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如果厌学了怎么办,青少年厌学心理分析:6类常见原因及对策,帮助抑郁休学学生重返校园

3万

主题

2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1521
发表于 8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心理咨询室里,很多休学在家的青少年从症状方面来看表现为中重度抑郁。其中很大一部分存在厌学情况,而厌学本身也有诸多原因。今天,善胜老师将和大家聊一聊 6 类常见的厌学心理,并提供相应的一些对策,希望能对被此困扰的青少年家庭有所帮助。

    []

    []

    而是我看不到希望

    高中时期,班里有一位同学早早地辍学回家了。与他接触不太多,只记得在大家学习的时候,看到他总是埋头写字,样子很认真,能感觉到他学习起来很吃力,每次考试他都排在班级的后面。

    他有着较为强烈的自卑心理。他整日都在埋头学习,这使得他没有时间去思考自己的优势,也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后来,他总是给其他同学说自己不是块念书的料,开始混日子了。

    每个学校都存在这样一类学生,他们看不到希望。他们看似在学习,然而内心却处于放弃的边缘。

    他们对自身能力的评价不够客观,这是根源所在。只因一两次的失败,就全盘否定自己的能力。他们在逆境中的抗挫折能力较低,有些人甚至对自己感到绝望。

    怎么办

    在中学阶段,要发现并实现潜能,需要老师和家长给予帮助。他们凭借自己丰富的人生经验,能够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想知道自己的开放度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在本子上把平时不感兴趣的事情以及甚至是不喜欢的事情列出来,要尽可能多地列,之后进行分析。

    看它们中哪些属于原则问题,哪些不属于原则问题?

    在那些非原则问题上的坚持是否限制了你的视野?

    是否影响了你对自己潜能的发现和开发?

    一个人在非原则性的问题上,禁忌若越多,受到的限制也就越多,那么发现自己潜能的机会就会越少。

    02

    不是我不想学

    而是不知道为什么学

    我们都是从中学阶段走过来的,谁的青春不曾有过迷茫呢?要说到真正的学习目的,在中学阶段的我们,又有几个人能够说得清楚呢?

    每个人都具有独特性,对这个问题感到困惑是很正常的现象。然而,由于不了解这个问题而萌生厌学情绪,或者产生读书无用的想法,是很容易引发一些不良后果的。

    怎么办

    正确的目标设定,首先要决定你想要过怎样的一生。然后,再去选取能够让你达成这个目标的工具。这样,你的人生才不会出现偏差。

    比如你的人生目标是期望成为一个快乐并且能有贡献的人,在明确了这个最终的目标之后,接着去选取你的工具。

    家长有必要就这个问题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探讨。通过交流探讨,能够帮助孩子明确目标,能够帮助孩子进行自我定位,能够给孩子看得见的未来,还能重新唤起孩子的学习动力。

    03

    不是我不想学

    而是我不会学

    这类学生在学习时间方面,付出的并不比班级里的第一名和第二名少。

    然而,学习压力是无尽的,这压力把他们压得抬不起头。周围的学霸考到班上甚至年级前几很轻松,而自己尽管累死累活,结果却依然一团糟,心里感到很累。

    这种情况的学生属于典型的“低品质勤奋者”。他们的勤奋是一种表演,是为了给别人看,同时也是为了给自己看。

    或许是因为老师和家长那句“你真努力”的夸赞,或许是为了在回顾一天时不会感到后悔,当成绩不好时用来安慰自己,即“不是因为我不努力,只是我的脑子太笨”。

    这样的孩子是一类在短时间内容易完成向好学生转变的学生。他们欠缺的只是一个优秀的学习方法,以及一段时间能让自己安心地把之前刻苦学习学到的东西进行管理归类。

    怎么办

    告诉孩子:

    哪个同学的得分比自己高,要从其长处中虚心吸取经验;哪个同学错题整理得好,也要从其长处中虚心吸取经验,以此帮助自己更好地进步。

    04

    不是我不想学

    而是我学不会

    这一类学生,和之前那些所谓不会学的学生相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采取同样的手段。因为“学不会”是“不会学”所导致的结果,而“不会学”则是“学不会”的原因所在。

    当你沿着不会学的道路持续前行且越走越远时,你的精神处于疲惫状态,同时又带有亢奋的情绪,呈现出一种类似“回光返照”的状态。

    恭喜你,你已经从“不会学”成功过渡到了“学不会”。

    研究表明,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孩子们的认知能力提升并非均匀。在这个阶段,认知能力高的孩子比认知能力低的孩子在表面上更为突出。

    怎么办

    认知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注意力。

    小时候所处的环境会影响孩子认知能力的提升。

    学不会的同学经过简单的休整,并且改善了学习方法之后,能够很快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氛围当中。

    受认知水平限制而“不会学”的同学需要抽出一些时间,让身心得到放松,将状态彻底调整好,把心放宽。

    05

    不是我不想学

    而是我没法学

    有些同学对成绩排名以及他人的看法极为看重,这使得他们在每一场考试之前都处于极度焦虑的状态,进而影响到了考试时的发挥以及后续的学习热情。

    情绪对学习的影响很大。好的情绪有好奇、愉快、乐观自信等。坏的情绪有忧愁、焦虑、抑郁等。

    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变化很快。若这些情绪未得到适时的疏导与调节,就会形成情感交流方面的障碍。他们会表现出焦虑和愤怒等情绪,进而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怎么办

    老师和家长要及时感知孩子的情绪变化,然后给予开导和安慰。同时,还要教会孩子能够自己去调整情绪,比如可以运用自我激励法,也可以运用语言暗示法,还可以运用环境调节法、转移调节法以及音乐调节法等。

    如果成绩不理想,进而产生了失望焦虑的情绪,那么一定不能将这些情绪郁积在心中,不能总是耿耿于怀,不能放不开,也不能丢不下。

    告诉孩子,这属于人之常情。每个人的成绩都会有高低变化,要以正确的态度看待考试。接着,去找到自己应对负面情绪的方式。

    总之,孩子若能说出“不是我不想学,而是……”这样的话,那么恭喜您,这是个好现象。这表明孩子已经察觉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精心呵护孩子对学习还保留着的热情,借助恰当的方法,协助他们摆脱当前的困境。

    06

    老师、家长的影响

    孩子存在厌学的情况。一方面,有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也不排除存在外部原因。因为心智尚未成熟,所以他们很容易受到外部的影响。

    孩子出现厌学的情况,有时与老师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在初一和高一阶段,当更换老师之后这种情况更为明显。因为在这一阶段,师生之间的熟悉需要一个过程,并且这个过程是比较长的。

    很多学生,尤其是曾经是老师眼中“红人”的那些学生,在新老师接手班级之后,会感觉自己被冷落了。他们会因此变得不喜欢这位新老师,进而发展到不喜欢学习的地步。

    有些老师仅以学习成绩当作唯一的标准去评价学生,这会致使一些学习成绩并非特别优秀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家长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他们评价孩子的方式较为单一,仅仅看重结果,却忽视了过程。这使得孩子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在为家长而学习。

    如果成绩几次都达不到理想的结果,就会遭到训斥,进而产生挫败感,最终会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有的学生的厌学,原因是单方面的,有的则是多方面导致的。

    怎么办

    有一个学生曾经学习倒数第一,然而他非常喜欢某一位老师的课,其原因在于从那位老师那里获得了尊重和鼓励。

    这位老师喜爱以“开火车”的形式来进行提问。他或许是唯一一个不会避开这名学生进行提问的老师。不过,他会抛出一个较为简单的问题,凭借这种简单的方式,赢得了学生的信任与喜爱。

    少些期望:期望适度才能给予孩子动力。如果期望过大,孩子就会如同驮着壳的蜗牛般,前行艰难。父母应当学会夸赞孩子,就像在小时候,孩子每学会一项新的本领,都能让你感到惊喜,都能让你觉得自己的孩子是“神童”。

    现在你不断打击孩子,原因是你的期望值过高。无论孩子怎样努力,都比不上别人家的孩子。

    当然,期望可以少一些,但不是没有期望。这也不是“破罐子破摔”。没有期望的家长,孩子也就没有学习的动力。

    树立一个目标:上高中的目的是考大学,此目标本身没有问题。然而,对许多学生而言,这个目标过大且过于空洞,都难以对孩子起到太多的激励作用。

    树立一个个小目标,例如超过某个水平相近的同学。不断实现这些小目标,就能够带来成功感和成就感。并且能够持续激励自己朝着最好的大目标不断前进。

    那些网络游戏为何能让孩子这般迷恋呢?原因在于它们会给游戏设定一个个的小目标。孩子一旦接触到这些目标,就会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倘若将这种方式运用到学习上,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

    出现厌学情况时,最重要的是孩子自身要做出改变。首先要分析清楚自己是因为不想学才产生厌学情绪,还是因为不会学而导致厌学。

    根据不同的原因,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案。

    对于不想学习的人,要树立目标。对于不会学习的人,要多向身边的同学学习。尤其是那些水平和自己差不多,但是进步较快的学生,他们的成功经验能够给你提供直接有效的帮助。要向老师请教学习方法,不要只是空谈,要具体些,可以拿着自己的作业、试卷、错题本,让老师帮忙进行分析。

    在分析过程里,老师能够找到你的问题,接着就会给你提供建议,这种效果是最为理想的。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27 19:58 , Processed in 0.101614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