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比亚迪电动车电池技术,比亚迪新能源电池技术,比亚迪电池技术有多牛

3万

主题

2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6484
发表于 9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我们一起重新思考汽车

    大家好,我是电动车公社的社长。

    比亚迪,全面停产燃油车了!

    这次和某些传统车企不同,那些车企嘴上说“20XX年停产燃油车”,可现在为了多赚钱,燃油车卖得很火。而比亚迪是切实行动,完全转型到新能源领域。

    比亚迪3月份销量超过10万台,其中一半是DM车型,一半是EV车型,一台燃油车都不存在了!

    没错,比亚迪3月的销量,破10万了

    并且,在国内,一季度新能源的销量已然达到28.7万台,这一销量正紧追特斯拉全球销量的31万台 。

    消息一出,各大头版头条纷纷转载,社友们的群里也炸开了锅:

    谁都没有想到,竟然是一家中国企业率先“终结”了燃油车,这比那些倡导环保的百年传统车企还要早!

    但比亚迪可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才做的决定,而是早有预谋。

    为了完成这幅新能源的拼图,比亚迪等这一刻,等了足足十九年。

    拼图第一块:学会造车

    ,”

    比亚迪“杀死”燃油车的想法,始于2003年。

    当时的比亚迪,凭借廉价的电池,抓住亚洲金融风暴带来的出口机会,成为国内第一大充电电池制造商,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制造商,其员工数量从1995年的20名迅速发展到了1.5万人。

    在做大做强之后,比亚迪盯上了新的赛道——造车。

    原因也和后来的很多“家电造车”类似:造车,实在是太挣钱了。

    即使是在国内造电池处于领先地位的比亚迪,在2002年时利润也仅仅只有5亿元多一点,其发展前景似乎很容易就能被看清。而在隔壁的汽车领域,全球销量达到4000万台的大众,所赚取的利润能达到40亿,并且还是欧元!

    就算依照大众在中国市场的500万销量来计算,其利润也是制造电池的企业利润的十倍,这实在很难不让人眼红。

    2003年比亚迪开始造车,就在这一年,混动系统这种新奇的“高科技”首次进入国内车企的视线。广汽、上汽、北汽、东风等车企,都迫不及待地准备大干一场,纷纷启动混动项目。

    (图为2002年东风风神混动车型成本分析)

    客观地说,混动车辆的制造成本比燃油车高,其研发成本也比燃油车高,高出的幅度为30%,并且混动车辆的售价也会高很多。然而,不管是从用车成本方面来看,还是从驾驶感受方面来看,混动车辆都有着很大的优势。

    纯电车型也是这样,只是当时受到电池技术的限制,续航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但比起其他车企来说,比亚迪最大的优势,正是电池。

    王传福同样觉得,新能源车的关键在于电池技术。锂电技术日益成熟,电动汽车市场的能量会在几年之后迅速显现出来。

    于是,比亚迪收购了秦川汽车,走上了造车之路。

    这为如今比亚迪的战略,打下了基础。如今比亚迪的战略是DM与EV双轨并行。这是最初的基础。

    拼图第二块:自主研发

    ,”

    然而造车这件事,却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比亚迪宣布造车的第一年,就投入了上亿资金,采用委外设计与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方式,推出了新车“316”。

    当时的一个亿,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它相当于比亚迪年收入的五分之一,还相当于北京300套房 。

    然而,王传福面带兴奋地向八位经销商介绍完316,之后,留给他的只有七位经销商的背影,还有现场一张略带尴尬的面庞。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有比亚迪的员工出来“好心帮忙解场”,说:“咱们家的车,确实长得有点难看……”

    没人能够知晓王传福在那一刻究竟落寞到何种程度。然而所有人都清楚,在王传福用铁锤砸烂那辆车以后,比亚迪再次明确了自身的发展思路,即自主研发,以技术作为王者之道。

    很多人都清楚,比亚迪F3在2005年上市,它几乎就是丰田花冠的翻版,它不仅借鉴了丰田花冠的底盘,其造型也与花冠极为相像 。

    甚至在花冠停产10年以后,一部分零部件还能够用比亚迪F3相同款式来维持使用,也因此给比亚迪加上了“抄袭”的名头 。

    但很多人并不知晓,比亚迪F3采用了三种动力总成,一种是燃油动力的F3,一种是纯电动力的F3e,还有一种是混合动力的F3DM,这堪称史无前例!

    这么说来,比亚迪才是油改电的鼻祖

    。

    并且,与之前“外采、外包”的方案不一样,比亚迪有关发动机、电池、电机、电控的所有零部件,都要求自己研发制造,其目的在于将核心技术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这样做的好处,近些年来才真正显现出来。

    2021年,在全球范围内的主流电动车当中,几乎只有特斯拉用上了SiC碳化硅,以此来提高电驱效率,比亚迪汉也用上了SiC碳化硅,同样是为了提高电驱效率。

    这并非是由于其他车企不存在SiC技术,而是由于仅特斯拉一家,便消耗了全球几乎全部的碳化硅产能!若想使用,很遗憾,需等到2022年产能扩充后才行。

    但比亚迪汉能用上SiC,正是因为比亚迪可以自己造。

    哪怕这个IGBT团队要持续不断地进行研发,从2005年一直研发到2020年,然而等待的这15年,是值得的。

    拼图第三块:研发新能源

    ,”

    有些人觉得,比亚迪做新能源车是在2009年工信部出台《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之后,毕竟F3DM是在2009年亮相的 。

    然而,事实却并不是这样。

    早在2007年,在比亚迪F6的下线仪式这个场合上,王传福就曾说出令人惊讶的话语:

    比亚迪汽车要进军混合动力及纯电动车市场,它将在2015年成为汽车生产企业中的“中国第一”,还会在2025年成为汽车生产企业中的“世界第一”!

    而且,比亚迪不仅不跟着工信部的节奏走,还反其道而行之——

    2009年的这份《规则》,从整车、技术、标准和产业四大角度出发,将新能源车划分成三个不同阶段,分别是起步期、发展期和成熟期 。

    其中,成熟期的定义是,采用安全的铅酸电池的混动车型,采用安全的铅酸电池的纯电车型,以及使用镍氢电池的混动车型。锂电池,仅仅被列为发展期。

    换言之,当时国内的汽车行业也普遍认为锂电池不够安全、稳定。

    只有像通用 EV1 那种采用铅酸电池的纯电动车,才被认为是正道,或者像丰田普锐斯那种采用镍氢电池的 HEV,也被认为是正道。

    但比亚迪偏不信邪,依然在闷头研发自己的磷酸铁锂电池路线。

    为此,在申请“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被驳回后,甚至拒绝修改,还放弃了再次申请以获得补贴的机会。

    有意思的是,《规划》发布仅1年后,比亚迪在深圳市投入了大批e6作为纯电动出租车,这似乎是一种无声的反抗 。当时,天涯的网友对此事发表了个人看法 。

    但在这个时候,因为充电桩尚未足够普及,新能源的发展道路走得格外艰难。通常情况下,只有B端出行市场以及拥有家充桩的部分电动车车主,才能够享受到电动车带来的益处。

    于是比亚迪不得不走上“曲线救企”的道路,比亚迪开始研发第二代DM混动技术,这项技术就是后来很多迪粉所熟知的“542”战略。

    简单来说,采用插电混动的方式,可为燃油车增添瞬间动力,并且能用一块大电池,提供几十公里的纯电续航。

    比亚迪在新能源技术刚刚开始呈现出初步迹象的时候,从这个时候起就下定了决心,要彻底抛弃自家生产的燃油车。

    拼图第四块:设计

    ,”

    在2014年和2015年,比亚迪经历过一波转型期的阵痛。

    从整个车市角度看,当时车市竞争极为激烈,合资品牌纷纷推出新车,新车价格持续下探,已对自主品牌造成挤压。

    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也从40.5%降到了38.4%。

    大环境艰难,比亚迪的处境也不佳。2014年,比亚迪采取放弃燃油车的策略,其销量因此被逐渐侵蚀,同比下降了21%,仅剩下37万辆 。

    但此时的新能源车,还完全没成气候。

    就算是比亚迪,它多年来一直蝉联新能源销量冠军,但其销量也只是不到十万台的水平,和燃油车在五年间销量腰斩的情况相比,这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但在失败的时候,恰恰是成长最快的时候,此时的比亚迪,去弥补了自身的短板,这个短板就是设计。

    “外观决定不了汽车的品质,但绝对能够影响销量。”

    2014年以前,比亚迪不少车型借鉴过隔壁丰田,比如F3借鉴丰田花冠,S6借鉴雷克萨斯RX 。

    一方面,抄袭确实是能让人最快记住的办法,另一方面,因为燃油车和新能源都要进行自主研发,所以比亚迪确实没办法拿出更多资金来兼顾设计。

    然而在放弃燃油车之后,比亚迪如同一位刚从996大厂离职的程序员,终于有了机会,能腾出双手扔掉别人穿过的格子衫,去好好打理自己的外在形象。

    只不过刚开始的比亚迪还没适应过来,有些“用力过猛”。

    秦、唐、宋、元这几款初代王朝车型,创新性地采用了发光车标。只是那大红的色彩搭配 BYD 的字母,实在红得带有土气。

    配合第二代 DM 混动技术,其零百加速极快,这样看来似乎又并不违和……只是有些辣眼睛 。

    。

    不过,在之前曾任职于奥迪以及兰博基尼的“设计大师”艾格加入以后,比亚迪最终迎来了转变的机会!

    仅仅过去了三个月,比亚迪一直沿用至今的Face龙颜设计已然定型,其360°无死角的颜值,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比亚迪以前“抄袭”、“丑”的刻板印象。

    在内饰方面,比亚迪邀请了大众集团以前的高级内饰设计师,让其负责相关工作。

    内外兼修,大局乃成。

    拼图第五块:刀片电池

    ,”

    比亚迪软实力的短板已经补齐,但那边的硬实力也没落下。

    2020年年初,比亚迪于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公布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

    比亚迪全新一代“超级磷酸铁锂电池”即将推出,它就是比亚迪的“刀片电池”,首发车型为汉EV!

    这消息一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此之前,比亚迪一直坚持研发磷酸铁锂电池,这种电池成本低,续航差,充电慢,基本只有低端车型才会使用。

    甚至连比亚迪自己都犹豫过,短暂地转投过三元锂电池的阵营。

    刀片电池被推出,它几乎解决了磷酸铁锂电池功率密度低的问题,还几乎解决了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低的问题,并且它比三元锂电池更加安全!

    电池包的成本会降低,比之前降低的幅度约为30%,成本降低反映到售价上,就是能便宜1至2万块钱。

    具体的解读,社长在两年前曾和大家进行过分析。那时比亚迪的股价只是“暴涨到60块”,而现在已超过240,这是社长买不起的比亚迪了。详情请戳:

    最终的结果是,搭载刀片电池的汉EV续航能够达到605公里,它在续航方面不比当年的三元锂电池车型差 。

    2020款的比亚迪汉具备全面自研的降本能力,它以C级车的身份,定下了B级车才有的售价,售价为21.98 - 27.95万元。

    比亚迪海豚定位小型车,比亚迪秦定位紧凑级,比亚迪宋也定位紧凑级,它们在同级别车型中都堪称价格杀手。

    更离谱的是,这块刀片电池能用在纯电车型上,它还能提供高倍率放电,而这是普通磷酸铁锂电池无法实现的。

    这意味着,新的功率型刀片电池能够以不到10kWh的容量,实现160kW的高功率输出,进而可用于混动车型!

    由此,给了比亚迪拼上最后一块拼图的契机。

    拼图第六块:DM-i

    ,”

    2020年的广州车展上,比亚迪举办了一场新能源发布会。

    十分离谱的是,在发布会上,比亚迪竟然进行了“重磅发布”,发布的内容是一台发动机!

    这台发动机采取了取消轮系、附件电气化等举措,所以它无法应用于传统燃油车。并且其发动机高效区间极为狭窄,这表明它是一台混动专用发动机。

    这套混动系统,是比亚迪在2017年投入大量资金研发的,是DM-i超级混动技术 。

    社长之前和大家深入聊过比亚迪DM-i的详细讲解,想回顾的小伙伴们,戳这里:

    这台发动机并非普通发动机,它拥有全球最高的热效率,热效率达到43.04%,这代表着极致的省油效果。

    要知道,在比亚迪推出DM-i之前,丰田称自己是第二,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其热效率也仅有41% 。

    对内燃机有一定了解的小伙伴们都清楚,哪怕只是热效率提升1%,都需要付出难以计数的心血。

    由此,比亚迪秦DM-i在馈电时,油耗仅为3.8L/100km,其背着接近20度电,这20度电重100多公斤,相当于多坐两个成年人,即便如此,它的油耗仍比丰田卡罗拉的4.0L/100km低。

    在具备绿牌优势的情况下,其落地价比丰田卡罗拉HEV便宜大概3万块,并且比卡罗拉PHEV便宜将近10万!

    DM-i对燃油车来说,完全是性能和性价比上的双重降维打击。

    这才有了文章开头跟大家讲的故事,比亚迪在3月,DM-i车型销量达5万台,EV车型销量达5.3万台,双管齐下,历经十九年,终于“杀死”了燃油车 。

    写在最后:比亚迪的新拼图

    ,”

    最后一块拼图缓缓落下,之后,比亚迪完成了“杀死”燃油车的任务。

    但比亚迪想要走得更远,还差几块新的拼图。

    除了服务、宣传、渠道以及影响力以外,比亚迪最为急需的其中一个方面,实际上是品牌 。

    就在去年,王传福在《酌见》里,第一次承认了,“比亚迪的名字是瞎编的” 。

    当时深圳注册的企业数量众多,两个字的企业名称基本都已被使用。为了使企业名称通过审核且不与其他企业重名,便采取了比亚迪这种较为古怪的名字。

    当时比亚迪刚成立,连能否活下去都不确定。企业发展壮大后需要进行包装,于是采用了拼音“BYD”,后来逐渐演变成了“Build Your Dream(成就梦想)”。

    某种程度上,能够说出这些,正说明比亚迪已经从青涩走向成熟。

    强大了,自然不会、也不需要在乎别人的看法。

    毕竟,只有自己先有自信,才能让别人相信你的实力。

    加速奔跑吧,那个“杀死”燃油车的比亚迪!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5-2 17:13 , Processed in 0.100967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