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为什么会有白蚁,上海白蚁肆虐:疫情打乱防治节奏,夏季繁殖蚁活跃成灾

3万

主题

2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1326
发表于 10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海的朋友们最近被白蚁吓得不轻。

    每当夏季雨水即将来临之时,以及雨水来临之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朋友们常常会因为这类小虫子而愁眉不展,并且惊慌失措。许多城市会在春季开展针对性的检测工作,进行控制并投放药物。然而,今年的疫情打乱了这样的工作节奏,于是上海的白蚁变得越发活跃了。

    南方中低海拔地区夏季黄昏时,山区林地附近屋子昏暗灯光下,很快会有一只小虫子扇着四片狭长灰翅出现,接着两只、三只也出现了,然后千千万万只都出现了……在中高海拔的西南地区,五六月中午雨霁时分,这类小虫子会从河岸、堤坝、山林等地方,一群群地慢慢飞向天空,它们扇动翅膀轻柔的样子,很像旋转上飞的灰色蒲公英。

    这类虫子其实就是白蚁,并且还是白蚁的繁殖蚁。它们正在举行大型的多对多相亲交流活动。

    一场大型的不可描述

    严格来讲,白蚁的这种飞行应称作“分飞”。分飞意味着,在环境条件合适的时候,雌雄有翅的成虫会从母巢飞出,进行扩散这一现象。而婚飞是雌雄有翅成虫为了“寻找伴侣”而聚集飞舞的现象。除了白蚁之外,部分蚂蚁也存在分飞的现象。并且,具有婚飞现象的昆虫种类是非常多的,像蚊子、蜉蝣、部分蜻蜓以及蝴蝶等。

    白蚁婚飞是一种行为,这种行为是为了扩张领地和繁殖后代。白蚁属于社会性昆虫,多数白蚁存在严格的等级划分。在蚁巢内,有蚁王、蚁后、工蚁、兵蚁、繁殖蚁等不同的品级,它们的社会分工各不相同,而只有繁殖蚁具备完整的翅膀。

    夏天雨季前后,环境适宜时,工蚁会在巢穴附近打开一个分飞孔。繁殖蚁察觉附近没有危险后,便会陆续从巢穴飞出。此时,附近的同种白蚁仿佛约定好了一般竞相飞出。多数白蚁倾向于在黄昏后婚飞,少数白蚁则在白天雨后的中午婚飞。它们的飞行能力较弱,故而大多成为了青蛙、鸟、蜘蛛、鱼等动物的食物。

    它们飞行一段距离后落到地上,接着开始持续抖动翅膀,把翅膀抖落下来。随后,白蚁开始寻找对象,彼此看上对方后,一个就会尾随着另一个,一起钻入地下开始建造巢穴,接着进行交配产卵。这对繁殖蚁成为了“立国”的蚁王蚁后,它们会生育大量孩子,进而建造一个庞大的白蚁帝国。

    我们扎个堆儿,你尖叫什么?

    昆虫世界中,群集现象较为普遍。有些同种昆虫只是偶尔待在一起,像许多同种昆虫会聚集在它们喜爱的一棵植物上。而有些群集行为是由基因控制的本能,例如社会性昆虫白蚁、蜜蜂和蚂蚁,它们会终生与其他成员呆在一起。昆虫群集的目的各不相同,有寻找对象,有抚育后代,有寻找食物,有共同御敌,还有过冬御寒等。

    成群结队的白蚁。图片:翦翳翎

    一些昆虫孵化后会各自走向不同的道路。而还有一些昆虫会停留一段时间,其中就包括一部分蝽。

    一些昆虫在整个幼虫期是群聚在一起的。像多数的蛾子,它们在幼虫期是群聚的;少数的蝴蝶,其幼虫期也是群聚的;蝽在幼虫期群聚;蝇在幼虫期群聚;蚊在幼虫期也群聚。

    群集取食的蝽若虫。图片:翦翳翎

    蝽科若虫常会在孵化后短暂群集。图片:翦翳翎

    群集取食的叶甲幼虫。图片:翦翳翎

    而一些昆虫则会选择同一地点集中化蛹,如蝇、叶甲等。

   


    毛萤叶甲( sp.)在榆树树干上集中化蛹。图片:翦翳翎

    很多成虫会进行“集体相亲”,这样能让它们更轻易地找到对象。有些昆虫会在特定的环境中等待“爱人”的出现,像蝴蝶和苍蝇等。还有一些昆虫会释放性信息素,以此来吸引异性靠近,比如一些金龟子。

    湖边正进行婚飞的摇蚊被灯光干扰了。之后,它们无法脱身,于是聚成了一团。图片:翦翳翎

    有些昆虫在成虫和幼虫期都会“扎堆儿”,可以增大生存的几率。

    桑异脉木虱( mori)若虫和成虫群集。图片:翦翳翎

    此外,部分成虫会进行群集越冬。在秋末时节,在你家温暖的屋子中,有可能会碰到数量众多、会让你“密集恐惧症”发作的小家伙,例如非常可爱的七星瓢虫,以及俗称“臭大姐”的茶翅蝽。

    嘎嘣脆的油炸白蚁

    那么问题出现了,它们进行相亲的行为就是相亲,为何要来到我们的家里呢?实际上,它们大多是受到了误导。繁殖蚁出现在家中存在两种原因:

    家中原本就有白蚁生存;家中亮着灯,却忘记将门窗紧闭,于是繁殖蚁们成群结队地进入到你家,并且开始进行相亲的行为。

    前者发生的几率较小。如果家里有白蚁,在打扫卫生时通常会有所发现,不会到现在才突然知晓它们的存在。后者是因为灯光干扰了白蚁飞行的方向,它们变得“迷糊”了,所以就会朝着灯飞去。

    有翅的白蚁,负责繁殖。图片:翦翳翎

    遇到家中有繁殖蚁爆发的情况,千万不要惊慌。它们不会导致疾病传播。@上海发布 在去年给出过处置的方式:

    室外的白蚁

    市民一旦看到室外有白蚁在飞舞,就应当及时把门窗关闭起来,同时也要关闭室内的灯,以此来防止分飞的白蚁进入到室内。

    如果有少数白蚁飞入了家中,那么不必惊慌。可以通过拍打、喷洒杀虫剂等方式直接将其消灭。

    或者尽快用扫帚将翅膀脱落的白蚁扫成一堆,用开水烫死;

    也可以在白蚁分飞处下方放一盆水,使之掉入水中淹死。

    室内飞出的繁殖蚁

    市民看见室内的墙壁有小洞,并且房梁、木柱、门框、窗框也有小洞,从这些小洞里飞出大量白蚁,这时市民一定要引起警惕。

   


    可以像处理室外飞入的白蚁那样,及时拍打室内的白蚁。也可以将翅膀脱落的白蚁扫成一堆,然后用开水将其烫死。

    不建议做的事情有:随意搬动被白蚁危害的物品,也不要盲目喷洒杀虫剂。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邀请有白蚁防治资质的专业虫控公司来开展居家白蚁灭治工作。

    婚飞的繁殖蚁数量不少,它们的头鲜嫩且多汁,身体软滑又肥壮。在离巢之前,它们都把自己养得白白胖胖的,营养十分丰富。把它们抓起来后扯掉翅膀并清洗干净,再扔到油锅里炸至金黄,然后撒上盐,隔壁的小孩都被馋哭了。它们竟敢在客厅里做那种羞羞的事情,那就得让它们付出一些代价。

    这并非是在开玩笑,在世界各地都存在食用白蚁的相关记录。在非洲的部分地区,会把白蚁制作成酱,将其当作款待尊贵客人的美味佳肴。并且,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的人民食用繁殖蚁的历史已经十分悠久。倘若实在是难以接受而无法食用,当在家中发现繁殖蚁时,可以把门窗紧闭起来,接着把繁殖蚁从屋子中清理出去。它们不会咬人,所以可以放心地用手去拿捏和把玩。

    莫桑比克的小朋友们在地上捡“嘎嘣脆”的繁殖白蚁。图片: /

    白蚁的功过

    白蚁婚飞的季节到来时,人们会感到恐慌。他们担心自己好不容易付完首付的房子,第二天就会被白蚁啃得像筛子一样。各大新闻媒体也会竞相报道像《新买房子却被“飞蚂蚁”攻占》这类令人震惊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长期以来对白蚁存在偏见。

    我小时候看过的外国动画片里,白蚁能够瞬间把家具啃坏,把房子啃成一堆木屑。这让我在很长时间内都坚信,白蚁是毁灭一切木制品的大胃王。但实际上,白蚁并不都是坏的。

    汤姆猫的椅子被白蚁吃掉了。

    白蚁正在啃食瓜子皮。它们有时会清理人类产生的垃圾。

    我们常说的白蚁并非一种动物,而是一类动物。它是蜚蠊目白蚁总科昆虫的统称。白蚁的生活习性因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有些白蚁会对人类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威胁,而有些白蚁则是有价值的资源昆虫。

    我们熟知的白蚁,其第一大危害是“食木”,这会对家具、房屋、古建筑等众多木质物品造成危害。实际上,能够破坏家具和房屋的白蚁在白蚁中仅占一小部分,它们长时间啃咬木材后,会导致家具毁坏以及房屋倒塌等情况。例如黑胸散白蚁( )。这些白蚁倾向于在房屋中以及古建筑内筑巢,一旦发现巢穴,就应当立即进行防治。

    外出觅食的白蚁和在木头中做巢的白蚁。图片:翦翳翎

    白蚁的第二大危害是掘洞。常言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里所说的“蚁”指的是白蚁,而非蚂蚁。它们会在堤坝、河岸等地方建造发达的地下巢穴,从而导致决堤,有可能引发淹没村庄、耕地等重大灾害。然而,这类白蚁在白蚁中所占比例较小,以土白蚁属()和大白蚁属()的种类居多。其中,黑翅土白蚁(O. )是危害堤坝最为主要的白蚁。

    这类白蚁很有趣,它们不吃木头,而是吃蘑菇的菌丝。它们会从外界环境中收集枯枝败叶等植物残体,把这些作为种植蘑菇菌丝的基质。当它们种的菌丝长大后,就会破土而出,变成蘑菇。西南地区的美食鸡㙡[zōng],属于蚁伞属(spp.),是一类白蚁经常种植的蘑菇。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些白蚁是珍贵的资源昆虫。

    一些白蚁会危害农作物和树木。它们在树内筑巢,会直接给树切根剥皮,导致树死亡,不过这类白蚁的种类并不多。此外,白蚁有时还会咬坏电缆线等物品。

    白蚁“作恶多端”,但不能把所有白蚁都视为啃房子的大魔王,这是不客观的。它们作为分解者,能够分解森林中的垃圾,在生态系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27 15:41 , Processed in 0.089597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