能说明什么呢?

    重述一遍问题:中国旅游行业中,基本上所有大中型OTA(平台)都处于亏损状态,大量旅行社面临巨大行业冲击,经营困难,大量旅游创业公司在获得巨额或不菲投资后,同样面临破产清算命运,几乎看不到未来出路。整个旅游行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状态,这样的局面仅仅能够表明,当下的业务模式存在着巨大问题,所以必须进行格局性的调整 。

    迷局

    为了让整个问题更加清晰,需要先分析一下行业格局。

    中国民营旅游行业发展至今,已有快30年时间,简单归纳起来,其经历了2个阶段:

    在1.0阶段,出现了大量成功的民营旅行社,从本质上来说,这些民营旅行社从事的是分销业务。

    在2.0阶段,行业龙头是携程,这毫无疑问,当下它一家独大,作为互联网(OTA)公司,已成为巨大流量入口,在酒店机票领域占据绝对优势,在休闲度假领域,途牛正与之针锋相对地竞争,不过从目前财力和市场数字看,预计结果很快会出来 。

    其它OTA大头,基本不用再看了。其基本模式差别不大,狠抓C端用户,使其成为流量入口,然后代理或分销各种旅游产品,成为渠道商,利用流量优势和巨额流量成本,碾压没有流量的各种竞争对手。

    从几个单项产品来看,巨头们目前面临的挑战不小,中国的航空公司开始回收销售渠道,打算自己来做,高铁其实一直就有自己做的想法,酒店体系开始进行各种结盟,期望能与携程等OTA平台抗衡,小交通领域有众多公司存在,且已获得大量投入,吃喝玩乐领域的新美大竞争必定激烈。

    在休闲度假领域,同样面临大量问题,存在着大量的博弈游戏。

    平台老是想着凭借流量优势去瓜分产品供应商的利益,产品供应商在尚未构建起优质产品体系的时候,就有可能被低价的市场给扼杀了。

    现在客人出游,很多时候不只是需要机票、酒店、门票、包车等各种单品的自由组合,还需要更多深度体验,于是大量拿到 VC 投资的创业公司诞生了,它们试图从这个迷局中突围而出,涉及周边、亲子、境外、海岛等各种主题,从抓产品设计和体验开始,一路做到面向 C 端的销售,四处搏杀,各种补贴 。当资金耗完,基本也就是关门的时候。

    他们做错了吗?错在了哪里?

    机会

    这些数字来源于一位投资行业的朋友,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现实情况,中国西部5省有很多地域性旅行社,也就是地接社,或者称为服务产品供应商,它们在最近2年发展速度不错,不过规模普遍偏小。

    这恰好表明了问题的本质,旅游行业的收益增长点既不在尚处分销1.0时代的旅行社,也不在处于流量2.0时代的OTA,该行业正面临一场重大调整,需要重新构建行业的生态,我们暂且将其称作3.0全域生态的时代。

    不论哪家OTA获得了流量入口,都会必然地向上游供应链挤压利润。随着互联网直销成本降低,随着移动互联入口分散化,随着社群电商逐渐成熟,服务商必然倾向于不让OTA一家独占优势,并且努力避免对OTA产生流量依赖。

    也就是说,分销和流量时代已然过去,试图借助流量成为C端入口必定走向绝路。重新打造全新的线下产品与服务体系,始终存在机会,不过这需要优质本地资源的支持。服务于众多线下体系,助力它们快速转型互联网,从以往的对立角色转变为合作生态,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其中应该蕴藏着巨大商机。

    我们来观察2个真实的案例,探究商家们怎样思考这个涵盖全域、具备生态特性的时代 。

    案例1:大理的民宿客栈

    笔者去年年底曾在大理逗留过一回,偶然于携程上挑选了一家位于洱海边的客栈,与热情好客的老板在晚上一起喝茶,不经意间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

    老板先询问我是如何找到他的客栈的,我回应称,在携程上打开大理的酒店,挑选了靠近机场的区域,接着依据点评分进行排序,他家店以4.7分位居第二。第一名的客栈,因点评里出现了我较为敏感的情况,即热水温度不稳定、忽冷忽热,所以我选择了他家。老板听后十分高兴,随后我们开始喝茶聊天 。

    期间,他说了一件事,这件事让他很困惑和痛苦,他说,携程的打分排名对他太重要了,目前这几乎成了唯一的客人入口,这唯一代表着危机,而且是巨大的危机,他一直都在思考,想如何可以避开这个唯一性的入口,建立起自己的口碑体系。他身处洱海生态公园附近,已租下不少房间,规模逐渐扩大,每天都在培训员工,教导他们怎样与客人进行良好沟通,助力客人避免在大理旅游时遭遇各种被宰情况。

    手段包括在前台提供大理周边游的各种线路说明,提供包车师傅电话,推荐土特产商家,推荐特色旅游购物店等。这些商家信息都是经过他精心考察和确认的,必须可信,一旦出现问题马上替换。

    我于是很高兴地告知他,能够帮他设计并建立这套口碑体系,最终在前台呈现为一个二维码就行。客人扫描这个二维码,马上就能打开他的客栈微店体系,在该体系里,除了可以进行点评、订房外,周边游、美食、土特产购物、包车等服务也应有尽有。如此一来,店员只需告知住店客人:扫描二维码,接着帮忙分享到朋友圈,就能获取优惠 。如此持续坚持,携程所导入的客人,都将会留存于他的微店体系之中,并且随着客人进行口碑传播,便有可能带来更多并非依赖携程的流量。

    案例2:成都的户外俱乐部联盟

    成都的户外堪称中国一绝,从成都出发,不到半天就能抵达四姑娘山、贡嘎山,再多花些时间,可游玩的地方就更多了,像新都桥、稻城亚丁、年保玉则、党龄等地。于是,成都及周边涌现出众多户外俱乐部,几百上千家层出不穷。

    所有户外俱乐部历经多年发展,都形成了自身的圈子,拥有了口碑客户群,同时也遭遇了诸多难点问题,比如同质化产品,创新成果很快就会被抄袭,还有难以上规模,难以获取优质资源,以及需要更高效的营销等 。

    任何单一俱乐部想要突出重围,实现规模扩大,这几乎是极其困难的;所以很自然地,不少俱乐部想到了联合起来,互相支持,借助联盟体系,进行专业分工,彼此相互合作,开展集中采购,实现收益分享;而支撑这样一个联盟体系运作的,必定是一套包含完整机制的线上系统;并且这套运行系统的完成,肯定不是单一俱乐部能够做到的。

    联盟体系借助开展公益活动以及举办各种户外赛事,沉淀并凝聚更多客户,进而形成自身的传播体系,如此才有机会创新更多产品,销售更多特色产品。就长期来看,他们的产品会去携程吗?答案显然很明确:不会!因为一旦进入携程就失去特色了,会被淹没,并且居高不下的成本天然就构成阻碍 。

    我们分析一下这2个案例的共同点:

    大量的线下产品,还有个性化产品,特别是基于区域性地理位置的,怎样高效地呈现到线上,并且形成交易?目前的OTA平台显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各类商家都在尝试突破携程这类OTA平台设置的流量陷阱,着手构建自身的直销平台,为增添自身特色产品及内容,进而开始组建各种部落与联盟。

    想要进入这个运作体系的人,必须尊重一定的生态规则,这些规则包括互利互惠,包括多中心化(去中心化),包括相互引流,还包括实现供应链协作。单一入口的流量思维,必然会导致双输。

    问题和挑战

    现在问题出现了:讲了这么多内容,能否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究竟是改变了哪些方面,才会拥有赢得未来的机会?

    在1.0的分销时代,线下机构作为旅游产品服务商是无名的,发展也受限;在2.0的流量时代,同样如此。大的机构是抓住了客源的旅行社和OTA平台,这是一种失衡的关系。服务机构确实需要小而美,然而大量小而美服务商若不能形成联盟部落体系,就永远受制于人。当初旅行社能借助门店加盟模式,实现对客源地游客的销售覆盖,那么如今为何不能通过联盟和部落的形式,达成对目的地的产品覆盖与升级呢?我们前往国外诸多地区自助游时,每到一处目的地,都会去参观当地的游客服务中心,获取当地各类特色项目资料,此模式天然契合人性。

    在城市里,当我们有需求时,喜欢打开大众点评,查看周边有什么好吃好玩的,这很适合短时间的单品项目。对于休闲度假来说,合理安排时间和项目,会极大改善旅游体验。而目前存在的大问题是供需产品错配,线上系统和利益模式严重滞后,影响了线下产品的升级与推广。

    怎样高效地将线下产品重新组织到线上,怎样快速完成产品展示、个性化以及交易支付?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在实践过程中难度极大,例如各种玩家一直都在感慨,线上产品展示有误,完全缺失了线下体验的那种炫酷感。

    怎样才能使这个产品上线的过程持续下去?又如何让其更新迭代的过程也持续下去呢?许多OTA采用简单的扫街方式来汇聚各类周边游,它们做的仍是渠道商所做的事,肯定没有构建起持续的利益格局。

    如何对线下产品进行升级?如何对线上产品进行升级?目的地有很多人不懂互联网,这可能是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他们也跟不上旅游服务的发展潮流。线上产品的设计与升级,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才有可能完成。线下产品的设计与升级,同样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才有可能完成。

    产品供应商怎样获取自身的竞争优势呢?以往直至现在,占据强势地位的皆是渠道商,皆是掌控客源的OTA 。然而从游客消费的统计情况来看,这种模式已严重滞后,根本无法跟上需求的发展步伐。大量的线下业务,大量的目的地消费,都避开了OTA这个渠道,直接与产品供应商开展了业务 。OTA售卖的景区门票,只占景区消费的极小部分,那更多开放式、无门票的全域旅游景区情况如何呢,全域旅游项目是典型的蚂蚁雄兵模式,支撑该模式运作,需要全新的系统和生态。

    某航空公司市场部负责人讲了一段话,这段话很有代表性,航空公司近期的渠道平衡策略,是为自身的电子商务赢得时间,其渠道规范治理,也是为自身的电子服务赢得时间,在一个外部分销环境下,渠道进行对赌,还以保险精算模式肆意篡改航空公司运价,在这样的环境下,航空公司的电商根本无从谈起 。没有互联网基因的航空公司若要进步,销售手段就得更新,客户体验需完善,还要有自己的平台,这就需要整合内部资源,而互联网思维提供了一个未来的方向。同样,OTA 也要价值回归,若 OTA 仍是互联网渠道,那互联网渠道的价值是什么呢?不就是增强信息对称,减少交易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吗?客户、OTA、航空公司属于一个生态共同体,并非处于对立或矛盾状态。谁都不应妄图投机取巧,不应坑蒙拐骗以牟取暴利,而应切实秉持互为创造价值的心态。

    新的旅游生态,需要新的人来共同打造,来吧,大家一起努力!

    作者简介:

    魏建是酷鸟的创始人兼CEO,他是一名毕业于中国科大的理工男,从事ERP行业将近20年。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5-3 08:03 , Processed in 0.088844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