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栽培设施及栽培条件
1.1栽培设施
主要有连栋温室、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等。
1.2栽培条件
栽培架有两种类型,分别是支架和吊架。支架是支撑在地面上的栽培架,高度在1.1至1.5米之间,包括A型、H型栽培架等。吊架是利用钢丝绳吊设在空中的栽培架,有固定式吊架和升降式吊架。两架之间的间距能够根据生产实际需要进行调节。
栽培槽要安装并固定在栽培架上 。目前主要存在四种类型 ,其一为通过塑料板压制形成的 “U” 型槽 。其二是由无纺布(或者纱网)以及黑色塑料膜(防渗膜)构成的栽培槽 ,在装好基质后 ,塑料膜与无纺布之间需留出5 - 10cm的空隙作为排水通道 。其三是使用成型的泡沫箱当作栽培槽 。其四是直接把装有基质的栽培袋放置在栽培架上用于栽培草莓 。根据单行或双行定植需求,栽培槽上口的宽度为20-40cm。
2、品种选择
依据栽培目的以及市场需求来进行选择,要挑选优质的草莓品种,该品种需具备高产的特性,还要抗病,抗逆性要强,并且适宜设施栽培,比如红颜、香野、圣诞红、章姬等品种。
3、壮苗标准
高架基质栽培应选用穴盘培育的基质苗,这种苗要有4到5片功能叶片,茎粗要在1.0cm以上,根系需发达,生长点发育要良好,生长要健壮,且无病虫。在定植前1至2天,要对准备定植的种苗进行喷药消毒。
4、定植前的准备
4.1 基质的配制
草莓栽培基质需具备良好的持水性,良好的排水性,良好的透气性,pH值要在5.5至6.5之间,EC值要小于0.3mS/cm,多采用草炭、蛭石和珍珠岩来进行配制,也能够使用椰糠等当作基质。通常使用草炭基质时,其体积配比为草炭:蛭石:珍珠岩 = 3:1:1,还要添加商品有机肥10至15kg/m3。将配好的栽培基质装填在栽培槽里,基质的用量要掌握为每株3至4升,并且要求2至3年更换一次。
4.2 滴灌设备的安装
根据高架在温室内的布局来确定首部的位置,进而布置主管道和支管。当栽培槽采用单行定植草莓时,每架栽培槽上要安装1根滴灌管,且滴灌管需摆放在中央偏内侧的位置。当栽培槽采用双行定植草莓时,每架栽培槽上要安装2根滴灌管,两根滴灌管相距0 - 30cm,此距离依据栽培槽的宽度和准备定植草莓的小行距来确定。将滴灌管固定在栽培架上,还要把末端封住。
5、定植
5.1定植时期
以8月下旬至9月上旬定植为宜。
5.2 定植密度
一般定植株距是20cm。单行定植适用于栽培槽宽度在30cm以下的情况,定植时要把种苗定植在栽培槽的中间,或者略靠外侧,距离槽边缘大概10cm。双行定植适用于栽培槽宽度在30cm以上且采用双行品字形定植的情况,要将种苗定植在栽培槽的两边,滴灌管的外侧,距离槽边缘5至10cm,两行草莓的间距为20至30cm。
5.3 定植方法
定植时,要求弓背朝着栽培槽外侧,深度要适宜,做到深了不埋住种苗的心,浅了不漏出种苗的根,定植之后,要平整基质表面,与此同时,还要整理好滴灌管,让滴灌管靠近种苗的根颈部,定植后要及时浇水。
6、定植后管理(含病虫害防控)
6.1 水肥管理
高架基质栽培时,水肥管理要遵循“少量多次”原则,要根据植株的生长态势进行调整,要依据天气的变化情况来调整,调整的内容包括浇水的时间、浇水的间隔以及浇水量 。
表1 不同月份水肥管理
月份
次数
时间段
8~9
3~4
8,10,12,14
10~2
2~3
8,10,14
3~6
4~5
8,10,12,14,16
肥料可选用草莓专用全水溶性复合肥,坐果前,其氮磷钾比例为20-20-20,坐果后,比例为18-9-27或16-8-34,一般每立方米水中加入0.6至0.9千克该肥料就行,还可以使用营养液。定植到扣棚膜之前,营养液的EC值能够控制在0.4至1.0mS/cm,随着植株生长逐渐增加,扣棚之后到初花期,EC值是0.8至1.2mS/cm,初花至采收始期,EC值为1.0至1.6 mS/cm,果实采收期,EC值是1.2至1.8 mS/cm,低温休眠期,EC值为1.0至1.2mS/cm 。浇水时间的长短能够依据基质水分的排除时间予以判断,通常在浇水之后,当基质排除多余水分达到2mmin左右时,便可以停止水分供应。
6.2 温湿度管理
草莓在不同生长时期对温度和湿度要求不同,具体管理见表2。
表2 不同生长期温湿度管理
生长时期
昼夜温度(℃)
空气湿度(%)
现蕾前
28-30//12-18
85-90
现蕾期
25-28//8-12
60-70
开花期
22-25//8-10
40-50
果实膨大期
20-25//6-8
60-70
果实成熟期
20-23//5-6
60-70
6.3 二氧化碳施肥
1月下旬到翌年3月中旬,要在设施内补施二氧化碳气肥。在晴天时,设施内二氧化碳施浓度适宜保持在600至750mg/L。施用二氧化碳的时间,应该在日出后不久开始。到中午时,设施内气温升高,在需通风换气前0.5至1小时停止施用 。
6.4 植株调整
每株草莓要至少保留5至6片健壮且无病的叶片,要及时摘除老叶,要及时摘除病叶,要及时摘除多余的腋芽,要及时摘除匍匐茎,每一批花序需留8至12个健壮的低级次花蕾坐果,要疏除花序上的高级次花,要疏除花序上的畸形果,要及时清除结果后的花序。
6.5 辅助授粉
采用蜜蜂辅助授粉的方式,在花朵开放前的3至4天,把蜂箱放进温室里,每667平方米的温室放置1到2箱蜜蜂。
7、病虫害防治
7.1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包含白粉病,还有灰霉病,以及褐斑病,另外还有炭疽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还有红蜘蛛,另外还有粉虱等。
7.2 防治原则
以农业防治为主,以物理防治为主,以生物防治等生态防治为主,以化学防治为辅。合理混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合理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合理混用具有负交互抗性的药剂,合理轮换交替使用具有负交互抗性的药剂,克服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推迟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并确保农药施用的安全间隔期。
7.3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健壮的幼苗,实行轮作换茬,合理进行密植,清理田园,摘除病原物,采用深沟高畦的方式,进行地膜覆盖,增加钾肥的施用,避免过度偏施氮素肥料,注意大棚内通风以降低湿度。
7.4 物理防治
在设施放风口的地方设置60目的防虫网来阻隔害虫,或者悬挂银灰色地膜驱赶蚜虫,在设施内高于草莓植株25到30厘米的位置悬挂30到35张/亩的黄板和蓝板,用来诱杀害虫,比如蚜虫、粉虱和蓟马,在开花放蜂之后,在黄板、蓝板外面加上网罩,以此来保护蜜蜂,夏季要进行高温闷棚等操作 。
7.5 生物防治
利用木霉菌防治草莓病虫害,利用枯草芽孢杆菌防治草莓病虫害,利用苏云金杆菌防治草莓病虫害,利用植物源农药苦参碱防治草莓病虫害,利用植物源农药印楝素防治草莓病虫害。在棚内释放草蛉防治红蜘蛛、蚜虫等,在棚内释放扑食螨防治红蜘蛛、蚜虫等。
7.6 生态防治
在开花结果的时期,要保持棚内的湿度,使其处于一定数值,还要保持棚内温度为35℃,进行闷棚2小时的操作,并且连续闷棚2至3次,以此来防治灰霉病。
7.7 化学防治
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可利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这些化学农药需符合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的规定。
白粉病防治采用硫磺熏蒸的方法,在发病前期,于棚室中央每隔10m放置1个电热自动控温硫磺熏蒸罐,傍晚扣膜后开始熏蒸,每天熏蒸时间不超过4h,连续熏蒸3d 。发病严重时,可喷施 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 600 倍液,或喷施 10%苯醚甲环唑 2500 倍液,或喷施 25%乙嘧酚悬浮剂 2000 倍液,或喷施 75%达克宁 600 倍液。
防治灰霉病,可喷施50%咯菌腈4000倍液,可喷施50%啶酰菌胺1500倍液,可喷施50%乙霉威与多菌灵混合的800倍液,还可喷施50%乙霉威与多菌灵混合的1000倍液。
炭疽病防治,可使用 25%吡唑醚菌酯 1500 倍液灌根,也可使用 35%二氰·戊唑醇 1500 - 2000 倍液灌根,还可使用 25%咪鲜胺乳油 800 - 1000 倍液灌根,或者使用 10%苯醚甲环唑 1500 倍液灌根。
防治蚜虫,可使用25%噻虫嗪水分散剂,稀释2000 - 3000倍液。防治粉虱,可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稀释1000倍液。防治蓟马,可使用4.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稀释2500倍液。还可使用异丙威烟熏剂,每667m2用300 - 400g 。
防治红蜘蛛、螨类,可使用3.2%阿维菌素乳油,按相应倍数稀释,或使用8%中保杀螨乳油2000倍液,或使用5%噻螨酮乳油1500 - 2000倍液,或使用43%联苯阱酯悬浮剂3000 - 5000倍液等 。
8、适时采收
草莓果实表面着色达到三分之二的时候就能够采收,采收最好选择在早晨露水干了之后进行。采收的时候,用拇指和食指掐断果柄,把果实轻轻放置在采收容器中,千万不要挤压。
9、采后处理
冬季采下的果实,能直接进行分级包装,春季温度较高时采收的果实,要先放入-1-0℃冷库预冷,之后再进行分级包装,分级包装后需及时上市。
供稿:科教兴农中心 张彦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