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中国汽车之父是谁,我国汽车之父是,中国的汽车之父是

3万

主题

2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4224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风猛士这款车,远看类似悍马,近看却并非悍马,它经历了怎样的研制过程?

    口述 | 黄松

    整理 | ABR记者葛帮宁

    编者按:

    黄松是东风猛士的总产品设计师,这是一个能让他铭记一辈子的日子。

    2009年1月9日,在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东风1.5吨级高机动性越野车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款车就是东风猛士,这是中国汽车行业22年来首次获此荣誉。

    2001年初,总装备部向相关单位发出了研制高机动性越野军车的竞标通知,该通知明确提出要求,技术指标要全面超越美国悍马。

    此后6年,经历了概念样车研制阶段,经历了初样车研制阶段,经历了正样车研制阶段,经历了部队试验研制阶段,黄松最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部队研制总要求所提出的各项目标。

    他是典型的“东风二代”,他的父亲是黄正夏,黄正夏是继饶斌筹建二汽之后的厂长,在二汽遭遇停缓建的时候,黄正夏挽救了二汽。

    2017年6月27日,黄松在北京接受了《汽车商业评论》的口述历史访谈,当谈到父亲时,他表示自己特别崇拜父亲,还说与父亲相比,自己没有父亲那样高瞻远瞩,不过父亲没有自己的工程实施功力,他一心一意想把事情做好,完成父亲的遗愿,他觉得这样很好 。

    黄松出生于1947年,他一直在东风汽车公司从事技术工作。1995年,他担任技术中心主任。4年后,他调任东风汽车公司专务副总经理、产品总设计师,还兼任东风汽车公司科技部部长。

    九五期间,他主持集团主力轻中重型载货汽车的升级工作,还主持了其拓展工作,以及首批轿车的开发工作。十五和十一五期间,他担任国防重点“轻型高机动越野车猛士和防护型突击车CSK”型号的总师。

    十二五期间,黄松担任“轮毂电机战术平台”技术责任人,他使得我国轻型高机动越野车的“稳定性、动力性和通过能力”等关键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007年黄松退休,之后他被返聘成为东风汽车公司顾问,继续从事军品相关工作。在猛士之后,他主导的东风轮毂电机越野车项目很快将会面向世人亮相。

    东风140-1是二汽人制造的第一款中型卡车,它标志着二汽发生了转型,从军用工厂转变为以民用卡车制造为主的企业。

    “你可不能说是厂长的孩子”

    我和父亲(黄正夏,原二汽厂长)接触较多,然而我们家有个家规,只要单位有人来谈事,我们基本上都不会露面,所以人们都很奇怪,为何有这么多人我都不熟悉。

    我很钦佩父亲,他眼光精准,做事情全身心投入。从战略角度而言,结合汽车发展趋势搞电动汽车,也就是清洁能源汽车,最早提出的就是他。退休后,只要一谈到电动汽车,他就十分兴奋,会跟你不停地讲述如何发展。他的兴趣,他的追求,他的执着,比我要强很多。

    相比较而言,当初我对电动汽车兴趣浓厚,然而苗总(苗圩,曾任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表示,让我别搞电动车,称我们父子一同涉足此事不太好办。那时我正承担着二汽军车项目,所以就没再搞电动汽车了。

    和父亲相比,我没有他那般高瞻远瞩,不过他没有我的工程实施能力。我觉得一方面是设计,另一方面是实施,实施也就是工程。到二汽之后我在这方面做得颇为成功。但我极其崇拜他。我全心全意把这些事情做好,去完成他的遗愿,这难道不好吗?

    我出生在哈尔滨,那是1947年,我在家里是老大,下面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我7岁时在长春上小学,9岁到北京三里河二小上四年级。父母平时都很忙,基本上顾不上我们,我们就这样自己长大。

    父母对我的期望比较高,我身上有一些父亲的特点,在学习方面受他的影响颇大,父亲的学习方法很好,懂得抓住重点,能把思路梳理清晰,我妹妹也是如此,她成绩挺好,初中时考上了师大女附中,母亲一生都投身于教育事业,曾在一汽担任教育处长,在北京当过学校和工厂的党委书记 。

    当年父亲在国家科委(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任职,我初中在北京三十五中就读,高中是北京一零一中学,这是一所来自解放区的学校,在当时全国排名首位,1966年我高中毕业,哈军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直接到学校进行招人,我基本确定去哈军工上大学,此时文化大革命爆发,所以没去成。

    当时国家科委主任是聂荣臻,副主任是韩光,他们都特别欣赏父亲,这就是对父亲工作方面的印象 。父亲能写,他去世后,他在国家科委的同事说他是笔杆子,工作认真,喜欢钻研 。父亲喜欢运动,游泳、滑冰这些都是他带我们学会的 。

    接着我就下乡了,我前往内蒙古,在那里当了三年马倌,我适应得很好。实际上,到内蒙古下乡的知青,没有一个人说那里不好,大家都把内蒙古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那里的生活也不错,只是自然环境比较恶劣 。

    不是流传着一句话吗 骑着骏马 迎着初升的太阳 在草原上驰骋 草原确实与众不同 我们有三群马 一群有一千匹 有六个马倌 唯独把我留了下来 其他的全换掉了

    为什么呢?当时草原上遭遇了狼灾,夜晚气温低至零下40摄氏度,却还要去守夜,就连牧民有时都无法前往。无论多晚多冷,从太阳落山开始,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早晨八九点钟太阳升起,才能够回到蒙古包,被冻得连气都喘不上来,可我依旧坚持前往 。

    父母获得解放后,便让我去当兵。1970年年底,我前往兰州当兵,自此与汽车结下深厚缘分。

    我当了4年汽车兵,在此之前我对汽车并不了解,也谈不上特别喜欢,之后才开始真正接触汽车,我将汽车保养维护得极为出色,在部队里还荣获过三等功。

    1974年父亲前往二汽,在此期间有几次回十堰探亲,李子政等老同志很关心我,李子政是原二汽副厂长,于2013年11月辞世,他们打趣说,还在那里浪费时间,赶快回来吧。

    我当兵了,弟弟也当兵了,后来我俩都到二汽工作。1975年初我来到二汽,被分配到道路试验室。做试验十分艰苦,那时襄樊试车场尚未修建,我们得前往全国各地做试验。

    给你说个细节,看看父母如何教育我们。我家住在张湾,从部队回去时坐火车到十堰站,父亲到车站接我,然后我们一起走回家。他还嘱咐我,不能说自己是厂长的孩子。

    弟弟亦是如此,他从部队归来时,我陪着父亲前往火车站迎接他,之后步行回家。那时没有人明白这件事,然而我能够理解 。

    东风猛士。

    “这三个车都很难忘”

    这时二汽有五吨载货车东风EQ140,在1960年代,二汽出产车型实行两位字母、三位数字的组合编号,其中EQ代表二汽,数字编号第一位代表车辆类别,1代表载货车,2代表越野车,3代表自卸车,4代表牵引车,5代表专用车,数字第二位是该车载重量或座椅个数,第三位代表产品序号,还有三吨半越野车EQ245 。

    试验室大概有四五十人,进行一个车型的试验时,常常会有二三十人跟着,队伍规模较大,其中包括驾驶员、试验员、维修员、后勤员等,他们有的负责做试验,有的负责做记录,有的负责做维修 。

    我因毕业于名牌高中,所以被破格任命为技术员,除跑车工作外,还需做记录,每天要汇总其他人的记录,对问题加以分析,同时反馈给设计人员。

    1975年8月,我获得了去工农兵大学读书的机会,要进行3年的脱产学习,这所大学是二汽与武汉汽车学院(即如今的武汉理工大学)联合创办的,我们这些来自二汽的学员都了解汽车,完成学业后会返回二汽继续工作,后来这些人都在重要技术岗位上任职 。

    毕业的时候,依照传统,成绩最为优异的会被分配到车型设计室,如此一来,我便来到了车型科,开始接手EQ245三吨半越野车,承担起总布置的工作。

    为保证质量,我们进行了八轮改进,经过这一系列改进后才最终定型。那为什么要做这么多轮改进呢?一开始,我们打算在两吨半越野车 EQ240 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然而后来发现此方案不可行,因为很多部件都需要重新设计。其中,标志性的问题出在车架上,大梁整体都需要加大尺寸,所以只能重新进行设计 。

    从第三轮改进起,后面几轮我都全程参与,每轮试验我也都参加。通常,做完一轮试验需要一年时间。到做第五轮试验时,一辆车跑了三遍都没出现故障。部队见状,决定再跑一轮,当时一轮的里程是2.5万公里,路面种类多样。

    经过考核没有问题,该车于1980年通过国家鉴定。所以,真正装备部队的是EQ245三吨半越野车,每年销量达上千辆的同样是它。不过两吨半越野车也存在,原因是有客户觉得使用两吨半就足够了,有订货需求,故而没有断货。

    后来对其进行改装,改成平头驾驶室和汽油机,之后又经过改进,最终成为某一车型,此车型数量最多。将平头设计加上,同时配备康明斯柴油机,直至现在该车仍在装备使用。

    “东风起家的主力车型”

   


    我在车型科最初负责管理军车,后来负责全面管理,1984年被提拔为副科长,1986年被提拔为科长,之后我对车型科进行了调整,使其变为五六个组,当时东风公司已经拥有几十个系列车型,每个组负责管理一个系列 。

    东风第二代产品的第一个车型是 EQ153,它是 1986 年引进康明斯发动机后重点打造的八吨载货车,还是东风起家的主力车型。另外还有 EQ140 - 2,即 EQ140 的第二代,以及 EQ145 六吨载货车,对我而言,这三辆车都令人难忘。

    先看EQ153,它首次使用康明斯涡轮增压器柴油发动机。该发动机效率高,动力好。不过,涡轮增压存在一个弱点,即在低转速时扭矩小,动力会因此受到影响。我们瞄准的是康明斯B系列发动机,它可以与EQ140结合,适用范围大。我父亲和陈清泰都倾向于使用这个发动机。

    孟少农更希望引进大一级别的C系列发动机,他表示,马力大没什么用,因为排量太小,况且这是军车,要是出问题他需承担责任,于是大家开始想办法该怎么办。

    我们想在整车上引进日产柴技术,于是把康明斯发动机安装上去,并在美国做实验。日产柴非涡轮增压发动机在0至80公里加速时需要48秒。安装康明斯B系列发动机后,由于扭矩小,用时57秒,未达到标准。那该如何解决呢?

    我跟闵佟讲,美国人做试验的规范和我们不同,闵佟曾任二汽技术中心主任 ,他立刻派我前往美国做试验,我完成试验后得到的结果是45秒,之后我即刻给闵佟发了电报,他向陈清泰和孟少农请示,从事汽车行业的人都对试验极为重视,态度十分严谨 。

    回来后继续进行攻关,我们将康明斯发动机安装到 EQ153 上,前往十堰郧西县五条岭的大山中行驶,重新排列挡位,也就是调整每个挡位之间的速度间隔,这对技术的考验极大,之前在山上换挡时,总是三挡动力有余,四挡动力不足,攻关后效果十分理想,该车后来生产了上百万辆,此后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问题。

    为什么日本变速箱合适呢?原因在于它构造简单。日本山区较少,车辆爬坡时使用二三挡就能满足需求,行驶在路况良好的道路上则使用四五挡。然而我们这里的情况不同,我们将三四挡之间的间隔缩小,如此一来便于换挡。起步时不需要过高挡位,基本采用二挡起步,同时把一挡速度进一步降低,使得挡位之间更加密集 。

    “系列化定型方案的意义”

    1988年,我开始从事EQ140-2的相关工作。在EQ140-2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更为显著。

    它的前一代产品 EQ140 也挺好,是自主研发的,然而车速提升后,操控稳定性欠佳,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甩尾,极易掉进沟里。特别是在下雨天,车行驶过程中,一转弯车尾就甩动。并非车不能侧滑,要是设计良好,侧滑概率小,就能抵御侧向力 。

    我组织了一个几十人的团队来解决甩尾问题,团队成员包括设计人员、试制人员、试验人员,大家没日没夜地进行攻关,还购买了德国奔驰5吨卡车1013样车用于研究,前后历经半年时间,最终将这个问题彻底解决 。

    其实这件事很容易做到。在雨天的时候车辆容易甩尾进而出车祸,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主要采取了一些措施,对后面的钢铁弹簧悬架进行了改变,还对后轴轴转向做了调整。

    EQ140-2存在一个大问题,即制动跑偏。我们带领一支十几人的试验队伍,前往海南进行试验,之后又到老河口军用机场进行试验,在沿途解决出现的问题。

    攻克这两大问题后,直至如今已生产出几百万辆 EQ140 - 2,且都没有大问题 。我最喜欢的正是这款车 。这件事做得极为出色 ,还十分巧妙 。

    在这个过程中,闵佟对我特别支持的是系列化设计标准,这大概花费了两年多时间。

    汽车存在六大系统,分别是动力系统、传动系统、制动系统、悬架系统、行走系统和承载系统,每个系统都具备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由于市场存在差异,经过排列组合之后,汽车便能最广泛地契合市场主体。在此之前,汽车只能逐个进行定型。

    在中国汽车行业中,东风公司是率先这么做的企业。我对这套理论的解释是:汽车包含六大系统,每个系统都能够发生变化,可进行排列组合。打造一款具有代表性的车,它就能代表一个系列。当作为一个系列定型后,问题不就都解决了吗?

    系列化定型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其最终能成为行业技术标准。不然的话,逐个车辆去处理,谁都承担不起。如今车辆一出现就有上百个,且都是系列化的,一下子全部完成定型,能够一次性解决问题。

    东风猛士。

    “把翻斗车卖到美国去”

    值得我骄傲的还有新大陆计划,该计划是把翻斗车卖到美国去,涉及的车型为EQ140-2 。这件事差一点就成功了,之所以没成功,是因为美方项目负责人退休了,不过我们也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

    项目获得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的支持 ,当时东风打算推动东风零部件出口 ,美国灰狗巴士公司老板来到中国 ,他觉得 ,东风不仅零部件能够出口 ,翻斗车也能够出口 。

    这事交给技术中心,主要由闵佟和我负责。我们有什么好条件呢?我们有康明斯发动机,它能达到美国要求。工程车开发出来后,大家对其评价很高。这时灰狗公司老板因劳资矛盾,心灰意冷地离开了灰狗公司。他离开后,项目就此搁浅。

    但我们确实学到了许多美国的法规标准,例如BOT(建设-经营-转让),以及召回制度等。我们做了三年翻斗车,在此期间,我们派遣了不少人前往美国学习。

    1995年我开始负责抓轻型车,那时我担任技术中心主任。一开始国家不允许搞轻型车,后来我们搞出来后国家便认可了。东风搞轻型车是有基础的,以前郑州做过轻型车,叫郑轻汽。厂里同意开展这项工作后,我们便从一开始进行全面规划,打造系列轻型车,每个吨位、不同轴距、不同发动机的车型都有,有上百种变型车。

    最关键的是驾驶室,它是我们自己开发的。发动机采用的是康明斯空对空增压四缸机,在当时国外很少有人使用,日本人也不敢用,实际上它根本没有问题。

    总体来看,我们做得还挺好,一开始就推出了系列产品,有一吨的,有两吨的,还有三吨的。其中最有名的是东风小三吨轻型车,它属于战略车型,当时整个行业都在探讨东风轻型车销量好的原因,经过半年时间,需求量就增长到了几万辆。

    这期间还做了重型车,也就是东风天龙的前身。

    我担任技术中心主任一职长达4年,在1999年,我调任至东风公司,担任专务副总经理,此后一直到2007年退休,我都担任东风公司顾问。

    2009年1月9日,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东风1.5吨级高机动性越野汽车(东风猛士)的研制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你们能不能搞悍马?”

    从1999年开始,比较突出的事就是东风猛士。

    猛士实际上指的是第三代高机动性越野汽车,国际上对军车有着严格的界定,我们在搞汽车或者军车时都会提及代,三代的意思是二战后的分代,即经历了三次大的战争,从而出现了三代车。

    第一次发生在1950年代,是朝鲜战争,那时主要使用汽油,车辆采用非独立悬架,当时最有名的是美国吉普。

    第二次是越南战争,1970年代。用柴油,仍然是非自主悬架。

    第三代是海湾战争,发生在1990年代。这一时期出现了以美国悍马为代表的车辆,其采用柴油机增压技术,还配备独立悬架。

    2000年后世界各军事强国都在发展这种车型,其中包括德国、俄罗斯、日本、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家。严格来说,悍马HMMER实际上是民用车,而军用车是HMMWV(High Multi-  )。

    简单来说,悍马在海湾战争中初露锋芒,中国军方予以高度关注,期望研制出中国版的类似车型。悍马的作战技术指标极高,在当时,除美国之外,不存在第二个进行研制的国家。

    那是在1997年,有一天,当时东风公司的总经理马跃突然前来找我,他说道,军委首长希望东风公司开发中国的悍马,还询问我们是否能够进行这项工作,若做的话需要多少钱 ?

    我说,这个车当然能开发,但起码得1.5个亿才能搞下来。

    马跃说,你到北京去和总参装备部谈吧。

    我带着几个人前往总参装备部接受任务。那时总参装备部部长是贺鹏飞,他是贺龙的儿子,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他表示会给我2500万元,还让我去国家计委军工局争取2000万元,总共给我4500万元。

    这已然相当不错。然而当时碰到的主要问题是,我们没有能够装车的发动机。并且4500万元与实际所需的研发费用相差太大,如此一来项目就没有进入研制阶段。

   


    期间沈飞(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想出办法制造出一辆“悍马”,该车安装的是康明斯四缸机,制造完成后请国家领导人进行了观看。然而总装部觉得,这件事还是应当交由做汽车的人来做 。

    1999年,建国50周年大庆之时,在天安门城楼的观礼台上,贺鹏飞询问张小虞,你们可不可以搞悍马,张小虞是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原副会长,于2014年11月辞世 。

    小虞会长非常肯定地表示,我们肯定能够拿出这款车,并且存在两个百分之百的把握,其一为百分之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其二为百分之百实现国产化。

    2001年,总装备部向有关单位发出了研制高机动性越野车的竞标通知,其核心要求是,新研制的高机动性越野车,在技术指标方面要全面超越美国悍马。

    每年春节前夕,东风公司都会组织召开老科协联谊会,参与人员主要是老专家。2001年时,苗圩担任东风公司总经理一职。非常有趣的是,当那边正在表演节目的时候,我在这里和苗总探讨研制中国悍马的相关问题。

    苗总询问,在技术方面是否有把握,研制费用大概是多少。我表示,技术肯定不会有问题,是利用东风公司的设备来制造,开发资金大约为3个亿 。

    苗总下了决心要去做这件事。因此,若论东风猛士决策的第一个人,我觉得应当是苗总。因为要是没有他的支持,或者他不点头同意,那么这件事是做不成的。

    经过几次较量,有一家位于中国北方的大型军工企业、天津的一家企业以及我们三家企业留了下来。2002年4月,最后一次较量在北京空军招待所开展,军方专家组由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吉林工大和相关院校组成,他们对我们进行了轮番提问。

    最终,我的答辩获得全体专家认可,我们的标书全票通过。2002年5月,总装备部以【2002】装计字第647号文件批准新型高机动性越野军车立项。8个月后,总装科订部和东风公司签订了1.5吨级高机动性军用越野汽车研制合同。

    5位中将乘东风猛士受阅。

    “这车叫什么名字?”

    我们从2002年开始研制东风猛士,它有个代号叫东风军用越野车,其采用电控增压柴油发动机,配备独立悬架。

    猛士这个名字的由来颇具趣味,时间是2004年,当时总后勤部在北京展览馆举办军用车辆展,展会期间,我陪同总装备部副部长李安东中将以及张思民中将前去看车,在我完成汇报之后,李安东中将忽然询问我,这辆车叫什么名字 ?

    我一下子愣住了。这辆车在内部有不同叫法,有人叫它中国的悍马,有人称它为中国的悍马,实际上它还没有名字。李安东部长说,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那就叫猛士吧。

    猛士总质量5吨,装载重量1.75吨,牵引质量2吨,它是一款系列化、多用途的全新第三代高技术、高机动性战术平台,能适应现代战争需求。2001年总装备部下达技术指标,要求以悍马A2技术指标为基点,实现全面超越,这一任务难度相当大。

    猛士在外形方面没有进行模仿,甚至连测绘都未曾有过。设计刚开始时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过存在一个概念,对于身处遥远边境的将士来讲,开一辆悍马过来,那绝对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所以,我们期望设计出来的样子,从远处看类似悍马,而凑近看又并非悍马。

    即便放到现在来看,要是真把悍马和猛士摆在一起,二者仍旧存在差异,然而又有着其独特的精髓。若说抄袭,我们确实没有抄袭,原因在于没有可供仿制的车身。诸多情况是意外达成的,悍马采用的是全铝车身,重量较轻,而我们选用的是钢车身。这是为何呢?因为进口铝板无法使用。铝车身无法挂载,钢板钢车身则不存在问题 。

    这是我们第一次达成军车从运输型向作战平台的转变,原本的军车归属后勤,承担运输炮弹与士兵的任务,却不参与作战。猛士达成系列化和模块化设计后,便成为一个战术平台,与火力相结合能够投入战斗。

    东风第二代产品第一个车型EQ153。

    “对悍马的突破和超越”

    技术的关键在于具备高机动性,这构成了对悍马的突破与超越。第一个创新之处是动力创新,它通过提高发动机怠速,加大喷油,并使其提前来实现 。

    跟悍马做对比,猛士的发动机排量是4.5L,悍马的发动机排量是6.5L,猛士发动机排量比悍马小30%,猛士发动机功率提高了25%,0至80公里加速时间提高20%,最高车速提高16%,限定工况油耗降低1/3。

    在耐热方面,猛士环境适应温度可达55摄氏度,悍马则是46摄氏度。我们想尽办法,运用一种新技术,该技术主要是流体动力学的研究成果,从而在动力经济性、环境适应性方面取得明显优势,进而建立比悍马更优异的军车动力技术体系。

    在转向操纵系统的技术创新方面,借助转向梯形展开研究,提出加大转向梯形底角的方法,以此解决猛士高速转弯甩尾问题。转向梯形底角能够调整过多转向或不足转向量,这种改动方式较为方便。

    悍马在侧向加速时,还没超过0.4g就会甩尾,猛士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侧向加速度能达到地面极限附着力0.8g,即便产生侧滑也不会甩尾,猛士在高速转弯时明显比悍马稳定。

    最难的阶段是初样车阶段,这个阶段要进行严格考核,只有通过考核才行,一旦发现问题就只能下架。我让他们一轮一轮地去攻克,就如同打山头一般,一波上去,还没看到下来的时候,第二波再上去,还没冲到顶,第三波接着再上去。百辆样车累计进行了200多万公里的道路强化试验。

    猛士作为军车,其开发工作按要求分四个阶段进行,分别是概念样车阶段、初样车阶段、正样车阶段、部队试验阶段,每个阶段又分为三个节点评审,每个节点由多项具体内容组成,每项内容都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如此,整体研发工作才能按照时节节点推进。

    在概念样车阶段,需依据军方下达的指标来完成设计,之后进行专家评审,评审通过后制作样车。样车制作完成后,专家再次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开展试验。针对试验中发现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修改设计或者改进加工技术,最终形成技术生产路线。概念样车要满足占技指标性能要求,初样车要满足占技指标可靠性要求,做出正样车后,交付给部队进行试验。

    2006年10月,猛士完成了全部定型试验,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军队下达的要求。猛士的多项主要指标,如承载能力、动力性、经济性、保存性、环境适应性、安全性、平顺性、舒适性、耐久性、高机动性、通过性等,都比悍马更优。特别是军用电控发动机、AT、PE材料防护开发成功,这让猛士占据了技术制高点。

    同年12月12日,东风猛士系列完成定型,在2008年,它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中国汽车行业22年来首次获得此项荣誉。

    东风EQ245越野车。

    “平台用猛士,但防不了弹”

    2007年我退休了,之后被返聘,继续从事军品工作。后来参与了防护型猛士的相关工作。其基本要求是以猛士底盘作为基础,具备猛士的高机动性,能够实现兵力机动、作战生存、信息通信以及火力的统一,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程度,并且符合中国国情 。

    这时全世界都倾向于军车需要具备防弹防雷功能。平台选用猛士,然而猛士无法防弹,所以实际上是全新开发的车型。发动机动力要增加三分之一,猛士原本是150马力,防护型猛士则需达到200马力。

    防护是核心,车体设计方面我们顶住压力,选用承载式,以桁架为骨架,采用薄钢壳与先进复合材料组合,打造多级防护轻型装甲型车体,这在国际国内均为首创,还有其他硬性规定,如自重不得大于一定吨位,防护需提升至我军装甲标准,根据战场要求,各个方位有不同防护要求。

    我于2011年开始接手这个项目,至今已有6年时间,东风轮毂电机越野车项目很快就要问世了。

    防护型车身在2016年取得国家专利,其运用了诸多力学原理,比如要使其重量最轻,同时防弹能力要强,并且还需配套防弹玻璃。

    技术难点在于三电。轮毂电机属于新领域。依据美国公布的参数,我们进行对比。电机磁通走向不同,他们的是径向,我们的是轴向。控制理念也有差异。对于四个轮子,是控制其转矩还是转速呢?很多人认为是控制转速,然而若只控制转速,车速根本提不上去。

    清华大学有一个团队负责电池,该团队解决了电池问题,而电池问题解决后,电动车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预计今年底或者明年初能够做出成果,并且电池不存在保密情况,其材料均是团队自行研究且都取得了突破。

    猛士防护型目前已经生产了1200多辆,其主要用途是军事援助以及防恐,有22个海外国家正在使用它 。

    E N D

    未 经 许 可   不 得 转 载

    投稿: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30 15:03 , Processed in 0.076083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