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服务微信:dat818 购买与出租对接

xue怎么读,血字读音解析:xuè和xiě哪个正确?现代汉语词典权威解答

3万

主题

2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0451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写了一篇小文,名为《“誰”,到底是读“shuí”还是读“shéi”》。文中提到,在标准普通话的范畴内,这两个读音都是正确的。

    有朋友问,那“血”呢,读“xuè”和读“xiě”,哪个对?

    其实也是都对,但用法上有细微区别。

    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在 1451 页有“血”字,其标音为“xiě”。“血”字既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形容词。作为形容词时,词典列举了“血糊糊”“血淋淋”这两个组词例句。并且在“血淋(lín)淋(lín)”之后注释道:在口语中,“血淋(lín)淋(lín)”也读 xiělīnlīn。

    这部词典有 1491 页。其中“血”字,其标音是“xuè”。它基本是以“名词”的身份出现,偶尔能够当作“动词”来使用,像“血检”“血亏”这样的情况。

    “血”作为“名词”时,可读“xuè”也可读“xiě”;作为“形容词”,标准读音是“xiě”,不能读“xuè”;作为“动词”,标准读音为“xuè”,不能读“xiě”。

    “血”字保留“xuè”和“xiě”两个读音,这是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依据“定音从俗”的原则所确定的。

    读“xuè”和“xiě”存在细微区别,这是依据古往今来“血”字的使用习惯来进行规范的。

    以上两点,皆有必要。

    甲骨文中已有“血”字。见题图。

    在“一期甲二四七三”等数十版卜辞中,有“血”字;在“二期前四·三三·二”等数十版卜辞中,有“血”字;在“三期后下一八·一一”等数十版卜辞中,有“血”字;在“五期甲二六”等数十版卜辞中,有“血”字。

    卜辞中,“血”字有以下几种含义:其一为祭祀中献祭所用的“牲血”;其二是一种祭名,也就是殷商祭祀中极为重要的“血祭”;其三是宗庙的名称;其四是祭祀的对象;其五是地名。

    《说文》曰:“血,祭所荐牲血也。从皿,一象血形。”

    小篆的“血”字,是从甲骨文演化而来的。其下面都为表示祭祀的器皿,上面中间的部分,有的是“三角”,有的是“一”,这些都是“牲血”的象形。

    甲骨文里“血”是“会意字”,小篆里“血”也是“会意字”。隶变之后,“血”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并且还能依稀看到“会意”的影子。

    “血”,以前确实独指“牲血”。

    《诗经·信南山》:“以启其毛,取其血膋(liáo)。”

    白话的意思是:将颈下的毛分开,取出牛的血和脂膏。这是做什么呢?是用于祭祀的。“茹毛饮血”所说的也是“牲血”。

    西周以始,“血”,亦指“人血”了。

    《周易·说卦传》中提到:“坎被称作血卦。”《疏》解释道:“是因为取象于人身上有血,就如同大地中有水一样。”

    《关尹子·四符篇》中提到:其一为父,所以从父亲那里接受气而形成水;其二为母,因而从母亲那里获取血而变成火。

    《礼记·中庸》:“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

    段玉裁在《说文注》中说,关于从“牲血”到“人血”,许氏解说血字时没有提及人血,这是因为“血”字从“皿”。人血不能进入皿中,所以说“祭所荐牲血”。那么人为什么也叫“血”呢?是用物的名称加在了人身上。古代的人茹毛饮血,用血来报答神灵,因此创制了“血”字,并且把它用在了人身上。

    他讲了上古之人造“血”字的缘由,然后借过来用在了人身上。

    所说不无道理。

    “血”在古代的发音变化较为复杂,有“胡決切”“胡桂切”这样的读音,在《诗经》中其读音接近“綌(xi)”,这一点无需过多论述。

更多帖子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京ICP备20013102号-3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3718795856 举报邮箱:hwtx2020@163.com

GMT+8, 2025-4-26 20:25 , Processed in 0.095802 second(s), 17 queries .